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训练_第1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_第2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_第3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_第4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可编辑修改 - 对点固 DUIDIANXUNLIANfe ONGGU 板块一古文翻译 一、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 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 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 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译文: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译文: (3)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译文: 解析:(1)树

2、,种植,名词用作动词。衣:穿。(2)谨:形容词用作动词,认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即统一天下。未之有:宾语前置句式,即“未有之 真兴办。申:反复陈述。孝:尽心奉养并顺从父母。 悌:敬爱兄长。颁:通“斑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介词结构“以孝悌之义”后置。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省略 句,补齐,即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行走)矣 然而:然,这样;而,却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五亩大的住宅场地,种上桑树,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畜养鸡、猪、 狗,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 要耽误它的耕种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挨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

3、尊敬 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 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吃上肉食,百姓没有人挨饿受冻, 做到这些却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还没有过这种事。 二、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 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

4、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节选自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 志者不能至也。 译文: (2)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熟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译文: (3)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 也哉! 译文: 解析:(1)瑰怪:珍贵奇特。观:动词用作名词,景象。险远:形容词用作 名词,险阻僻远的地方。后“而”:连词,表因果关系,因而。之:取消句子独 立性,不译。焉:代词,相当于“之”“此”等。非:不是,表示否定判断。 尽吾志:指尽了

5、自己的努力。而:连词,表转折。其:难道,加强反问语气。此 也:判断句,这是 。(3)于:介词,对,对于。仆:倒下。以:介词, “以” 后省略“之”,可译为“因此”“由此”。悲:感叹。夫:代词,表示远指,那 个,那些。谬:使动用法,使错。其:代词,指古书。传:动词活用作名词, 流传的文字。莫:没有谁。名:名词用作动词,说明白。何:副词,怎么,哪里。 胜:尽。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地方平坦并且路程近,到达的人就多;地势险峻并且路程远,到达的人就少。 但世上的奇妙雄伟、珍贵奇特、不同寻常的景象,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因 而人们很少到达那里,所以,不是有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6、有了志向,也不随 从别人而中止,然而力量不足,也不能到达。有了志向和力量,而且又不随从别 人而松懈,至打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外力来辅助他,也不能到 达。但是力量足够到达那里,结果却没有到达,在别人看来是可嘲笑的,在自己 看来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 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 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心得。 我对于那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叹惜那古代文字的失传,后代人弄错了它 的流传,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 不深入地思考、谨慎地选取的缘故了。 三、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

7、?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 出其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 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 之矣。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 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节选自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1) 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译文: (2) 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 译文: (3) 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得不恐而畏乎! 译文: 本来 解析:(1)盖:承接上文,说明理由和原因,表确定语气,相当于 是”“原

8、来是”。役:第一个“役”是名词,仆役;第二个“役”是动词,役使, 驱使。非:表否定判断。而已也:三个语气词连用,表强调。向使:连词, 假如,假使。佣:雇佣。若:代词,你。直:通“值”,工钱。怠:怠慢。货: 财物。黜:贬退。罚:处罚。补齐省略成分,即“(其)受若直则(若)必甚怒 而黜罚之矣”。(3)势:情势。女口 何:对怎么样。达:通晓。得不 乎:固定结构,能不吗,表反问。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凡在地方上做官的人,你知道自己的职责吗?原本是百姓的仆役, 并不是役 使百姓的。所有在当地劳动吃饭的人,拿出收入的十分之一来请官吏,是为了让 官吏公平地为自己办事。如今官吏收受了百

9、姓的钱,怠慢百姓的事,到处都是这 样。哪里是仅仅怠慢百姓的事,还要偷盗百姓。假如家里雇佣一个仆人,(他)收 受你的工钱,怠慢你的事,又偷盗你的钱财器物,那 (你)就一定非常恼怒要赶走 处罚他了。如今天下的官吏大多如此,可是百姓不敢发泄自己的愤怒并且贬黜处 罚他们,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情势不同啊。 情势虽不同而道理相同,能对得起百 姓吗?有懂得这个道理的人,能不惶恐畏惧吗? 四、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 曰: “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 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 “世俗以

10、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 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 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 一无所问。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卷二十邓哀王冲) 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 译文: (2)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 译文: (3)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 无所问。 译文: 解析:(1)为所:表被动。啮:咬。面缚:反绑双手,当面请罪。首: 自首。罪:用作动词,请罪。 “犹惧不免”是被动句。(2)以:认为。为、见: 均表被动。是以:因此。戚:忧愁,悲哀。 俄

