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积月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_第1页
“日积月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_第2页
“日积月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_第3页
“日积月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_第4页
“日积月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日积月累”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摘要】“日积月累”作为现今语文教材中必不可少的 模块,其“小容量”背后却有“大意义” 。利用好“日积月 累”这一资源,除了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外,也能让学生 对这些语言材料追本溯源、 发现规律、 联系生活、举一反三、 创造运用,同时渗透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丰厚文化积淀,受 到思想熏陶,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关键词】日积月累现状分析举一反三教学对策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一到四年级的语文园地和五、 六年级的回顾 ?拓展都安排了“日积月累”这一栏目的 教学,是唯一的一到六年级一以贯之且每个单元都有的栏目。 充分利用好“日积月累” 这一资源,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 也能让学生对这些语言材料追本溯源、 发现规律、 联系生活、 举一反三、创造运用,同时渗透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丰厚文 化积淀,受到思想熏陶,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一、“日积月累”教材内容的分析(一)小模块大作用 语文教材中的“日积月累”紧密地与单元主题相配套, 其作用之大不容置疑。呈现形式以句子居多如格言、警句、 诗句等,也不乏词语形式如成语等熟语,每册一般还安排两 次诗(词)篇。这些内容中外贯通,古今纵横,归类出示, 成为学生最好的语言素材,供他们积累、拓展和运用,其优 势显而易见。比如五年级下册回顾 ?拓展七里的“日积月累”安 排了 16 个描写人物的词语,分四类排列:有形容人物外貌

3、的,如“仪表堂堂、虎背熊腰” ;有形容人物神态表情的, 如“满面春风、目瞪口呆” ;有描写人物行动的,如“活蹦 乱跳、点头哈腰” ;有描写人物说话时的情态的,如“娓娓 动听、低声细语” 。目的就是让学生积累描写人物的各类词 语。教学时可让学生读熟,说说每个词语的大致意思,体会 分别是描写人物哪个方面的。找到规律后,更能组织学生分 类说说自己积累的其他描写人物的词语,进行拓展训练,丰 富人物描写词语库。在此基础上,还能让学生联系生活用一 用这些词语,形容身边的人,实现为运用而积累。(二)小容量大承载 语文教材中的“日积月累”还渗透着中华优秀文化的精 髓。不管是脍炙人口的名家诗句, 还是发人深省的

4、格言警句, 抑或是朗朗上口的成语谚语等,都是学生积淀文化、丰厚思 想的营养大餐。其与教材中的古诗、古文相辅相成,相得益 彰,为沿承传统文化、关注学生素养发展提供了精神沃土。比如五年级下册回顾 ?拓展五里的“日积月累”安 排了与古代名著相关的六句歇后语,其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 积累,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语言文化,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丰厚的底蕴,同时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和收集歇后语的兴趣。 教学时,可以组织学生交流这些歇后语的出处及意义,并引 导学生去阅读名著,收集更多的歇后语。在此基础上,还可 以组织学生体会这些歇后语运用的语言环境,结合身边的生 活用一用,感受其古为今用的重大意义,启迪自己的思想,

5、开发自己的智慧。二、“日积月累”教学的现状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再来看如今的教学现状,笔者认为 有以下三大不足:( 1)教师重视不够。 随便读一读、 抄一抄、 写一写,一带而过,成了目前教师教学 “日积月累” 的常态。 日积月累就这样在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中成为一种似有实无 的存在。与阅读教学相比较, “日积月累”教学随意性大, 操作实效性小,探讨力度也弱。 ( 2)教学技巧单一。如五年 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 ,是前人关于读书的格言警 句,展现了读书的体验和读书的方法。有教师在执教时设计 了如下流程: 第一步,理解意思并板书, 熟读成诵。 第二步, 抄写名言警句及意思。第三步,默写名言警句

6、及意思。第四 步,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及理由。 ( 3)教学检测僵化。有 关此板块的测试题比较多见的是机械、零碎、内容干瘪苍白 的纯粹考查知识点的测试题,呈现方式也谈不上多姿多彩。为了让学生考出理想的成绩,教师们迎合历年试卷的思路, 简单反复地演练, 使学生学语文、 用语文的意识得不到强化, 将学生对“日积月累”的学习兴趣消磨殆尽。可以说,学完“日积月累” ,学生仍然模模糊糊,不知 其意,不得其用。所有要求积累的内容学生虽都能达到熟练 认读或背诵、默写,可过不了多久,原本熟练掌握的内容就 忘得所剩无几了,没有发挥“积累”的实效。三、“日积月累”教学改善的方法 重视“日积月累”的教学,让教材中的

