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规程脱硫脱硝定稿_第1页
检修规程脱硫脱硝定稿_第2页
检修规程脱硫脱硝定稿_第3页
检修规程脱硫脱硝定稿_第4页
检修规程脱硫脱硝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部分脱硫脱硝设备目 录1 吸收塔本体51.1设备概况及参数51.2检修类别、工期、周期61.3检修项目61.4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71.5安全、健康、环保要求91.6 检修前数据收集范围91.7 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91.8系统/设备的维护91.9运行中的定期维护项目、周期及标准102 吸收塔浆液循环泵112.1设备概况及参数112.2检修类别、周期与工期132.3检修项目142.4检修工艺142.5质量标准202.6安全、健康和环保202.7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212.8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212.9系统/设备的维护213 吸收塔搅拌器223.1.设备概况及参数223.2检修类

2、别、工期、周期233.3检修项目233.4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243.5检修质量标准313.6安全、健康、环保323.7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323.8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325.9系统/设备的维护324 球磨机354.1设备概述及参数364.2 检修类别及检修周期384.3检修项目384.4检修工艺394.5质量标准444.6安全、健康、环保要求454.7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464.8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464.9系统/设备的维护465 石膏浆液排出泵485.1设备概况及参数485.2 检修类别及检修周期485.3检修项目485.4检修工艺495.5质量标准525.6 安全、健康和

3、环保525.7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525.8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535.9系统/设备的维护536 增压风机检修546.1增压风机概况及参数546.2检修类别及检修周期566.3检修项目566.4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576.5安全、健康、环保要求586.6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586.7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586.8系统/设备的维护586.9运行中的定期维护项目、周期及标准587 真空皮带脱水机(含石膏旋流器)587.1设备概况及参数587.2 检修类别、周期及工期587.3 检修项目587.4检修工艺587.5质量标准587.6安全、健康和环保587.7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587.

4、8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587.9系统/设备的维护588 氧化风机588.1设备概况及参数588.2检修类别、周期及工期588.3检修项目588.4检修工艺588.5质量标准588.6安全、健康和环保588.7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588.8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588.9系统/设备的维护589 斗式提升机589.1设备概况及参数589.2检修类别、工期、周期589.3检修项目589.4质量标准589.5安全、健康、环保要求589.6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589.7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589.8系统/设备的维护589.9运行中的定期维护项目、周期及标准5810 工艺水泵、除雾器冲洗水泵5810.1

5、设备概况及参数5810.2检修类别、工期、周期5810.3检修项目5810.4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5810.5安全、健康、环保要求5810.6 检修前数据收集范围5810.7 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5810.8系统/设备的维护5810.9运行中的定期维护项目、周期及标准5811 真空泵5811.1设备概况及参数5811.2 检修类别和检修周期5811.3 检修项目5811.4 检修工艺5811.5 质量标准5811.6试运注意事项:5811.7 安全、健康、环保5811.8 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5811.9 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5812 石膏卸料装置5812.1设备概况及参数5812.

6、2检修类别、工期、周期5812.3检修项目5812.4检修工艺5812.5质量标准5812.6检修前数据收集范围5812.7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5812.8系统/设备的维护维护5812.9运行中的定期维护项目、周期及标准5813 搅拌器5813.1设备概况及参数5813.2检修类别、工期、周期5813.3检修项目5813.4检修工艺5813.5质量标准5813.6安全、健康、环保5813.7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5813.8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5813.9系统/设备的维护5814 卸氨压缩机5814.1设备概况及参数5814.2检修类别、工期、周期5814.3检修项目5814.4检修步骤、工艺

7、方法及质量标准5814.5质量标准5814.6安全、健康和环保5814.7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5814.8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5814.9系统/设备的维护581 吸收塔本体1.1设备概况及参数1.1.1 吸收塔为圆柱形,尺寸为19.538.55m。由锅炉引风机来的烟气,经增压风机升压后,从吸收塔中下部进入吸收塔,脱硫除雾后的净烟气从塔顶侧向离开吸收塔。塔的下部为浆液池,设七个侧进式搅拌器。氧化空气被喷射管送至浆池的下部,将吹入池中的氧化空气由搅拌器打碎成小气泡以增加传质面积。烟气进口上方的吸收塔中上部区域为喷淋区,喷淋层上方为二级串联的除雾器。1 烟气出口 2 除雾器 3 喷淋层 4 喷淋区

