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從孔子項託相問書談起,並就其敦煌漢文寫本、及漢譯之藏文故事、蒙古民間故事騎黑牛的少年傳看故事內容之演變林淑鈴壹、 前言拜讀前人研究孔子項託相問書的成果時,找到了藏文和蒙古民間故事騎黑牛的少年傳兩篇故事的漢譯本,它們和根據敦煌漢文寫卷所整理出來的故事有相當一致的情節、非常相似內容。研讀這兩篇故事時發現,除了可能為了配合當地的風土民情而做的一些字句改動所造成的差異之外,它們都和漢寫本一樣,在故事最後追加了很機動性的情節。之後,比對了能力所及、可以收集得到的流傳版本,又發現它們對漢寫本出現了一些相同的增改。因此,藏文、蒙古民間故事的漢譯本引發了再進一步尋找它們在傳承中所扮演的角色之動機。但是,這樣
2、情節完整,內容豐富的故事絕對不是一夕之間,憑空出現的。原形故事的考證,有助於了解故事在演進當中發生了那些改變,以及促成故事發生改變的因素產生的背景。因此,本文將整理前人對故事演進所作的研究,並以敦煌漢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為基礎,比較它和藏文故事漢譯本 見【附錄一】,收錄於郝蘇民著,西蒙古民間故事騎黑牛的少年傳與敦煌變文抄卷孔子項託相問書及其藏文寫卷。西北民族研究第一卷第十四期,第187-189頁,1994年。、蒙古民間故事騎黑牛的少年傳 見【附錄二】,郝蘇民先生譯,資料來源同上,第176-187頁。的漢譯本之間的差異,期望能覓得些許故事傳承的軌跡,以及這兩篇流傳於域外的故事在這一系列故事演進時所
3、扮演的角色。貳、 故事之承先敦煌漢文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出現了兩個主要的人物,一為孔子、一為項託,這兩個人物和作品本身一樣,都不是在目前考訂最可能寫成的時間才出現的,而是在更早以前,因為歷史材料保存得不易,我們很難再找到內容較為相似、完整且比它更早的作品,因此回溯孔子項託相問書可能的寫成時代之前,我們只能從零星的材料中發現他的蹤跡,從這些片段中去尋找其繼承可能性。一、 人物的承先孔子項託相問書的兩個主要人物孔子、項託(橐),出現在典籍的時間都相當早,一是確實於春秋晚期的大成至聖先師、一則為可能虛擬的聰明小兒,從目前可知的資料中,他最早出現的位置是紀錄戰國時期諸國史料的戰國策。在早期可見的記錄當中
4、,二人存在著眾人皆知其然,卻不知其所以然的朦朧的關係只知項橐七歲而為孔子師,卻不知孔子如何師項橐,起碼何時師?為何師?大家是找不到答案的。 (一)孔子身為中國人,若問到至聖先師可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大家的印象中,孔子所呈現的,不只是聖人形象,謙謙儒者的樣貌,從代表他言行的作品論語當中,我們更可以尋找到許多中國人行為的準則。只是這樣的孔子,在孔子項託相問書以及和相問書有直接、間接關係的材料當中完全被顛覆了,顛覆的原因相當的多,可能是因為對手有意為之、可能因為儒學的地位衰落,使得聖人形象成為各階層娛樂的對象。孔子出現的時間是百家爭鳴的時代,儒學並不是一開始就取得正統的地位,在那個諸國互相兼併、
5、混亂的現實局勢當中,言仁、言忠恕的儒學在夾縫中求生存是可以想見的。如果當時儒學真的興盛,那麼孔子又為何需要扮演推銷者的角色,辛苦的周遊天下,遊說諸侯行仁義呢?因此,在競爭強烈的時代,儒家受到對手的攻擊是理所當然的,例如韓非子顯學篇,對儒家的主張就有許多的批評,而身為儒家的代表人物,自然而然成為攻擊的主要目標,例如莊子盜跖篇中,盜跖對孔子的指責 此夫魯國之巧偽人孔丘非邪?為我告之爾做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 木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謬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搖脣鼓舌,擅生 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倖於封侯富貴 者也。子之罪大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西漢
6、依董仲舒的建議,定儒學以為宗,然而儒學的正統地位到了魏晉六朝時期又動搖了,當時玄學興、儒學微、社會的動亂、民生的困苦,使得人民投入宗教佛、道之中。儒學的地位衰微,孔子再一次成為質疑而非議的主要對象,飽受嘲諷揶揄,例如列子湯問篇 馬敘倫偽書通考道家類蓋列子晚出而早亡,魏晉以來好事之徒,聚斂管子、晏子、論語、山海經、墨子、莊子、尸佼、韓非、呂氏春秋、韓詩外傳、淮南、說苑、新序、新論之言,附益晚說,成此八篇,假為向序以見重。頁818-833。,就藉兩小兒之口來嘲諷孔子的無知,質疑孔子的博學,還責備了儒學不具科學精神 孔子東游,見兩小而辯鬥。問其故,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 日中時遠。一兒以日初出
