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测量学复习: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 一、填空题(共 34分,每空1分) 1. 确定地面点的基本测量工作是 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高差测量。 2. 使用水准仪的操作步骤是 安置仪器、粗略调平、瞄准水准尺_、(精平)、读数。 3. 经纬仪各主要轴线之间应满足的几何条件有照准部水准管轴 垂直于竖轴;横轴垂直于竖轴 视准轴垂直于横轴;十字丝竖丝垂直于横轴等。 4 测量工作要按照由 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和有高级到低级 的程序和原则进行。 5 微倾式水准仪的各轴线之间应满足下列几何条件:(1)圆水准器轴应平行于 竖轴;(2)望远镜十字丝中丝应 垂直于竖轴;(3)视准轴应平行于水准管轴。 6经纬仪
2、测角的基本操作分为四步: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7 .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 水平角测量、水平距离测量、高差测量。 8 望远镜的作用是 瞄准水准尺,并能截取水准尺上的读数。望远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对光螺旋和十字丝分划 板等组成。 9望远镜十字丝分划板上的竖丝用于瞄准,中丝用于瞄准和读数,在中丝的上、下等距处有两根短横丝,称为 视距丝,其专用于视距测量。 10经纬仪的使用是指对仪器进行 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四项操作步骤。 、选择题(共 16分,每小题 2分) 1.在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相等可以消除( A C )对高差的影响。 A.地球曲率和大气折光 B.整平误差 C.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3、 D. 水准尺倾斜 2.将经纬仪安置于 A点瞄准B点时,水平度盘的读数为 90 ,欲测设 60? 的水平角值于直线AB的 4 / 19 右侧,则水平度盘的读数应为(CD ) A. 1200 B. 60 C.30 D.150 3相对高程是由( A .大地水准面 )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任意水准面 C.水平面 竖直面 4.由A B点的高程 Ha 100 米、H 200米求高差 hAB (A )米。 A .+ 100 B .100 C + 200 D .+ 300 5 在水准测量中,要求视线须高岀地面 A 整平误差 C 圆水准器轴不平行于竖直轴 1米以上,是考虑(B )对高差的影响。 地球曲率和大气折
4、光 水准管轴不平行于视准轴 6.测量的基本工作有( AB C A.高程测量B .角度测量 .距离测量 D.控制测量 7 水平角是指(A )。 A .水平面上两直线的夹角 平坦面上两直线的夹角 C 起伏面上两直线的夹角 任意形状面上两直线的夹角 并取其观测结果的平均值,则可消除 8 用经纬仪盘左、盘右两个位置观测水平角, (A B C )对水平角的影响。 A 度盘偏心差 B视准轴误差 C横轴误差 D 水准管轴不垂直于竖直轴 三、名词解释(共8分,每小题2分) 1. 相对高程:地面点沿铅锤方向到假定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相对高程或假定高程。 2. 绝对高程:地面点沿铅锤方向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
5、为该点的绝对高程。 3. 水平角: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所夹的水平角就是过这两方向线所做的两竖直面间的二面角。 4. 视准轴:当十字丝的交点瞄准目标上某一点时,该目标点即在十字丝交点与物镜光心的连线上,这条连线称为 视准轴。 四、简答题(共 12分,每小题 4分) 1.水准测量的测站检核方法有哪些?如何进行? 答:法一:双仪高法。在同一测站上用两次不同的仪器高度,测得两次高差进行检核,若h 6mm,可取 平均值作为该测站高差,否则重测。 法二:双面尺法。 2 检验与校正竖盘指标差的方法是什么? 1 答:进行盘左盘右观测,记录数据分别为l、R,则竖盘指标差x L R 360 ,对于DJ6级经纬仪不
6、容 2 许超过土 25。 3.在进行角度观测时为什么要进行盘左、盘右两次观测? 答:一是为了检核观测结果; 二是消除仪器误差(照准部偏心误差、视准轴误差、横轴误差),提高观测精度。 五、计算题(共 30分,每小题6分) 1.将图中数据填入表内并进行计算。 0,4km 0. Skn +D. 783m QOOn -2. 364m 1. Olxm -2. 737mJ B Ht=156.712r 占 八、 距离 观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高差 高程 号 (km) (m) (mm) (m) (m) A 0.4 0.783 +6 0.789 160.000 1 160.789 0.6 -2.364 +9 -2
