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16页_第1页
浅议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16页_第2页
浅议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16页_第3页
浅议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16页_第4页
浅议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及解决策略16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6年教育研究论文学科类别: 小学语文 论文题目: 作者姓名: 谢昭娟 作者单位: 新邵县小塘镇言栗完全小学 专业职称: 小一 通讯地址: 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迎春路马蹄塘社区 邮政编码: 422910 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370268939 摘 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1”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氛围的培养,倡导质疑、感悟阅读,探索个性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性阅读,以增强阅读兴趣提高学

2、生创新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阅读教学 现状分析 解决策略 AbstractThe languag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 pointed out: reading to collect process information, to know the world, thedevelopment thinking to get the aesthetic experience of important ways. Reading teaching is a process of dialogue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text. T

3、he focus of the reading teaching should be to cultivate students are capable of feeling, understanding, appreciation and evaluation. In reading teaching, the teache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the reading atmosphere, advocates questions, reading comprehension, and explore the persona

4、lized teaching methods, encourage students to read the autonomy,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reading to improve students innovative reading ability. Key words: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and solution strategy 目 录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阅读教学的分析1(一)阅读教学课上学生随即发言数据统计1(二)读过的课外书数据统计2(三)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数据统计2二、农村小学语文阅读的教

5、学解决策略4(一)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参与,诱发阅读之欲4(二)设立明确的课时目标,满足学生需求,激发阅读之趣5 1、内容生活化6 2、形式多样化7 3、激励个体化7(三)探索创新的教学行为,倡导感悟阅读,萌发阅读之思7 1、课外阅读8 2、个人活动8 3、兴趣小组活动9三、结语10参考文献11谢辞12引 言近年来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其中对阅读教学的关注尤其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是人类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加强阅读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需要,也是培

6、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阅读教学有培养语感,深化知识,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式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提高阅读质量。然而在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没有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没有把提高学生创新性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一味的强制灌输,以讲代读,以练代读,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一、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从教三年年来,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任教语文学科,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在教学中我发现大多数农村村小语文教师只是对课文做一些纯理性的,机械的分析,气氛僵化,缺乏课堂互

7、动,没有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个性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积极性。不久前,我在任教的学校学生中做了一些简单调查,获得如下数据:(一)阅读教学课上学生随机发言数据统计:(单位:人、分钟) 调查内容 具体数据班级生数 平均一节课发言学生人数累计平均一节课学生发言时间累计一62人128二63人97三64人127四85人106五92人119六86人107 (二)读过的课外书数据统计:(单位:人) 调查内容 具体数据年级生数 看过的课外书2本左右看过的课外书4本左右看过的课外书6本左右看过的课外书10本左右一62人1000二63人3000三64人39810四85人45221

8、50五92人78534937六86人69654635(三)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写作能力数据统计:(单位:人) 调查内容 具体数据年级生数 看图说话能力(简要说清图意,适当发挥想象)写话(写清图意,有一定条理,较通顺,50字)记叙文(有条理,语句通顺,有明确中心,200字)记叙文(有条理,语句通顺,有明确中心,400字)一62人4242二63人4546三64人686840四85人505045五92人76767645六86人67676735从以上数据中不难发现,农村小学语文课上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少,发言率低,发言时间过少,阅读量不足。可以想象,在课堂上教师的思维方式主宰了学生,师生互动少,唯一的互动

9、方式就是简单的问答式,而且始终局限于课文本身,学生只是知识的单向接收者。在这样的课堂环境中信息的流动方式是单向的,学生的想法得不到表达与交流,阻碍了思维的发展,以至学生的观察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都受到了束缚。农村小学教师教师很少有对教材进行个性化处理的,对教学形式也很少有进行更新。比如“读”,也主要是教师范读,学生默读,朗读等,而且篇篇课文都是如此,长年累月没有变化,这样学生自然感到枯燥乏味。这种单一保守、陈旧老套的教学方法不可能激起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的意识。教师的教学内容只局限于课本本身,很少涉及到课本以外的知识。而且我们不难发现,在现行教材的内容上还有很多不够完善的地方