8、 5 冷却区 6 浆液循环泵7 氧化空气管 8 搅拌器 9 浆液池 10 烟气进口 11 喷淋管 12 除雾器清洗喷嘴 13 碳化硅空心锥喷嘴1.1.2 吸收塔技术参数序号名 称单 位数 值1型式喷淋空塔型2塔体直径m19.53塔总高度m38.554吸收塔浆液区高度m105吸收塔浆池容积m331006液气比l/nm3 16.117处理烟气量(st.wet)nm3/h33100008吸收塔内烟气流速m/s3.89烟气脱硫率%9510除雾器出口烟气含水量mg/nm3751.2检修类别、工期、周期检修类别周期工期小修1年18天/台大修4年60天/台1.3检修项目1.3.1 小修重点项目1.3.1.1

9、 吸收塔内部清理。1.3.1.2 除雾器检查、清理。1.3.1.3 喷淋管及喷嘴检查。1.3.1.4 氧化空气管道检查。1.3.1.5 阀门检查。1.3.1.6 吸收塔内部防腐检查及修复。1.3.1.7 浆液循环泵和石膏浆液排出泵入口滤网清理和检查。1.3.1.8 事故喷淋装置检查。1.3.1.9 溢流管检查1.3.2 大修重点项目1.3.2.1 吸收塔内部清理。1.3.2.2 除雾器检查、清理。1.3.2.3 喷淋管及喷嘴检查。1.3.2.4 氧化空气管道检查。1.3.2.5 阀门检查。1.3.2.6 吸收塔内部防腐检查及修复。1.3.2.7 浆液循环泵和石膏浆液排出泵入口滤网清理和检查。1

10、.3.2.8 事故喷淋装置检查。1.3.2.9 溢流管检查1.4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1.4.1 吸收塔内部件检修1.4.1.1 吸收塔内部清理。1.4.1.1.1吸收塔内浆液排尽后,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依次清理出口烟道、除雾器层、喷淋层、支撑梁、入口烟道、塔壁和底部。1.4.1.1.31.4.1.1.2根据塔内工作,搭设脚手架。搭设脚手架过程中,应做好保护衬胶层的措施。1.4.1.1.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结垢物的取样。1.4.1.1.5接压力水,冲洗残留石膏。1.4.1.1.6对于大块的结垢物,做好措施,防止落下时伤人或砸坏部件。1.4.1.1.7清理过程中,不得使用两端锐利的工具,宜

11、使用竹制或木制的工具,防止损坏衬胶层。1.4.1.1.8经过清理,塔内各部位应可见衬胶层,无结垢物遗留。1.4.1.1.9检查各部位衬胶是否完好,有无破损、起皮、伤痕。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修复缺陷部位。1.4.1.2 除雾器清理、检查检修1.4.1.2.1 从上级开始往下级清理,即二级除雾器上部二级除雾器下部一级除雾器上部一级除雾器下部。1.4.1.2.2 检查除雾器有无损坏,是否齐全损坏的除雾器予以更换。1.4.1.2.3 检查除雾器位置是否平稳地放置在各支持梁上,若有个别除雾器有位移,要将 其牢靠地固定在支持梁上。并且各片除雾器间卡件齐全。1.4.1.2.4 检查除雾器冲洗水管道是否牢固的

12、固定在支撑梁上,卡件、紧固件齐全。1.4.1.2.5 检查除雾器冲洗水管是否通畅是否有泄漏。1.4.1.2.6 检查除雾器冲洗水喷嘴是否齐全,喷嘴是否畅通。1.4.1.2.7 检查除雾器支撑梁衬胶是否完好,有无破损、起皮、伤痕。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修复缺陷部位。1.4.1.2.8 检修结束,应进行喷水试验,检查冲洗效果。1.4.1.3 喷淋管及喷头检修1.4.1.2.1 检查四层喷淋层喷嘴是否齐全,完整。1.4.1.2.2 检查喷嘴连接管有无破损、严重磨损现象,应进行补强。1.4.1.2.3 检查和记录堵塞的喷嘴,进行疏通。1.4.1.2.4 检查各喷嘴磨损情况,更换磨损严重的喷嘴。1.4.1