11、而:不久。以:介词,把。闻: 使动用法,使闻,报告。尚啮:被动句。县:通 “悬”。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太祖的一副马鞍放在库里,可是被老鼠咬坏了。守仓库的官吏害怕极了,以 为自己死定了,和大家商议想要反绑双手当面向太祖自首请罪, 又怕不能被赦免。 曹冲说:“你在家里等待三天,到中午的时候再去自首。”曹冲于是用刀戳破了 衣服,就像被老鼠咬了一样,装出内心不快活的样子,看上去愁眉苦脸的。曹操 问他为什么,曹冲回答说:“世人认为被老鼠咬破衣服,它的主人不吉祥。现在, 我的衣服被咬破了,因此悲伤。”曹操说:“这只不过是一派胡言,你不必为此 烦恼。”不多时守仓库的官吏就把马鞍被咬

12、这件事报告给了曹操,曹操笑着说: “我儿的衣服放在身边,尚且被咬破了,更何况马鞍悬挂在柱子上呢? ”对这件 事丝毫不加追究。 五、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子。” 中庶子入报赵王,赵王跣而趋,出宫门,言未已,涕泣沾襟。扁鹊遂诊之。太子 遂得复生。天下闻之皆曰:“扁鹊能生死人。”鹊辞曰:“予非能生死人也,特 使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悲夫! 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 (节选自说苑辩物) (1) 扁鹊过赵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鹊造宫门曰:“入言郑医秦越人能活太 子。” 译文: (2) 予非能生死人也,特使

13、夫当生者活耳。夫死者犹不可药而生也 译文: 悲夫!乱君之治不可药而息也。 译文: 活, 解析:(1)过:拜访。暴疾:突然生病。造:至叽活:使动用法,使 救活。(2)生:使动用法,使生,使复活。特:只是。夫:指示代词, 那,那些。药:名词用作状语,用药物。(3)夫:用在句尾,表示感叹。息:使 动用法,使复苏。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扁鹊拜访赵王,赵王的太子突然得病身亡。扁鹊来到宫门说:“你进去禀告, 说郑国医生秦越人能救活太子。”中庶子进宫禀告赵王,赵王光着脚快步走来, 出了宫门,话没说完,眼泪就沾湿了他的衣襟。于是扁鹊就给太子诊治。太子于 是就活过来了。天下人听到这件事,

14、都说:“扁鹊能够使死人复活。”扁鹊告诉 大家说:“我并不能使死人复活,只是使那些应当活的人让他活着罢了。 死人是 不能用药物救活的。”可悲呀!乱国的君主是不能用药物使它复苏的。 六、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武王既伐殷,悬纣首。有泣于白旗之下者,有司责之。其人曰:“吾冶家 孙也。数十年间,再易其熔范矣。今又将易之,不知其所业,故泣。吾祖始铸 田器,岁东作,必大售。殷赋重,秉耒耜者一拨不敢起,吾父易之为工器。属宫 室台榭侈,其售益倍。民凋力穷,土木中辍,吾易之为兵器。会诸侯伐殷,师旅 战阵兴,其售又倍前也。今周用钺斩独夫,四海将奉文理,吾之业必坏,吾亡无 日矣。” 武王闻之,

15、惧。于是包干戈,劝农事。治家子复祖之旧。 (节选自陆龟蒙冶家子言) 【注】冶家:铁匠。熔范:冶炼模具。东作:春耕生产。 (1) 数十年间,再易其熔范矣。今又将易之,不知其所业,故泣。 译文: 民凋力穷,土木中辍,吾易之为兵器。会诸侯伐殷,师旅战阵兴,其售 又倍前也。 译文: (3 )武王闻之,惧。于是包干戈,劝农事。冶家子复祖之旧。 译文: 解析:(1)再:两次。易:更换。其:代词,指代自己。所业:所,助词, 业:从事某种职业。(2)辍:停止。会:适逢。师旅:军队。售:动词用作名词, 销售量。倍:加倍。其售又倍前也:省略句,即“其售又倍(于)前也”。(3)闻: 听说。包:包裹,收藏。干戈:指兵

