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_第1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2/6db1d5c7-f269-48d1-8437-54cdbbc13b90/6db1d5c7-f269-48d1-8437-54cdbbc13b901.gif)
![[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_第2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2/6db1d5c7-f269-48d1-8437-54cdbbc13b90/6db1d5c7-f269-48d1-8437-54cdbbc13b902.gif)
![[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_第3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2/6db1d5c7-f269-48d1-8437-54cdbbc13b90/6db1d5c7-f269-48d1-8437-54cdbbc13b903.gif)
![[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_第4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2/6db1d5c7-f269-48d1-8437-54cdbbc13b90/6db1d5c7-f269-48d1-8437-54cdbbc13b904.gif)
![[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案_第5页](http://file2.renrendoc.com/fileroot_temp3/2021-4/22/6db1d5c7-f269-48d1-8437-54cdbbc13b90/6db1d5c7-f269-48d1-8437-54cdbbc13b90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1 次课) 章节 名称 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了解化学的研究内容、研究范围,懂得学习有关化学知识的重要意义; 2、了解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习方法和考核方式; 3、熟悉误差的来源并掌握误差的各种表示方法。 重点、 难点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准确度和精密度,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教学 方法 教学内容采用讲授板书辅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进行。 讲授过程中,应清楚介绍准确度与误差,精密度与偏差的基本概念,并通过 例题予以分析。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化学的研究对象和重要作用25 2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20
2、3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核方式10 4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方法误差、仪器试剂误差、 操作误差) ,偶然误差及特点 10 5 误差和偏差的表示方法,准确度与误差,绝对误差与 相对误差 8 6 精密度与偏差,绝对偏差与相对偏差,平均偏差与相 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与相对偏差 17 7 8 作业单元练习题 1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
3、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 次课) 章节 名称 第第 1 章章 绪论绪论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悉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2、正确理解有效数字的意义,掌握有效数字的计算规则; 3、熟悉分析结果的处理与报告的方法。 重点、 难点 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置信度与平均值的置信区间,可疑值的取舍,分析结果 的处理与报告,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教学 方法 教学内容采用讲授 板书辅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进行。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是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将
4、有效数字 运算规则运用于有关计算中。应清楚介绍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方法,并通过例题 予以分析。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准确度与精密度的关系5 2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5 3对照试验8 4空白试验、校准仪器5 5回收试验7 6置信度与置信区间12 7可疑值的取舍10 8分析结果的数据处理与报告13 9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20 10本章小结5 作业单元练习题 1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5、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3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2 章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气体、溶液和胶体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及其应用,理解道尔顿分压定律及其应用; 2、熟悉溶液的组成量度。 重点、 难点 重点:溶液组成量度的表示方法(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量分数,质量分 数及相互换算),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 难点:稀溶液的依数性 教
6、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本章引言2 2气体,理想气体状态方程3 3分压力,分压定律10 4溶液,分散系,分散质与分散剂,分散系分类5 5物质的量及其单位9 6 溶液的组成量度,质量分数与体积分数,摩尔分数, 质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质量摩尔浓度,它们之间 的有关换算 30 7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8 8稀溶液的通性,溶液的蒸气压下降15 9溶液的沸点升高10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1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4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2 章章 气体、溶液和胶体气体、溶液和胶体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掌握稀溶液的依数性(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和渗透压)及有关 计算。 2、了解胶体的基本概念、结构和性质、稳定性与聚沉的关系。 3、了解高分子溶液和乳浊液。 重点、 难点 重点:重点:稀溶