13、.2.5 检查喷淋管各部有无破损,如发现喷淋管有漏点则要修补。1.4.1.2.6 检查喷淋管支撑梁衬胶是否完好,有无破损、起皮、伤痕。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修复缺陷部位。1.4.1.4 氧化空气管道检查检修1.4.1.2.1 检查塔内氧化空气管道是否通畅,如有异物,必须清理干净。1.4.1.2.2 检查吸收塔内3根氧化风管的固定支撑是否完整可靠,紧固件是否无缺失并且牢固。1.4.1.5 浆液循环泵和石膏浆液排出泵入口滤网清理和检查1.4.1.5.1 记录滤网处石膏沉积和杂物情况,清理干净;1.4.1.5.2 检查滤网框架、支撑是否变形,防腐层有无破损;1.4.1.5.3 检查滤网本体完好,是否有

14、破损;1.4.1.5.4 检查滤网螺栓、螺母、垫片、衬垫等紧固件是否有缺失、松动现象,并紧固。1.4.2 吸收塔本体检修1.4.2.1 检查吸收塔各管道接口及人孔门的密封情况。1.4.2.1.1 吸收塔停运前检查各管道接口情况并作记录以便在检修中处理。1.4.1.2.3 对于未发现泄漏且检修过程中必须拆开的接口则待吸收塔再次启动时观察有无泄漏,有泄漏必须处理。1.4.2.1.2 检查吸收塔各人孔、排尽孔严密性,铰接人孔必须启闭灵活,紧固件齐全。1.4.2.2 吸收塔内部防腐检查检修1.4.1.2.4 吸收塔防腐衬胶检查。包括塔底板、烟气进口周围、各衬胶搭接面、支撑梁、角焊缝等重点部位的整塔衬胶

15、检查。1.4.1.2.5 目测整塔衬胶外伤深度0.5,不允许有裂纹或海绵状气孔;衬胶不允许有脱层;衬胶不允许有气泡,开胶,剥落现象。1.4.1.2.6 选取冲刷和磨损严重部位,测量衬胶层厚度,并做好记录。测量部位:各层喷淋层;下部搅拌器层;循环泵入口和石膏浆液排出口。1.4.3 阀门检查1.4.3.1 电动传动阀门(冲洗水阀门、排气门),检查阀门内漏及卡涩情况,对有问题阀门进行解体检查。1.4.3.2 拆卸阀门固定螺栓,脱开阀门执行器,手动检查阀门开关正常,则调整阀门执行器限位,若开关有问题,则解体阀门。1.4.3.3 检查阀门阀瓣、阀座是否有损坏,阀门密封衬垫是否有损坏,若有则进行修理或更换

16、。1.4.3.4 投入冲洗水试压,阀门不应发生渗漏。1.4.4 事故喷淋装置检查1.4.4.1 检查事故喷淋喷嘴是否齐全,安装缺少的喷嘴;逐个检查喷嘴是否松动,进行紧固1.4.4.2 检查和记录堵塞的喷嘴,进行疏通。1.4.4.3 检查喷淋水管是否完好,有无断裂,支撑件和紧固件是否完好。进行修复。1.4.4.4 检查和疏通排水槽和排水管至畅通。1.4.4.5 检查事故喷淋各阀门开关灵活,无卡涩、渗漏现象。对于缺陷阀门,应解体检查。1.4.4.6 检修结束,事故喷淋水箱注水,检查阀门无渗漏。1.4.5 溢流管检查1.4.5.1 检查溢流管结垢情况,并进行清理和疏通。1.4.5.2 检查和清理溢流

17、池,至无杂物残留。1.5安全、健康、环保要求1.5.1 安全1.5.1.1系统检修前,打开吸收塔人孔门,进行彻底通风。1.5.1.2移动照明应在安全电压24v以下,固定照明应牢固可靠,检查电线是否的破损和裸露的地方,工作人员穿绝缘鞋;1.5.1.3所有工器具在使用前,需经过严格的检查,没有任何缺陷后,方可使用;1.5.1.4工作时将材料、备件和工器具等应放置在绿色检修胶皮上;1.5.1.5开工前与运行人员一起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做完,转机电源是否已拉开1.5.1.6检查检修电源的漏电保护器能够正常动作。1.5.1.7内部作业时,必须搭设足够的脚手架,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高空作业必须挂好安全带。1