16、器。劝:勉励、奖励。复:恢复。旧:形容 词用作名词,旧业。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周武王计伐了殷纣王,把纣王的头悬挂示众。有一人在白旗下面哭泣,主事 的官员责问他。这人说:“我是铁匠家的孙子。几十年里,两次更换我家的冶炼 模具了,如今又要更换它,我不知道自己该以什么为职业,所以哭泣。我的祖父 当初铸造农具,每年农事开始,一定卖出许多。殷朝赋税加重,手拿农具的人连 一锄土也不敢挖,我的父亲于是改为制造工匠的器具。恰逢殷纣王大修宫室楼台, 其销售量比农具增加了一倍。后来民力凋敝,财力穷尽,土木建筑中途停工,于 是我便改为铸造兵器。正赶上诸侯讨伐殷王,军队战阵摆开,我的销售量又

17、比我 父亲时增加了一倍。现在周朝用斧钺斩杀了殷纣王这个独夫, 四海之内将循礼而 行,我的职业一定会遭到损害,我的末日不远了。” 周武王听到这些话,十分惊恐。于是裹藏起兵器,鼓励农业生产。铁匠家的 孙子又恢复了祖父的旧业。 七、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魏文侯使舍人毋择献鹄于齐侯。毋择行道失之。徒献空笼,见齐侯曰:“寡 君徒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而鹄飞冲天,遂不复反。念思非无钱 以买鹄也。恶有为其君使,轻易其弊者乎?念思非不能拔剑刎颈, 腐肉暴骨于中 野也,为吾君贵鹄而贱士也;念思非不敢走陈、蔡之间也,恶绝两君之使。故不 敢爱身逃死,来献空笼,唯主君斧质 之诛。”

18、齐侯大悦,曰:“寡人今者得兹 言三,贤于鹄远矣。寡人有都郊地百里,愿献于大夫以为汤沐邑 。”毋择对曰: “恶有为其君使而轻易其弊,而利诸侯之地乎?”遂出不反。 (节选自说苑 奉使) 【注】鹄:天鹅。斧质:即斧锧,古代刑具。汤沐邑:周制,诸侯 朝见天子,天子赐给国都四周地区的封邑,以供来朝期间住宿洗沐之用。这里, 齐王赐给毋择汤沐邑,表示尊敬,愿他常来。 (1) 寡君使臣毋择献鹄,道饥渴,臣出而饮食之,而鹄飞冲天,遂不复反。 译文: (2) 故不敢爱身逃死,来献空笼,唯主君斧质之诛 译文: (3) 毋择对曰:“恶有为其君使而轻易其弊,而利诸侯之地乎?” 译文: 解析:(1)使:派遣。道:名词作状

19、语,在道上。出、饮食:使动用法,使 出,使饮食。而:连词,可是。反:通 “返”。故:所以。爱:吝惜。 唯:助词,表希望,请求。对:回答。恶:怎么,表疑问。为:介词,替。 轻:轻易,疏忽。易:变动。弊:通 “币”,礼物。而:连词,表转折,反而。 利:得到好处。 答案:见“参考译文”画线处。 【参考译文】 魏文侯派舍人毋择给齐侯献一只天鹅。毋择走在路上时却让天鹅给飞跑了。 他就只献给齐侯一只空笼,拜见齐侯说:“我们国君派臣下毋择来奉献天鹅。路 上,天鹅饥饿口渴,臣下将它放出来喂水喂食,可是天鹅高飞冲天,就再也不回 来了。我心想不是没有钱再买一只天鹅,而是觉得哪有做君主使者的可以随便改 换国君的礼品

20、呢?我心想不是不能拔剑自刎, 使自己的尸体腐烂,让骸骨暴露在 旷野之中,而是害怕给我们的国君带来看重天鹅而轻视士人的恶名;我心想不是 不能逃到陈国或蔡国去,而是害怕由此而断绝两国的往来。 所以我不敢吝惜自己 而逃避一死,就来献上空笼,请君主砍我的头吧! ”齐侯非常高兴,说:“我今 天听了你讲的三条献空笼的道理,远远地胜过得到一只天鹅。我在都城郊外有方 圆百里的土地,愿意献给先生作为汤沐邑。”毋择回答说:“哪里有替他的国君 出使因疏忽大意变动了礼物,反而得到诸侯赐给土地好处的呢?” (毋择)就走出 去,没有返回了。 八、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孔子之宋 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