7、.355 2 158.434 1.0 -2.737 +15 -2.722 B 155.712 2.0 -4.318 +30 -4.288 辅 助 f h -4.318-(155.712-160.000)=-30mm 计 算 f山容= 40Lmm 56.569mm 2 根据竖直角观测手簿中的观测数据,计算竖直角和指标差。 竖直角观测手簿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半测回角值 a / “ 指标差 测回角值 0 r 备注 左 84 10 30 5 49 30 竖盘顺时 针刻划始 A B 右 275 49 18 5 49 18 -6 5 49 24 读数 90 270 3 如下图所示,从水
8、准点A用支水准路线测得1号点的往测高差为28.465m,返测高差 28.451m , H a 50.000m,计算高差闭合差 fh和1号点的高程H i。 fhh 往h返28.465m 28.451m 14mm 解: H1 H a h均 50.000 28.45821.542m 4 将图中数据填入表内并进行计算。 上口 点号 测站数 观测高差 (m) 改正数 (mm) 改正后高差 (m) 高程 (m) A r 18 P +9.826 -17 +9.809 76.572 1 86.381 12 -4.411 -12 -4.423 2 81.958 8 +3.525 -8_ +3.517 3 85.
9、475 16 +6.576 -15 +6.561 B 92.036 r 54 P+15.516 -52 15.464 辅助 fh 15.516 - (92.036-76.572)=52mm 计算 斥容=12、: n =88.18mm 5 将下图水平角观测值填入水平角观测手簿,并计算的角值。 A 水平角测回法观测手簿 测站 目标 盘位 水平度盘读数 ! o 半测回角值 / ! o 测回角值 / ! o 备注 A B 左 10 12 54 115 0 18 115 00 06 C 125 13 12 B 右 190 13 06 114 59 54 C 305 13 00 测量学复习:第四章、第五章
10、、第六章 一、填空题(共 18分,每空1分) 1. 衡量精度的标准有 中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与极限误差 。 2 衡量观测值和观测结果的精度可分别用 中误差、相对误差、容许误差与极限 误差。 3 导线布设的形式分为:附合导线、闭合导线、支导线。 4 衡量距离测量的精度是用相对误差。 5按不同的情况和要求,导线可以布设成多种形式,面积较宽阔的独立地区作测图 控制时常采用闭合导线;带状地区作测图控制时常采用 附合导线;图根控制的补充 常采用支导线。 6 导线测量的目的是 求出各导线点的坐标。 7. 水准测量误差包括 仪器误差、观测误差、外界条件的影响三个方面。 8. 测量工作中常用方位角和象限角
11、表示直线的方向。 二、选择题(共4分,每小题2分) 1 .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是(C ) A .没有误差最好,应保证绝对没有误差B.越精确越好 C .根据需要,适当精确D.仪器能达到什么精度就尽量达到 2 .导线测量外业工作包括(AB C ) A .踏勘选点及建立标志 B .量边C .测转折角D .测高差 三、名词解释(共9分,每小题3分) 1. 导线:将侧区范围内相邻控制点连接成直线而形成的折线,称为导线。 2. 直线定向: 把确定直线与标准方向线之间的水平角度的关系称为直线定向 3. 容许误差:以两倍的中误差作为偶然误差的容许值,称为容许误差, 容 2m 四、简答题(共 9分) 1.用钢尺
12、测设水平距离的一般方法是什么?(4分) 答:采用往返丈量。往测时,先用经纬仪或者罗盘仪进行定线,然后整尺段的 丈量,尺长为I ,段数为n,最后一段不足一尺段时为余长为q,则距离D=nl+q。 反测要重新定线,方法如上所述。确定相对误差K,若满足要求,则距离取往 返丈量平均值。 2.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是什么?其外业工作主要有哪些? (5分) 答:导线测量内业计算的目的是计算各导线点的坐标。外业工作包括踏勘、选 点、测角、量边和连测等 五、计算题(共 60分,每小题10分) 1 完成下表计算 丈量 次数 丈量结果 (m V (mm) VV 计 算 1 78.040 +1 1 观测值中 误差 2
13、 78.036 -3 9 m 2.582mm 3 78.042 +3 9 算术平均 误差 4 78.038 -1 1 mx 1.291mm 算术平均值相对 差 k 1/60418 算术平均 值 X=78.039 V =0 VV =20 寸中误 2.根据表中所列数据,进行附合导线坐标增量闭合差的计算和调整,并求各导线点 的坐标。 占 八、 号 坐标方位 角 距离D 增量计算值 改正数 改正后增量 坐标值 占 八、 号 0 f m x y I x 1 y x y x y M M A 1 2 3 B N 84 56 迫 119.748 10.5651 119.2810 5 5 10.5701 119
14、.2860 246.322 143.110 : A 256.892 262.396 1 99 25 33 141.052 -23.1002 1 39.1476 5 5 -23.0952 139.1526 233.797 401.549 2 88 0 56 132.625 4.5926 132.5455 5 5 4.5976 132.5505 238.394 534.099 3 78 53 49 169.244 32.5920 166.0762 4 5 3.8 32.5965 166.0800 270.991 700.179 B N 求和 562.669 24.6495 557.0502 24.
