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件_第1页
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件_第2页
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件_第3页
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件_第4页
高中化学必修2专题一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高中化学必修二 基 础 知 识 重 点 解 析 难 点 突 破 题 型 探 讨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有机化合物的获得与应用 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化学科学与人类文明 四四 大大 专专 题题 专题一 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第一单元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第二单元 微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专题一 第一单元 基 础 知 识 1 1 电子层电子层 电子层是核外电子运动的区域,根据离核的远近 和电子能量的高低划分的,不是电子运动的轨迹或 轨道。科学规定电子层序号为1、2、3、4

2、,其 对应的符号为k、l、m、n。由k到q层,电子离 核由近及远,电子能量由低到高。 2 核外电子排布核外电子排布 k层、l层、m层最多排2、8、18,即2n2个。最外 层(除k层2外)均不超过8,次外层不超过18,倒 数第3层不超过32。 重重 点点 解解 析析 1 1 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电子层排布的周期性 除hhe最外层电子从12外,其余均是从18,如 line,naar。每隔一定数目的原子,最外层电子呈现 周期性的变化。 2 2 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原子半径的周期性变化 原子半径可反映电子运动空间的大小,受电子层数和 原子序数两个因素的影响: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原子序数 大半径小,因此电子

3、层数相同时,随原子序数增大半径减 小。 3 3 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元素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1)正价从+1+7(o、f无正价),负价从-4-1, 并且同一元素正、负化合价绝对值之和为8。 (2)金属元素只有正价,非金属元素有正价也有负价, 最高正价和负价绝对值之和为8,氧和氟无正价。最高 正价等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4 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周期性变化 (1)同一周期: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 (2)同一主族: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5 5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周期表 周期(7个) 族(18纵行16个族)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1 有2种元

4、素 2 有8种元素 3 有8种元素 4 有18种元素 5 有18种元素 6 有32种元素 7 有26种元素 主族:7个 罗马数字后面加“a” 副族:7个 罗马数字后面加“b” 零族:1个 用“0”表示 第族:1个 3个纵行,用“”表示 6 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变化规律 同周期(左同周期(左右)右)同主族(上同主族(上下)下) 结结 构构 电子层电子层 结构结构 电子层数电子层数相同相同增多增多 最外层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增多增多相同相同 核内质子数核内质子数增多增多增多增多 性性 质质 原子半径原子半径减少减少增大增大 主要化合价主要化合价 -4-1-4-1 +1+7

5、+1+7 相同最高正价相同最高正价 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元素原子失电子能力减弱减弱增强增强 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元素原子得电子能力增强增强减弱减弱 性性 质质 应应 用用 最高价含氧酸酸性最高价含氧酸酸性增强增强减弱减弱 最高价碱的碱性最高价碱的碱性减弱减弱增强增强 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增强增强减弱减弱 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气态氢化物的还原性减弱减弱增强增强 单质置换氢气的难易程度单质置换氢气的难易程度减弱减弱增强增强 粒子半径的比较粒子半径的比较 (1)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2)离子半径大小

6、的比较 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电子层数相同,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核对核外 电子的吸引能力增强,半径逐渐减小。 同一元素的不同离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的各种微粒,核外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高价阳离子半径小于低价阳离子半径。 难难 点点 突突 破破 题题 型型 探探 讨讨 1 1 元素推断元素推断 (1)元素原子的层比元素原子的层少个电子,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比原子核外电子总数多个,则 与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a. b. c. d.2 (2)有、五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 次增大,且均小于20,其中、是金属元素,和元 素原子的最外层都只有一个电子,和元素原子的最外

7、 层电子数相等,且元素原子层电子数是层电子数的 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元素原子最外层电 子数的一半。由此可推知(填元素符号) 是h,是o,是al,是s,是k。 2 2 位、构、性关系位、构、性关系 下列有关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原子序数为15的元素的最高化合价为+3 a族元素是同周期中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 第二周期a族元素的原子核电荷数和中子数一定为6 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三周期a族 a. b. c. d. 3 3 综合性大小比较综合性大小比较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热稳定性:h2ohfh2s 原子半径:namgo 酸性:h3po4h2so4hc