21、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子路怒,奋戟 将下斗。孔子止之曰:“何仁义之不免俗也。夫诗 书之不习,礼乐之不 修,是丘之过也。若似阳虎,则非丘之罪也,命也夫!由歌,予和汝。”子路歌, 孔子和之,三终而甲罢。 (节选自说苑杂言) (1) 孔子之宋,匡简子将杀阳虎,孔子似之,甲士以围孔子之舍。 译文: (2) 夫诗书之不习,礼乐之不修,是丘之过也。 译文: (3) 若似阳虎,贝U非丘之罪也,命也夫! 译文: 解析:“之”,至V; “似”,相像;“以”,因此;“舍”,客馆、馆 舍。 (2) “修”,修养,修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诗书之不习” 不习诗书;“过”,过错;“是也”,判断句式,这是。 (

22、3) “若”,如果;“则”,那么,就;“非”,不是;“也夫”,表判断 与强调。 答案:(1)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 此包围了孔子的房舍。 (2) 不学习诗经尚书,不振兴礼乐,这是我孔丘的过错。 (3) 如果我的相貌像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呀! 【参考译文】 孔子到宋国去,匡简子正要杀阳虎,孔子长得很像阳虎,士兵因此包围了孔 子的房舍。子路很生气,举起戟要去和他们搏斗。孔子阻止他说:“多么讲究仁 义的人也不能避免世俗习气啊。不学习诗经 尚书,不振兴礼乐,这是我孔 丘的过错。如果我的相貌像阳虎,那不是我的罪过,这是天命呀!仲由来唱歌, 我来和你。”于是子路

23、唱起歌来,孔子跟着唱,唱完三遍,士兵便解围了。 板块二综合训练 一、(2013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村落嫁娶图记 明顾彦夫 某岁春二月,予从事.京师锦衣。周君出所谓村落图示予,观其色,若甚爱 者。请曰:“君必为我记之。”申请再三,遂置巾笥以归。 归之岁向尽矣,尚未知是图之委曲也。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工丹青。造予,予以此图质之,曰:“子之知画,犹吾之知书。敢问妇女而跨牛, 何也?”曰:“此农家所嫁女也,不能具肩舆,以牛代行也。一苍头牵牛而行, 重其女,不使自控也。跨牛质矣。”“乃复有一苍头持盖以护之,何也? ”曰: “昏礼宜昏。于昏矣,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

24、,用盖以蔽日也,亦重之也。 一妪逼牛耳以行,一翁于牛后徐徐随之,父母送其女者也。一老翁杖而立,一老 妪门而望。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凡容色皆若欷歔洒泣者,伤离别也。 牛之前四人以鼓吹。从事迎而导之者也。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尾其驴以掖筝琶者,村妓之二仆也。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一皆邂逅 而回眄者也。去其林少许,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一妇人自篱而出,臂 一儿,又一儿牵其裳以行。亩间有二农夫,既锄且止。是皆见其事而谈笑者 也。”“去既远,又有林郁然。竹篱茆茨,亦仿佛如女家。门之外有男子,衣 冠而须,罄折而立,谁也? ”曰:“此其婿也。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

25、然,故壮而须也。立而俟者,将导妇入门也。二妇人咨诹向前,妯娌辈也。将劳 其女子之父母,且迎之也。二人挈榼,一人持壶,迎劳之需也。一女仆继之,备 使令也。二童子参差以从,其大者指而语之,若曰新人近矣。一老妪门立以望, 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 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者也,何不可之 有? ”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 (选自明文海) 【注】 锦衣:锦衣卫官员。肩舆:轿子。妓:歌舞女艺人。茆茨: 茅草屋。罄折:谦恭的样子。 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从事京师锦

26、衣从事:任职 B .工丹青 工:主管 C.予以此图质.之 质:询问 D.昏礼宜昏 昏:结婚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工:擅长。 答案:B 2 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描写村落嫁娶场面中“送亲”及“迎亲”的一组 是() 一老翁杖而立,一老妪门而望 A. 又其股坐于小车之旁者,车人也 一童子稍长,携其幼,指而语之 $ 将复经一林,二童子踊跃以报 一苍头牵牛而行,重其女,不使自控也 C. 一老妪门立以望,察风声以为礼之缓急者也 一女仆继之,备使令也 D.道旁二驴,次第行,骑之者,村妓也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前一句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 的是路人;B项,前一句写

27、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报信的小孩;C项,前一句 写的是送亲,后一句写的是迎亲;D项,前一句写的是迎亲,后一句写的是路人。 答案:C 3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 逋之文债可乎 B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 逋之文债可乎 C.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 逋之文债可乎 D. 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 逋之文债可乎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做此题时, 首先可以根据语气词