8、液的依数性(凝固点下降,渗透压),溶胶的胶团结构,溶胶的稳定性 和聚沉。 难点:难点:溶胶的结构 教学 方法 教学内容采用讲授 板书并辅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方法进行。 讲授过程中,应介绍清楚溶液的蒸汽压下降的原因,这是稀溶液依数性的核 心;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与难挥发电解质稀溶液依数性的异同。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溶液的凝固点降低8 2溶液的渗透压15 3 胶体溶液,固体在溶液中的吸附,分子吸附,离子吸 附 15 4溶胶的性质,丁达尔效应,布朗运动,电泳7 5 胶团的结构,胶核、电位离子、反离子、反离子吸附 层、扩散层、胶粒 15 6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10 7高分子
9、溶液10 8乳浊液8 9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1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5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3 章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热力学初步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
10、理解化学反应进度、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内 能等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 2、熟悉等容反应热与等压反应热,能正确书写热化学反应方程式; 3、掌握盖斯定律的基本内容及运用。 重点、 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进度、体系与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过程与途径、热和功、内 能等基本概念,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容反应热与等压反应热,盖斯定律 难点:化学反应进度,状态函数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化学计量数与反应进度15 2体系与环境7 3状态与状态函数10 4过程与途径5 5热和功8 6热力学能,热力学第一定律1
11、0 7热化学,反应热,等容反应热5 8等压反应热及焓的概念10 9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及书写注意事项5 10盖斯定律及应用15 作业单元练习题 2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6 次课) 章 节 名 称
12、第第 3 章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热力学初步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悉热力学的标准态,掌握标准摩尔反应焓变的各种计算方法; 2、了解自发过程及其特征,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本内容; 2、熟悉熵的定义,掌握物质熵值的变化规律以及标准摩尔熵变的定义和计算。 重点、 难点 重点:物质的标准态,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焓与标准熵, rm h 、 rm( ) st 的各种 计算方法,自发过程的特征。 难点: rm h 、 rm( ) st 的意义与计算。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物质的标准态5 2摩尔反应焓变 rhm5 3
13、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rm h5 4 标准摩尔生成焓 fm h8 5 标准摩尔燃烧焓 cm h7 6 标准摩尔反应焓变 rm h 的计算(3 种方法,例题) 15 7自发过程及其特征10 8混乱度与熵10 9 标准熵 m(b )st, 10 10 标准摩尔反应熵变 rm( ) st 10 11热力学第二定律5 作业单元练习题 2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
14、,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7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3 章章 化学热力学初步化学热力学初步 第第 4 章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掌握吉布斯函数和吉布斯函数变的概念、反应方向的判据、标准摩尔生成吉布 斯函数与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 2、会用g 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3、理解平均速率和瞬时速率概念,掌握质量作用定律及其适用范围; 4、了解有效碰撞理论及过渡态理论的基本内容。
15、 重点、 难点 重点: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变的计算,反应方向的判据,质量作用定律及其 适用范围 难点:298k 以外温度下的 t g 的计算,反应级数与反应分子数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 吉布斯函数(g)和吉布斯函数变(g),g 与 h、s、t 的关系 5 2反应自发性的判断15 3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与标准摩尔反应吉布斯函数 变 10 4 298k 以外温度下的 t g 的计算 10 5本章小结5 6引言,化学反应速率的定义及表达方法12 7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10 8过渡态理论3 9反应机理、基元反应8 10质
16、量作用定律,反应级数,反应分子数12 作业单元练习题 2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8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4 章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17、 目的 及要 求 1、能用碰撞理论、活化能和活化分子的概念来解释各种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 响; 2、熟悉阿累尼乌斯公式及应用,理解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掌握经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的表达式,正确理解平衡常数的意义及书写 注意事项。 重点、 难点 重点:能用活化能、活化分子的概念来解释各种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 反应速率影响的定量关系,经验平衡常数和标准平衡常数 难点:活化能的概念及物理意义,标准平衡常数及意义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速率方程式的有关计算8 2vant hoff 近似规则5 3阿累尼乌斯公式及应
18、用12 4催化剂及特征,均相催化与多相催化,酶催化10 5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化学平衡10 6实验平衡常数12 7标准平衡常数15 8平衡常数的物理意义5 9平衡常数及应用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 10多重平衡规则5 作业单元练习题 2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19、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9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4 章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掌握 gibbs 函数变与平衡常数间的关系,能运用标准平衡常数判断化学反应的 方向; 2、熟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能从平衡常数表达式来理解化学平衡移动原理; 3、掌握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相关计算。 