8、lo4 结合质子能力:ohch3coo-cl- a. b. c. d. 专题一 第二单元 基基 础础 知知 识识 1 1 化学键化学键 物质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组成,它们之间存在作用力。 原子变成阴、阳离子达稳定结构,要得失电子;原子组合 成分子达稳定结构,靠共用电子,电子得失或共用时均存 在一种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称之为化学键。 (1)离子键离子键 使带相反电荷的阴阳离子结合的静电作用 (2)共价键共价键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 2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着将分子聚在一起的作用力叫分子间作用力, 又叫范德华力。 重重 点点 解解 析析 1 1 化学键和分子

9、间作用力的比较化学键和分子间作用力的比较 作用微粒 作用力强弱大小范围 化学键原子之间原子之间强烈作用强烈作用125-836kj/mol125-836kj/mol 范德华力 分子之间分子之间微弱作用微弱作用2-20kj/mol2-20kj/mol 2 2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离子键离子键 (1)并不是金属和非金属之间一定形成离子键,只有活 泼的金属(a、a族)和活泼的非金(a、a族)之 间形成离子键。 (2)离子化合物中不一定含有金属元素,例如nh4cl。 (3)书写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时,简单的阳离子失去了 最外层电子,直接表示,阴离子得到了电子达8电子稳定 结构,要加方括号表示出最外层的8电子

10、。几个阳离子或 阴离子要分开写。 共价键共价键 (1)金属和非金属原子之间也可以形成共价键。 例如alcl3。 ()共价键的实质是共用电子,分析共用电子 对的数目是学习共价键的关键,一般规律是8-最 外层电子数。 3 3 化学键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化学键和化合物之间的关系 离子化合物一定含有离子键 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可能含有共价键 难难 点点 突突 破破 晶体类型晶体类型离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原子晶体金属晶体金属晶体 结结 构构 构成晶体的粒构成晶体的粒 子子 阴阳离子阴阳离子分子分子原子原子金属离子、自由电子金属离子、自由电子 微粒间作用力微粒间作用力离子键

11、离子键 分子间作用分子间作用 力力 共价键共价键金属键金属键 性性 质质 熔沸点熔沸点熔沸点高熔沸点高熔沸点低熔沸点低熔沸点高熔沸点高熔沸点高或低熔沸点高或低 硬度硬度硬而脆硬而脆硬度小硬度小质地硬质地硬硬度大或小硬度大或小 溶解性溶解性 易溶于极性溶易溶于极性溶 剂剂 相似相溶原相似相溶原 理理 不溶于大多数溶不溶于大多数溶 剂剂 导导 电电 性性 晶体晶体不导电不导电不导电不导电不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 熔融液熔融液导电导电不导电不导电不导电不导电导电导电 溶液溶液导电导电可能导电可能导电不溶于水不溶于水不溶于水不溶于水 熔化时克服的作用熔化时克服的作用 力力 离子键离子键范德华力范德华力共价

12、键共价键金属键金属键 实例实例食盐晶体食盐晶体氨、氯化氢氨、氯化氢金刚石金刚石镁、铝镁、铝 1 1 晶体类型及特点晶体类型及特点 题题 型型 探探 讨讨 1 1 各种作用力的辨认各种作用力的辨认 下列物质发生变化时,所克服的粒子间相互作用属于同 种类型的是( ) a.液溴和苯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b.干冰和氯化铵分别受热变为气体 c.二氧化硅和铁分别受热熔化 d.食盐和葡萄糖分别溶解在水中 解析解析 b项中干冰转化为气体克服分子间作用力,而nh4cl 受热分解克服共价键和离子键。c项中sio2受热熔化克 服共价键,而铁熔化克服金属键。d项中食盐溶于水克 服离子键,而葡萄糖溶于水克服分子间作用力。

13、2 2 晶体性质晶体性质 1.1999年美国科学杂志报道:在40gpa高压下,用 激光器加热到1800k,人们成功制得了原子晶体干冰,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晶体干冰的熔点、沸点与干冰的相同 b.原子晶体干冰易气化,可用作制冷材料 c.原子晶体干冰硬度大,可用作耐磨材料 d.每摩尔原子晶体干冰中含2molco键 2 下列物质按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的是( ) a.cl2、br2、i2 b.li、na、k c.nacl、kcl、cscl d.si、sic、金刚石 3 3 晶体类型判断晶体类型判断 1 下列各组物质的晶体中,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 也相同的是( ) a.so2和sio2