28、 “也”排 除 A 项与 D 项,再结合语意与语境选出答案。 答案:B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有华生者,世家江北,备谙村落者也。 译文: (2) 农家苦灯烛之费,送迎以旦昼,用盖以蔽日也。 译文: (3) 古者三十而娶,近世唯农家或然,故壮而须也。 译文: 答案: (1)有(一位 )姓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 (2)农家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 (都 )在白天, (就)用伞盖来遮蔽日光。 (3)古时候三十岁娶亲, 近世只有农家有的 (还是)这样,所以(新郎 )已是壮年, 长了胡须。 【参考译文】 某一年春天的二月, 我去京都任锦衣卫官员

29、。 周君拿出他所说的村落图给我 看,我看他的神色,好像非常喜欢这村落图。他请求我说: “您一定要为我写一 篇记。 ”他请求再三,我于是把图放在巾箱里带了回去。 从京城回来时已经是年末,我还不知道此图的底细 (详细情况 )。有(一位 )姓 华的先生,世代居住在江北,是十分熟悉乡村的人。他擅长画画。他来拜访我, 我拿此图询问他,说: “你懂得画,就好比我懂得书一样。请问 (图中的 )妇女骑 着牛,这是为什么呢? ”他回答说: “这是农家在嫁女儿,无法准备轿子,用骑 牛来代替行走。一个老人牵着牛走,说明他重视自己的女儿,不让女儿控制牛。 妇女骑着牛就是这么回事儿。 ”“ 而(图中)又有一个老人手持遮

30、阳避雨的工具来 护着她,这是为什么呢? ”他说: “婚礼宜在天刚黑的时候举行。在夜里,农家 苦于灯烛的花费,送亲迎亲 (都)在白天, (就 )用伞盖来遮蔽日光,这也是他们看 得很重的。 (图中 )一个老妇人贴着牛耳朵走,一个老头在牛的后面慢慢地跟着, 这是父母在送他们的女儿。一个老头拄着拐杖站着,一个老妇人靠在门边望着。 一个年纪稍大的小孩儿, 带着比自己小的孩子, 用手指着 (骑牛的女子 )说着什么。 他们的神情都好像在抽噎哭泣, 那是在为离别悲伤。 牛的前面有四个人敲着鼓吹 着唢呐,他们是迎送引导新娘子的人。路边上有两头驴,它们按次序前行,骑在 上面的是乡里的歌女。 尾随在驴后面拿着古筝琵

31、琶的, 是歌女的两个仆人。 另外, 那个腿靠着小车边沿而坐的人是驾车人。 这些都是在路上遇到送亲队伍而回头去 看的人。距离那个树林一小段路, 将又经过一个树林, 两个孩子跳着跑着去报告。 一个妇人从篱笆门里出来, 胳膊上抱着一个小孩儿, 又有一个小孩儿牵着妇人的 衣裳跟着她走。田里有两个农夫,他们锄完地,正准备停下来。这些都是看见新 娘子而说说笑笑的人。 ”“ 在离这儿更远的地方, 又有一片茂盛的树林。 竹篱笆 茅草屋,好像是新娘子的家。门外有一个男子,穿戴整齐留着胡须,很谦恭地站 着,这是谁呢? ” 他说:“这是她的夫婿。古时候三十岁娶亲,近世只有农家有 的(还是 )这样,所以 (新郎 )已

32、是壮年,长了胡须。他站在这里等待着,将要迎接 新娘子进门。 有两个妇人上前询问什么, 这是妯娌们。 她们准备去慰劳那新娘子 的父母,并且迎接新娘子。两人提着盛酒或贮水的器具,其中一个拿着壶,这是 迎接慰劳他们用的。 一个女仆跟在后面, 以供使唤。 两个小孩儿一快一慢地跟随 着,其中较大的小孩儿用手指着说着什么, 好像是说新娘子快来了。 一个老妇人 站在门边张望,她是在了解外面的情况以考虑迎接礼节的缓急。 ” 我听完这些, 开玩笑说: “你真是乡村里的人啊, 这么真切地了解乡村的情 况,我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为这图作记,来偿还我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 吗? ”他笑着说: “这就是(佛祖)所说的

