李树的花果管理_第1页
李树的花果管理_第2页
李树的花果管理_第3页
李树的花果管理_第4页
李树的花果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李树的花果管理 安徽农学通报,AnhuiAgri.Sei.Bul1.2007,13(10):247248 李树的花果管理 胡晓霞刘文琴 (歙县郑村镇农技站,安徽歙县245200) 摘要:本文介绍了李树的授粉座果特点,并提出了提高花果管理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李树;花果管理 中图分类号$662.0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7731(2007)10-24702 近年来黄山市李树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但有些地方生 产管理跟不上,导致满树花,半树果,甚至无果,且果小,质 劣,价低,果农收益甚微.只有加强栽培管理,控制树体旺 盛生长,适时防治病虫害,采取适当的花果管理措施,才能 获得李树的优质丰产.

2、李树属于异花授粉树种,特别是中国李,自花座果几 乎是零,所以在栽培上必须配置授粉树.授粉树的配备标 准是:确定主栽品种后,再选择23个品种做授粉树.授 粉品种要求与主栽品种花期一致,花粉量大,授粉亲和力 强,果实品质较好,经济效益较高的品种.主栽品种与授 粉树配置比例为56:1(1株授粉树,56株主栽品种), 这样可以明显地提高座果率.发展李树品种时除需配备 足够的授粉树外,还应在花期采取适当的保花保果措施. l保花保果技术 李树多数品种栽后23年生即可开花结果,但李树 花期易受阴雨,冷空气等不良气候的影响,往往易造成座 果率低.为提高座果率,可以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1.1人工授粉在自然授粉不

3、良的果园,人工授粉是提 采3d一l在主栽品种开花前.高座果率的一项重要措施 花期比主栽品种稍早品种的花,以花瓣已松散而尚未开放 的花蕾为好.采花后,在室内取出花药,摊在光洁的纸上 阴干,待花粉散出后,装入干燥的小瓶内避光备用(最好是 多个品种的混合花粉).当全树花开至50%以上时,将混 合好的花粉点在柱头上,授粉时通常用毛笔或铅笔的胶皮 头蘸取花粉,直接点授到花的柱头上即可.此种方法虽然 费工,但效果好.为了节约花粉,可以在点授花粉前加入 填充剂稀释(利用甘薯粉,滑石粉等),制成稀释干粉.根 据李树花朵小,花量大的特点,用特制的鸡毛掸子进行人 工辅助授粉,可收到功效高,座果率明显提高的效果.用

4、 鸡毛掸子从授粉品种树花朵上掸一掸,粘些花粉;再将已 粘上花粉的鸡毛掸子在被授粉品种上掸一掸,扫一扫,使 花粉能传播到被授粉品种花内的柱头上.人工辅助授粉 1d可进行1次,每天最好在上午9时至下午5时进行,而 且一定要在露水或雨水干后,才能进行人工授粉. 若果园面积大,可采用液体授粉法.在李树盛花期, 247 把采集好的花粉混入10%的糖液中,用喷雾器向树上喷 雾,时期与人工授粉相同.为了增加花粉活力,可加入 0.1%硼酸.配制比例为水10kg:砂糖1kg:花粉50ml再加 入硼酸10g,配好后要立即喷施,用微型喷雾器喷洒. 1.2花期果园放蜂与挂罐蜜蜂是授粉最好的昆虫,在 果园养蜂或花期放蜂

5、,增多传粉媒介,可显着地提高授粉 和座果率.在开花前23d将蜂箱放入李园中,一般每 0.07hm.需放蜂l箱.小面积果园,亦可采用挂花罐的办 法,即在初花期剪取授粉品种的花枝,插在瓶,罐的水中, 再挂在需要授粉的树上,每株挂12个罐,并经常调换挂 罐位置,使全株授粉均匀,从初花期到盛花期连续挂2次, . 座果率明显提高 1.3花期喷补营养在盛花期喷1次300350倍硼砂 水或0.3%磷酸二氢钾加0.3%尿素溶液,以提高座果率 和果实品质.硼砂不溶于冷水而溶于开水,喷前应先用开 水溶化后再兑水喷洒. 1.4应用生长调节剂在李树盛花期喷10010g/kg 浓度的赤霉素,3010一3510kg浓度座

6、果剂(1g 药加水2933kg)均能提高李树的座果率. 2疏花疏果技术 李树多数品种开花较多,开花量和座果率远远超过树 体的负载量,不仅果实变小,品质很差,且树势衰弱,还会 影响当年花芽形成的数量和质量,致使下年减产,出现小 年.因此为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增强树势,提高当年的 果品质量,保持连年高产稳产,延长树体的经济寿命,疏花 疏果是必须应用的一项技术. 2.1搞好花前复剪工作花前复剪主要是在冬剪的基础 上,进一步搞好结果枝组的调整和配置,疏除多余,瘦弱, 密集的花芽,要根据树势情况,上年度产量情况和投入管 理水平确定留花数量,要留足充实饱满的花芽,为今年的 果品产量和质量打好基础. 2.2

7、疏花疏果的时期李树疏花疏果的时期一般疏花越 早越好,在花蕾期即可进行;李树疏果时期通常在第2次 生理落果后,即座果相对稳定时进行.也可以在花后7d 进行第1次疏果,约留最后留果量的45倍,在硬核期前 作者简介:胡晓霞(1973一),女,歙县人,助理农艺师,主要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收稿日期:20070418 248 再进行第2次疏果,最后确定留果量.对早期落果严重的 . 后疏中晚熟品种,一般先疏早熟品种,要适当晚疏,品种 2.3疏果方法疏果方法有3种,即人工疏果,化学疏果 和机器疏果.我国目前在李树上多应用人工疏果.人工 疏果的优点是能根据人为要求掌握时期,按品种特性,座 果情况,树势,结果枝种