重点、 难点 重点:重点:标准 gibbs 函数变与标准平衡常数关系,平衡移动原理,有关化学平衡的 计算 难点:难点:化学反应的等温方程式,标准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20、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gibbs 函数变与反应商及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12 2化学平衡移动3 3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5 4压力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0 5温度浓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15 6le chatelier 原理5 7 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平衡常数的确定,平衡组成或 转化率,计算热力学函数,例题 35 8本章小结5 9 作业单元练习题 2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21、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0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5 章章 物质结构基础物质结构基础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明确近代量子力学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2、了解波函数、轨道、能级、能层等概念的正确含义; 3、掌握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 重点、 难点 重点:重点: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函数与原子轨道,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角度分 布图,四个量子数的取
22、值及物理意义 难点:难点:波函数与原子轨道,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及物理意义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引言,氢原子光谱,玻尔理论15 2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10 3测不准原理5 4波函数与原子轨道15 5原子轨道的角度分布图10 6电子云的角度分布图7 7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图3 8四个量子数的取值和物理意义25 9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3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
23、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1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5 章章 物质结构基础物质结构基础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掌握近似能级图和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能够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原子的 核外电子构型以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能用原子结构理论来解释元素某些性质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重点、 难点 重点:近似能级图,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某些性质(原子半径、电离势、电 子
24、亲和势、电负性)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难点:近似能级图,核外电子构型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近似能级图,(n + 0.7l)规则15 2核外电子排布的三个原理10 3核外电子的排布20 4电子层结构与周期表15 5原子半径7 6电离势10 7电子亲和势3 8电负性5 9原子结构部分小结5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3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
25、、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2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5 章章 物质结构基础物质结构基础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了解离子键的形成,掌握离子键的特征、离子的特征、离子键的强度,了解晶 格能的概念及其与离子键强度的关系; 2、熟悉现代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以及共价键的键参数、特性和键型。 重点、 难点 重点:重点:离子键的形成,离子键的特征,现代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键参数、共价 键的特性,
26、共价键的键型 难点:难点:离子的特征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离子键的形成5 2离子键的特征5 3离子的特征15 4晶格能5 5键能、键长、键角、键的极性20 6价键理论,氢分子的形成10 7价键理论的基本要点10 8共价键的特性5 9共价键的键型5 10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要点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3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
27、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3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5 章章 物质结构基础物质结构基础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能用轨道杂化理论来解释一般分子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2、初步了解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及分子轨道理论; 3、了解分子间力和氢键产生的原因以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重点、 难点 重点:sp 杂化、sp2杂化、sp3杂化,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分子的极性,取向 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氢键 难点:价
28、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子轨道理论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 杂化轨道理论与分子的空间构型,sp 杂化、sp2杂化、 sp3杂化 20 2等性杂化与不等性杂化10 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5 4分子轨道理论20 5分子的极性5 6分子间力,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10 7氢键及其对物质的性质10 8 9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3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29、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4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5 章章 物质结构基础物质结构基础 第第 6 章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了解离子极化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2、了解四大晶体类型的特征和性质; 3、掌握酸碱质子论的有关概念; 4、了解活度、活度系数、离子强度等概念。 重点、 难点 重点:离子极化,离子晶体及其特性,原子晶体及其