33、,借一株草,化作六丈金身,有什么不 可以的呢? ”当时天冷, 我口授跟随我一起出游的人, 他们用嘴呵着笔将这些写 了下来。 二、(2013石家庄市高中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长孙嵩,代人也,太祖赐名焉。父仁,昭成时为南部大人。嵩宽雅有器度, 年十四,代父统军。昭成末年,诸部乖乱,苻坚使刘库仁摄 国事,嵩与元他等率 部众归之。 晋将刘裕之伐姚泓,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传诣平原,缘河北岸,列 军次于畔城。军颇失利。诏假裕道,裕于舟中望嵩麾盖,遗以酃酒及江南食物, 嵩皆送京师。诏嵩厚答之。又敕简.精兵为战备,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 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彼至崤陕间,必与姚

34、泓相持,一死一伤,众力疲弊。 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裕首可不战而悬。于是叔孙建等寻河趣.洛。遂入关。嵩 与建等自成皋南济,晋诸屯戍皆望尘奔溃。裕克长安,嵩乃班师。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嵩曰:“立长则顺,以德则人服。今长皇子贤而世 嫡,天所命也,请立。”乃定策禁中。于是诏世祖临朝监国,嵩为左辅。世祖即 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诏问公卿,赫连、蠕蠕 征讨何先。嵩与平阳王长 孙翰、司空奚斤等曰:“赫连居土,未能为患,蠕蠕世为边害,宜先讨大檀。及 则收其畜产,足以富国;不及则校猎阴山,多杀禽兽,皮肉筋角,以充军实,亦 愈于破一小国。”太常崔浩曰:“大檀迁徙鸟逝,疾追则不足经久,大众则不能 及之。赫

35、连屈丐,土宇不过千里,其刑政残虐,人神所弃,宜先讨之。”尚书刘 洁、武京侯安原请先平冯跋。帝默然,遂西巡狩。后闻屈丐死,关中大乱,议欲 征之。嵩等曰:“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帝乃 问幽微于天师寇谦之,谦之劝行。杜超之赞成之,崔浩又言西伐利。嵩等固谏不 可。帝大怒,责嵩在官贪污。寻迁太尉。久之,加柱国大将军。 自是,舆驾征伐,嵩以元老多留镇京师,坐朝堂,平断刑狱。薨,年八十。 谥日宣王。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节选自魏书,有删改) 【注】 蠕蠕(: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即柔然。其第十代君主名大檀。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36、苻坚使刘库仁摄.国事摄:代管 B .又敕简精兵为战备简:精减 -可编辑修改 - C 叔孙建等寻河趣洛趣:奔赴 D 亦愈 于破一小国愈:胜过 解析:简:挑选。 答案:B 6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长孙嵩受到君主重用的一组是 () 年十四,代父统军 太宗假嵩节,督山东诸军事 诏嵩厚答之 世祖即位,进爵北平王,司州中正 太宗寝疾,问后事于嵩 后高祖追录先朝功臣,以嵩配飨庙庭 A B C.D 解析:表现他“宽雅有器度”;是太宗下诏用厚礼回赠刘裕,体现不了 重用;长孙嵩已死,无所谓重用。 答案: C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孙嵩较有军事才能。时局乱时,他统领部众,不

37、使分散而归附苻坚; 趁刘裕无暇相顾,他与叔孙建从成皋南渡,东晋诸屯军望风而溃。 B 长孙嵩为官清廉。刘裕借道通行时在船上看见了长孙嵩的营帐,派人送 去美酒美食,长孙嵩没有私自留下,全部送到京城,受到了重赏。 C.长孙嵩有时很固执。屈丐死后,关中大乱, 世祖想要征讨赫连,寇谦之、 -可编辑修改 - 崔浩等都支持,而长孙嵩坚决反对,最终惹怒了世祖,遭到责斥。 D 长孙嵩恪尽职守。他做了柱国大将军后,总是在世祖亲自外出征讨作战 时,以元老身份留守京城,坐镇朝堂,并且处理日常各种刑狱案件。 解析:曲解文意,不是长孙嵩 “受到了重赏 ”。 答案:B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若裕西过者,便率精锐南出彭、沛,如不时过,但引军随之。 译文: (2) 彼若城守,以逸代劳,大檀闻之,乘虚而寇,危道也。 译文: 答案: (1)如果刘裕从西面通过,便率领精锐部队向南从彭、沛出击,如果 没有按时通过,就率领军队跟随他。 (2)他们如果坚守城池不出战,用守城的安闲代替出战奔袭的劳顿,大檀听 说我们出兵去讨伐赫连, 就会趁我们国内空虚前来进犯, 攻打赫连是危险的做法。 【参考译文】 长孙嵩,代人,太祖赐名焉。父亲长孙仁,昭成年间为南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