15、6690 557.0690 24.669 557.069 -19.5 fD = -18.8 1 20793 fx fy 27.1 K 3 如图所示,闭合导线 A1234A,已知五边形的各内角分别为 a 122 46 26、 1123 59 04、286 11 30、3104 44 27、4102 17 53 , A1 25, / 19 g 2 4 试计算及调整角度闭合差,并进行坐标方位角的计算 点号 观测内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A 25 1 123 59 04 8 123 59 12 81 00 48 2 86 11 30 8 86 11 38 174 49 10 3 104 44
16、27 8 104 44 35 250 04 35 4 102 17 53 8 102 18 01 327 46 34 A 122 46 26 8 122 46 34 539 59 20 540 00 00 辅助 计算 f539 59 20 一 540 = 40 f 容=60 = 134.16 5 完成下表计算 丈量 次数 丈量结果 (m) V (mm) VV 计算 1 46.460 -5 25 观测值中误差m 5mm 2 46.465 0 0 算术平均误差 3 46.470 +5 25 mx 2.887mm 算术平均值相对中误差 k 1/16095 算术平均 值 X=46.465 V =0 V
17、V =50 6 下图为附合导线略图,起始边方位角ba 1551010 ,终止边方位角 A 89 20 30 ,1267 30 40, CD 163 01 50,观测的连接角、转折角分别为: 17 / 19 并推算各边方位角 A1、12、 290 20 20 , c 280 40 50,计算和调整角度闭合差, 点号 观测内角 改正数 改正角 坐标方位角 B 155 10 10 A 89 20 30 -10 89 20 20 64 30 30 1 267 30 40 -10 267 30 30 152 01 00 2 90 20 20 -10 90 20 10 62 21 10 C 280 40
18、50 -10 280 40 40 163 01 50 D 727 52 20 -40 727 51 40 辅助 计算 f727 52 20 (163 0150 155 10 10)-180 X 4=40f 容= 60斤=120 测量学复习:第七章第十二章 一、填空题(共 26分,每空1分) 1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平距大,则地形的坡度愈缓;平距小,则坡度愈陡。 3 在施工测量中测设点的平面位置,根据地形条件和施工控制点的布设,可采用 直角坐标法、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 4为了充分显示地貌的特征和便于地形图的阅读和应用,在地形图上常采用 首曲线、计曲线、间 曲线、助曲线等四种等高线。
19、 5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有:确定某点的坐标和高程、确定直线的坐标方位角、确定线段间的水平 距离、确定等高线的坡度、选取最短路线。 6 地形图上的地物常用相应的符号表示,由于地物的形状和大小不尽相同,所用的符号有比例 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注记符号等四种。 9 施工控制测量的建筑基线,通常可以布设成三点直线形、三点直角形、四点丁字形、五点十 字形四种形式。 二、选择题(共 15分,每小题 3分) 1. 若使地面上0.2米的水平长度能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则选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 (C )。A.1/500 B.1/1000C.1/2000 D.1/5000 2. 若将原地形改造成同一坡度的倾
