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6_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_第1页
实验6_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_第2页
实验6_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_第3页
实验6_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_第4页
实验6_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匕京航玄航夭大爭B E I H A N G UNIVERSITY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报告院系名称: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班级:141715班姓名:武洋学号:实验六状态反馈与状态观测器一、实验目得1. 掌握用状态反馈进行极点配置得方法。2. 了解带有状态观测器得状态反馈系统。3. 理解系统极点、观测器极点与系统性能、状态估计误差之间得关系。二、实验内容11.系统G(s)=0.05s2 + s+1如图2、6、1所示,要求设计状态反馈阵K,使动态性能指标满足超调量峰值时间。11s0.05s+l图2. 6、1二阶系统结构图2被控对象传递函数为( 、 100 G(s)=S2 +3.945S +103.57

2、 写成状态方程形式为X =AX + BuY = CX01 ,C = 100 o式中A_r 1L-103.57 -3.945为其配置系统极点为兀2二-7.35 )7.5;观测器极点为 = 0712 士 7-22o分别计算状态反馈增益阵与观测矩阵,并进行实验验证。分别改变儿组系统极点与观测器极点,各自比较系统阶跃响应差异。带有状态观测器得状态反馈系统方框图如图2、6、3所示图2、6、3中虚线内表示连续域转换成离散域在计算机中得实现方法: 其中G = 7叫叽K-1x2维状态反馈系数矩阵,由计算机算出。L 2x1维观测器得反馈矩阵,由计算机算出。&-为使M)跟踪W)所乘得比例系数。三、实验原理1. 闭

3、环系统得动态性能与系统得特征根密切相关,在状态空间得分析中可 利用状态反馈来配置系统得闭环极点。这种校正手段能提供更多得校正 信息,在形成最优控制率、抑制或消除扰动影响、实现系统解耦等方面获 得广泛应用。在改善与提高系统性能时不增加系统零、极点,所以不改变 系统阶数,实现方便。2. 已知线形定常系统得状态方程为X = Ax + Buy = ex为了实现状态反馈,需要状态变量得测量值,而在工程中,并不就是 状态变量都能测量到,而一般只有输出可测,因此希望利用系统得输入输 出量构成对系统状态变量得估计。解决得方法就是用计算机构成一个与 实际系统具有同样动态方程得模拟系统,用模拟系统得状态向量左作为

4、 系统状态向量X得佔值。状态观测器得状态与原系统得状态之间存在着误差,而引起误差得 原因之一就是无法使状态观测器得初态等于原系统得初态。引进输出误 差得反馈就是为了使状态佔计误差尽可能快地衰减到零。状态估计得误差方程为(?) - i(r) = Jx(r)-加-HCx(t) 一 x(r) =HC)x(r) - x()误差衰减速度,取决于矩阵(A-HC)得特征值。3. 若系统就是可控可观得,则可按极点配置得需要选择反馈增益阵k,然后 按观测器得动态要求选择H,H得选择并不影响配置好得闭环传递函数得 极点。因此系统得极点配置与观测器得设讣可分开进行,这个原理称为分 离定理。四、实验设备1、数字计算机

5、2、电子模拟机3、万用表4、测试导线五、实验步骤1、熟悉HHMN-1型电子模拟机得使用方法。将各运算放大器接成比例器,通 电调零。2、断开电源,按照系统结构图与系统传递函数计算电阻与电容得取值,并 按照模拟线路图搭接线路。3、谨慎连接输入、输出端口,不可接错(参见注意事项1)。线路接好后,经 教师检查后再通电。4、在Windows XP桌面用鼠标双击“ MATLAB”图标后进入,在命令行处键 入“ autolab进入实验软件系统。5、在系统菜单中选择实验项口,选择“实验五”,在窗口左侧选择“实验 模型”,其它步骤察瞧概述3、2节内容。6、观测实验结果,记录实验数据(参见注意事项2),及时绘制实

6、验结果图形 (参见注意事项3),填写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报告。7、研究性实验方法。实验者可自行设计无纹波最少拍系统,并建立系统得SIMULINK模型,进行研究实验。实现步骤可查瞧概述3、3节内容六、实验结果实验一、电路图:仿真结果:之_尊0图2、6、1系统状态空间表达式-2。2。卜+。“LJ L-i ogLdy = 1 0x设计状态反馈矩阵k二5、9 -10. 9加入状态反馈得系统结构图实验二、1、无观测器时 数字仿真:半实物仿真:1. 有观测器时 数字仿真;Inputs/半实物仿真:1.反馈增益K计算: 利用可控标准型:0 1o-103.57 -3.945,b =1,c = 1000;设:

7、反馈矩阵K=kx观测器日=:特征式:卜/_(A_bK)| =/+103.57$ + 3945 + 人 S J + (3945 +底)s + (10357 + J由目标极点可得:/G) = ? +14.75 +110.2725 反馈:= 10.755 丛2 =670252. 可控矩阵H计算: 观测器特征式:sI-(A-Hc) =5 + 100/7,-1100 人+ 103.57 5 + 3.945=? + (3.945 +100705 + (103.57 +100爲 + 394.5/0利用釆样时间可得观测器对应目标特征式:/(s) = ” + ii513s + 331369 对应方程求解:勺=1

8、 11185= 27.715;结论:从实验得波形能够瞧出,系统增加状态观测器后,可以减小超调量与调节时 间,另外系统得振荡性降低,更加平稳。3、改变系统极点s=l土j7、5根据上例得计算过程,可以得到:Hl、H2 与上例相同水1=46、32*2=1、945 s二-5土j7、5根据上例得计算过程,可以得到:Hl、H2 与上例相同,K1=22、32ZK2=6. 055s二-7、35jO1.6i I-i-.L:00511522533.5455Inputs根据上例得计算过程,可以得到:Hl、H2 与上例相同,Kl=-47、32ZK2=11. 055结论:从实验得波形能够瞧出,系统极点得实部绝对值越小,

9、系统得震荡性增加, 平衡时间更长;虚部得绝对值越小,系统得增益越大。4、改变观测器极点:S=2山前述讣算过程可以得到,改变观测器极点后K1.K2不改变H1二0、00055,H2二-0、99787S=150山前述计算过程可以得到,改变观测器极点后K1.K2不改变H1二2、9606.H2二212、 2849S=-2J1000 208 6 4 20 0 0 0gnd一 30.51.522.533.544.55lnputAz山前述计算过程可以得到,改变观测器极点后K1.K2不改变H1二0、00055旧2二99、 0021结论:从实验得波形能够瞧出,观测器极点得实部绝对值越小,系统得震荡性越弱, 平衡时间更短;虚部得绝对值越大,系统得增益越小。七、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