7、遠,而日中時近也。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 蓋,及日中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兒曰日初出滄 蒼涼涼,及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孔子不能決也。兩 小兒笑曰孰謂汝多智乎?這樣故事的部份情節,並非原創者憑空捏造,而是本自於東漢王充的論衡日說 儒者或以旦暮日出入為近,日中為遠。其以日出入為近,日中為遠者,見 日出入時大,日中時為小也。其以日出入為遠,日中時為近者,見日中時 溫,日出入時寒也。二論各有是非,故是非曲直未有所定。這位魏晉的創作者引用王充的說法,高國藩先生認為他們找出了儒學在這個問題上的非科學性和矛盾,再結合小兒的角色,增加了反孔的傾向,博學的孔子,在這個故事當中,竟然連小
8、兒都不如。到了隋代,對孔子攻擊的更加的嚴重,在當時的小說衝波傳當中,孔子除了是一名無知之徒,更加上一條輕薄婦女的罪名,從學問的質疑,拓展的人品的嘲弄。 孔子去衛適陳,途中見二女採桑。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長。答曰夫 子游陳必絕糧。九曲明珠穿不得,著來問我採桑娘。夫子至陳,大夫發 兵圍之,令穿九曲明珠,乃釋其厄。夫子不能,使回、賜返問之。其家謬 言女出外,以一瓜獻二子。子貢曰瓜,子在內也。女乃出語曰用 蜜塗珠,絲將繫蟻。蟻將繫絲,如不肯過,用煙薰之。子依其言,乃能 穿之,於是絕糧七日。類似的故事也出現在清末由楊守敬從日本找回來的一批唐代傳入日本,保存於日本,卻早在中國亡佚的書籍,而編成的古逸叢書中的雕
9、玉集(不知作者)卷十二的聰慧篇十一。內容是顏淵與路婦鬥智,堂堂儒門首席弟子,智力卻鬥不過平凡路婦,雖不是直接攻擊孔子,但對儒門卻有直接的攻擊。雖然無法得知孔子項拖相問書寫成的確切年代,但是根據前人的考證,約略不出唐代,而當時三教的爭勝的激烈,道教成為當時的國教,佛教則獲得民間普遍的信仰,儒家的地位當然也是岌岌可危的,從史書記載 舊唐書卷十七文宗本紀太和六二月,己丑,寒食節,上宴群臣於麟德殿。是日,雜戲人弄孔子。帝曰孔子,古今之師,安得侮瀆!亟命驅出。宮廷飲宴上,帝王群臣觀賞雜戲人弄孔子的情況來看,自可獲得證明。雖然雜戲人後來被驅出,但上行下效,宮廷中有的娛樂,民間能不學習嗎? 由以上種種的證據
10、觀之,孔子的聖人形象在孔子項託相問書受到如此的摧毀,是其來有自的,並非在作品寫成的時代才開始,只不過,作品當中後半部所呈現的血腥孔子,是前所未見的。 (二)項託項託出現歷史材料的位置不少戰國策秦策第五、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新序雜事第五、論衡實知篇、淮南子說林訓、淮南子脩務訓、抱朴子內篇微旨、漢書董仲舒傳注、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注引烈女傳、顏氏家訓歸心篇、文選卷二十顏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李善注引嵇康高士傳。這位聰明機智的小兒的名字,從歷史材料的記載中也可見有幾種不同的寫法西漢之前的戰國策、史記、新序都寫為項橐;到了東漢,普遍改為項託,例如淮南子、論衡,這樣的改變,可能是因為,加上橐、託二字音似 見鄭
11、師阿財著敦煌文獻與文學敦煌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初探第三章第二節故事之形成,第414頁。以廣韻考二字,同為入聲鐸韻他各切,然廣韻用以記錄中古音,二字演變在兩漢,若以上古因韻書考其音,不知是否會有不同。,且橐字生僻,不易辨認,流傳 見高國藩著敦煌民間文學第十六章第二節孔子與項托故是的由來,第429頁。;東漢尚有記為后橐 同上,第430頁。者。然而、除了文選李善注引嵇康高士傳涉及孔子、項託二人問答的內容,並且可以考察這個故事由策士階層傳入民間的價值之外 說見高國藩先生在敦煌民間文學一書第十六章。文選卷二十顏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作詩庶士傾風,萬流仰鏡。李善注引嵇康高士傳項橐七歲為聖人師。孔子問項橐曰居何在?
12、曰萬流屋是也。言與萬物同流匹也。認為與萬物同流之屋即指千萬平民百姓所居住的茅屋,居住其中,便具有平民百姓的身分,說的是平民百姓的語言,封建文人瞧不起,說與萬物同流,語實鄙弱。頁435。,其他的資料所記的多為七歲而為孔子師之類的內容,對考察孔子項託相問書故事內容幫助並不大,甚至這位聰明小兒是否為真實人物,這些材料都無法提出有力的證明。即使三國時魏人孟康認為漢書董仲舒傳答皇帝的對問臣聞良玉不琢。資質潤美,不待刻琢,此無異達巷黨人不學而自知也。當中的不學而自知的達巷黨人即是項託,他根據的可能是東漢時王充論衡的說法 王充論衡實知篇提出不學自知,不問自曉,古今行事,未之有也。有人就以夫項橐年七歲教孔子,
13、案七歲未入小學而教孔子,性自知也。孔子曰生而知之,上也;學而知之,其次也。夫生而知之,不言學問,謂若項託之類也。為反證,而王充也以項託為例,提出反駁,認為項託是顏淵之類也,並說雖無師友,亦已有所問受矣;不學書,已弄筆墨矣。兒始生產,耳目始開,雖有聖性,安能有知?項託七歲,其三四歲時,兒受納人言矣。問者以項託難之,王充又以項託駁之,主題為生而知之、不學自知、不問自曉。,但董仲書對達巷黨人並未說明,而出現達巷黨人的論語子罕篇也沒有記載,甚至後人注疏論語時也未提及 (宋)王應麟困學紀聞卷十七孟康之說,未知所出,論語注疏無之。,因此,孟康的說法令人存疑。若此人真實存在,可怪的的是,論語這本孔子畢生言行