20、斜平面,则该平面长的设计等高线特点是(C )。 A.等高距相等且互相平行B. C.等高线平距相等且互相平行D. 等高距不等且互相平行 等高线平距不等且互相平行 3 下图等高线表示( B )。 A.山顶 B.洼地 C山脊 D.山谷 4 下图等高线表示( A )。 A.山顶 B .洼地 C .山脊 D .山谷 5.建筑基线的形式有(BCD ) A .工字型 B . L型 C . T字型 D .十字型 三、名词解释(共 9分,每小题3分) 1. 地形图:地形图是以一定的比例尺和投影方式,用规定符号表示地物和地貌, 在相应的介质上 绘制地面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图。 2. 等高距:相邻等高线间的高差称为
21、等高距。 3. 碎部测量:以控制点为测站,测定周围碎部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并按规定的图式符号绘成地 形图。 四、简答题(共 50分,每小题 5分) 1. 表示地貌的形态中,山顶、洼地、山脊、山谷和鞍部等高线的特征是什么? 答:a山顶与洼地:等高线都为一簇闭合曲线。高程由外圈向里圈递增的表示山头;高程由里圈 向外圈递增的表示洼地。 b山脊与山谷:等高线都呈 U形。山脊等高线的 U形凹向高处;山谷等高线的 U形凹向低 处; c鞍部:表示两个山顶之间马鞍形的地貌。 2. 民用建筑施工测量包括哪些主要工作? 答:建筑物定位测量,建筑物细部放样测量,基础施工测量。 3. 什么是地物?如何表示? 答:地面
22、上天然和人工的各种固定物体称为地物。用地物符号表示(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 比例符号、注记符号) 4. 什么是等高线?其具有什么特性? 答: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连接的闭合曲线。 a同一条等高线的点高程均相等; b等高线是连续的闭合曲线,若因图幅限制或遇到地物符号时可以中断; c除悬崖和峭壁处的地貌以外,等高线通常不能相交或重叠; d等高线与山脊线和山谷线正交; e在同一幅地形图上等高距是相同的,因此等高线密度越大,地面坡度越陡;反之,等高线密度 越小,地面坡度越缓。 5. 简述测绘地形图的程序。 答:安置仪器、定向、立尺、观测、记录、计算、刺点。 8. 什么是施工测量?它与地形测量有何异
23、同? 答:施工测量师把图纸上所设计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一些特征点,按设计的要求 在现场标定出来,属于测设。而地形测量实质是测定,他们是两个相反的过程。 9. 简述测设的基本工作。 答:基本要素的测设(水平距离、水平角、高程)、点的平面位置的测设(直角坐标法、极坐标 法、角度交会法、距离交会法)、坡度线的测设。 10. 如何进行建筑物定位? 答:a根据建筑红线、建筑基线或建筑方格网进行建筑物的定位。 b根据原有建筑物进行建筑物定位。 五、计算题(共20题) 1. 已知某地某点的经度入=112 47,试求它所在的 6带与3的带号及中央子午线的经度 是多少? 2. 某工程距离丈量容许误差为1/100万
24、,试问多大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其中:水准点的高程 HBM=44.313m Nih2=1.424mN2 3. 根据下表中的观测数据完成四等水准测量各测站的计算。 测点 编号 占 八、 号 后 尺 下 丝 .、八 刖 尺 下 丝 方向 及 尺号 水准尺中丝读数 K+ 里 八、 减 红 咼差 中数 备 注 上 丝 上 丝 后视距 前视距 里 八、 (m) 红 (m) 视距差d 刀d 1 BM1 1.571 0.793 后5 1.384 6.171 K5= 4.787 K6= 4.687 1 ZD r )1 1.197 0.417 前6 0.551 5.239 后一前 2 ZD1 2.