14、 b.co2和h2 c.nacl和hcl d.ccl4和kcl 2 下列物质属于原子晶体的化合物是( ) a.金刚石 b.氧化铝(al2o3) c.二氧化硅 d.干冰 专题一 第三单元 基 础 知 识 1 1 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 同一种元素能够形成集中不同的单质,这种现 象称为同素异形现象。这些单质互称为该元素 的同素异形体。 2 2 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 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 构体。 重重 点点 解解 析析 1 1 几种同素异形体几种同素异形体 (1)碳元素 单质单质金刚石金刚石石墨石墨富勒烯富勒烯 结构及物结构及物 理性质理性质 一个一个c c与周围与周围4 4个个c

15、 c相相 连,形成空间网状结连,形成空间网状结 构,无色透明有光泽,构,无色透明有光泽, 十分坚硬,熔沸点高十分坚硬,熔沸点高 一个一个c c与周围与周围3 3个个c c相相 连,平面六边形,层状连,平面六边形,层状 结构,质地软,导电,结构,质地软,导电, 熔沸点高熔沸点高 一个一个c c与周围与周围3 3个个c c相相 连,笼状分子,硬度连,笼状分子,硬度 小,熔沸点低小,熔沸点低 作用力作用力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共价键、分子间作用力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与与o o2 2反应反应与与o o2 2反应反应与与o o2 2反应反应 用途用途装饰品、钻头装饰品、钻头电极、润滑

16、剂电极、润滑剂超导材料超导材料 转化转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石墨吸收可以转化能量为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石墨吸收可以转化能量为金刚石 (2)氧元素 单质单质氧气氧气臭氧臭氧 物理物理 性质性质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易溶于水淡蓝色气体,有鱼腥味,易溶于水 化学化学 性质性质 有助燃性、强的氧化性有助燃性、强的氧化性极强的氧化性,不稳定易分解极强的氧化性,不稳定易分解 用途用途助燃剂助燃剂漂白和消毒,吸收紫外线漂白和消毒,吸收紫外线 转化转化 3o3o2 2=2o=2o3 3(放电条件下)(放电条件下) 单质单质红磷红磷白磷白磷 分

17、子结构分子结构链状结构,一个链状结构,一个p p和和3 3个个p p相连相连正四面体,一个正四面体,一个p p和和3 3个个p p相连相连 物理性质物理性质红棕色固体,无毒,不溶于水红棕色固体,无毒,不溶于水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蜡状固体,有剧毒,不溶于水 保存保存密封保存密封保存保存在水中保存在水中 化学性质化学性质在在o o2 2中燃烧中燃烧在在o o2 2中燃烧,能自燃中燃烧,能自燃 转化转化白磷白磷 红磷红磷 用途用途制高纯度制高纯度h h3 3popo4 4、火柴、火柴燃烧弹、烟雾弹燃烧弹、烟雾弹 (3)磷元素 隔绝空气加热到隔绝空气加热到260 260 加热到加热到416 41

18、6 升华升华 难难 点点 解解 析析 1 比较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位 素三个概念的异同 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同分异构体同位素同位素 同同同一种元素同一种元素分子式相同分子式相同 异异 分子中含有的原分子中含有的原 子个数或结构子个数或结构 分子的结构分子的结构中子数中子数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单质单质化合物化合物原子原子 举例举例 o o2 2和和o o3 3、红磷和、红磷和 白磷、石墨、金刚白磷、石墨、金刚 石和石和c c60 60等 等 正丁烷和异丁烷、乙正丁烷和异丁烷、乙 醇和二甲醚等醇和二甲醚等 1212c c和 和14 14c c和 和 1 1h h和 和2 2h h等等

19、 题题 型型 探探 讨讨 1 1 基本概念的考查基本概念的考查 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结合方式不同 2 2 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区别同位素、同分异构体、同素异形体区别 下列各组物质属同素异形体的是( ) a.金刚石、石墨和c60 b.16o和18o c.so2和so3 d.h2o和h2o2 专题二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第二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第三单元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第四单元 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专题二

20、第一单元 1 1 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 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化学反应速率常用单位:mol/ls 或 mol/lmin 表达式:v = c/t 2 2 可逆反应可逆反应 一定条件下,既能正向又能逆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可 逆反应。 基础知识 重重 点点 解解 析析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 1) 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结论: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增大 化学反应速率;减小反应物的浓度,可以减小化学 反应速率。 原理:原理: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增大, 碰撞