8、类等酌情进行,缺点是占用劳动力 多,大面积栽培园难以及时完成.但为了确保当年的产 量,生产上还是采用人工疏果的方法较为稳妥. 2.4留果量的确定疏果前应根据历年产量,当年生长 势,座果情况以及该果实的大小来确定单株留果量,再多 留10%左右作为成熟前的额外损耗量.李树果实在树体 上的分配应该是树冠外围及上部少留果,内膛下部要多留 果.留果量也可以根据叶果比来确定,一般小形果以lO 一 2O片叶留1个果,大形果以2O一3O片叶留一个果较为 合适.在长果枝上留5一lO个果,中果枝上留36个果, 短果枝和花束状果枝留23个果.疏果的方法是首先疏 除小果,病虫果,畸形果,并生果和附近无叶片的果.疏果

9、顺序按由上而下,由内而外进行,以防疏漏. 3果实套袋 大果型,晚熟品种宜套袋,以提高果实外观,品质.套 袋的作用,一是避免前期幼果被高温灼伤,强光照射和药 物刺激,使果皮粗糙,皮孔开裂,发生水锈和垢斑;二是减 少病菌侵染和害虫危害;三是减少果皮叶绿素的形成和叶 绿素对花青素的干扰,从而促进果实后期着色. 果实套袋在花后3040d进行,或当果实长至拇指大 小时,进行套袋.套袋时花束状果枝,短果枝全部疏为单 果,中长果枝每隔15era留1个果.纸袋应选择质量好的 单,双层袋.套袋前喷1次杀菌剂和除虫剂.采果前7 14d可摘除套袋,促使果实充分转色,提高品质.也可果 . 运输及贮藏,实成熟后带果袋采

10、收 4采摘,贮藏,保鲜 果实的适时采摘非常重要.采收过早,会造成产量 低,品质差,含糖量不足,风昧达不到要求;采摘过迟,会造 成果实过熟软化,不耐运输,增加损耗.以布郎李为例,其 采摘,储藏,保鲜的技术要求主要有: (1)布朗李的成熟标准:红色的品种当果面着色达l/ 31/2时为硬熟期,着色达4/5以上时为半软熟期.在当 地鲜销,可在充分成熟前夕采收.如雾远销一般在78 成熟时即可采收. (2)采前7d对李果喷洒0.8%氯化钙溶液,可增强贮藏 性. (3)采摘果实带上果柄,并保持果面蜡粉.采时尽量 减少果实碰伤,压伤,擦伤.采后避免在阳光下暴晒. (4)要保持长时间市场销售,必须在果实采后24

11、h内 进入冷库,保鲜贮藏. (5)标准果筐每筐不超过15kg. (6)贮藏条件,湿度为8595%,温度为0一l的条 件下,可贮藏保鲜2个月以上.(李文君编,周敏校) (上接57页)本文所用三种昆虫培养基中MGM一448和TC 一 100培养基培养30d细胞膜开始变暗,细胞内出现颗粒物 质,随着培养时间延长,颗粒物质越来越多,较难长期培养. Grace培养基培养的细胞60d后细胞聚集组织块拉长,形成网 络状结构,同并上元,谢荣栋等的研究.在网络中心细 胞高度浓缩,新生细胞就发生在此处.细胞较透明,有继续传 代的可能,是培养栗蚕血球细胞的首选培养基. 随着昆虫细胞培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昆

12、 虫细胞已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各个研究领域,昆虫细胞 培养技术从单纯的生物离体培养技术逐渐变为一种许多 生物学研究都需要的常规研究手段,利用这些技术开展大 量繁殖昆虫病毒,微粒子的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良 病毒粒子,提高毒力,并最终利用昆虫细胞大规模培养繁 殖昆虫病毒,微孢子虫生产生物杀虫剂用于农业害虫的生 物防治.在基础生物学研究方面,昆虫细胞可用来开展昆 虫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生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利用昆虫杆 状病毒做外源基因载体,在昆虫细胞中进行表达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天恩,王录明,等.棉铃虫血球细胞单层培养.科学通报.1980, 25(5):232233, 2李长友,郑桂玲,等.八字地

13、老虎血球细胞系的建立.昆虫, 2002,45(2)279282 3GraceTDC,EstablishmentoffourStainsofcellfrominsecttissues growninvitroJ.Nature.1962,195:788 4MitsuhashiJ,ShozawaContinuouscelllinesfromLarvalhaemocytes oftheCabbageDevelopGrowthandDiffer,1985,(27):599600 5SohiSS,1979.Hymocytecuhuresandinsecthemocytology,In;Gupta APed

14、.InsectHemocytes.259277 6王林美,刘淑珊,等.樗蚕组织细胞培养及对柞蚕NPV病毒的感 染试验.辽宁农业科学,1996(6)4344 7三桥淳.昆虫的细胞培养与细胞株的确立J.植物防疫,1974, 28(8):301 8MitsuhashiJ,MaramoroschK.Leafhoppertissueculture:Embryonic, nymphal,andimaginaltissuesfromasepticinsectsJ.ContribBoyce Thompsonlnst,1964,22:435 9汪坤仁,薛绍白,等.细胞生物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社,1998 10井上元.柞蚕胚细胞培养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