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口垫片级进模设计说明书_第1页
圆口垫片级进模设计说明书_第2页
圆口垫片级进模设计说明书_第3页
圆口垫片级进模设计说明书_第4页
圆口垫片级进模设计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冷冲模课程设计说明书圆口垫片级进模院 系专 业班 号学 号姓 名指导教师2013年12月*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摘要本设计为一冲孔落料多工位级进模,根据设计零件的尺寸、材料、批量生产等 要求,首先分析零件的工艺性,确定冲裁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方案, 然后通过工艺 设计技术,确定排样,计算冲压力和压力中心,设计选用零、部件, 绘制模具总装 草图以及三维实体图,以及对模具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模具的冲孔凸模和落 料凸模在两个工位分别实现制件的冲孔和落料。使用导料板和双侧刃进行条料的 定位。模具中模架采用标准模架,采用四导柱模架,保证冲裁精度。该模具机构设计合理,使用寿命较长,操作方便。得到制件满足

2、要求。关键词 级进模 导料板 侧刃 四导柱模架I*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目录摘要1.目录II.第1章绪论1.11.1冲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 1.1.2模具发展现状 3.1.3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4.第2章工艺分析.5.2.1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工艺计算 5.2.1.1工艺分析5.2.1.2排样设计5.2.1.3排样图8.2.2冲压力及压力中心的计算.9.1.2.1压力中心的计算9.2.2.2冲裁力的计算9.2.2.3卸料力1.02.2.4推料力1.02.2.5总冲压力 1.0第3章 模具结构设计 .1.13.1送料方式的选择113.2主要模板的设计 113.2.1凹模板的设计1.13.2.2

3、凸模固定板的设计123.2.2上、下模座的选择123.2.3导料板的设计123.2.4垫板的设计133.3凸模的夕卜形尺寸确定 133.3模具其他零件的选择143.3.1导向零件的选择143.3.2卸料装置的设计143.3.3螺钉和销钉的选择153.3.4模柄的选择163.3.5顶件装置的选择 163.3.6模具闭合高度计算163.3.7力机的选择16第4章模具刃口尺寸计算184.1刃口尺寸计算的基本原则 1.84.2刃口尺寸的计算18第5章模具装配225.1模具的安装调试225.1.1 确定装配方法和装配顺序 225.1.2装配要点 225.2模具总装图22结论25参考文献26III*大学课

4、程设计说明书第1章绪论第1章绪论1.1冲压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冲压成形作为现代工业中一种十分重要的加工方法,用以生产各种板料零件 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其成形件具有自重轻、刚度大、强度高、互换性好、成本低、 生产过程便于实现机械自动化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其它加工方法所不能 相比和不可替代的先进制造技术,在制造业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被广泛应用于汽 车、能源、机械、信息、航空航天、国防工业和日常生活的生产之中。在吸收了力学、数学、金属材料学、机械科学以及控制、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 知识后,已经形成了冲压学科的成形基本理论。以冲压产品为龙头,以模具为中心, 结合现代先进技术的应用,在产品的巨大市场需求

5、刺激和推动下,冲压成形技术在 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进几十年来,冲压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它不仅表现在许多新工艺与新技术在 生产的广泛应用上,如:旋压成形、软模具成形、高能率成形等,更重要的是人们 对冲压技术的认识与掌握的程度有了质的飞跃。现代冲压生产是一种大规模继续作业的制造方式,由于高新技术的参与和介入, 冲压生产方式由初期的手工操作逐步进化为集成制造。生产过程逐步实现机械化、 自动化、并且正在向智能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实现自动化冲压作业,体现安全、 高效、节材等优点,已经是冲压生产的发展方向其主要表现和发展方向如下:(1) 冲压成形理论及冲

6、压工艺方面冲压成形理论的研究是提高冲压技术的基础。目前,国内外对冲压成形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视,在材料冲压性能研究、冲压成形过程应力应变分析、板料变形规律 研究及坯料与模具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特别是随着 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和塑性变形理论的进一步完善,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始应用 塑性成形过程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即利用有限元(FEM等有值分析方法模拟金属 的塑性成形过程,根据分析结果,设计人员可预测某一工艺方案成形的可行性及可 能出现的质量问题,并通过在计算机上选择修改相关参数,可实现工艺及模具的优 化设计。这样既节省了昂贵的试模费用,也缩短了制模具周期。(2)冲模是实现冲压生产的