10、,有些内容对农村的孩子而言根本就没有概念,教师在处理这些环节的时候就要采取一些更直观,更形象的方式来处理,不能简单的以讲代读,以追求一味的标准理论,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倡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反对灌输的教学方法,一直是新课程标准的主旨。陶行知先生曾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教给学生。3”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反思,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在教学中十分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把教学目标定位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像这种态度,情感,能力的培养对于教

11、师来说是属于只能意会的传授过程。所以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再套用表性的教学经验。这些只能意会的知识往往都隐含于社会生活实践中,无法形成格式化知识,只能通过实践活动或具体案例分析在感悟中获得,以实现认识、情感、态度与观念的变化。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三大弊端,即阅读目标的单一化、阅读方式的封闭性和阅读能力的低级性。二、 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解决策略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4”“阅读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阅读氛围的培

12、养,倡导质疑、感悟阅读,探索个性化教学方式,鼓励学生自主性阅读,以增强阅读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性阅读能力。5”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学会选择和灵活运用有效教学策略,重视教学模式的提升与深化,形成自己的教学智慧。要学会选择运用某种教学策略,即对教与学的活动秩序、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进行最优化评估,在教学中找到最科学的最有效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励学生参与,诱发阅读之欲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如果学生对某位老师很亲近、很喜欢,那么他对这位老师的课也会感兴趣,会深入地学好这一门学科的知识,在遇到困难时也会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因此,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首先必须优化课堂

13、教学气氛,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诱发他们的阅读欲望,使学生亲师、信道、乐学。在课堂上,教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学习活动,真诚地与学生相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激励学生广泛参与,与学生平等对话,给学生创设一种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开放性教学环境。阅读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多使用一些激励性语言,给学生创设一种愉悦和谐的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和老师、同学争论,从而建立起一种自主的学习氛围,从而不盲从于老师,使学生感到:老师就是一本书,从而激起学生对阅读的欲望,生成阅读的动力。 (二)设立明确的课时目标,满足学生需求,激发阅读之趣传统的阅读教

14、学是以理解字句,读懂课文为目标,而新课程标准中把阅读教学目标分成多种性质的目标,即体验性目标、结果性目标、硬性目标、行为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等。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环境就应该是一个平等的环境,是一个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汇的环境。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鲜活生命的存在,注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差异性。在阅读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落实对话理念,做好学生阅读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所以要从文本各方面来制定目标,使学生有明确的阅读方向,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

15、自由地学、思、疑、问。只有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敢说敢想,他们的阅读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质疑,诘问,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阅读内容改变被动的学习状态。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能力和知识储备都不一样,所以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做出有个性的反应。如确认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做出富有想象力的反映(甚至是突发奇想),写出自己与作者意图不一般的阅读感受,为文本的内容另作设计等等。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6”学生在阅读中不应是消极地的接受,等待老师的灌输,而应是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创造。重视个性化的情感体验是

16、新课标关于阅读的基本要求。为落实这一要求,在“教学建议”中特别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7”,要求学生能够“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8”,这有利于改进传统阅读教学繁琐分析的弊端。传统的阅读教学追求的是结论的统一,忽视阅读中的情感体验,压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背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这一目标,违背了阅读规律。因而,阅读成了很多学生的负担。 “需求是行为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9”,对阅读有兴趣,就为学生持续阅读和提高阅读能力提供了内因条件;而且因有兴趣就会减轻疲劳感,就不会感到负担过重,这是一种积极的减负措施。我们不敢想象

