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009年重点学科建设总结-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长江大学_第1页
2002009年重点学科建设总结-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长江大学_第2页
2002009年重点学科建设总结-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长江大学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选word文档 下载可编辑长江大学省级重点学科2629工作总结学科名称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地球物理学学科代号8182所属学科门类工学所属一级学科地质工程与地质资源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29年12月1日一、学科建设主导思想与主要思路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建设始终坚持以师资队伍建设为主线,以科学研究为主导,以实验室建设为基础,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加强科学管理与制度建设,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发挥优势特色,不断创新发展,力争使地球探测和信息技术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使地球物理学成为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近三年来学科建设主要通过要整合资源,引进和培养高级人才,构建具备解决国家重大课题的学术梯

2、队和学科基地;发挥和重组学科的特色和优势,同时向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倾斜,突出重点,促进交叉,提高内涵,构建更为完整的学科体系,促使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教学和科研并重的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在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三个层次上形成高质量办学特色和优势;进一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二重点学科经费投入和使用情况1 重点学科经费投入情况 单位万元经费来源年份省投入经费教育部投入经费校配套经费自筹合计26555314265644265278222352428524288112535261175261298227675767总

3、计749959215711621572 重点学科经费使用情况 单位万元项目 时间26272829合计购置仪器设备6473424283213195264715925购置图书资料.4531.5192.839.826232学术梯队建设18753学术交流发表论文2152385对外宣传15515考察调研36231.6出版专著25257教材建设52225课程建设16284实验室改造装修25215合计6442652852417526157671162157三、学科建设主要内容(一)学科队伍建设25年我院教职工总数51人,其中有教授13人,副高职称的教师18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7人

4、;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2人。正高职称的教师所占的比例25%,副高教师所占的比例为33%,博士学位教师所占的比例为32%,硕士学位教师所占的比例为33%。最近三年,设置“楚天学者”、“长大学者”等岗位引进高级人才,不断优化工作环境,采用激励机制,促使师资队伍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作用,以“传、帮、带”方式从教学和科研两个方面引导青年教师,促进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选送优秀教师到其它院校攻读学位或进修交流,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讲学。通过这些方法,开阔了教师视野,了解学科前缘,加强技术交流,对学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院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2人,占总人数的

5、375%,副教授18人,占总人数的257%,副高以上职称教师的比例为6.32%;具有博士学位32人,占总人数的5.79%,硕士24人,占总人数的31%,硕士以上学历教师的比例为889%,比25年的提高139%。另外有“楚天学者”特聘教授2人,“长大学者”特聘教授2人,形成了以电磁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勘探三大学术团队。(二)科学研究工作1主要研究方向目前我院主要研究方向有电磁勘探、地球物理测井、地震勘探和三个研究方向。电磁勘探主要研究特色(1)大地电磁感应研究开展了大地电磁法和感应电磁法的资料采集、处理与反演方法研究。并对我国西南地区三江地带的地壳及上地幔结构进行了研究;开展了海洋电磁法研究

6、。应用物理模拟方法研究了台湾、海南岛地块对地表地磁场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海洋大地电磁与海洋感应电磁法资料采集方法与处理方法研究;在现有的v5-2和v8大地电磁仪基础之上,研究开发了长周期电磁勘探硬件系统和相应的处理、反演与解释方法软件,以该方法为手段,开展了我国区域地质构造和深部构造研究。(2)电磁勘探方法理论与应用研究针对我国电磁勘探技术难点,开展了地球电磁学及其应用的方法理论研究,主要包括复杂介质电磁响应理论与正演算法研究、高分辨率电磁成像(层析成像、散射成像等)方法及理论、油气藏电磁响应实验研究、油气储层不同物理场的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复合源电磁勘探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激电直接找油应用技术

7、研究和四维瞬变电磁勘探方法与应用技术研究。通过上述研究,电磁勘探技术的分辨率得到了提高,拓宽了电磁方法的应用领域,在数米至数百千米的范围内实现了高分辨率构造成像,正在开展地球深部构造研究和有利油气藏的检测与开发油区的动态监测。(3)工程电磁勘探方法与应用研究重点在浅层电磁法、地质b超和相控阵电磁勘探法方面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工作。在数米的深度范围内实现高分辨率电性参数成像。其成果已用于重大工程(如三峡坝区和长江堤防工程隐患探测)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浅层结构调查和地质灾害的监测与评价。地球物理测井主要特色(1)生产测井方法在低产液、高含水、三相流动油井储层动态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创新性突破,提出