18、.5.1.8内部作业时,做好防止高空落物和防火的措施。1.5.1.9在吸收塔内部作业时,做好防止损坏衬胶层的措施:工作人员宜穿软底鞋;在底部和人孔门、搭设脚手架处铺上胶垫;搬运工具、材料肯搭拆脚手架,应避免磕、碰衬胶部件。若有损坏处,应及时记录,修复衬胶层。1.5.2健康1.5.2.1在现场进行检修作业噪音大,工作时戴好耳塞。1.5.2.2在工作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时,要做好防中暑的措施。1.5.3环保1.5.3.1在检修过程中及时冲洗残留地面的浆液,防止浆液污染环境。1.5.3.2将检修垃圾放在指定的位置。1.5.3.3工作结束后,要清理工作现场,保证工作场所的整洁。1.5.3.4工

19、作结束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办理工作票结票前,应将设备的标识恢复好。1.6 检修前数据收集范围1.6.1除雾器差压。1.6.2吸收塔差压。1.7 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1.7.1除雾器差压不高于设计值。1.7.2吸收塔差压不高于设计值。1.8系统/设备的维护1.8.1 日常运行中的维护1.8.1.1 巡点检内容1.8.1.1.1各管道、法兰。1.8.1.1.2吸收塔器壁。1.8.1.1.3吸收塔钢架、平台扶梯、保温护板。1.8.1.1.4 1.8.1.2巡点检标准1.8.1.2.1各管道、法兰无渗漏。1.8.1.2.2吸收塔本体无漏点。1.8.1.2.3吸收塔钢架、平台扶梯、保温护板完好。

20、1.8.1.2.41.8.1.3注意事项1.8.1.3.1办理工作票结票前,应将设备的标识恢复好。1.8.1.3.2认真学习和熟悉吸收塔检修方案、方法、措施及紧急预案。1.8.1.3.3准备好设备检修需要的图纸、资料、仪器、仪表、工具等。1.8.1.3.4在吸收塔清理过程中小心谨慎,防止损坏防腐材料。1.8.1.3.5防腐过程严格按照脱硫防腐检修规程执行。1.8.1.3.6滤网拆卸过程中防止滤网加重损坏,需要人员严格保护。1.8.1.3.7办理工作票结票前,应将设备的标识恢复好。1.9运行中的定期维护项目、周期及标准定期维护项目周期标准氧化风增湿水过滤器滤网清理2个月滤网无杂物2 吸收塔浆液循

21、环泵2.1设备概况及参数设备概况吸收塔浆液循环泵安装在吸收塔旁,露天布置,用于吸收塔内石膏浆液的再循环。采用非自吸,卧式,径向剖分,单级,单吸,泵体背抽设计,多叶片叶轮,吸入侧泵体上装有吸入盖板。泵轴组件包括主轴,叶轮,机械密封,轴承箱和联轴器等。泵侧轴承选用圆柱滚动轴承,电机侧轴承选用圆柱滚动轴承和自对中滚柱推力轴承。泵的联轴器采用jm型膜片联轴器。机械密封采用持久连续冲洗集装式机械密封,装配为独立组件,水平轴设计,密封面材料选为sic。设备参数表1 循环泵的性能数据表: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数据制造商ksb ag循环泵型号kwpkc 800-934流量m3/h10500扬程mlc21.5转速r/

22、min595npshrmlc9.9循环泵效率%85.5轴功率kw907.9表2 结构和安装数据表序号项目单位技术数据叶轮级数1吸入方式水平直接叶轮类型离心、无堵塞叶轮直径mm860-940轴:轴颈轴承型号nu240e/nj238e/29340e连接尺寸:排出端mm800吸入端mm800传动方式直联旋转方向顺时针(从电机端看)机械密封单/双端面单端面连续冲洗水需要/不需要需要冲洗水压力要求mpa0.3-0.4冲洗水流量m3/h0.6密封材料sic静态密封环1.4539+sic-双相不锈钢+sic旋转密封环1.4539+sic-双相不锈钢+sic主要材料astm标准欧洲标准和ksb专利,不在ast

23、m标准耐磨板js1045+ceramic polysic-球铁+冷铸陶瓷(ksb专利)泵体js1045+ceramic polysic-球铁+冷铸陶瓷(ksb专利)泵体密封圈橡胶叶轮1.4593 noridur das-ksb专利双相耐磨耐腐不锈钢轴c45n-高强度合金结构钢轴套1.4539-双相不锈钢轴承轴承钢轴密封圈橡胶重量(不含电机)kg9500维修最重部件重量kg4000维修最重部件名称泵体注:mlc指液柱高度。表3 联轴器规格型号联轴器型号连接方式轴头间隙e泵端(带中间节式膜片厚度e1)电机直接传动泵端(中间节式)jm380600252.2检修类别、周期与工期检修类别检修周期检修工期