17、,如果学生对阅读毫无兴趣,没有任何需求,仅凭毅力可以完成小学阶段145万字的阅读量,即使完成了,也是事倍功半。所以,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有了乐趣,才会喜欢。那么针对学生的多样化需求,教师应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情况,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以提高不同学生不同个性的有效阅读效果。具体做法有:1.内容生活化阅读教学的内容选择十分重要,教师一定要把握“贴近学生生活”的原则。如对第一学段的儿童在内容的选择上,可选一些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这里所谓的浅就是浅显,学生能够读懂。所谓近就是贴近学生实际,使学生感兴趣,这样就便于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来读懂,能读

18、懂就有收获,就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2.形式多样化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优化阅读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比如读一读、演一演、画一画、唱一唱、比一比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聆听美妙的声音,欣赏美丽的画面,感受优美的形象,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发展学生的个性阅读,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使阅读成为一种赏心悦目的享受,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3.激励个体化在教学中教师要多激励,少挖苦,要看到学生的闪光点,要积极地看待每个学生,要充分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学到了知识,得到了美的享受,表现了自我,获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感受到阅读的乐趣,就一定会喜欢阅读。(三)探索创新的教学

19、行为,倡导感悟阅读,萌发阅读之思 教与学是课堂教学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中“授人以渔”的学法指导,是阅读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才能使其成为知识获取的主人。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的老师喜欢搞“统一”,统一的思路、统一的学法、统一的思想感情,以此套住学生,压抑了学生的思维,个性。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除了要注重学法传授,还要强调创新性教学方式的转变,变革沿用多年,陈旧落后的方法,只有教师的教法变了,学生的学法才有可能变。教师要多自我示范,多展示不同学生

20、的学法,多举一反三。有了这“三多”,才可以使学生进行知识迁移,悟出学法之道。学生的智力、理解能力不同,悟出的方法和道理就不同,这更能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同一篇课文,由于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所悟出的道理就会丰富多彩,各有千秋。记得我在教学一本男孩子必读的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假如你是吴缅(文中的“我”),有了儿子,你要把这本书传给他,你会在书的扉页上写句什么样的话?问一提出,学生们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交头接耳,很快,各式各样的答案出来了,精彩纷呈,令人惊叹不已。如“学会勇敢,学会坚强,学会生存。”、“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挑战自我,超越梦想。”、“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

21、、“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之后是彩虹”等等。又如爱之链(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结尾处的省略号,我在教学时让学生由此展开想象“乔依醒来以后,会怎样?”,让学生去猜想事情往下发展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学生们思维的闸门一经打开,如滚滚洪水肆意泛滥,课堂也不再是沉水一潭,波澜不惊。由此可见,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何其重要,引得巧,才能效果好。要知道,每一个孩子都拥有一对会飞的翅膀,都希望在知识的天空里尽情翱翔。我们老师不能活生生地折断这对翅膀!我们还要知道每一篇课文都是一曲优美的旋律,在教学时要激发学生用心去学感悟、内化课文内容,放胆让学生去想象,让学生能够在多种思想和观点中碰撞,萌发出最美的思维之花。(四)开展多样

22、的课外活动,开拓学生视野,迸发阅读之火 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更需用功在课外。试想一节语文课40分钟,单凭此,想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何其难!因此,语文教师更应重视课外活动的指导,让学生走近名家,走进名著,广泛阅读,开拓视野,以获得创造性的阅读能力。1.课外阅读 每一篇作品、名家名作,都是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都是作家鼎力打造之作。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就能在阅读中吸取营养,学习作家如何创作,培养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适宜的课外阅读条件,利用各种机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创办图书角、剪贴材料、故事会、朗诵会、读书笔记展览等,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交流。2.个人活动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教师应只有提供给学生个人活动的各种机会,如采访、出黑板报、自编手抄报、自编童话故事书等,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他们的创新阅读能力。3.兴趣小组活动 对于儿童,兴趣是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对阅读感兴趣的学生,阅读就会更加主动、积极。因此,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如读报小组、读书小组、评论小组、创作小组等,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评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的能力,鼓励学生有自己的见解;通过学习创作,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和创作能力。学生的创造力需要培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