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届广东省化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教学设计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第 2课时)版本: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参赛学校参赛选手指导老师10 / 15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教学设计探究发酵粉的主要成分课题碳酸钠与碳酸氢钠课型新授课教材版本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早节第三单元课题二(第二课时)、教学总体设计基于目标导向教学理论,先制定教学目标,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设计教学策略, 编排教学流程、实施教学评价。而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实施又要通过教学过程来实 现,即通过对课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情况的分析,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 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之间建立起直接、必然的联系。流程 教材N分析厂第教学
2、目标 ”教学幟析)、*课程标准策略设计达标测试丿/二、教学背景分析(一)课标对接我们在初中学习酸与碱可以发生什么反应时,就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对于溶液中微观现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参加反应的物质主要是酸、碱、盐。 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接触和应用这些反应。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一的第三章 第二节的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从学科内容上看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是新教材中有关金属及其化 合物性质的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金属在自然
3、界主要以 化合态形式存在,因此第一节介绍金属单质的性质后,第二节重点讲述了钠、铝 铁的化合物性质。在这一节内容里,新教材安排了精彩的图片和丰富的实验探究。 旨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探究、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对提高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具 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教学特点上看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本节内容在呈现方式上有以 下特点:图画较多,有利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所学 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活动较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介绍碳酸钠和 碳酸氢钠时,采用科学探究的形式,突出实验引探功能;利用对比的方法,让学 生填写表格,可使学生在比
4、较中学习。教学重点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 难 点是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 并分析这些现象的本质,对碳酸钠和碳酸 氢钠的性质做出正确的判断。(三)学情分析1、知识储备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钠的单质、对钠的化合物中氯化钠及氢 氧化钠了解较多。虽然对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性质了解不多, 但对生活中的苏打 和小苏打的颜色,状态及用途比较较熟悉。2、学习方式(1)已有知识和能力:大多数的学生具备通过阅读课本的实验说明,独立完成实验以及通过观察 实验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高一的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 兴趣, 并逐步适应探究学习方式(2)未有知识和技能: 由于本节课涉及到其他学
5、科知识,而高中生还缺乏对交叉学科知识的综合处理以及应用能力。 由于初中阶段学习的化学主要是宏观层面的,所以学生缺乏对微观层面 物质的分析和认识能力。3、局限学生刚进入高中,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对所有东西都强烈的探索欲。 并且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明显分化并趋向稳定,他们对复杂的疑难问题和较高的智力活动很感兴趣。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将会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感到“有趣、有味、有奇、有惑”。在乐中学,在学中乐。4、情绪和情感特点高中生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他们情感容易受到外界 环境的影响,常随情景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大的易感性,又因为他们的自控力不
6、 强,会有冲动性,两极性的表现。一方面,他们会因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又 会因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另一方面,他们常常会出现莫名及其的情绪波动、交 替。所以本节课也将注重感情的交流,利用学生情绪和情感特点引导学生积极学 习化学。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探究、对比的方法,探究归纳 Na2CO3和NaHC03的主要性质。(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总结的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发酵粉主要成分的过程。(2)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发
7、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学生将化 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生产实践的意识。教学重点: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教学难点:探究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四、教法分析通过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 从现象入手、合作讨论、并总结出发酵粉 的主要成分。这样设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认知规律。c实验探究法究曲教学重点 教法STS 教孝去 1教为主导对比实验法突破教学难(一)对比实验策略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碳单质与碳的氧化物之后,通过探究发酵粉的主要 原理,并设定三个对比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从而激起学生兴趣和思考。然后 进行实验探究,最后总结归纳
8、,形成概念和知识网络。整个过程充分利用了高中 生的心理特点,使得课堂更加高效。(二)实验探究策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挖掘和开发化学实验在探究性学习中的功能, 对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形成终身学习的 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地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化学实验是学生在化学学习 过程中的能动的实践活动形式。化学实验为学生创设了亲身参与实践的情境,具 有获知、激趣、求真、循理、育德等教育功能。化学实验的功能和探究性学习的 特征决定了化学实验必然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途径。(三)STS教学策