24、大修5年7天/台小修1年4天/台2.3检修项目2.3.1小修项目2.3.1.1泵壳检查2.3.1.2叶轮外观检查2.3.1.3衬套外观检查2.3.1.4机械密封及轴套检查2.3.1.5联轴器检查2.3.1.6 润滑油更换2.3.1.7入口滤网清理检查2.3.2大修项目2.3.2.1泵壳检查2.3.2.2叶轮外观检查2.3.2.3衬套外观检查2.3.2.4机械密封及轴套检查2.3.2.5联轴器检查2.3.2.6主轴检查2.3.2.7轴承箱轴承、密封件检查2.3.2.8入口滤网清理检查2.4检修工艺2.4.1浆液循环泵从现场拆卸;2.4.1.1从机械密封上松开管接头,断开外部连续冲洗水连接管。2.

25、4.1.2拆下电机与泵传动联轴器保护罩螺丝,取下拆卸联轴器保护罩的上、下部分。2.4.1.3拧开轴承箱放油孔丝堵,打开放油阀,排空轴承箱内部润滑油。2.4.1.4联轴器作好标记后用百分表、塞尺或卷尺测量出电机与泵联轴器的轴向、径向原始对中数据、以及两个联轴器间的间隙原始数据并做好记录。2.4.1.5拆卸联轴器空间加长节。2.4.1.6联系电工拆除电机接线电缆。2.4.1.7拆电动机地脚螺栓,对底座垫片数量及厚度作好记录。2.4.1.8吊下电动机,移送电机到检修工场,交由专业电气人员解体检修。2.4.1.9松开吸入法兰盘、吐出法兰盘的螺栓,并取下泵入口短管,测量泵原始口环间隙,并记录。2.4.1

26、.10排出泵体内的积水。2.4.1.11拆除泵地脚螺栓,吊出泵,将泵移送至检修场地。2.4.2浆液循环泵的解体;2.4.2.1从机械密封进水口旋下入口接头。2.4.2.2安装机械密封夹具部分,将机械密封轴向锁紧。2.4.2.3松开锥形锁紧环。2.4.2.4拆卸恒定油位器包括配管和排油管路。2.4.2.5通过吊环螺栓将泵的整个转动部件与起重装置相联。2.4.2.6松开支撑地脚螺栓和垫片。2.4.2.7通过松开螺栓(大约10 mm)移开轴承座。2.4.2.8拆卸六角螺母 (泵体/轴承支架)。2.4.2.9移开全部泵转动部件-起重螺栓。注意:1、出口盖板、吸入盖板和泵壳的过流表面衬有陶瓷材料。这种陶

27、瓷材料容易因受到冲击、震动而发生破裂。2、检修过程,禁止使用大锤敲击。3、当将泵的转动部件从壳体内拖出时,注意避免倾斜出口盖板。否则,出口盖板的陶瓷材料内衬边缘可能会破损。4、禁止用链条穿过出口压盖163进行吊装或其它作业。因为这样容易造成陶瓷内衬的边缘碎裂。2.4.2.10将泵转动部件平放-轴承支架法兰和一起铸造的支撑地脚保证同一高度。2.4.2.11测量叶轮晃动度,并记录,采用特殊工具拆下叶轮轮毂帽。2.4.2.12拆下垫片。2.4.2.13采用叶轮拆卸工具拆下叶轮,并取下键。专用工器具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安装连接件和六角头螺栓到轴上。安装适配件和六角头螺栓到叶轮上。将销钉拧到连接件上。将两

28、个螺柱(m30500)拧到适配器上。将套管拧到水压缸上。将推进件插入水压缸。拧动螺柱将水压缸、推进件及套管组装在一起,并用两个圆头螺柱均匀拧紧。如下图所示,连接水压管。操作手动泵,将叶轮拔出。将叶轮用木头支撑好,或用吊车缚牢。从螺柱上松下圆头螺柱。释放压力缸中的压力,拆下水压管。全部拆除水压缸、推进件及套管组件。拧下六角头螺栓,取下适配件。从连接件上拧下销钉。将叶轮吊离连接件。松开六角头螺栓,从轴上取下连接件。2.4.2.14拆下轴套 (如果必要,使用拨出器)。2.4.2.15也可以在不拆掉泵转子的情况下拆下叶轮。这种情况下,需要先拆除吸入盖板,从吸入侧将叶轮取出。2.4.2.16吊下叶轮,取