14、的代表作,對這位以智慧的答辯令他折服的小兒卻沒有隻字片語的描述,因此,項託的存在與否,目前仍是個大問號。因為歷史材料的缺乏,我們很難知道在孔子項託相問書之前的孔子項托故事是怎樣的內容,我們只能從其中的一些資料了解到這應該是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否則,根據戰國策秦策、史記樗里子甘茂列傳的記載,十二歲甘羅的不會引例,用以答辯文信侯。而且,可以確信的是,項託必定是一個聰明無比的孩子,否則東漢人不會引以批駁王充的說法,王充甚且肯定項託是一個顏淵之類的人。他比孔子幸運的是,在歷代的孔子項托故事中,他的智慧始終高於孔子,形象從來沒有被顛覆的危險。二、 內容的承先徵之魏晉以前的資料,除了麤略了解孔子和項託之間
15、的關係、項託是個聰明機智的小兒之外,很難再找到其他和內容情節有關的材料。到了魏晉,則被認為是孔子項托故事發展的關鍵時期。(一)故事情節若僅就孔子相託相問書可能寫成的時間,回溯之前的資料,除了可以找到孔子東遊、項託為孔子師、小兒考孔子等等的資料以外,實在很難令人想像這一篇情節完整、對問過程曲折、人物情緒豐富、長達將近兩千字的故事到底從何而來。從前代孔子與項託故事的流傳,再看魏晉時期列子湯問篇,孔子與小兒對答的故事,我們可以了解到這應該是不同故事,但是之間存在一些關聯,因為,項託也是一個小孩子。而從文選卷二十顏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李善注所引嵇康高士傳中有孔子與項託對答的內容,我們很有理由可以推論當
16、時一定有完整的孔子項託故事,只是先前的內容情節無可考。因此孔子項託相問書除了繼承原本的孔子項托故事情節並且加以擴充之外,我們也不能排除湯問篇及其他和孔子相關的故事,例如隋代衝波傳、唐代雕玉集,這些都可能對它產生的影響,因為孔子項託相問書的背景是孔子東遊,而這些故事也是。這些可能是前導的故事,對於創作者在塑造人物性格、拓展內容情節時,應該具有啟發性的功能。(二)相問內容孔子項託相問書的孔子和項託之間的相問方式很類似屈原的天問,因此前人將這樣的方式稱為天問體。天問中共有一百二十幾個問題,問題的範圍擴及了自然現象、神話傳說、歷史故事及人生哲理;而孔子相託相問書總共提出了四十三個問題,扣除與情節發展相
17、關的問題何不戲乎?何不避車?誰家小兒?何姓何名?共游天下,可得已否?共汝博戲如何?與汝平卻天下,可得已否?平卻高山、塞卻江海、去除公卿、棄卻奴婢,天下蕩蕩,棄不平乎?剩下的三十四道題,和天問一樣,涉及了天文、地理、神話、人生、道德,而和情節關聯的問題,也不純粹扮演貫串情節的角色而已,這個孔子的城府深,道道題目看來都如同考智,所以項託所給的答案仍必須充滿的天文、地理、宇宙人生的哲理、道德規範,連汝雖年少,知事甚大這樣看似孔子稱讚項託的話,項託都做了很有常識的反駁。當然天問的問題在質和量上遠遠高過孔子項託相問書,但是孔子與項託之間機智的問與答,問題範圍的廣大,數量的繁多可能是繼屈原的天問之後,截至
18、當時,無人可以出其右的。另外,在形式上,天問的問題大多為四字句,每兩句或四句一組,而孔子項託相問書中的問題也多數是整齊的四字句,例如何山無石?何水無魚?或為四字的現象,問句統一於後,例如屋上生松、戶前生葦、是何也?盡量做到整齊,只是沒有二句或四句一組。此外相問的內容雖然有著緊張氣氛,卻也充滿了趣味性,張鴻勛先生認為它採用了一種流行於民間、淵源很古老的諧隱手法以詼諧的諷喻和故意把所描寫的對象不直接說出來,而讓對方體會猜出答案 見張鴻勛,敦煌本孔子項託相問書研究。敦煌研究第二卷第四期,第106頁,1985年。,並舉郭沫若先生發現易爻辭中的女承筐,無實;士刲羊,無血可能就是殷、周時代的隱辭,以及左傳
19、、史記滑稽列傳記載這樣的手法流行於春秋戰國時期的貴族階層,一些宮廷中的俳優、侏儒用來作為取悅的工具的狀況作為證明。而在相問的內容中,例如孔子問:汝知屋上生松、戶前生葦、是何也?小兒答曰屋上生松者是其椽、戶前生葦者是其箔、即是繼承了類似這樣的手法。至於相問的部份內容也可以從早先的文獻當中發現到類似的蹤跡,例如記載許多民間故事、出現在隋代至盛唐之間、署名侯白撰的啟顏錄 高國藩先生在作品敦煌民間文學中,對啟顏錄的成書時代做了考證。見第十六章第四節,頁450-451。當中,一則屬於傻女婿類型的民間故事山東人當中發現了孔子項託相問書當中的相問內容鴻鶴何以能鳴?松柏冬夏何以長青?的蹤跡。日本賀方矢一考證今
20、昔物語集卷十震旦部第九孔子道行值童子問申語也可以見到何樹無枝?何牛無犢?何馬無駒?何夫無婦?何女無夫?何山無石?何水無魚?何人無家?這樣只有在次序上稍有不同、內容稍微有異的相問內容,只是,我們無法判斷到底誰是影響者、誰是被影響者?另外敦煌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具有明顯的笑話性質,因為它的來源啟顏錄是一部笑話集。從戰國策開始所見到的零星資料,經過時代的演變,內容、情節不斷的繼承與擴充,約略到了唐代,孔子與項託的故事有了定型的狀態,透過敦煌寫卷孔子項託相問書的整理得到了印證。故事中,聰明的小兒項託及被顛覆的孔子形象有了歷代以來最清楚而且鮮明的呈現,而往後除了流行於邊陲域外的版本以外,故事的內容內容,情