21、机会增多,有效碰撞增多,反应速率增大。 备注:备注: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只适用于气体与液体, 不适用于固体 (2 2) 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结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原因:原因:当压强增加到原来的2倍时,气体的体积就缩小到原 来的1/2,单位体积内的分子数就增大到原来的2倍。即气 体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增大。 备注:备注: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若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 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压强,反应速率减慢 (3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结论:结论:当其他条件不变的的情

22、况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 应速率。 原理:原理:升高温度时反应物的能量增加,使一部分原来能量 较低的分子变为活化分子,增加了 反应物中活化分子 的 百分数,从而使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 快。 备注:备注: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无论是放热反应,还是吸 热反应,无论是固体、液体、气体都适用。 经验规律:经验规律:温度每升高10,化学反应速率通常增大到原 来的2-4倍。 (4 4)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能够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5 5)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其他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光、超声波、放射线、电磁波、反应物颗粒大小、溶剂等 对反应速

23、率也有影响。 2 2 化学平衡化学平衡 (1 1)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平衡状态: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 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 变的状态。 难难 点点 突突 破破 化学平衡的特点化学平衡的特点: : 逆:可逆反应(或可逆过程) 等:v正 =v逆,不等于零(不同的平衡对应不同的速率) 动:平衡时正逆反应均未停止,只是速率相等 定:平衡时,各组分含量保持恒定 变:条件改变,平衡移动 题题 型型 探探 讨讨 1 1 化学平衡状态的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考查 (1)对于可逆反应mn q达到平衡状态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m、n、q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24、 m、n全部变成了q c. m、n、q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 反应已经停止 (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3b(g) 2c(g) 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a的生成速率与c分解的速率相等 b.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a,同时生3nmolb c.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d.a、b、c的分子数比为1:3:2 2 2 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在25时,向100ml含hcl 14.6g的盐酸中,放入5.6g铁粉, 反应进行到2s时收集到氢气1.12l(标况),之后反应又进 行了4s,铁粉全溶解。若不考虑体积变化,则: (1)前2s内用fecl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

25、/ls (2)后4s内用hcl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5mol/ls (3)前2s与后4s比较,反应速率前2s较快,其原因可能前 2s时段盐酸浓度比后4s时段大 专题二 第二单元 1 1 化学能化学能 化学反应中吸收或者释放的能量就叫做化学能 2 2 放热反应放热反应 有热量放出的化学反应 3 3 吸热反应吸热反应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基基 础础 知知 识识 重重 点点 解解 析析 1 1 吸热和放热的实质吸热和放热的实质 形成化学键形成化学键 断开化学键断开化学键 放出的能量放出的能量 吸收的能量吸收的能量 形成化学键形成化学键 断开化学键断开化学键 放出的能量放出的能量 吸收的能量吸收

26、的能量 放出能量放出能量 i-br-cl-oh-等含氧酸根离子(no3-、so42- )f- (2)阴极 无论是活性或惰性电极都是溶液的阳离子“争”先放电 阳离子在阴极上的放电顺序(得e): ag+hg2+fe3+cu2+h+(酸) pb2+sn2+fe2+zn2+h+(水) al3+mg2+na+ca+k+ 3 3 钢铁的析氢和吸氧腐蚀钢铁的析氢和吸氧腐蚀 钢铁的析氢腐蚀:负极:fe 2e- = fe2+ 正极:2h+ + 2e- = h2 钢铁的吸氧腐蚀:负极:2fe 4e- = 2fe2+ 正极:2h2o + o2 + 4e- = 4oh- 钢铁保护:在钢铁的表面焊接比fe更活泼的金属(

27、如 zn),组成原电池后,使fe成为原电池的正极而得到 保护。 题题 型型 探探 讨讨 1 1 电子守恒电子守恒 用质量均为100g的铜作电极,电解agno3溶液,电解一 段时间后,两极质量相差28g,此时阳极质量为( ) a. 121.6g b. 86g c. 93.6g d. 89.6g 2 2 根据反应式列关系式求解根据反应式列关系式求解 以pt作电极,用电源串联电解分别装在两个烧杯里的 200ml0.3ml/lnacl溶液和300ml0.1mol/l的agno3溶液, 过一段时间取出电极,将两杯溶液混合,则对混合液 ph值判断正确的是( ) a.7 c.=7 d.7 3 3 为下图所示