29、下密封圈按定置图把叶轮放置在安全地带。2.4.2.17外观检查叶轮磨损情况,外观检查泵衬套磨损情况。2.4.2.18松开机械密封与泵框架衬板连接螺栓,整体取出机械密封,放置在检修地点。2.4.2.19松开泵轴向调整螺栓并取出,拆下轴承箱四颗固定螺栓。2.4.2.20用两根吊带锁定轴承箱。2.4.2.21在起吊行车吊钩上挂一只葫芦,葫芦吊钩挂在轴承箱锁定吊带上。手动拉葫芦使轴承箱脱离泵体后启动行车吊出轴承箱,放置在检修地点。2.4.3机械密封解体2.4.3.1将安装导板装入轴套里的凹槽,松开锥形锁紧环的螺栓联接。2.4.3.2拆除六角沉头螺栓。2.4.3.3使用出口盖板上的起重螺丝拆除集装式密封

30、。2.4.3.4把机械密封动静环分离,同时取出o型密封圈及调整弹簧。2.4.3.5拆下零部件用清洗剂清洗干净并按顺序放好。2.4.3.6检查机械密封动静环有无损伤裂纹,如有应予以更换。2.4.3.7检查机械密封动静环密封面有无裂纹、水垢、麻点、划痕,表面是否平滑,动环调整弹簧有无锈蚀、变形、断裂,动静环定位销有无锈蚀断裂,各o型密封圈有无变形、拉长,断裂,如有应予以更换,检查机械密封室有无污垢,并清理干净。2.4.3.8检查轴套有无磨损和损坏,有损坏或轴套磨损量超过1mm,予以更换。2.4.3.9清洗零部件做机封组装前的准备。2.4.4轴承箱解体2.4.4.1取下靠背轮和其与轴连接键销,检查靠

31、背轮有无裂纹,如有应更换。检查键销有无锈蚀和毛刺,如有用砂纸和锉刀进行打磨修整。2.4.4.2打开轴承箱放油孔并排出润滑油。2.4.4.3做好标记后拆下轴承箱推力侧与承力侧轴承压盖固定螺栓,并取下压盖。2.4.4.4分别测量出轴承箱的原始推力间隙和膨胀间隙。2.4.4.5取下轴与轴承使之与轴承箱分离,并用清洗剂清洗干净。2.4.4.6测量出轴承与轴承室的配合间隙并记录。2.4.4.7使用拉马分别取下轴两侧轴承。2.4.4.8检查轴承内外钢圈有无裂纹、毛刺,轴承滚道及滚珠无蚀斑、麻点、磨损、划痕,轴承保持架无裂纹、磨损、断裂、毛刺,否则更换新轴承。测量出轴承的原始游隙,并记录。游隙超标应更换轴承

32、。2.4.4.9检查轴表面的光洁度和弯曲度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则给予修复处理或更换。2.4.5联轴器解体2.4.5.1拆下电机与泵传动联轴器保护罩螺丝,取下拆卸联轴器保护罩的上、下部分。2.4.5.2联轴器作好标记后用百分表、塞尺或卷尺测量出电机与泵联轴器的轴向、径向原始对中数据、以及两个联轴器间的间隙原始数据并做好记录。2.4.5.3拆卸联轴器空间加长节。2.4.5.4使用拉马将联轴器拉下,必要时使用烤把进行加热。2.4.6零部件的清理和检查调试2.4.6.1所有部件用清洗剂彻底清洗干净。2.4.6.2对轴承箱内部清理,并检查无磨损,否则应进行修复。2.4.6.3检查入口段、出口段是否有裂纹、

33、砂眼及局部产生凸凹不平而影响泵强度或零件之间正常配合的缺陷。2.4.6.4泵壳各结合面平正无纵向纹路及烂疤缺陷。2.4.6.5检查叶轮是否有冲蚀现象,特别是叶片的端部和中前部。若有冲蚀沟槽,则更换叶轮。2.4.6.6检查叶轮和与之对应的密封环磨损情况,测量两者之间的径向间隙,若间隙超过所给的范围,应重新配置密封环(叶轮的径向间隙为口环内径的1.52)。2.4.6.7检查轴表面的光洁度和弯曲度情况,不符合要求的则给予处理或更换(轴颈表面无锈斑、麻点、蚀坑、划痕,弯曲度中间位置最大为0.05mm,两端为0.02mm)。2.4.6.8清理机械密封座,并检查有无磨损,视情况进行修复或更换。2.4.6.