21、節的發展皆未超出這個本子的範圍。參、 流傳的故事孔子項託的故事從原本流行於士階層,慢慢的成為流行於民間的故事,而它在當時的流行程度從敦煌出土的的資料的數量可以得到一些印證,因此王重民先生敦煌變文集後的校記當中指出 按此故事在敦煌所有俗文當中,傳本最多,流傳亦最廣,更從其他有關資 料觀之,不但流傳最廣,亦最長。這個故事在定型之後,並不因此而僵化,從日後可以各朝代、各地方所搜集到的材料,可以發現他以不同的形式、或者以適合各地風土民情的內容、情節持續的再民間流傳、發展。這一點,也可以從敦煌變文集後的校記中得到部份的資料 明本歷朝故事統宗卷九有小兒論一篇 潘重規先生收錄於敦煌變文集新書第1131-11
22、32頁。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三年。,文字尚十同八九。明本 東元雜記也有這一故事。又解放前,北京打磨廠寶文堂同記書鋪還有 鉛印新編小兒難孔子 同上,第1132-1134頁。在出售,與敦煌本文字猶十同七八。從王重民先生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知道,孔子項託相問書不但流傳於當代,更流傳於之後的朝代,只是內容上有些許的差別。這個故事不僅流行於中土,遠在台灣、西藏和蒙古更都可以找到它的蹤跡。一、 保存於中土(一) 明代1.小兒論,歷朝故事統宗卷九。2.東元雜記也有這一故事。(二) 近代1. 北京新編小兒難孔子,北京打磨廠寶文堂同記書鋪鉛印。2. 台灣(1)小兒奈孔子、新刻小兒奈夫子中研院史語所
23、。(2)孔子項橐論歌 見【附錄三】,收錄於王順隆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這是閩南語七字歌仔唱詞,篇末題為王 賢德作,內容也提及作者。民國二十六年七月,台南洲嘉義 市西門町二丁目九番地,捷發書店發行。(3)孔子小兒答歌,唱本,民國四十四年九月,台灣新竹竹林 書局。3. 口傳記錄(1)七歲小兒難夫子 收錄於高國藩先生著敦煌民間文學第十六章第五節,第455-456頁。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三年。,一九八二年十一月,高國藩先生和學生 採自江蘇省句容縣茅山,由七十五歲的農村老人趙長龍口述。(2)拜師,採自河北省,由張兆榮講述,張俊青搜集整理。二、 邊陲(一)古藏文寫卷和孔子項托故事有
24、關的敦煌藏文寫卷共有三種 (1)p.t.992 (2)p.t.1284 (3)s.t.ms.724法國學者蘇明遠在一九五四年據前二種資料在亞洲學報上發表孔夫子和相托的問答,因為未譯成中文,所以中國學者當時並不了解。之後馮蒸根據這三種資料於一九八一年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發表了敦煌藏文本孔丘項托相問書考及藏文本孔子項橐相問書的拉丁文轉寫,並且將全文漢譯,三種寫卷都沒有標題。馮蒸根據漢文寫卷的資料推論藏文寫卷的孔子項託相問書的寫成時代應在公元十世紀左右。(二)蒙古民間故事孔子項託的故事在敦煌出土文獻中並沒有找到任何蒙文的寫卷,但是卻經過翻譯、改編而流傳於蒙古民間,中國大陸的學者和蒙古學者策達木丁蘇榮收集
25、了幾個通行於內蒙古和鄂爾多斯地區的手抄本。這些手抄本則經過了他的補充整理,編寫成篇名譯為騎黑牛的少年傳或小兒傳、孩子傳的孔子項託系列的故事,收錄於其所編纂、一九五九年在烏蘭巴托出版的蒙古文學作品精粹一百種第七十七篇。而鄂爾多斯手抄本是郭永明先生在土產公司回收的一堆廢紙中所發現的,原名題為騎黑牛的孩子,郭永明先生經過漢譯之後,收藏於一九八一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鄂爾多斯民間故事集,題為聰明的孩子,蒙文抄本目前不知所蹤。而騎黑牛的少年傳和聰明的孩子之內容的意思差異並不大。可惜的是,學者在整理的材料時,並未對材料的來源、出處作說明,以致於孔子項託的故事到底是何時傳入蒙古、中間經過那些的增改、各種
26、材料之間是否有融合的現象,後人皆無從考察。此外,根據根據郝蘇民先生的資料 見郝蘇民著,西蒙古民間故事騎黑牛的少年傳與敦煌變文抄卷孔子項託相問書及其藏文寫卷。西北民族研究第一卷第十四期,第171-193頁,1994年。的記載,孔子項託相問書還有許多國家的譯本,例如英語、法語、泰語、日語、馬來語、越南語、高棉語、爪哇語等等,而這些譯本通常進行一些改造,使作品內容具有當地特色,讓當地人更能接受,並易於流傳,例如dede oetomo先生介紹爪哇譯文時指出松、柏不常用於當地文學,而改用榕樹;春、夏、秋、冬四季改成了當地的旱季、雨季;神仙和玉女則改常了鰥夫神(widowers)和寡婦神(widows)、
27、因為當地的男神(gods)和女神(goddesses)都是有配偶的。肆、 敦煌漢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與漢譯之藏文寫卷、蒙古民間故事騎黑牛的少年傳內容之比較當故事經過一次的翻譯,可能會為了適應當地的風土民情而進行一些改寫,使得原作失真,如果再經過第二次的翻譯,和原來的面貌會有更大的距離,尤其蒙古民間故事騎黑牛的少年傳是經過學者策達木丁蘇榮將現有材料互相補充整理之後方才寫成,之後再經過漢譯,失真的程度可能嚴重。然而,仍然期望透過漢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和流傳於西藏、蒙古的故事三者之間的比對,再核之以明代之後的部份本子,找出一些故事演進消長的可能軌道。所用之版本乃潘重規先生收錄於敦煌變文集新書的孔子項託相