25、121 2.196 后6 1.934 6.621 A r 1.747 1.821 前5 2.008 6.796 后一前 4.调整下列闭合水准路线成果,并计算各点高程。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测点 测站数 高差值 高程 m 备注 观测值m 改正数mm 调整值m BMI Ni N2 N3 N4 BM1 实测咼差刀h=已知咼差=H终-H始=0 高差闭合差fh=容许闭合差f h容=10n = 上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 n 5.完成下表测回法测角记录的计算。 测 站 测 回 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Offf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Offf 一测回值 Offf 平均值 O/ O 1 左 A 0
26、12 00 A B V O B 91 45 00 右 A 180 11 30 B 271 45 00 2 左 A 90 11 48 B 181 44 54 右 A 270 12 12 B 1 45 12 6.完成下表竖直角测量记录计算。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O/ 半测回角值 O/ 一测回角值 O/ 指标 差 竖盘形式 O M 左 81 18 42 全圆式 顺时针 注记 右 278 41 30 N 左 124 03 30 右 235 56 54 7.丈量两段距离,一段往测为126.78米,返测为126.68米,另一段往测、返测分别为357.23 米和357.33米。问哪一段丈量
27、的结果比较精确?为什么?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各等于多少? 30.012米,用这根钢尺量得两点间距 8. 根名义长为30米的钢尺与标准长度比较得实际长为 离为264.580米,求经过尺长改正后的距离。 a 34=a 43= a 42= a 24= 3 2=57 32 46 3 3 = 61 17 20 3 4 = 61 09 54 a 12=126 18 28 3 1=134 34 26” R23= R34= R42= (X ED o 10.已知 a cb=290 50 10 i如图所示,求a ab 11.设丈量了两段距离,结果为: 1 1=528.46m 0.21m ; 12=517.25m 0
28、.16m。试比较这两段距 离之和及之差的精度。 cb=124 15,求a BA 和a CA。 12.如图所示,三角形的三个观测值列于图上,已知:a 点号 坐标方位角 距离 (m) 增量计算值 (m) 改正后增量 (m) 坐标值 x y x y x y A 125 30 30 105.22 500.000 500.000 B 53 18 43 80.18 C 306 19 15 129.34 D 215 53 17 78.16 A 13闭合导线的观测数据和已知数据如表所示,试求 B、C、D三点的坐标。(取为至cm) 14. ,试计算附合导线各边的方位角。(f 如图,已知 a ab = 150 3
29、0 42 D a cd=28 44 02 15.如图,仪器安置在 A点,要测定 M点的距离和高程,今测得仰角a =17 02,视距间隔 n =1.37m,量得仪器高i=1.32m,目标高l=2.00m,已知A点高程为 点间的水平距离和M点高程。 HA=80.643m,试计算两 16.已知下列左角和右角,试计算线路的转角a,并说明路线是左转角还是右转角。 1)左角:B 1=170 24 30; 2)右角:B 2=165 25 36; 17.完成下表中平测量记录的计算。 测点 水准尺读数(m 视线高程 (m) 高程 (m 备注 后视 中视 前视 BM 1.426 417.628 K4+980 0.
30、87 K5+000 1.56 +020 4.25 +040 1.62 +060 2.30 ZD 0.876 2.402 +080 2.42 +092.4 1.87 +100 0.32 ZD2 1.286 2.004 +120 3.15 +140 3.04 +160 0.94 +180 1.88 +200 2.00 ZD3 2.186 18.已知交点的里程为 K3+182.76,测得转角a y=25 48,圆曲线半径 R=300m求曲线测设元 素及主点里程。 19.设拟测设AB的水平距离Db=18m,经水准测量得相邻桩之间的高差h=0.115m。精密丈量时所 用钢尺的名义长度 Lo=30m实际长
31、度L=29.997m,膨胀系数a =1.25 X 10-5,检定钢尺时的温 度t=20 C。求在4C环境下测设时在地面上应量出的长度Do 20.已知 MN 300 25 17,XF14.228m, YF77.564m, Xx=47.337m, Y=73.556m,试计算置 仪器于M点,用极坐标法测设 A点所需的数据。 已知交点的里程为K3+182.76,测得转角ay=25 48 ,圆曲线半径 R=300m,求曲线测设元素及主点里程 解: T Rtg300 tg 25 ;8 =68.70( m) LR 135.088(m) 180 E R(sec 1)7.768(m) D 2T L 2.330(
