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出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味儿”_第1页
如何上出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味儿”_第2页
如何上出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味儿”_第3页
如何上出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味儿”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如何上出通用技术课的“技术味儿” 一、教学设计要有“技术的课眼” 顾建军教授认为,通用技术课不能就知识讲知识, 就一堂课 讲一堂课,而要深入到课程的层面、立足模块宏观把握,要一堂 课一堂课地往后边积累。的确,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不能拘 泥于单纯的知识内容和一堂课的范围, 而应该跳出这个圈子站到 更高的层面来看问题,要有一盘棋的意识。首先,从课程的层面 来看,设计者要紧紧围绕“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这个中心来 下功夫、做文章。其次,从模块的功能来讲,设计者需要对课程 各个模块的功能特点有着科学的认识和把握。比如, 技术与设 计 1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做中学”的思想,强调从实践到认 识,注重引

2、导学生体验一般过程的技术及其文化, 并学会简单设 计;而技术与设计 2主要体现了让学生在“学中做”的思想, 强调从认识到实践,注重引导学生学习技术探究的方法、 理解技 术蕴含的文化并经历典型过程的技术。 除此之外,在教学设计过 程中,还需要设计者充分考虑本节课在课程中的前后关联并注重 技术线索的贯穿。只有教学设计具备了技术的“课眼”, 有了足 够的“技术底蕴”,通用技术课才有可能上得出“技术味儿”, 上得灵动、出彩。 像南京市 27 中刘海林老师的常见结构的认识一课,其 课堂教学就透出了浓浓的“技术味儿”。 整堂课先是通过教师的 引导让学生依次感知社会领域的结构、 自然领域的结构、技术领 域的

3、结构,进而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点, 并明确结构的多样性决 定事物存在的性质。在此基础上刘老师再引导学生分析生活中的 一个经典实例推磨, “为什么要用绳子来拉?用其他东西比 如钢筋、木棍行不行?”通过问题启发让学生关注到材料的选择 对于实现结构功能的重要性。 接下来,刘老师趁热打铁给出了一 个实践任务提供“方木板、 长木板、绳子等”备选材料和工 具,在 5 分钟内设计制作一个花篮吊架,要求结构合理、材料得 当并能承受 500g 的负载。最后由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介绍自 己的创意,刘老师还作了精彩的点评和小结。 二、选用素材要有“技术的发眼” 当今社会,技术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突飞猛进,技术教育 应

4、该适应当今社会技术发展的新形势、 新变化,适应当代社会高 速发展对于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内在要求。 但是,作为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重要亮点的通用技术课程, 由于开设的时间还不长,能 够用于支撑课堂教学实践的配套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 那么,在 这种情况下,要想使我们的课堂变得鲜活灵动, 能够“抓住”学 生,使我们的课堂能够适应提高学生技术素养的社会要求并且做 到“与时俱进”,首先就需要我们通用技术教师去做一个技术上 的有心人,自己去寻找、去发现、去整理、去收集生活中和网络 上相关的素材信息,用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并且要结合当前 技术发展的热点和最新变化及时更新, 使我们的课堂永葆生机和 活力 像浙

5、江新昌中学的黄林老师在上绪论课时, 用了一个“我们 身边的创意设计”的视频。 伴随着视频的播放,画面中出现了用 卷尺做的腰带、吻合手纹的玻璃杯、可旋转折叠的餐桌、像花瓣 一样开闭的床头吊灯、台阶中的鞋柜看着各种新奇的创意设 计,学生在不经意间就被吸引到技术的世界里去了。 三、教学环节要有“技术的板眼” 要上好一堂通用技术课,所涉及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是我 想作为平时的新授课而言,优化课堂以及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 关键是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和优化完善。 教学中教师要精 心设计教学环节,尤其要根据通用技术课程的特点精选技术案 例,精心设计技术实验和技术活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调动学

6、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在自我内驱力的驱 动下主动去发现、去探求、去实践、去体验、去解决、去感悟, 在潜移默化中内化知识、提高素养。 像在 2009 年全国普通高中通用技术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中勇 夺第一名的浙江省黄泽中学张亚莲老师的 结构与稳定性一课, 其独具匠心的教学环节设计令人赞叹。 在引导学生探究结构的稳 定性与支撑面大小的关系时,先让学生通过手的感觉定性得出结 论,再启发学生通过严谨的实验用具体数据来说话。 张老师用一 块铁板和四个磁体支撑柱做成了一个模型茶几, 通过“同步”移 动支撑柱的位置改变支撑面的大小, 再用钩码来测试它的稳定性 的变化。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由张老师自制

7、的实验器材模型 茶几的背后还画上了对角线和比例框, 对于学生定量实验具有很 好的指导性。 四、生成课堂要有“技术的慧眼” 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总是相伴相随的, 它们是课堂教学中 的一对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体 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则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 划性和系统性,生成则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两者相辅相 成、互为补充。一堂课的成功既需要精心的预设,同时也离不开 生成的精彩。而一堂通用技术课要上得出彩、有“味儿”,同样 离不开我们通用技术教师技术的“慧眼”。像南京市 27 中刘海 林老师在常见结构的认识一课中,在学生已经设计制作完成 了花篮吊架作品并进行展示说明时, 他往往能够抓住学生设计作 品中的技术关键点来设问,比如:“为什么要在这儿加一根杆 子? ”“为什么这儿用绳子?”一句智慧的提问一下子就 让学生设计的作品技术“灵魂现显”了。 课程的生命力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