28、問書(以下簡稱漢寫本)、馮蒸先生的藏文漢譯本(以下簡稱藏本)及郝蘇民先生騎黑牛的少年傳之蒙文漢譯本(以下簡稱蒙本)。一、 人物的比較三個本子的人物都相當的簡單,敦煌本出現了孔子、項託、後半部加入項託的父母;藏本也是孔子、小兒、最後一小部份加入另一個小兒;蒙本則是教書先生、騎黑牛的少年、最後又加入了少年的父親。以下將分別討論。(一) 項託、小兒、騎黑牛的少年項託、小兒、騎黑牛的少年這三個角色雖然存在於不同的故事當中,但是,因為故事的來源相同,即使名字不同,情節稍有出入,他們的形象仍是重疊,除卻各民族作者在改編、創作故事時所賦予他們揶揄、打擊對手的潛藏任務不談,純粹就故事來看,他們都是勇敢、機智、
29、聰明的代表。(二) 孔子、教書先生中國最偉大的聖人在漢寫本當中被塑造成為一個惱羞成怒、連一個小孩都不放過、殺了人之後又怕亡魂報仇的邪惡又膽小的人,這應該是出於對手的惡意攻擊,這個情節在藏本及蒙本都是不存在的。藏本的孔子、蒙本的教書先生雖然在情節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不佳的風度,但故事的最後,一個誠意反省自己不孝,歸葬父母,贏得大孝之名,一個則表現對放牛少年智慧的真心折服漢讚美,都比較類似於明代之後流傳於中土的孔子項托故事的孔子形象。(三) 藏本後出現的小兒根據故事最後的記錄,藏本的兩個小兒來自同一個化身,只是不知道是誰的化身。這三個本子當中、只要是年紀小的,都是聰明有智慧的,藏本後面出現的小兒,雖然
30、不能判斷是否為聰明,但是言談的道理可以使一個成人折服,可見也是有智慧的。(四) 敦煌本的父母及蒙本的父親他們代表的都是沒有主見原則的人,這樣的人物安排有其襯托的作用,項託或少年的智慧聰明大過孔子及教書先生,然而,在這些故事當中,不能以原有的思考將孔子(教書先生)就是我們所知道的聖人等同視之,只能視為一般人,但如果只是愚昧平凡的一般人,項託及少年能勝過他們也就不足為奇了,因此必須將他們的聰明設定在一般人之上,而項託的父母及少年的父親則可以發揮這樣的襯托作用。敦煌本的父母、藏本後出現的小兒及蒙本的父親,這些角色在三個本子當中都有補充又襯托的作用,但是從目前中土所見孔子項託相問書之後的本子,都是不存
31、在的。二、 情節內容的發展根據漢寫本、藏本、蒙本,作出以下的情節發展流程圖並對於之間的異同稍加比較。(一)節發展流程1.漢寫本孔子東遊至荊山遇三小兒 孔子問一兒何以不戲?小兒以戲傷孝道答 孔子問何不避車?小兒答 孔子遣人問小兒住家、姓名;小兒答:姓項名託。 孔子稱讚;項託答辯 第一群問、答內容 孔子稱讚,並共邀游天下;項託以孝道拒 孔子邀共博戲;項託以博戲之傷拒 孔子邀平卻天下;項託以自然之理拒 同一主題再邀;項託再加以說明並拒 孔子稱讚,第二群問、答內容 孔子問夫婦是親?父母是親?;項託以母親之重要答辯 項託反問夫子,此為第三群問,答,項託駁孔子 第四群問、答內容 孔子贊後生可畏 孔子萌心殺
32、機 詩內容項託戒父母、入山遊學 孔子誘騙、脅迫項託父母,逼問項託下落 孔子入山找項託 殺項託,項託化為石人 要求父母保存其血 母不忍,倒糞堆旁 生出高竹 孔子惶怕,立廟。2.藏本孔子東遊遇三小兒 孔子問面帶嚴肅之小兒何以不戲?;小兒以戲傷孝道答 孔子稱讚;項託答辯 孔子遣人問小兒姓名;小兒答:我沒姓沒名。 第一群問、答內容 孔子邀共博戲;項託以博戲之傷拒 孔子稱讚,並邀周遊列國;項託以孝道拒 孔子邀祕密結盟;項託以傷名招怨拒 孔子問夫婦是親?父母是親?;項託以母親之重要答辯 孔子稱讚,第二群問、答內容 孔子無言答對、離開,遇另一小兒追殺水鳥 孔子問其由,小兒答殺死不孝子孫 孔子慚愧,歸藏父母
33、這個化身的小孩兒回答孔子的故事完了。3.蒙本。前言 教書先生率弟子周遊,遇一群兒童嬉戲 教書先生問打瞌睡少年何以不戲?少年以戲將衣破、爭吵、受父母斥答孔子 教書先生稱讚、並離開 又遇小兒騎光背黑牛、哼曲漫遊;孔子問曲名;少年答:我唱的是要成為身分尊貴的人,使自己成長受到教育,學得知識才能,身具威力;過太平日子,這是多麼如意! 先生稱讚、並離開 少年搭城,先生要求將城搬離;少年答 先生責備少年出言不遜;少年答辯 教書先生稱讚,並問少年住家、姓名;少年答:我是美好地方的人,我是善良人家的兒孫,我姓韓,我的名是金廷。(譯音) 先生邀共戲敖布散棋;受年以博戲之傷孝、害事拒 孔子稱讚;第一群問、答內容
34、連續八群的問答內容 先生問妻貴?母貴?少年答:妻子輕微,母親尊貴 第十群問、答內容 鬥智,先生受誘騙下車 先生要求少年背寫典籍,反受少年為難 少年反問先生,是第十一群問題,先生答,少年駁 先生愧,少年再問天上星星數 先生以距離遙遠拒答 少年再問眉毛數 先生無言以答並離開 遇少年父,先生為難少年父,要求統計耕牛繞圈數,否則將鞭打他 父告少年,少年指導父親回答 先生要求少年父親以公牛奶製酸奶漿,否則取其性命 先生墮入少年的語言陷阱 先生心悅誠服的稱讚 少年答:我不是探詢、考問,我不是鬥舌辯論,我只為向先輩人求所真正的學問。 後記以以上就是他們對答的言辭。願吉祥!。此外,也將敦煌漢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
35、、藏文漢譯本、蒙古騎黑牛的少年傳漢譯本問答內容加以整理,作成【附錄四】的比對表格,便於觀察問答內容的消長。(三) 情節異同從情節發展的流程圖、及【附錄四】問、答題目比對的表格,可以發現之間的異同。1.相同(1) 情節發展類似,尤其漢寫本和藏本都是以孔子出遊遇小兒,並與小兒之間一再的問與答所構成的。(2) 後半部都加入延續的情節可能用以強化人物的特性,或強調該本的主題。2.相異藏本和蒙本發生部份情節調動,以及增刪的狀況。(1) 三個本子最大的不同是在最後所加入的情節。 (2) 在蒙本中,教書先生多次地離開、再遇到少年;敦煌本及藏本情節得發展比較一氣呵成。(3) 藏本刪去孔子小兒爭辯車避城的情節以