32、m) ZY 二JD-T二K3+114.051 YZ=Z Y+L二K3+249.139 QZ二Y Z-L/2=K3+181.595 JD=QZ+D/2= K3+182.76(校核) 答案;计算题参考答案(共20题) 1 . 6。带:N=19,入=111 ; 3 带:N=38,入=114 2. 半径在10km的范围内,可以不考虑地球曲率的影响。 3. 计算结果如下表: 后 下 丝 刖 下 丝 水准尺中丝读数 测点 占 八、 尺 上 丝 尺 上 丝 方向 及 尺号 K+ 里 八、 咼差 备 编号 号 后视距 前视距 里 八、 红 减 红 中数 注 视距差 d 刀d (m) (m) BM1 1.571
33、 0.793 后5 1.384 6.171 0 1 1.197 0.417 前6 0.551 5.239 -1 +0.832 K5= 4.787 K6= 4.687 ZD1 37.4 37.6 后一前 +0.833 +0.932 +1 -0.2 -0.2 2 ZD1 2.121 2.196 后6 1.934 6.621 0 -0.074 1 A 1.747 1.821 前5 2.008 6.796 -1 37.4 37.5 后一前 -0.074 -0.175 +1 -0.1 -0.3 测点 测站数 高差值 高程 m 备注 观测值m 改正数mm 调整值m BM 10 2.134 +10 2.14
34、4 44.313 Ni 46.457 8 1.424 +8 1.432 Nk 47.889 8 -1.787 +8 -1.779 Ns 46.110 11 -1.714 + 12 -1.702 N4 44.408 12 -0.108 + 13 -0.095 BM1 44.313 49 -0.051 +51 0 4.计算结果如下表: 水准测量成果调整表 刀49-0.051+510 实测高差刀h=-0.051m 已知咼差-H终-H始=0 咼差闭合差fh-0.051m 容许闭合差f h容=10 n = 70mm fh 51 1 mm 一个测站的改正数=n 5.计算结果如下表: 49 测 站 测 回
35、数 盘 位 目 标 水平度盘 读数 O/ 水平角 草图 半测回值 O/ 一测回值 O/ 平均值 O/ O 1 左 A 0 12 00 91 33 00 91 33 15 91 33 09 AB B 91 45 00 右 A 180 11 30 91 33 30 16 / 19 O B 271 45 00 2 左 A 90 11 48 91 33 06 91 33 03 B 181 44 54 右 A 270 12 12 91 33 00 B 1 45 12 6.计算结果如下表: 测 站 目 标 竖盘 位置 竖盘读数 O/ 半测回角值 O/ 一测回角值 O/ 指标 差 竖盘形式 O M 左 81
36、 18 42 8 41 18 8 41 24 +6 全圆式 顺时针 注记 右 278 41 30 8 41 30 N 左 124 03 30 -34 03 30 -34 03 18 +12 右 235 56 54 -34 03 06 7.相对误差:k1=1/1200, k2=1/3590,因为相对误差 k1 k2;所以第二段距离丈量比较精确。 两段距离丈量的结果分别为:d1=126.73m,d2=357.28m。 8. D=264.686m。 9. 计算结果如下: a 23=80 52 54 a 32=260 52 54 280 52 54 a 34=199 35 34 a 43=19 35 34 R34=19 35 34 a 42=318 25 40 a 24=138 25 40 R42=41 34 20 10. a AB =89 20 30、a 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金汇通信技术有限公司甘肃分公司招聘6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计划你的2024年纺织品检验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纺织品质量控制方法试题及答案
- 耳鼻喉科英文试题及答案
- 环保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分析
- 解除《租赁合同》协议书
- 瓷粉施工合同协议书
- 建筑施工合同合同协议书
- 礼品供货合同协议书范本
- 拟定合同协议书
- 《甲烷吸附储存技术》课件
- 2025物业管理服务承包合同范本
- 企业所得税课件
- 2025年高考政治核心知识总结
- 工程款抵房协议合同模板
-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策略 特殊化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数学下册
- 托管中心晚辅老师培训
- 兼职顾问服务合同范本
- 人教版(新教材)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2教学设计2:2 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教案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期中押题重难点检测卷(含答案)
- 基建科室面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