30、特性,分子晶体及其特性, 金属晶体及其特性,解离度,酸碱质子论 难点:离子极化,活度与离子强度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离子极化,离子极化对物质性质的影响15 2晶体的基本概念5 3离子晶体及其特性5 4原子晶体及其特性5 5分子晶体及其特性5 6金属晶体及其特性5 7混合型晶体5 8本章小结5 9解离度,活度与离子强度15 10酸碱质子论25 作业单元练习题 3、4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
31、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5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6 章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弄清弱电解质解离常数及解离度的意义和影响因素; 2、能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弱酸、弱碱在水溶液中的解离平衡和同离子效应对 解离平衡的影响; 3、熟练掌握弱酸、弱碱溶液有关离子浓度的计算。 重点、 难点
32、 重点:解离常数,共轭酸碱对中 ka与 kb的关系,稀释定律,同离子效应,质子条 件,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 难点:质子条件,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水的解离与溶液的 ph 值5 2解离常数(弱酸、弱碱、多元酸碱)10 3共轭酸碱对中 ka与 kb的关系10 4稀释定律5 5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10 6分布系数与分布曲线10 7物料平衡和电荷平衡5 8质子条件10 9 酸碱溶液 ph 值的计算(一元弱酸弱碱、多元弱酸弱碱、 两性电解质) 25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4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
33、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6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6 章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练掌握缓冲作用原理及有关计算; 2、了解分析方法的分类,滴定分析法中有
34、关名词、主要滴定方法、方式及特点。 重点、 难点 重点:缓冲溶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缓冲溶液的选择,标准溶液浓度 的表示方法,基准物质 难点:缓冲溶液的选择和有关计算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缓冲溶液的概念3 2缓冲溶液的组成、类型3 3缓冲溶液作用原理8 4缓冲溶液 ph 的计算10 5缓冲容量及影响因素,缓冲范围5 6缓冲溶液的选择与配制,例题16 7定量分析的任务和方法10 8 定量分析的一般程序(采样,前处理,测定、数据处 理) 10 9滴定分析过程与有关名词5 10滴定分析法主要方法5 11滴定分析法对化
35、学反应的要求,主要滴定方式15 作业单元练习题 4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7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6 章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36、及要 求 1、熟悉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相互换算关系。 2、掌握滴定分析计算的依据以及基本计算关系式; 3、熟悉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以及酸碱指示剂的原则; 4、理解酸碱滴定曲线的绘制及作用。 重点、 难点 重点:标准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与相互换算,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酸碱指示剂 的原则 难点:滴定度与标准溶液浓度的相互换算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滴定分析中的标准溶液,基准物质20 2滴定分析的有关计算15 3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变色范围,混合指示剂20 4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5 5 强酸与强碱的滴定:滴定突
37、跃,酸碱指示剂的原则, 浓度对突跃范围的影响 30 6 7 8 9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4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8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6 章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酸碱平衡与酸
38、碱滴定法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理解各种酸碱滴定曲线、掌握其准确滴定的判据,并能选出适宜的指示剂; 2、熟悉常用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 重点、 难点 重点:影响跃范围的大小的因素,弱酸或弱碱能被准确滴定的判据 难点:多元酸或多元碱的滴定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 强碱滴定一元弱酸:滴定曲线,影响跃范围的大小的 因素,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判据 30 2 强酸滴定一元弱碱:滴定曲线,影响跃范围的大小的 因素,弱碱能被准确滴定的判据 15 3多元酸的滴定,例题20 4多元碱的滴定,例题15 5酸碱滴定的
39、共同点总结10 6 7 8 9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4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19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6 章章 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法 第第 7 章章 沉淀溶解平
40、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悉常用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与标定方法,以及有关应用; 2、掌握溶度积的概念、溶度积与溶解度的互换; 3、了解影响沉淀溶解平衡的因素。 重点、 难点 重点:标准酸、碱溶液的标定方法,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酸碱滴定法应用,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互换,溶度积规则 难点: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溶度积规则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标准酸、碱溶液的配制3 2标准酸、碱溶液的比较滴定2 3标准酸、碱溶液的标定10 4co2对酸碱滴定的影响5
41、 5酸碱滴定法应用示例20 6本章小结5 7溶度积10 8溶度积与溶解度的互换15 9溶度积规则10 10影响溶解度的因素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4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0 次课) 章 节 名