36、及反問孔子鵝鴨能浮、松柏長青、鴻鶴能鳴的題目,但是加入了孔子要求祕密結盟、一同喝酒、一同打架的情節。(4) 漢寫本有四個孔子對項託的邀請共遊天下、共博戲、共平天下、平山高塞江海。四個問題中,藏本只有存前兩個邀請的對答,蒙本則只存共博戲的對答。(5) 漢寫本當中,從孔子邀項託平卻天下,到一直第二群問答的情節,在藏本、蒙本中都刪除了,第四群問題的地厚幾丈?天有幾樑?地有幾柱?藏本、蒙本也刪除。但是藏本、蒙本都加入了新的問答群來擴充情節,例如藏本的第二群問答,而蒙本的新問答就更多了,他們問、答的擴充現象可以從【附錄四】的表格當中清楚的看到。(6) 藏本小兒自答沒姓沒名,但,漢寫本及蒙本都有姓名,蒙本
37、更加入了自己來自美好地方,善良人家的子孫。要說明的是,蒙本的少年雖然寫為韓金廷,但那只是譯音,不應視為少年原來的名字。(7) 蒙本加入了少年騎光背黑牛、哼曲漫遊的情節。(8) 藏本刪去了小兒反問的部份,蒙本則增加少年拷問教書先生的題數問天上的星星及眼前睫毛的數量。(9) 藏本加入了孔子要求祕密結盟;漢寫本中無婦的仙人,藏本改為化身修道的人、蒙本則改為尊貴的喇嘛。這些改變,可能是為了配合當地的風俗習慣。三、 內容消長所透露的傳承高國藩先生考察孔子項託相問書,將內容分成作戲、避車、知事、何山無石、共遊、博戲、平卻天下、屋上生松、夫婦是親、鴻鶴何以能鳴、天高幾許、夫子有心殺項託詩等十二個重大的情節。
38、並且發現,故事的情節有遞減的狀況 見高國藩著敦煌民間文學第十六章第五節,頁451-457。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三年。這個結論,不難從稍後的藏本得到印證,而不知始自何時的蒙本也發現了一些情節的減少。但探討情節的減少的同時,也可以看到一些內容增加的現象,這些增減可能透了傳承意義。從明代以後的本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漢寫本孔子項託相問書的內容已經有一些不同,而最大的不同則在於孔子殺項託詩的情節完全看不見了,這個現象,我們同樣可以在藏本和蒙本中發現。明代以後可見的孔子項託故事的版本,有很一致性的現象通常情節發展到孔子和機智的小孩對答完,孔子不答而去、或下車迎之、或感嘆三人行、必有我師也。故
39、事就此打住。藏本和蒙本除了不見孔子有心殺項託詩的情節之外,並不像明代以後的版本就此打住,藏本加了孔子離開後,往右走了三里路,遇到另一小兒追殺水鳥,因為兩人言談的啟發成就了孔子的大孝之名;蒙本則在對答之後,教書先生羞愧而走,之後加入了遇到正在耕地的少年的父親,並以種種問題為難少年的父親,使少年再度發揮機智,很徹底的贏得這場的戰役,而教書先生雖然沒有贏得美名,卻也表現出了運動家的風度。這兩個本子對孔子(教書先生)的攻擊程度大大的降低。這樣的情節安排,不知是作者受到儒家文化的影響,不忍誹謗儒家的聖人,因此加以刪除,刪除之後,又因為某些因素使作者覺得不妥,因此加入當地流傳的故事來豐富內容,讓故事更加本
40、土化,一則也挽救聖人的形象。抑或原本故事流傳到兩地時就沒有這部份的內容。這些可能性都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而且結論對傳本正確的流傳時間應有釐清的幫助。若不談作者的用意,基本上,這兩個情節都是可有可無的,如果刪去,和明代以後流傳的本子就非常的類似。另外,明代之後的故事內容,有一些是漢寫本沒有,卻出現在藏本或蒙本,或同時出現在兩本當中的,將分別加以整理。 (一)與藏本重複出現的內容 1.對於比較父母、妻子那一個重要的問題,藏本比喻的許許多多星 星聚集在一起,也抵不上一個月亮的光明。從一個門進來的光亮要 超過六個天窗和窗戶進來的光在明代的小兒論、民初的新編 小兒難孔子、台灣本的孔子項橐論歌也有同樣意思
41、的語句出現, 這些比喻在漢寫本當中未曾出現,而蒙本的回答就更簡單了。 (二)與蒙本重複出現的類容 1.孔子問小兒的居處,姓名,漢寫本只回答了姓項名託,蒙本則加 了居處的回答美好地方的人,善良人家的子孫,小兒論和新 編小兒難孔子,台灣本的孔子項橐論歌也都有對居處的回答, 例如小兒論答在蔽鄉賤里。 2.蒙本的教書先生對於少年城不避車的回答是比較直接的責備態度, 小兒論、新編小兒難孔子、孔子項橐論歌也是,前二者責 備小兒詐,後者則批評他糊塗。但漢寫本的孔子的態度較為 委婉。 3.漢寫本、藏本沒有雲、霧的來源的問題,蒙本和小兒論、孔子 項橐論歌都有,新編小兒難孔子也問到了雲的來源。 4.蒙本中,少年問
42、教書先生天上的星數、眼前的睫毛,這兩個問題 也出現在小兒論、新編小兒難孔子、孔子項橐論歌當中, 只是睫毛改成眉毛;而小兒論、孔子項橐論歌在這一組問題 當中又多了地上的房屋數。 (三)與藏本、蒙本相同的增減內容 1.藏本、蒙本和明代的小兒論同時出現了問父親、母親、男人、 女人、左、右、表、裡的問題,而藏本的答案和小兒論比較一 致;而問左、右、表、裡的問題也出現在新編小兒難孔子,答案 則是山東、山西、山外、山內,差異比較大。而孔子項橐論歌 則方位問題化為問五行。 2.藏本、蒙本和小兒論、新編小兒難孔子、孔子項橐論歌同 樣沒有漢寫本當中汝知屋上生松的這一段情節,也沒有地厚 幾丈?天有幾樑?地有幾柱?