7、基本条件.在冲模的设计制造上,目前正朝着以下两方面发展:一方面,为了适应高速、自 动、精密、安全等大批量现代生产的需要,冲模正向高效率、高精度、高寿命及多 工位、多功能方向发展,与此相比适应的新型模具材料及其热处理技术, 各种高效、 精密、数控自动化的模具加工机床和检测设备以及模具CAD/CAM技术也在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为了适应产品更新换代和试制或小批量生产的需要, 锌基合金冲模、 聚氨酯橡胶冲模、薄板冲模、钢带冲模、组合冲模等各种简易冲模及其制造技术也 得到了迅速发展。精密、高效的多工位及多功能级进模和大型复杂的汽车覆盖件冲模代表了现代 冲模的技术水平。目前,50个工位以上的级进模进距精度

8、可达到 2微米,多功能 级进模不仅可以完成冲压全过程,还可完成焊接、装配等工序。我国已能自行设计 制造出达到国际水平的精度达 25微米,进距精度23微米,总寿命达1亿次。 我国主要汽车模具企业,已能生产成套轿车覆盖件模具,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方 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但在制造方法手段方面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 模具结 构、功能方面也接近国际水平,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与国外 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模具制造技术现代化是模具工业发展的基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 技术等先进技术正在不断向传统制造技术渗透、交叉、融合形成了现代模具制造技术。其中高速铣削加工、电火花铣削加工、慢走

9、丝切割加工、精密磨削及抛光技术、 数控测量等代表了现代冲模制造的技术水平。高速铣削加工不但具有加工速度高 以及良好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主轴转速一般为15000到40000r/min ),加工精 度一般可达10微米,最好的表面粗糙度 Raw 1微米),而且与传统切削加工相比 具有温升低、切削力小,因而可加工热敏材料和刚性差的零件,合理选择刀具和切 削用量还可实现硬材料(60HRC加工;电火花铣削加工(又称电火花创成加工) 是以高速旋转的简单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昂贵的成形电极,模具加工过程中的检测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现在三坐标测量机除了能高精度地测

10、量复杂曲面的数据外,其良好的温度补偿装置、可 靠的抗振保护能力、严密的除尘措施及简单操作步骤,使得现场自动化检测成为可 能。此外,激光快速成形技术(RPM与树脂浇注技术在快速经济制模技术中得到 了成功的应用。利用RPM技术快速成形三维原型后,通过陶瓷精铸、电弧涂喷、消 失模、熔模等技术可快速制造各种成形模。(3) 冲压设备和冲压生产自动化方面性能良好的冲压设备是提高冲压生产技术水平的基本条件,高精度、高寿命、 高效率的冲模需要高精度、高自动化的冲压设备相匹配。为了满足大批量高速生产 的需要,目前冲压设备也由单工位、单功能、 低速压力机朝着多工位、多功能、高 速和数控方向发展,加之机械乃至机器人

11、的大量使用,使冲压生产效率得到大幅度 提高,各式各样的冲压自动线和高速自动压力机纷纷投入使用。如在数控四边折弯机中送入板料毛坯后,在计算机程序控制下便可依次完成四边弯曲,从而大幅度提 高精度和生产率;在高速自动压力机上冲压电机定转子冲片时, 一分钟可冲几百片, 并能自动叠成定、转子铁芯,生产效率比普通压力机提高几十倍,材料利用率高达97%公称压力为250KN的高速压力机的滑块行程次数已达 2000次/min以上。1.2模具发展现状现代模具工业有“不衰亡工业”之称。 世界模具市场总体上供不应求,市场需 求量维持在600亿至650亿美元,同时,我国的模具产业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 机遇。近几年,我国

12、模具产业总产值保持13%勺年增长率(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 国内模具进口总值达到600多亿,同时,有近200个亿的出口),至V 2005年模具 产值预计为600亿元,模具及模具标准件出口将从现在的每年 9000多万美元增长 到2005年的2亿美元左右。单就汽车产业而言,一个型号的汽车所需模具达几千 副,价值上亿元,而当汽车更换车型时约有80%勺模具需要更换。2003年我国汽车 产销量均突破400万辆,预激2004年产销量各突破500万辆,轿车产量将达到260 万辆。另外,电子和通讯产品对模具的需求也非常大, 在发达国家往往占到模具市 场总量的20沱多。目前,中国17000多个模具生产厂点,从

13、业人数约 50多万。 1999年中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已达 245亿元人民币。工业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 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一。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 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装备,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也 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的 重要标志。随着国民经济总量和工业产品技术的不断发展,各行各业对模具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步伐日益加快,“十 一五期间”产品发展重点主要应表现在 2:(1)汽车覆盖件模;(2)精密