28、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 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正极,y是负极 bx是负极,y是正极 ccuso4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 dcuso4溶液的ph值不变 a x y bpt cu cuso4溶液溶液nacl和酚酞溶液和酚酞溶液 专题二 第四单元 1 1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 2 2 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解决能源问题的主要途径 (1)合理、充分利用现有化石能源 (2)开发利用清洁、高效的新能源 3 3 太阳能的优缺点太阳能的优缺点 (1)优点 总量最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分布最广遍布世界各地 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 最清洁无任何污

29、染及废弃物 (2)缺点 能量密度低(1kwm-2) 其强度受各种因素影响(如:季节、地点、气候等) 4 4 生物质能生物质能 (1)生物质:包括农业废弃物(如植物的秸秆、枝 叶)、水生植物、油科植物、城市与工业有机废弃 物、动物粪便等。 (2)生物质能:来源于植物及其加工产品所贮存的 能量 5 5 生物质能的特点生物质能的特点 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性 低污染性 广泛分布性 总量十分丰富 6 6 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生物质能的利用方式 直接燃烧 生物化学转换 热化学转换 7 7 氢能的优点氢能的优点-理想的“绿色能源” 1、来源丰富、可再生 2、热值高 3、无污染 专题三 有机化合物的获

30、得与应用 第一单元 化石燃料与有机化合物 第二单元 食品中的有机化合物 第三单元 人工合成有机化合物 专题三 第一单元 1 1 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天然气、石油、煤 2 2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3 3 石油:石油:组成元素主要是碳和氢,同时还含有少量的硫、 氧、氮等;化学成分主要是各种液态的碳氢化合物,其中 还溶有气态和固态的碳氢化合物。 4 4 煤:煤: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物所组成的复杂的混合物,含量 最多的元素是碳,其层次是氢和氧,另外还有少量的硫、 磷、氮等。 基基 础础 知知 识识 重重 点点 解解 析析 (2)甲烷的性质 甲烷的性质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

31、比 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在通常情况下,甲烷是比较稳 定的,跟”三强”既强酸、强碱、强氧化剂一般不起 反应,这说明甲烷分子中的c-h键比较牢固。但在 一定条件下,甲烷能发生氧化反应和取代反应。 1 1 甲烷甲烷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1)甲烷的结构 甲烷的分子式为ch4,其中碳原子最外层的4个电子与 4个氢原子形成4个碳氢极性键。甲烷分子是一种对 称的正四面体结构,碳原子位于正四面体的中心,而 四个氢原子分别位于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上,四个 c-h键强度相同。 甲烷的氧化反应 甲烷很稳定,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退色。但甲烷 可以在空气(或氧气)中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 焰。化学方

32、程式为 ch4 + 2o2 co2 + 2h2o 点燃甲烷和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因此,在点燃甲烷之前,必须进行的操作是检验纯度。 燃烧 甲烷的取代反应 甲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原子所取代的反应 甲烷受热分解 甲烷在15000c以上的高温下能比较完全的分解生成炭 黑和氢气 2 2 烃与烷烃烃与烷烃 (1)烃:仅含碳氢两种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叫碳氢化合物, 又称为烃。 (2)烷烃:在一些有机物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 单键相连,其余的价键均用于与氢原子结合,达到饱 和,这一些列化合物称为烷烃。 (3)烷烃的命名 烷烃的命名方法-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的数目来命名。 a.碳原子数

33、在十以下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来表示。如:戊烷、辛烷等。 b.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就用数字来表示。如:十一烷、 十七烷等。 (4)烷烃的通式 链状:cnh2n+2 环状:cnh2n 3 3 乙烯乙烯 (1)结构:含有碳碳双键(c=c);平面型结构 (2)物理性质: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 密度比 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3)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氧化反应: 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放 出大量的热。 酸性高锰酸钾可以氧化乙烯,本身被还原成mn2+而褪 色(可以利用这个性质区别烯烃和烷烃 ) 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不饱和烃(双键或叁键)两端的碳原子与 其他原子或原子