42、 称 第第 7 章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悉溶度积规则的应用; 2、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计算。 重点、 难点 重点:沉淀生成的必要条件与方法,分步沉淀,沉淀溶解的必要条件与方法,沉 淀的转化, 难点:沉淀溶解平衡的有关计算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 沉淀生成的必要条件与方法 单一离子的沉淀,沉淀完全的概念,综合例题 30 2分步沉淀,例题15 3沉淀溶解的必要条件与方法,例题20 4沉淀的转化及应用10 5沉淀滴定法概述5 6莫尔(m
43、ohr)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10 7 8 9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4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1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7 章章 沉淀溶解平衡及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沉淀溶解平衡及
44、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了解莫尔法、佛尔哈德法、吸附指示剂法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了解沉淀滴定法 的应用和计算; 2、了解重量分析法的基本原理,熟悉重量分析法的应用。 重点、 难点 重点:佛尔哈德法的基本原理,重量分析法的有关计算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佛尔哈德(volhard)法的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15 2法扬司(fajans)法5 3碘-淀粉指示剂法5 4银量法中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8 5银量法的应用2 6重量分析法概述10 7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8 8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条件12
45、9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5 10重量分析法中的计算15 11本章小结5 作业单元练习题 4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2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8 章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46、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悉氧化数、歧化反应、氧化还原电对和半反应等基本概念;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掌握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方法; 3、理解原电池原理,能正确书写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和电池符号。 重点、 难点 重点:氧化数,歧化反应,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电极反应、电池反 应和电池符号 难点:电池符号的书写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引言5 2氧化数,确定氧化数的规则8 3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7 4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氧化数法,离子-电子法25 5原电池原理10
47、6电极的种类10 7电极反应、电池反应和电池符号,例题12 8常见电池5 9电极电势的产生8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5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3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8 章章 氧化还
48、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了解电极电势的产生,熟悉电极电势、电池电动势等基本概念 2、掌握电池电动势与化学反应平衡常数间的关系; 3、理解能斯特(nernst)方程式的意义,了解浓度、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 4、掌握电极电势在有关方面的应用及计算; 重点、 难点 重点: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动势,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nernst 方程 式,电极电势的应用 难点:nernst 方程式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时间分配/min备注 1标准氢电极,标准电极电势、标准电动势8 2标准电极电势表及应用注意之
49、点12 3电动势与吉布斯函数变的关系7 4nernst 方程式,应用能斯特方程式时须注意之点10 5浓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8 6酸度对电极电势的影响8 7电极电势的应用: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5 8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次序,例题15 9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例题7 10测定非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例题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5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
50、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4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8 章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悉元素的电势图及其应用; 2、熟悉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分类,了解条件电极电势和条件平衡常数; 3、熟悉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指示剂,理解氧化还原滴定曲线绘制所依据的原理。 重点、 难点 重点:元素的电势图,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分类,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指示 剂 难点:条件电极电势和
51、条件平衡常数,诱导作用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 元素电势图及应用:判断歧化反应能否进行,计算标 准电极电势,了解元素的氧化还原性 15 2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特点、分类5 3条件电极电势和条件平衡常数15 4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率的因素,诱导作用10 5氧化还原滴定曲线20 6 氧化还原滴定法中的指示剂:自身指示剂,特殊指示 剂,氧化还原指示剂 15 7氧化还原预处理10 8 9 作业单元练习题 5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