7、“小模块”真正 发挥“大作用”,有着现实的教学意义。 如何应对上述不足, 改善教师“日积月累”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 实效,学以致用,让积累不断丰厚学生的语文素养呢?笔者 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举其一”,为“反三”打底1. 故事演绎,领略情节美“日积月累”的内容看似单薄,实则厚实,背后多有典 故,哪怕一词一句,深入探讨,趣味无穷。因此,教师不妨 让一些言简意赅的词句化成一个个饱满的故事,走入学生内 心,丰厚他们的情趣,使他们爱上“日积月累” 。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日积月累” 要求记一些 “对子” 笔者通过故事这样切入: “郭沫若幼年在私塾里读书。有一 次和同学们偷吃了

8、庙里的桃子。和尚找先生告状,先生追问 学生,没人承认。先生说,我出一个对子,谁能对上免罚。先生出:昨天偷桃钻狗洞,不知是谁?郭沫若思索了一会, 对出下联:他年攀桂步蟾宫,必定有我。先生为他的才华而 震惊,很是高兴,全体学生都免予处罚。 ”学生听后很感兴 趣:原来对对子这么有趣。学生学习兴味盎然,热情高涨。2. 诗画相融,享受意境美 “日积月累”不乏经典诗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因 此,在引导学生体会时还原诗境,以诗配画,用画译诗,不 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是积累描写风光的诗句: “春 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几行红叶树,无数夕阳 山” , 教学时可通过配图、绘画的

9、方式还原诗中场景,当 一轮皎月与潮共生,当傍晚的夕阳把满山的枫叶映照得更红 时,学生都会由衷地发出感叹;又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积 累的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 啭黄鹂”“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 教学时, 可用画译诗,让学生找找白鹭,寻寻黄鹂,猜猜鸡鸣,在生 活的趣味中感受田园的美好,再配以轻柔的背景音乐,学生 就能很自然地吟诵出诗句。3.音韵合拍,体验韵律美日积月累的内容大多朗朗上口,富有音韵。因此在积累 这样的语言时,可以运用拍手、踏歌等形式,以节拍显示语 言的节奏感。如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日积月累”中与动 物有关的成语“望子成龙、来龙去脉、群龙无

10、首”等词串, 可以通过击鼓传花的游戏形式来积累这些成语,学生属相是 什么,轮到后, 就说一个与属相有关的成语。 如“日积月累” 中的“十二月蔬菜” “十二月花名”歌谣,我们用拍手歌的 形式来吟唱,简单易学,又记得快。(二)“反其三”,为“贯通”铺路1. 让“日积月累”与选文出处链接,在语境中感悟 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日积月累”呈现的是 16 个 成语,如果就词教词,就把积累变成孤立、机械的活动,既 枯燥,又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保持。教学中,笔者 想到与选文出处链接,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来内化这些成 语。先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这些成语内涵 上的特点一一都与战争有关。再给学

11、生引述历史故事“围魏 救赵”,以此类推,围绕孙膑串联理解第一行、第二行、第 四行描写战术高超、用兵如神的成语;然后通过讲述霸王项 羽、秦王苻坚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第三行描写战败方困顿 与惊恐的成语。与以往机械教学相比,这一做法引领学生寻找成语形成 的源头,将成语置于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让学习变得鲜活灵 动,理解起来也相对轻松。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在不知不 觉中积累并内化了这些成语,而且将篇幅大的历史故事与四 字成语一对比,他们很自然地体会到成语精练深邃的特点, 欣赏到了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2. 让“日积月累”与课文内容整合,在嫁接中积淀为了凸显单元主题,与课文内容挂钩, “日积月累”安 排了许多