9、略STS 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重视从实际问题出发,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使学生从科学、技术和社会相会联系的视角去认识化学问题,去思考社会问题。 本节课以溶液导电问题贯穿整节课, 从行人触电的引入到电解质导电的应用, 无 处不体现着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在化学教学中实施STS教育,有利于学生知识、技能、态度等目标的达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五、学法分析r实验探究学法分析综合学为主体理论联系实六、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新课导入发酵粉的功劳一美味蛋糕溶解性总结本课思路、 知识点与方法。对本节课回顾 与巩固课后拓展了解“侯氏制碱法”六、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多媒体
10、展示】展示一包发酵粉和美味可口的蛋糕、 馒头等食物图片。学生活动仔细观察【回答】想设计意图环节一: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环节二:探究发酵 粉的主要 成分【设问】这样一包小小的发 酵粉就能创造出如此精美的食物,大家觉不觉好神 奇?想知道它的主要成分 是什么吗?【过渡】下面让我们来共同探究这包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吧。【实验】学生认真观察一:取出部分粉末加10ml水溶解,记录现象,并滴入1滴酚酞,让学生观察现象。:取部分发酵粉放到试一:部分溶解,溶液变红, 证明发酵粉是碱性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设问的方式, 激发学生对探究发 酵粉成分这一课题 的学习兴趣。通过演示实验探究,锻炼学生的观 察总结能力
11、,以及 分析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管,并加热,通入澄清的石 灰水,并引导学生观察现 象。【设问】单单加热这种白色 碱性粉末便能生成二氧化 碳,我们学过的有哪些?【引导】加热后有固体产物 生成,故不可能是 NH4HCO3,那是否发酵粉 的主要成分就是NaHCO3呢?【师生共同实验】请一学生 帮忙,让其往试管中加入实 验室带来的 Na2CO3,并滴 入几滴稀盐酸。同时老师往 反应产物中滴加相同滴数 的稀盐酸。让学生观察现 象。证明有二氧化碳产生。探究发酵粉成分的 学习。学生讨论与思考,并【回答】NaHCO3 、NH4HCO3积极思考【回答】两者都有气泡产生。通过师生共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 能
12、力以及挂差分析 能力。【总结】产物与Na2CO3 样,因此我们可以推出发酵 粉的主要产物就是?【板书】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是 NaHCO3【回答】综上所述,得出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就是培养学生学会提取 信息和抓住关键点 的能力。环节三:碳酸钠、碳 酸氢钠的 性质【过渡】既然NaHCO3可以 生成Na2CO3,那么它们之 间又有什么异同与联系 呢?下面通过分组实验来 完成它们的性质探究吧!【分组实验】1:溶解性,往装有Na2CO3 的试管中加10滴水,与环 节二溶于水的发酵粉作比 较。2:碱性,往 Na2CO3滴一 滴酚酞,与环节二滴了酚酞 的发酵粉作比较。3 :与酸反应,往发酵粉中 滴加几滴稀盐酸
13、,与环节二 滴了稀盐酸的Na2CO3作比 较。【板书】见板书设计NaHCO3 。通过设计探究实 验、观察、分析、 讨论,使学生探究 热情高涨,使学生 获得感性认识,同 时培养学生观察能 力【演示实验】热稳定性 改进装置,同时加热Na2CO3、NaHCO3,并通入 澄清的石灰水。让学生观察 现象,并写出相关方程式。【总结】热稳定性Na2CO3 NaHCO3环节四: 巩固练习1. 2014 福建卷下列有关物质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D )A 生石灰用作食品抗氧化剂B .盐类都可用作调味品C .铝罐可久盛食醋D.小苏打是面包发酵粉的 主要成分之一2. ( 2014广东咼考题)下列 叙述I和n均正确并且有
14、 因果关系的是(D )【思考并回答】【学生一起回答】基础题,考查学生 对基本知识点的掌 握程度。检测学生掌握本节 知识点的情况,并 尝试让学生接触高 考题型。-加聊Wi师做姗1环节五: 知识拓展1942年中国科学家侯德 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成为世界上生产纯碱的重 要方法。其主要化学原理 是:CO2 + H2O + NH3 + NaCI=NH4CI + NaHCO3(将二氧化碳通入饱和氨盐水)2NaHCO3 = Na2CO3 + H2O + CO2(滤液熔烧得纯碱)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 上述原理中应用了 NaHCO3 的哪些性质。学生课后查阅资料通过课外拓展,让 学生了解更多碳酸 钠与碳酸
15、氢钠的用 途,体会从生活走 向化学,又从化学 走向生活乐趣七、教学亮点(一)实验的改进改进实验装置课本实验装置做该试验时,课本中采用两次实验,分别加热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实验步骤 重复,耗费一定的时间。鉴于实验步骤是一致的,我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采 用橡皮圈绑紧两支试管,类似一个 丫型管,使得实验时间明显缩短,并且体现 了简单、节能和环保的绿色化学理念。同时,经过改装后的实验装置具有现象明 显,使用方便等特点。(二)生活中取材,贯穿STS教育本节课以探究发酵粉为线索,贯穿碳酸氢钠性质,层层递进,思 路清晰,注重探究学习的方法和过程,从生活中取材,体现“从化学 走进生活再走向社会”,贯穿STS教育。七、板书设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 导学案K新知学习、问题引入 为什么精美的蛋糕可以由一团团面粉变成如此大呢?二、实验探究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提供:发酵粉、稀盐酸、碳酸钠、酚酞溶液、澄清石灰水、蒸馏水,发酵粉 的主要成分是?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总结: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性质对比实验 让学生动手操作,并与探究发酵粉实验做对比。OftN血CQ他试 冒中捌 相与需于朮釧323瀚餓劇中肃織了術脱肯満了辭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涉江采芙蓉课件使用说明
- 2025年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服务创新路径研究报告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清洗算法在钢铁行业的应用对比分析报告001
- 2025年智慧港口自动化装卸设备智能监控系统应用分析报告
- 轧钢工艺培训课件模板
- 2025年直播电商行业主播影响力与营销策略实战报告001
- 2025年工业互联网平台微服务架构性能优化指南测试报告
- 2025年潍坊市中考化学试题卷
- 涉企法律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城市更新空间优化-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乙炔MSDS技术说明书
- 科学防控近视
- GB/T 3622-2012钛及钛合金带、箔材
- GB/T 31989-2015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 GB/T 24338.6-2018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5部分:地面供电设备和系统的发射与抗扰度
- 幼儿园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 燃料电池课件
- 学校学生评教表
- 《风力机理论与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六级 The Clever Beaver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