52、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5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8 章章 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法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掌握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原理、特点、所用指示剂、滴定条件、 应用; 2、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3、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应用。 重点、 难
53、点 重点:高锰酸钾法,重铬酸钾法,碘量法的原理和测定条件,氧化还原滴定结果 的计算 难点: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高锰酸钾法的原理8 2高锰酸钾法的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10 3高锰酸钾法的应用7 4重铬酸钾法10 5碘量法的原理10 6碘量法中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8 7碘量法的应用7 8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20 9氧化还原反应的应用5 10本章小结5 作业单元练习题 5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
54、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6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9 章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悉配合物的组成、结构特点和命名,了解螯合物的特性; 2、能用价键理论解释典型配合物的形成与空间构型。 重点、 难点 重点: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典型配合物的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的
55、关系、属内轨、 还是外轨型配合物 难点:用价键理论解释配合物的形成、空间构型与杂化轨道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概述5 2配合物的概念5 3配合物的组成15 4配合物的命名20 5配合物的类型15 6配合物的价键理论要点10 7价键理论的应用20 8 9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5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
56、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7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9 章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理解配位解离平衡常数及其意义,能用 kf进行有关平衡计算 2、熟悉影响配位平衡移动的因素,沉淀反应对配位平衡的影响及有关计算,酸碱 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对配位平衡的影响。 重点、 难点 重点:涉及 kf的计算,各类平衡之间的竞争反应 难点:有关平衡计算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
57、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配离子的稳定常数、逐级稳定常数、累积常数15 2用稳定常数 k f进行有关计算,例题10 3配位平衡与酸碱平衡10 4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例题25 5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例题14 6配位平衡之间的转化6 7配合物的应用10 8 9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5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8、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8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9 章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悉 edta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2、理解条件稳定常数概念以及酸效应对稳定常数的影响; 3、理解配位滴定曲线绘制所依据的原理; 4、掌握 edta 酸效应曲线的应用。 重点、 难点 重点:edta 的性质,edta 配位滴定法的特点,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配位滴 定中金属离子准确滴定的判据、ph 范围的确定、酸效应曲线的应
59、用 难点:条件稳定常数,酸效应曲线的应用 教学 方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板书讲解 序号教 学 内 容 提 要时间分配/min备注 1配位滴定法概述8 2edta 配位滴定法的基本原理12 3酸效应和酸效应系数15 4配位效应和配位效应系数10 5配合物的条件稳定常数10 6edta 的配位滴定曲线,影响滴定突跃范围的因素15 7酸度对 edta 配位滴定的影响,酸效应曲线及应用20 8 9 10 作业单元练习题 5 的相关内容 参考 资料 1、浙江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2、南京大学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3、陈虹锦等编. 无机与
60、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2 年版 4、钟国清等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学习指导,科学出版社,2007 年版 5、董元彦主编. 无机及分析化学,科学出版社,2006 年版 6、郭文录等编. 无机与分析化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第 29 次课) 章 节 名 称 第第 9 章章 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 教 学 时 数 2 教学 目的 及要 求 1、熟悉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应具备的条件和使用中常存在的问题; 2、熟悉提高配位滴定选择性的有关方法; 3、熟悉配位滴定法的应用,掌握配位滴定法中的有关计算。 重点、 难点 重点: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应具备的条件,配位滴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法学方向的研究机会及试题及答案
- 近距离接触火灾应急预案(3篇)
- 高考数形结合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软件水平试卷分析及答案
- 民房火灾扑救坍塌应急预案(3篇)
- 行政法对权力制衡的影响试题与答案
- 车辆火灾应急预案制度(3篇)
- 行政管理试题示例与答案
- 2025年跨平台开发的实践与展望试题及答案
- 燃气泄漏饭店火灾应急预案(3篇)
- 室间质评记录表
- SG-T048-结构吊装施工记录
- 温岭市国有企业招聘考试真题2022
- 神木县四门沟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2023年广西三类人员B证继续教育网络学习试题及答案分DOC
- 人教版七年级上生命的思考珍视生命微课
- 数学手册(高清版)
- 《安井食品采购成本管理问题研究【开题报告+文献综述+正文】》17000字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测试题带答案(20套)
- 招聘与配置课程心得体会5篇
- 东芝电梯紧急救出操作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