34、9轴承用清洗剂清洗,有污垢和铁锈杂物要用铲刀清除干净。轴承滚道及滚珠无蚀斑、麻点、磨损、划痕,游隙0.10mm,否则更换新轴承(轴承滚道及滚珠无蚀斑、麻点、磨损、划痕,游隙0.10mm)。2.4.6.10清理检查轴承体有无腐蚀、穿孔等现象。2.4.6.11测量轴承与轴紧力(紧力0.01-0.03mm),并记录。2.4.6.12检查机械密封的动环、静环及o型圈有无磨损和损坏,必要时换新的。2.4.6.13检查轴套有无磨损和损坏,有损坏或轴套磨损量超过1mm,予以更换(无沟槽及明显磨痕磨损量1mm)。2.4.6.14检查轴承压盖油封磨损情况,必要时换新的。2.4.6.15检查盖板陶瓷有无破损,必要

35、时进行修复或更换。2.4.6.16检查联轴器是否有裂纹及烂疤缺陷,并测量联轴器与轴紧力。2.4.6.17检查膜片组件中不锈钢薄片是否破损、变形,若破损严重则进行更换。2.4.7泵的组装2.4.7.1轴承箱组装使用加热器将轴承的内圈(加热到100c)和夹紧自对中滚柱轴承依次加热回装,不包括外圈(加热到80c),使用垫片,安装轴套和键槽螺母。利用锁紧螺母,安装滚柱轴承(加热到80c),不带防松垫圈、弹性挡圈、滚柱轴承的外圈。在装配固定装置的部件1和2上安装轴承座、弹簧和自对中滚柱轴承的外圈、将轴装进轴承座。安装固定装置、测量尺寸a。减少此长度,使其到轴承盖的距离为a-0.3 mm、回装衬套、v-形

36、环和o-形圈、轴承盖带o-形圈。注意回油孔/槽的位置。六角头螺栓预紧扭矩为200nm。安装甩油环,用loctite 242固定埋头螺钉。使用装配固定装置。安装平键并用胶带固定、垫片(2片,每个)、轴向排列凹槽,安装之前,在轴承座上钻孔1 x m4 x 10 mm深。用油脂注满o-形圈之间的下旋部分,用loctite 270胶涂抹轴承座。安装泵侧六角螺母、调整螺栓、起重吊耳螺栓。通过调整螺栓和套管将轴承支架安装在轴承座上。无论如何,必须检查位置是否正确。铸在轴承盖上的箭头标记必须在顶部。与轴承支架铸成一体的支撑地脚必须朝下。放下轴承组件,保持水平位置,并移开装配固定装置。将轴承组件放在安装夹具上

37、。注意不要碰伤轴和整体铸造的支撑地脚。回装衬套和o形圈及v形圈。轴承盖和o-形圈。注意:回油孔的位置。六角头螺栓紧固扭矩为230 nm。回装甩油环,用安装固定装置。用loctite 242胶锁紧螺栓。水平放置整套轴承组件。2.4.7.2将组装好的泵轴装入轴承箱中。2.4.7.3用铜棒将轴承箱驱动侧轴承外轮敲打到位。2.4.7.4将轴承箱垂直放在底座上,吊起主轴并正、反方向转动45次,并记下盘式指示表的数值a1。2.4.7.5降低主轴,把轴承箱放在座子上,主轴在自由状态。2.4.7.6将主轴向正、反方向转动45次,并记下盘式指示表的数值a2(a1及a2的测点必须在同一个位置)。2.4.7.7计算

38、出轴承装配的残留间隙a=a2-a1,组装完成后轴承的残留间隙要求 mm,否则应重新装配。2.4.7.8回装泵侧联轴器,轴承箱按拆卸标记回装在轴承箱固定框架上,轻微紧固轴承箱固定螺栓。2.4.7.9按拆卸标回装轴承箱轴向调整螺栓,螺帽不用紧固。2.4.7.10回装端盖密封。2.4.7.11回装机械密封o型密封圈及调整弹簧,并把机械密封动静环分别装在机械密封室内(注意:推力弹簧和密封面上永远不许粘上油脂或油)。2.4.7.12回装机械密封六角沉头螺栓。2.4.7.13将安装导板装入轴套里的凹槽。2.4.7.14使用专用工器具回装叶轮,测量叶轮晃动度,并记录。专用工器具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安装连接件和