34、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乙烯能使溴的ccl4:液褪色 4 4 烯烃烯烃 (1)概念:含有c=c键(碳-碳双键)的碳氢化合物 (2)通式:cnh2n (3)命名 命名方式与烷类类似,但以含有双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 以最靠近双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双键的 位置。若分子中出现二次以上的双键,则以“二烯”或 “三烯”命名。烯类的异构体中常出现顺反异构体,故 须注明“顺”或”反”。 5 5 乙炔与炔烃乙炔与炔烃 (1)乙炔的结构 分子里有碳碳叁键(其中含两个不牢固的共价键), 键与键之间的夹角是180,是直线型分子。 (2)乙炔的氧化反应 可燃性:火焰明亮,带浓烟 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5、褪色 (3)乙炔的加成反应 使溴水褪色 催化加氢 制氯乙烯、聚氯乙稀 (4)炔烃的通式:cnh2n-2 (5)炔烃的命名:与烯烃类似 6 6 苯苯 (1)苯的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 的键长为1.4x10-10m,键角为120,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 键之间的特殊(独特)的键;平面结构。 (2)苯的物理性质:无色,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的有毒 液体,有较强的挥发性。 (3)苯的氧化反应:燃烧(明亮的火焰、浓烟) (4)苯的取代反应 卤代: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苯可以和液溴发生取代 反应,生成溴苯 说明: 溴水不与苯发生反应;只发生单 取代反应;溴苯是不溶于水,密度比 水大的无

36、色,油状液体,能溶解溴, 溴苯溶解了溴时呈褐色。 硝化:苯分子中的h原子被硝基取代的反应 说明:硝基苯为苦杏仁味的无色油状液体,不溶于水,密 度比水大,有毒,是制造染料的重要原料。 磺化:苯分子中的h原子被磺酸基取代的反应 (5)苯的加成反应 苯具有不饱和性,在一定条件下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7 7 芳香烃芳香烃 (1)概念:分子中含有苯环结构的碳氢化合物 (2) 通式:cnh2n-6(n6) 专题三 第二单元 1 1 乙醇乙醇 (1)结构:c2h5oh (官能团:-oh) (2)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 20时,密度为0.789g/cm3;熔点:78.5; 沸点:-1

37、17.3;能与水以任意比混溶。 (3)化学性质 与金属钠的置换反应(断开羟基中的氢) 氧化反应 a 乙醇的燃烧 b 乙醇的催化氧化(断开羟基中的氢和与羟基 相连c上的氢,生成乙醛) c 可直接被氧化为乙酸 与酸的酯化反应(断开羟基中的氢) 2 2 乙酸(醋酸)乙酸(醋酸) (1)结构:ch3cooh(官能团:-cooh) (2)物理性质 无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熔点: 117.9,沸点: 16.6,易溶于水和乙醇。 (3)化学性质 酸性:弱酸,酸性比碳酸强 酯化反应(断开羧基中的羟基) 3 3 酯酯 (1)概念: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 (2)官能团:酯基 (3)物理性质:酯的密度一

38、般小于水,难溶于水, 易溶于乙醇和乙醚等有机溶剂。低级酯是具有芳香 气味的液体,存在于各种水果和花草中。 (4)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酯能发生水解反应,生成相 应的酸和醇,其实质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 4 4 油脂油脂 (1)组成和结构 在室温下,植物油通常呈液态,叫做油;动物油通 常成固态,叫做脂肪,油和脂肪统称油脂。油脂是 特殊的酯,是由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反应生成的酯, 也称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2)油脂的水解 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 酸性水解 碱性水解(皂化反应) 5 5 糖类糖类 (1)组成 组成元素:c、h、o 通式:cn(h2o)m(从结构上看,糖类一般是碳水化合物) (2)分类 单糖:葡萄糖、果糖(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二糖:蔗糖、麦芽糖(1mol水解产生2mol单糖) 多糖:淀粉、纤维素(1mol水解产生多摩单糖) (3 3)糖类的化学性质)糖类的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二糖和多糖都可以发生水解,但水解的产物并不 一定全是葡萄糖;葡萄糖虽不能水解,但在酒化 酶的作用下,能转化为酒精。 还原性 银氨溶液和新制的氢氧化铜都有弱氧化性,能将 含醛基的葡萄糖氧化。(在常见糖类中,只有葡 萄糖和麦芽糖有还原性) 6 6 蛋白质蛋白质 (1)蛋白质的存在 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动物 的肌肉、毛皮、血液、乳汁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