14、冲模;(3)大型及精密塑料模;(4)主要模具标准件;(5)其它高技术含量的模具。目前我国模具年生产总量虽然已位居世界第三, 其中,冲压模占模具总量的40% 以上,但在整个模具设计制造水平和标准化程度上, 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 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以大型覆盖件冲模为代表,我国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 盖件模具。轿车覆盖件模具设计和制造难度大, 质量和精度要求高,代表覆盖件模 具的水平。在设计制造方法、手段上已基本达到了国际水平,模具结构功能方面也 接近国际水平,在轿车模具国产化进程中前进了一大步。 但在制造质量、精度、制 造周期和成本方面,以国外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标志冲模技术先进水平的

15、多工 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是我国重点发展的精密模具品种,在制造精度、使用寿命、 模具结构和功能上,与国外多工位级进模和多功能模具相比,存在一定差距。1.3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与意义本课题主要研究的是级进模的设计。 级进模是在压力机一次冲程中,在有规律 排列的几个工位上分别完成一部分冲裁工序, 在最后工序冲出完整工件。因为级进 模是连续冲压,生产过程中相当于每次冲程冲制一个工件, 故生产效率高。级进模 冲裁可以减少模具数量,操作方便安全,便于实现冲压生产自动化。但它在定位中 产生的累计误差会影响工件精度,因此级进模多用于生产批量大,精度要求不高, 需要多工序冲裁的小零件加工。根据零件图的设计要求,

16、进行冲压工艺分析,制定工艺方案, 。设计内容还包 括:排样图设计,总的冲压力计算机压力中心计算,刃口尺寸计算,弹簧的计算和 选用,凸、凹模或凸、凹模结构设计以及其他冲模零件的设计, 绘制模具装配图和 工作零件图。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4*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第2章工艺分析第2章工艺分析2.1制件的工艺性分析及工艺计算4-R32.1.1工艺分析Zt 二 1 0 mm3,LY12M未注殘羞IT 11图1-1零件图由零件图可知,该零件为落料圆形冲孔,外形简单对称,整个外形光滑、圆整; 孔与零件边缘之间最小距离 c满足c1.5t要求(其中料厚t为1.0mm,可得出 c=50/2-44/2=3mm, 1.5

17、t=1.5mm)。对于冲压件材料一般要求的力学性能是强度低, 塑性高,表面质量和厚度公差 符合国家标准。本设计的产品材料是 LY12M,其力学性能是强度低,韧性和塑性 均好,用冲裁的加工方法是完全可以成形的。另外产品对于表面质量要求无擦伤和 划痕,所以尽量采用国家标准板材,其冲裁出的产品的表面质量等就可以保证。经上述分析,产品的材料性能符合冷冲压加工要求。根据零件图上所注尺寸,工件要求不高,采用IT11级精度,普通冲裁可满足要求。查冲压手册表2-12得,一般冲裁件冲材料厚度t 0.36V 0.16 0.1612V 0.200.210.41 0.42V 0.20 0.2024V 0.240.25

18、0.49 0.50V 0.24 0.24 4V 0.300.310.59 0.60V 0.30 0.30表1-1系数x基玄尺寸I7L1T5I鹿BITfl LT9JlTlQmiIH2 ITL3ITUmsLTLo1TL?g闿UnTill39 140W1-1 犬1J购Q.iQ啊L4氏药d蚊LQL43645S12IB I 3043?B0.12Op IB0 . 300,4U2lx 6LO4691BZ2 36as00认15臥Z2g 300.屁0,90Ub2. 210圧5S11範| JT 43TOHO0. IS好.27th 43d ?0L. toU319V.601321Oh 210. 550.验0.34L3

19、DI1330K)T11Lffl囲3962100160O.260. 39仏621,XL.0O2.B3.950閃&131930 I T41301盟0. 300.翊0. 741.30L.SO英090101522阴 S?他绑0-35辱阴ST1TW監305,55.4120l&d121BSB翻閃.100160O.dO6. 63LOOH. 600乩318P14徐科4#2L1&谓29?0.40LibIt鵜2-因4-e?t2250315162362Hi 130-J-2103200” B2Q. 81L30. 10爭.30-2B. 1315400125静1 140金釦3600- 57伉葩-40XKxeo歐他5W20