12、相适应的名人名言、诗句等。懂得这一规律,尝试 将“日积月累”与课文教学进行融合,变化教学顺序,常常 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 飞向蓝天的恐龙 一文, 笔者适时引入了该单元名言“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这 是科学工作者特有的风格,让我们在无穷的宇宙长河中去探 索无穷的真理吧” ,恰到好处地帮助学生理解了科学“异想 天开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本质。还有“日积月累”中的诗句,也可以和课文紧密融合, 改变教学的顺序,为课文的学习带去诗情画意的精神熏陶, 还能促进诗句的理解和体会,一举两得。3. 让“日积月累”与多维拓展融合,在延伸中提炼 “日积月累” 中的内容很多时候能起到抛砖引玉

13、的作用, 它呈现了小部分知识,提供了广大的拓展空间,学生完全可 以“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 ,提到了 5 句有 关读书的格言警句。教学时,在学生基本掌握文本内容后, 以此为基础知识点、基本依托点,循着内容这条线索适度拓 展延伸。可以采用“同类拓展”的方法,补充一些典故以及 名言警句,如:悬梁刺股、凿壁偷光、囊萤映雪;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一钱泳;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一高尔 基;读书好, 读好书, 好读书冰心; 不动笔墨不读书 毛泽东,补充推荐古今中外相关的格言警句,既紧扣教材,又补 充了教材,即从内容这条线索入手,做到了以点带面、点面 结合,最

14、终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更上一层楼。当然,也可以 用对比拓展的方法,比如给成语找反义词等。总之,只要教师认识到位,举措跟进, “日积月累”教 学定能打开局面,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满园春色!(三)“巧妙练”,为“活用”加固1.从“日积月累”中来,到“课文”中去 “日积月累”中的许多词句,可在课文具体语境中加以 运用,或谈人物,或评事件;也可进行拓展,或类比模仿, 或改编创造。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成语,大多是描写 英雄人物高尚品质的, 在学习本组课文时, 笔者让学生用 “日 积月累” 中的这些词语来赞美 夜莺之歌 中的小夜莺、小 英雄雨来中的雨来。再如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要求学生 积累与四大名著人物有

15、关的歇后语,在教学这组课文时,可 以用上这些歇后语来形容本组课文中的人物,或者让学生根 据课文内容改编歇后语,如武松打虎一一三拳两脚;诸葛亮 造箭一一只管借;孙猴子当大王一一勇者无敌,如此教学,可让“日积月累”累在实处,为阅读服务, 为运用而积累。2.从“日积月累”中来,到“生活”中去 “日积月累”不仅可以结合课文进行运用,还可以在生 活中运用。如学了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日积月累”关于 读书的 5 句格言警句后, 一位教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小弟弟不爱读书,还说: “读书有什么用?”我可以告诉他: “。”学生有的说: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有的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6、 ”, 如果他狡辩: “我有的是 时间, 现在玩, 以后读书也不迟。 ”我应该这样教育他: “。” 我还要告诉他读书的方法: “。”此时,这些名言标语已深入学生内心,融入学生的生活 世界。学生在引用这些书中点墨的同时,也自然地将此内化 成自己的一种价值观,形成对生活的认识,在语言素养和思 想认识上也都得到了发展。3. 从“日积月累”中来,到“写作”中去 “日积月累”也能为习作服务,它所提供的语言素材是 习作教学中不可多得的帮手。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生活中得到的启 示或是写自己的座右铭。 “日积月累”中的 5 句生活格言, 成了最贴切的素材帮手。 笔者在教学中就利用 “日积月累” ,

17、 为习作找到了相融合的指导点。习作指导点一:请学生思考这些格言背后的生活启示, 并且讨论自己身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件,如果有,就可 以深入回忆,把它细细写下来;如果没有,可以以此类推, 关注其他的生活启示,直到找到适合自己写作的题材。这种 运用其实就是为写作铺路,所积累的句子立即能在习作中运 用。习作指导点二:请学生学着“日积月累”的格言,仿写 自己的座右铭。以格言为范例,学生进行语言的模仿和迁移 训练,明确了写作的目标,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又如,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习作主题是 “写童年”, 在指导写作时,可结合本单元“日积月累”中的句子,想想 哪一句体现了你对童年某方面的感悟。这样积累的语言内容 就变成学生童年的一个个事例,一个个感悟。习作点评时, 教师再对学生恰当的理解、引用加以褒扬,及时肯定学生的 点滴成绩, 鼓励更多的学生将语言的积累活用、 巧用、实用, 既巩固了语言积累,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 作能力。语文的学习是重积累的过程,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 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 语言文字,丰富语言的积累 , ”苏教版小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