8、并实现了高温高压生产条件下持水率计刻度方法和三相产液剖面优化处理新方法。(2)测井综合解释方法在成像测井资料评价复杂地层研究领域中,提出了电阻率、声波和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解释方法,形成了一套有效的油气评价技术;采用井震结合谱分析法,提出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对比技术、智能储层参数计算方法和多信息储盖组合解释方法,拓宽了测井信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范围。(3)测井理论与信息处理在声波测井、核磁共振测井、信息分辨率测井理论等方面开展了创新性的研究工作,成果已应用到国产测井仪器的研制和开发中,为我国特色测井技术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地震勘探特色技术(1)复杂油气藏勘探理论与应用,以缝洞型油气藏为代表的复

9、杂油气藏勘探是当前油气勘探工作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有效的方法,利用地震波动力学和运动学特征是寻找缝洞等复杂油气藏的主要手段,从基本理论到应用方法,我们均开展了深入的、探索性的研究工作,取得一些有益的成果。主要内容有基于弹性波波动方程的复杂介质波场数值模拟;利用地震波场特征预测裂缝发育带;隐蔽油气藏勘探技术;精细地质模型技术。此外,在地震资料数据处理与精确成像方法、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vsp与地震层析成像等方面也取得一些特色技术。(2)油藏地球物理方法与应用,研究中形成一套以地震属性计算为基础、以神经网络、聚类分析等模式识别技术和k-l变换地震属性优化技术为核

10、心的地震储层描述技术与软件系统。该理论与相关软件已在9个油田推广应用,效果显著。软件系统主要功能地震波属性分析;储层油气预测;储层孔隙度预测;储层砂岩厚度预测;沉积相分析;储层渗透率预测等。此外,在地震资料综合解释、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等方面也开展了深入地研究。(3)地震构造精细解释与变速成图技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的资助下,完成了vsp、速度谱、声波测井速度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发展了一整套构建速度场的方法,形成了如下特有的技术和软件系统由速度谱计算平均速度的方法模型迭代法;速度谱野值自动剔除;交点速度闭合;速度曲线高精度上下延伸;水平切片速度标定;平均速度高精度纵横向平滑速度场局部调整更新。2

11、、2629主要科学研究内容和特色(1)2629年纵向科研项目一览表(单位万元)序号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来源起讫时间承担人(*)经费(万元)1低密度固井质量声波测井评价方法研究(k2617)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6-27陈义群 2地震方法与电法的联合应用问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6-28桂志先2 3基于光纤传感技术的油藏动态监测理论研究(科技函字2633号)中石油创新基金26-28郭海敏1 4过套管地层电阻率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k2618)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6-27唐小梅 5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规程建设部26-27肖柏勋 6时移电磁勘探方法及其在油田开发中的应用研究(2694)

12、国家教育部26-27严良俊 7基于支持向量机的非地震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方法研究(d26122)省教育厅(a类)重点26-27张翔5 8核磁共振(nmr)测井预测岩石参数方法交流(rcyj26-14)中国石油(人才引进)26-26章成广 26年合计65 1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油气井多相流动监测中的应用研究(27aba77)省自然科学基金27-28戴家才 2石油荧光检测方法及其在测井中的应用研究(7e127)中石油创新基金27-28戴家才1. 3多种类型裂隙介质地震波场特征与应用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21桂志先4. 4伪随机扩频脉冲在地球介质中的传播特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21胡文宝3 5井

13、中瞬变电磁大功率脉冲源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21胡文宝11. 6可控源电磁法流体识别技术(7a133)中石油科技发展部28-29胡文宝14. 7四维电磁在油藏动态监测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石油(人才引进)27-27胡文宝 8地球物理场的信息融合模型(27cb2967)国家97327-21胡文宝1995 9地球物理复电阻率电磁理论研究(274891)教育部博士学科专项科研基金27-29胡文宝 27年合计5595 1辽东地区臼齿碳酸盐岩显微组构与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21旷红伟4 2地震散射衰减特征研究(7-6d-1-4-1-4)中石油风险创新基金27-29刘银斌1 3碳酸盐岩裂缝储