20、2740635T 1&52504000.30.97U&5.604.006.319*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第4章模具刃口尺寸计算表3-2 公差等级表图1-4三类尺寸A类:凹模在磨损后会增大的尺寸;(e)B类:凸模在磨损后会减小的尺寸;有(a、b、c、d、f)C类:凸模或凹模在磨损后基本不变的尺寸。(两个冲孔中心距离)计算刃口尺寸适合采用尺寸转换法计算 零件尺寸查“IT公差等级表”取IT11级=0.06(1)落料尺寸:A?= 64-0.19,基准型面为凹模; 冲 孔尺寸?初=2+0.06 ; ?= 66+0.19 ; ?= 6+0.075 ; ?= 44.86+0.16 ; ?=4+0.075基准型面

21、为凸模;(3) 中心距尺寸:?= 60 0.095; ?= 42.25 0.08(4) 所以基准型面尺寸为:0.19?= (?- ?)?= (64- 0.5 X0.19); 4 = 63.9100.05?= (?+ ?)?= (2 + 0.75 X0.06)0.06 = 2.05.02-4?= (?+ ?)?= (66 + 0.75 X0.19)0.19 = 66.145 4?= (?+ ?)?= (6 + 0.5 X0.075) 0 0.075 = 6.O400.02 4?= (?+ ?)?= (44.86 + 0.5 X0.16)00.16 = 44.940d.04-4+ 0.75 X O

22、.O75)0 0.0754.060.020 z?= (?+ ? ?“= (4式中x磨损系数?基准型面(凹模)制造公差,取??= /4?基准型面(凸模)制造公差,取??= /4A-工件的制造公差。查表3-1。冲裁件精度IT10以上,X取 1冲裁件精度IT11IT13,X取0.75.冲裁件精度IT14, X取0.5。 由于本产品采用IT11级精度,所以非圆形时X取0.75,圆形时 取 0.5。冲裁间隙?= (?0-4)+0.02?=(3 X1 X300 X104 )+.2 X1 = 0.09+.2(5).所以凸凹模尺寸为:(用尺寸转换法)?= (?+ ?- 2?=(63.91 +0.05 - 2

23、X0.09)%05 :=63.78 0.05+?= (?- ?+ 2?/0:=(2.05 -0.02 + 2 X0.09)0.2 :=2.21+0.02?= (?- ? 2?总?=(66.14 -0.05 + 2 X0.09)0.5 =66.27+0.05?= (?- ?打 2?5?=(6.04 -0.02 + 2 X0.09)+02=6.2+0.02?= (?- ? 2?分?群?=(44.94 -0.04 + 2 X0.09)0.4 :=45.08+0.04” +?= (?- ? 2? =(4.06 -0.02 + 2 X0.09)0.2 =4.22+0.02尺寸校核:如果凸模尺寸为??=

24、63.78.05,凹模按凸模配单面间隙0.09,则凹模为63.78 + 2 X 0.09 = 63.96,即冲件尺寸为63.96,符合冲件64-0.19的要求, 且有磨损量0.04,剩下尺寸校核后都符合要求。21*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第5章模具装配第5章模具装配5.1模具的安装调试5.1.1确定装配方法和装配顺序采用直接装配法。先分组装配后总装配。分组装配的有凸模装配。选择凹模为 基准件,先装配下模、再装配上模,最后装配卸料板等辅助零件。5.1.2装配要点一般模具的装配要点如下所示:1按装配图标题栏准备模具零部件。2装配模柄,将模柄压入到上模座的型孔中,然后用止转销钉用来定位,使其 止转。3装配

25、凸模,凸模固定板组件 将冲孔凸模安装在凸模固定板相应孔内,并打上防转销 将落料凸模安装在凸模固定板相应孔内,并固紧螺钉4按装配、调整要领,将导料板,卸料板在凹模上安装合适后,固紧螺钉、钻、 铰销孔,装入定位圆销。5将凹模组件与下模座安装合适后,固紧螺钉、钻、铰销孔,装入定位圆销。6将上模座与凸模固定板,垫块安装合适后,固紧螺钉、钻、铰销孔,装入定 位圆销7装配后的冲裁凸模、凹模的工件端面应磨平,保证粗糙度Ra0.8。8试切9装配其他零件(导柱,导套)及标准件。10试冲将装配好的模具安装在指定的压力机上,试冲合格后交付生产使用。试冲时重点检查各型孔与凸模的间隙合理和均匀、条料送料准确、可靠、无阻 滞和落料件、冲孔废料下落顺畅。5.2模具总装图通过以上的设计,可得到模具总装图。模具的上模部分由上模座、上垫板、凸 模固定板及卸料板等组成,卸料方式是采用的弹性卸料板卸料,上模各板以 2个 125圆柱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