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20 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大联考【湖北武汉卷】化学全解全析12345678adcbcdac1【答案】a【解析】a、焰火表演,焰火是物质燃烧生成新物质,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b、光影屏发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c、音乐喷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d、气球升空是因为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故选 a。2【答案】d【解析】液氧能做助燃剂,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氧分子是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故选 d。3【答案】c【解答】解:a标在分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两个氧分子可表示
2、为:2o ,故a 错误;b标2在元素符号正上方的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氯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可表示为:;c氯酸钾是由钾离子和氯酸根离子构成的,氯酸钾可表示为:kclo ,故 c 正确;d钠原子的核外有 11 个电子,3故其结构示意图为,故 d 错误。故选 c。4【答案】b【解析】a、limno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7+55+162=94,正确;b、锂电池反应过程中锰元素化合价降低,2因此得到电子,错误;c、锂电池放电过程中化学能转化成了电能,正确;d、锂电池不含有铅、汞、镉等有毒金属,有利于保护环境,正确;故选 b。5【答案】c【解析】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m
3、 中一定含有 co ,故 a 正确;2b、丙中固体变黑是因为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故 b 正确;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甲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则无法判断 m 中化学 第1页(共4页)1 是否含有 co ,故 c 错误;d、因为草酸(h c o ),沸点约 150,分解温度约 190,如果温度没有冷2224却到 150以下,则 m 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故 d 正确。故选 c。6【答案】d【解析】a、物质是可燃物,森林中严禁烟火,是因为枯枝树叶等均为可燃物,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b、氧气具有可燃性,森林大火时,火借风势,越
4、烧越旺,因为风带来了更多的氧气,故 b 正确,不符合题意;c、在建筑火灾中逃生,生成的气体等受热飘在空气中,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匍匐前进,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d、燃烧篝火时,把木柴架空,是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木柴的着火点不变,故d 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 d。7【答案】a【解析】据图判断发生反应方程式:hcl+naohh o+nacl,cucl +2naohcu(oh) +2nacl。滴加222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 ag 时,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hcl、nacl 和 cucl ,该项错误;滴加氢氧化钠溶2液的质量为 m(bgmcg),此时溶液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cucl +2na
5、ohcu(oh) +2nacl,该项正22确;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至 dg 时,氢氧化钠过量,溶液 ph7,该项正确;在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整个过程中,溶液中氯元素的质量始终不变,该项错误。故选a。8【答案】c【解析】向含有 cu(no ) 和 agno 的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由于金属的活泼性是:铁铜银。323则铁粉首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硝酸银全部参加反应后硝酸铜与铁反应。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一定没有 fe,一定有 ag,可能有 cu滤液中一定有 fe(no ),可能含有 agno 、323cu(no ) 。故选 c。329【答案】(1)铁(或铝或铜);塑料
6、;(2)硬度大(合理即可);(3)co ;(4)减缓化石能源的消耗(合2理即可)。【解析】(1)铜丝导线中含有铜元素,铝合金中含有铝元素,合金钢中含有铁元素,铜、铝和铁元素都属于金属元素;合成材料是人们利用化学方法创造出来的,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等,塑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2)合金与纯金属相比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如硬度大、熔点低、抗腐蚀性能更好等;(3)铜绿中含有碳元素,可知铜生锈是铜与空气中的氧气、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结果,二氧化碳的化学式为 co ;(4)推广使用太阳能电池一方面可以减缓化石能源的消耗,另一方面可以减少环2境污染。故答案为:(1)铁(或铝或铜);塑料
7、;(2)硬度大(合理即可);(3)co ;(4)减缓化石能源的2消耗(合理即可)。10【答案】(1)25.4%;34g;(2)d;(3)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失,造成液滴飞溅【解析】(1)在 20时,将 20g 氯化钾固体加入 50g 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 3g 氯化钾固体未溶解,所得溶液中化学 第2页(共4页)2 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17g/67g100%=25.4%;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 34g;(2)t 时,甲、乙溶液的状态1不能确定,所以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前者与后者的关系是无法确定,故选 d;(3)如图是实