14、层地球物理响应特征研究中海油269-2712毛宁波4 4基于各向异性介质的张量源瞬变电磁测深法理论与应用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8-21严良俊3 5特殊储层测井识别与地层参数定量评估技术(26aa6z22)国家863271-2912张超谟1 6地表深度穿透高分辨率成像雷达(28aa1z12)国家86328-21肖柏勋8 7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深部构造的重力学研究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省教育厅(a类)28-29唐新功 8粒子群反演方法研究(省教育厅(b类)28-29彭晓波. 9发达国家学位授予条件比较研究(27c1)省研究生教育研究会281-2912郭海敏.2 28年合计25.2 1成像测井中裂缝自

15、动识别方法研究(28d-56-3-4)中石油创新基金29-21张翔2. 2特殊钻井条件下的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28d-56-3-2)中石油创新基金29-21张占松2. 3瞬变电磁法前沿问题与拖曳式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合作)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91-21112陈清礼4p型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处理解释方法研究及软件研制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91-2912何宗斌5. 5压裂效果地震监测技术研究中石化集团公司286-2912桂志先5. 6典型地震剖面解释及软件测试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91-2112桂志先4. 7开发后期密井网下面向地震的测井资料处理和解释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294-216张占

16、松4. 29年合计22 26-29年纵向科研在曲折中前进,总的来看,科研项目的级别在上升,国家“863”项目2项,国家“973”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今年年底有2项国家重大专项正在签订之中,实现了国家重大课题的零的突破。(2)横向科研项目2629历年科研数量和经费(单位万元)年度科研项目数总经费2641172275621.67285521972932989合计1846272(3)2629年度科研特色三年中纵向科学研究呈现五大趋势。一是纵向项目研究范围不断扩大,26年中以原有特色占优势,到27年以纵深发展出现四维电磁勘探、三维成像研究等项目占据学科前缘为特色。二是科研项目的级别上升

17、,27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29年有在国家重大专项上有新的突破。三是科研项目在深化发展的同时向实验室建设倾斜,推进实验室建设。四是纵向研究向学科集群发展,联合多个方向的研究力量解决国家重大专项的问题。五是年青教师纵向项目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学科科研后备力量雄厚。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相对稳定,但科研项目逐年递增,表现为应用范围不断扩大。3、2426主要科研成果三年来发表学术论文378篇,其中在权威刊物发表163篇,被sci、ei、istp收录19篇;出版专著4部,教材2部;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得各项科研成果奖励11项,其中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其代表性成果如下表(1)出版学术专著教材

18、、获授权发明专利情况序号专著名称或发明专利名称作者(*)出版、授权时间出版单位及isbn、专利授权号1套管井地层参数测井郭海敏(1)27石油工业出版社,isbn978-7-521-5883-52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丛书之十学科建设郭海敏(1)29湖北人民出版社,isbn978-7-216-5283-23生产测井原理与资料解释郭海敏(1)24石油工业出版社,isbn978-7-521-5897-24声波全波列测井响应特征及应用解释研究章成广(1)23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978-7-5352-4277-85声波测井原理与应用章成广(1)23石油工业出版社,isbn 978-7-521-74

19、-26油气勘探多信息综合储层参数随机模拟与可视化系统(专利)张超谟(1)28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28sr118777一种油藏注采动态监测的电磁方法胡文宝(1)29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2711212638一种确定储层孔隙各向异性的瞬变电磁方法胡文宝(1)29国家专利局发明专利,271121264(2)被三大检索收录的论文一览表序号发表年论文题目刊物名称第一作者检索系统126zero-offset reverse time migration for prediction ahead of tunnel face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chinese e

20、dition, 49 (5): 1482-1488 sep 26 常旭sci226the study of subtle pool by high-resolution seismic inversion geophysical solutions for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vol 1 and 2 169-173, 26 宁松华istp326the dispers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ided waves propagating in rock bolt system geophysical solutions for

21、 environment and engineering, vol 1 and 2 146-15, 26肖柏勋istp427a study on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f the microsparite (molar-tooth) carbonates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v 26, n 1, march, 27, p 28-34旷红伟ei527 description method for characteristics of stream channel reservoir in xianhe oilfie