43、這些問、答。明代之後的故事內容,如果和漢寫本有重複的部份,代表的意義並不大,因為畢竟是在同一文化體系之下發生的故事演進,當然存在著許多的繼承。但是如果有些內容、情節不見於漢寫本,卻出現在藏本或蒙本,那麼就值得討論的意義。伍、 結論雖然,前人可以推斷孔子項託相問書藏文寫卷和和漢文寫卷的寫成約是同一個時期,我們也確切的知道,藏文故事原本就是承繼自中原,漢寫卷和藏文寫卷的源頭一定相同,但是我們不能據此論斷藏文故事的形成時間是否比漢寫本定形時間來得晚。但是,從以上的整理發現藏本的有些內容只出現在它和明代及以後的本子;漢寫本的部份內容、情節一致地不見於藏本、蒙本、明代及之後的本子,以這兩點來看,我們可以
44、推論藏文孔子小兒故事的成形時間應該是比敦煌漢寫本故事的成形時間來得晚的,因為它內容情節已經開始向明代成形的故事演進了。因為資料的不足,要考察故事傳入蒙古的時間相當的困難,而現有的蒙本的故事,來自多份資料的整理與補充,所以不能完全了解各份資料的原貌。雖然蒙古到了十三世紀才有統一的文字,若僅以文字呈現方式現的時間而論,它絕對晚於漢寫本及藏本,但是這不是判斷它流傳時間早晚的決定性因素。我們不能確定那些據以整理成今天我們所能見到的故事的資料,其來源在何時傳入蒙古,它是不是早於藏文故事成形時間?或者晚於明代?若就以上的整理的三本內容、情節重複、增減的狀況來看它和藏本有一些交集,這些交集的內容不見於漢寫本
45、、卻可見於明代及之後本子;它和明本及其以後的本子也有一些交集,而這些交集的內容不見於漢寫本,也不見於藏文本。可見,它和藏本、明本及之後的本子都有一部份的重疊,而且有些內容是從蒙本和明本之後才有的,因此可以做出一些大膽的假設可能是明本影響了它;也可能另有一個本子,存在於藏文故事定型之後,影響了蒙本和明代及以後的故事;或者它正好處在藏本和明本之間,扮演承先啟後的角色。但,若從明本和民初本一致出現天地之綱紀、陰陽之終始的新問題,這並未見蒙本的狀況來看,第一個假設是可以推翻的。孔子與機智小兒的故事雖然流傳於域外,但是,藏文寫本和蒙古民間故事所代表的是當時故事傳承的一部份。雖然蒙古的資料在傳承中所扮演的
46、角色很朦朧,部份的情節也和一般本子的情節有些出入,但這些出入並不影響它和中土故事架構的相似性,而且比照漢寫本及藏文本,可以發現它所列的問題,具備繼往開來意義。從敦煌漢寫本的孔子項託相問書來看在它之後的同一系列故事,情節雖然有減少的情況,尤其是口傳的版本減省幅度更大,然而,這個故事也結合了不同的文學形式繼續的蔓延和流傳,台灣的閩南語七字歌仔唱詞就是很好的例證;在民間故事當中,也可以發現它部份情節的蹤跡,例如河北省機智人物韓老大的故事中,就吸收的它部份的情節。從先秦流行於知識階層的故事到後來的俗文學,這個故事經歷了幾千年的繼承與變更,時至今日,它仍持續地演化與擴散。陸、 參考書目一、參考書目1.敦
47、煌遺書論文集,王有三著。台北市:明文書局,民國七十四年六月出版。2.中國俗文學史(上),鄭篤著。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局,民國七十五年。3.五十年來的中國俗文學,婁子匡、朱介凡編著。台北市:中華書局,民國七十六年十月台灣初版。4.敦煌兒童文學,雷喬雲著。台北市:台灣學生書局,民國七十九年三月。5.敦煌文獻與文學,鄭師阿財著。台北市: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6.敦煌文學,張錫厚著。台北市: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二年七月初版二刷。7.敦煌民間文學,高國藩著。台北市: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八十三年。8.敦煌變文集新書,潘重規編著。台北市: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三年。二、 期刊
48、論文1.敦煌變文目錄及孔子項託相問書之傳承,朱介凡著。大陸雜誌第二十二卷第七期,第10-15頁。1961年4月。2.敦煌本孔子項託相問書研究,張鴻勛。敦煌研究第二卷第四期,第99-110頁,1985年。3.孔子項託相問書傳承研究,張鴻勛著。民間文學論壇第六期,第35-43頁,1986年。4.孔子項託相問書體制考述,王玫珍著。嘉義農專學報第二十六期,第387-399頁,1991年。5.西蒙古民間故事騎黑牛的少年傳與敦煌變文抄卷孔子項託相問書及其藏文寫卷,郝蘇民著。西北民族研究第一卷第十四期,第171-193頁,1994年。6.影響及反影響孔子項託相問書及其相關文獻析論,周慶華著。中國文化大學中文
49、學報第三期,第295-310頁,1995年7月。三、 網站1.王順隆閩南語俗曲唱本歌仔冊全文資料庫http:/plaza16.mbn.or.jp/sunliong/kua-a-chheh.htm柒、 附錄【附錄一】古藏文本孔丘項託相問書,馮蒸譯從前,孔子乘車東遊,他在路旁遇見三個小孩,(其中)兩個在作遊戲,一個卻一點兒也不玩兒,而嚴肅地略帶笑容,孔子問道:(你們)這三個小孩子,有兩個高高興興地玩兒,而一個卻一點不玩兒,帶著嚴肅的面容,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孩子說:我曾聽說,二人高興地玩耍,如果兩個人鬧急了,很有可能發生鬥毆,假使發生了爭吵,除了撕破衣服外,沒有別的好處。況且他們彼此打傷了,一方面父