8、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和错误操作,不能将水直接倒入浓硫酸中进行稀释的原因是: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失,造成液滴飞溅。故答案为:(1)25.4%,34g;(2)d;(3)浓硫酸的密度比水大,水会浮在浓硫酸上面,浓硫酸溶于水产生的热量不能散失,造成液滴飞溅。11【答案】(1)氯化铁(或fecl );(2)碳酸钠和硫酸钠(或na co 和 na so );(3)na 、no 、ba 、+-2+323243oh ;(4)取无色溶液 c 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合理即可)-【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可知:(1)取少量固体按图甲实验,根据
9、步骤可知固体中一定不含有氯化铁;(2)取白色沉淀 b 于烧杯中并逐滴加入稀硝酸,烧杯中的沉淀质量随着滴加稀硝酸质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示可知,沉淀部分溶解,碳酸钡能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钡、水和二氧化碳,硫酸钡不溶于稀硝酸,白色沉淀 b 是碳酸钡与硫酸钡的混合物,则可确定原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一定不存在氯化钙;(3)无色溶液 c 中一定存在硝酸钠,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氯化钾、硝酸钡(过量的),或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氯化钾、碳酸钠(过量的),或可能存在氢氧化钠、氯化钾、硫酸钠(过量的)。取无色溶液 c 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产生白色沉淀,一定是二氧化碳与溶液中的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
10、碳酸钠与硝酸钡反应生成硝酸钠和碳酸钡白色沉淀,所以溶液 c 中一定存在硝酸钠、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无色溶液 c 中一定含有的离子是 na 、no 、ba 、oh ;(4)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氯化钾,+-2+-3氯化钾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钾,确定原固体中可能含有的物质是否存在,应采用的操作步骤是取无色溶液 c 少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若有白色沉淀则存在氯化钾。故答案为:(1)氯化铁(或 fecl );(2)碳酸钠和硫酸钠(或 na co 和 na so );(3)na 、no 、ba 、+-2+323243oh ;(4)取无色溶液 c 少
11、许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然后再加入硝酸银溶液(合理即可)。-12【答案】(1)氮肥;浓硫酸(浓 h so );(2)co +2naoh=na co +h o;(3)打开弹簧夹通氮气;(4)24223279m /44(m +m )x100% 或1975m /11(m +m )%221212【解析】(1)根据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解答;根据nh 能被酸溶液吸收及浓硫酸有吸水性解答;(2)根据二氧3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3)根据必须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 b、c 装置且防止干扰实验解答;(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1)nh hco 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装置b
12、 中盛43放的液体是浓硫酸 (浓 h so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4co +2naoh=na co +h o;(3)步骤 iii 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氮气;(4)设样品中碳2232酸氢铵的质量为 x。化学 第3页(共4页)3 vnh hconh +h o+co 4332279x44m279 44=x m279mx=24479m79m1975m244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100=2100或2。故答案为:(1)氮44(m + m )11(m + m )m + m121212肥;浓硫酸(浓 h so );(2)co +2naoh=na co +h o;(3)打开弹簧夹通氮气;(4)79m /44(m +m )242232212x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比喻修辞手法讲解课件
- 怎样使用好数学教学课件
- 小学庆祝元旦活动方案
- 新质生产力视角看国企
- 信息技术幼儿教学课件
- 凝聚新质生产力发展共识
-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农业产业链金融2025年研究报告
- 天上的布达拉教学课件
- 新能源2025年危机公关处理案例:技术创新与策略创新报告
- 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产业2025年技术升级与市场布局报告
- 2025年四川省高考化学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教育测量与评价 课件全套 朱德全 第1-15章 教育测量与评价概述- 教育测评结果的统计处理
- 2025年中海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GB/T 31989-2015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 GB/T 24338.6-2018轨道交通电磁兼容第5部分:地面供电设备和系统的发射与抗扰度
- 幼儿园中层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 燃料电池课件
- 学校学生评教表
- 《风力机理论与设计》全套教学课件
- 小学书法练习指导四年级上册教学设计(苏少版)
- 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六级 The Clever Beaver 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