22、ld of dongying depression shiyou xuebao/acta petrolei sinica, v 28 , n 1 , p 61-66 ,january 27 旷红伟ei627a study on the simulated atomic transition algorithm for geophysical inversion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chinese edition, 5 (1): 35-312 jan 27 师学明sci727 wave impedance inversion using pso algor

23、ithm progress in intelligence computation and applications, proceedings: 712-714 27易远元istp827 guided waves in a multi-layered cylindrical elastic solid medium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4 (1): 2883-2886 oct 27 张碧星sci927new technology and effects of mountainous mt data processingoil geophysical prospec

24、ting, v 42, n 4, august, 27, p 454-456+473 张翔ei127 probability output modeling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abbreviated serial title: proc spie int soc opt eng, v 6788, 27张翔ei/istp1127feature selection based on the circle window i

25、n image classification dcabes 27 proceedings, vols i and ii: 172-174 27 张翔istp1227comparative analysis for probability modeling of multi-class svm dcabes 27 proceedings, vols i and ii: 1118-112 27 张翔istp1327brain tumor detection in mr image based on fuzzy connectedness svm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

26、d algorithms, vol ii: 141-144 27 张翔istp1428online recognition of group actions in intelligent meeting scenario proceedings of spie -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optical engineering, v 6833 张翔ei/istp1528context analysis in intelligent meeting sceneproceedings of the 2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

27、avelet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cwapr '7,v 3, p 971-974 张翔ei/istp1628the on-the-spot meeting analysis and archiving system proceedings of the 27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velet analysis and pattern recognition, icwapr '7 , v 3, p 975-979张翔ei/istp1728 real-time situation detec

28、tion based on rao-blackwellized particle filters in meetings 27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 biomimetics, robio, p 2216-2221张翔ei/istp1828multi-camera multi-person tracking for intelligent meeting scenarios proceeding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information computing and automat

29、ion, vols 1-3: 992-995 28 张翔istp1928non-integer dimension ultrasonic phased array testing shengxue xuebao/acta acustica, v 33, n 6,p 555-561,november 28 章成广ei(3)科研成果获奖情况序号成 果 名 称完成人(*)获奖名称、等级及证书号,时间1watch生产测井解释平台戴家才(6)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6122天然气藏流体识别测井新方法研究张超谟(1)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6123银额盆地天草凹陷天2井单井评价及有利勘探方向李军

30、(1)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6124束鹿凹陷中部砾岩、泥灰岩沉积微相研究旷红伟(1)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7125生产测井解释系统可视化平台的开发与研究戴家才(1)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7126高含水油田产出剖面测井技术及解释方法研究郭海敏(1)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7127rmt测井资料解释研究郭海敏(1)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8128气体介质条件下放射性测井、核磁共振测井适应性分析、环境校正与解释方法研究张超谟(1)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8129长庆油田姬塬地区延长组储层核磁共振实验及分析张占松(1)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8121裂隙介质地震波场特征理论与应用桂

31、志先(1)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281211三肇地区葡萄花、扶余油层储层参数及水淹层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张超谟(2)长江大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812(三)实验室建设过去三年,在湖北省教育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中石油物探和测井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为龙头,带动物探和测井两个部级重点实验室,积极建设工程物探中心。加强与alts地学中心合作,建立实验基地。投入设备经费159万元,构置了v8电磁勘探仪器、计算机pc集群、浅层地震勘探仪和更新测井工作站等,使我院的科研条件大大改善。现所有仪器设备都纳入实验中心集中管理。实验中心采用开放的管理模式,既可以接收教师和研究生进入中心进行课题研究

32、,也可以通过借出使用的方式为教师和研究生提供科研的仪器设备和器件,为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四)人才培养26年至今,培养本科毕业生153人,全日制硕士毕业生12人,工程硕士生81人。目前,拥有在校本科生1297人,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99人(另外还有博士研究生9人)。在全国和湖北省大学生各种大赛中,先后获得各种奖励5余项,其中获国家级特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8项,获省级一、二等奖合计6项;据统计,28年本科生公开发表论文2篇;研究生发表论文45篇。28级硕士研究生唐睿、杨清两位同学到北京参加了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举办的中国赛区地球物理知识竞赛,获得中国赛区冠军。每年举办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测井新技术研讨班,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1余人,提高了技术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四工作经验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