50、母會有壞的名聲,而另一方面父兄會遭到恥辱,因此我不參加遊戲。孔子問道:孩子啊,這樣年輕,你就懂得許多事情,這是從哪兒學來的呢?孩子說:出生三天之後,龍子便在海洋裡翻騰。小馬生下三天之後,就能跑得很遠。小兔生下三天之後,便能跑過視野的三倍。嬰兒生下三天之後便認得父親和母親。事實就是這樣,這又算得了什麼懂得很多的事情呢?孔子說:善哉!善哉!他問道:孩子啊,你是哪家的,你的姓名是什麼?孩子說:我沒姓沒名。孔子說:什麼人沒有姓名?什麼山沒有石頭?什麼水沒有魚?什麼人沒有妻子?什麼女人沒有丈夫?什麼樹沒有枝丫?什麼牛沒有犢?什麼馬沒有駒?什麼門沒有門閂?什麼車子沒有輪盤?什麼火沒有煙?什麼刀沒有鞘?什麼
51、人沒有姓名?孩子說:土山沒有石頭,井水沒有魚,化身修道的人沒有妻子,玉女沒有丈夫,土牛無犢,木馬無駒,單身的旅客沒有妻子,枯樹無枝,剪刀無鞘,兩個人抬的車子(轎子)沒有輪子,墳墓的門沒有門閂,螢火沒有煙,墳地的集市沒有錢賺,我也是如此,沒有姓也沒有名。孔子說:善哉!善哉!我的車子裡有棋盤,我們倆一起痛快玩玩兒,可以不可以?孩子說:我曾聽說過,國王沈溺於此,百姓的事情就處理不公平了。公卿大夫沈溺於此,就不能風調雨順。商賈沈醉於此,就會失信。要是農人沈醉於此,耕地和收穫就錯過了時間。商旅要是沈溺於此,就會遭受損失。幼童要是沈溺於此,就會在被上受到捶撻。所以我也不想和你一塊兒玩兒。孔子說:善哉!善哉
52、!你願意不願意和我一塊兒坐車周遊列國?孩子說:我在家裡有侍奉父母的重大責任。我不得不看守我嚴父的喪葬。我不得不擔負對慈母的侍養。我有責任注意厲害弟弟的撫育。所以我不能去周遊列國。孔子說:善哉!善哉!讓我們祕密地結成盟兄弟吧。如果有酒喝的時候,我們要互相宴請,如果有打架的事,我們要彼此幫助。我們一起到處遊逛,然後分手,如何?孩子說:喝酒喝常了,便會引起惡劣的名聲,作打架的朋友,相隨而至的怨恨便愈來愈大了。與其那樣,不如遠而避之。孔子說:夫妻或父母,誰是最親近呢?孩子說:父母親。孔子說:妻子親。為什麼說是妻子親呢?因為活著的時候同床共枕,死了以後同墓穴。孩子說:父母親可以比作什麼呢?如樹有根。妻子
53、不親可以比作什麼呢?如車有輪。假使樹根斷了的話,一百個樹枝就都乾枯了。一個母親若是死了,十個孩子就被遺棄在野地裡了。假使舊的車子經過修理,就成為新的了。假使一個妻子死了,還能再娶一個賢慧的妻子。許許多多星星聚集在一起,也抵不上一個月亮的光明。從一個門進來的光亮要超過六個天窗和窗戶進來的光。同樣,一根針能消耗上千束的線。朋友啊,所謂妻子親,父母書的說法,這在愚人傻子的王國才是如此吧?講起父母的恩情是忘不了的。孔子說:好極了!好極了!我來對你說:(2和2在這個世界上)我和萬物是從哪兒來的呢?誰是父親?誰是母親?誰是男人?誰是女人?什麼是左?什麼是右?(2和什麼是外?什麼是內?)風是從哪兒颳起來的?雨是從哪兒下來的?什麼是高級?什麼是低級?天和地之間有幾千(里)?孩子說:這麼比較地問是沒有意義的。天是父親。地是母親。太陽是丈夫。月亮是妻子。東方是右,西方是左。南方是外。北方是裡。風是從崑崙山來的。雨是從東北山來的。富人是高級的。窮人是低級的。天與地之間相隔一億零九百九十(里)。四方等成四角形。朋友啊,既然你是長輩,你前邊對我講的那些話是從何而來呢?孔子無言答對,便沒也回答。把車子轉了個方向,右走了三里路。在路上看見一個小孩兒在追趕打殺水鳥。孔子把車拴起來,說道:你這個小孩,這個小水鳥並不吃五穀,它犯了什麼罪呀!你要把它打死呢?小孩回答道:朋友啊,你只知其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时事热点融合 2024年高级审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瓶装水使用的注意事项试题及答案
- 研究生外语能力提升中的心理辅导技巧及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建造师先行准备试题及答案
- 护理专业课程设置试题及答案
- 标准厂房项目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方案的创新与应用
- 标准厂房项目坐标系与高程基准的选择
- 2025年乳制品行业奶源质量控制与品牌创新设计研究报告
- 分布式能源系统2025年生物质能源应用环境友好型优化报告
- 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加密算法2025年应用前景与效能评估报告
- 2025年高考英语总复习《语法填空》专项检测卷(附答案)
- 电子电路维修试题及答案
- 2025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解读课件
- 2025年陕西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数学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微生物污染问题的防治策略试题及答案
- 2025重庆建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77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自然分娩接产操作规范
- 公务卡管理制度
- 国网公司合规管理
- 2025年第六届(中小学组)国家版图知识竞赛测试题库及答案
- JBT 9229-2024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