39、六角头螺栓到轴上。用吊车将叶轮吊到连接件上,调整键。安装适配齐和六角头螺栓到叶轮上。将推进件插入水压缸。将组件拧到水压缸上。将水压缸、推进件及套管组件拧到连接件上。将阻隔器插到适配器和推进件间,并将连接件插入推进件。连接水压管(水压管连接方式跟叶轮拆卸一样)。操作手动泵,将叶轮压入。移开阻隔器。释放压力缸中的压力,拆下水压管。从连接件上拆除水压缸、推进件及套管组件。松下六角头螺栓,拆下键。松下六角头螺栓,从轴上拆下连接件。2.4.7.15回装泵衬套及密封圈。2.4.7.16回装后泵壳,并紧固前后泵壳连接螺栓。2.4.7.17在吸入盖板上装上o形圈,并回装至泵体上(螺栓预紧扭距330 nm)。2

40、.4.7.18在轴承箱固定框架上架好一套百分表,表针延轴向指在靠背轮上。2.4.7.19向电机方向调整轴承箱轴向调整螺栓,看好百分表直到表上显示数据与拆卸时叶轮口环间隙数据相同,停止调整,紧固轴承箱固定螺栓,调整螺栓并紧固螺帽。2.4.7.20在轴承箱内加入润滑油,并调节恒量油位器,保证油位始终保持在泵轴中心以上135 mm。2.4.7.21测量轴的窜动间隙(窜动间隙0.1-0.2mm)。2.4.8泵现场安装2.4.8.1将泵移送至现场。2.4.8.2清理基座及螺丝孔。2.4.8.3将泵吊装就位。2.4.8.4拧紧地脚螺栓。2.4.8.5将检修好的电机移送到现场就位。2.4.8.6拧上电机地脚

41、螺栓。2.4.8.7找泵-电机中心。2.4.8.8整好两轴头间的距离,使其与安装图尺寸一致,然后检查两平面间的间隙,泵与电机两联轴器平面间一周上最大和最小间隙不超过0.1mm 。然后打表找正主从动轴的同心度,使两法兰的外圆和端面相对跳动不大于0.05 mm。2.4.8.9装上泵进出口短管。2.4.8.10在正式开车前应检查电机旋向,在未连接膜片前,检查电机、减速机旋向是否与泵转向相一致,验证后连接膜片,连接螺栓时,一端法兰的大孔对一端法兰的小孔,均匀拧紧螺母,分两次拧紧。2.4.8.11安装联轴器保护罩,用螺栓将其固定在底座或基础之上。2.4.8.12回装后手动盘车灵活,无异音。2.4.8.1

42、3回装机械密封冷却水管。2.4.9入口滤网清理和检查2.4.9.1记录滤网处石膏沉积和杂物情况,清理干净。2.4.9.2检查滤网框架、支撑是否变形,防腐层有无破损。2.4.9.3检查滤网本体完好,是否有破损。2.4.9.4检查滤网螺栓、螺母、垫片、衬垫等紧固件是否有缺失、松动现象,并紧固。2.5质量标准2.5.1泵的全部零件应完整、无损、无缺陷,经清扫、清洁和刮削后,表面应光滑无锈无垢;2.5.2叶轮和轴套晃动度0.05mm;2.5.3轴的弯曲度0.05mm;2.5.4叶轮径向偏差0.2mm;2.5.5主从动轴的同心度,使两法兰的外园和端面相对跳动不大于0.05 mm;2.5.6常用型号螺母拧

43、紧力矩为550(n.m);2.5.7两个联轴器之间的径向和轴向偏差(允许值)不能超过0.1mm。;2.5.8在叶轮和吸入盖板之间的密封间隙应该调节到0.7 mm。相应的转动部件轴向位移2.8 mm(密封间隙的位置 14.5);2.5.9当泵停止时,轴是偏斜的;相应的密封间隙为1.4 mm;2.5.10动环及静环密封面无划痕及裂纹麻点。密封圈有无变形、拉长、断裂;2.5.11检查轴套有无磨损和损坏,有损坏或轴套磨损量超过1mm,予以更换;2.5.12轴承游隙0.10mm,与轴的配合紧力为0.01mm-0.03mm;2.5.13调节恒量油位器,保证油位始终保持在泵轴中心以上135 mm;2.5.1

44、4调整轴的轴向距离至211.5mm.2.5.15在叶轮230和吸入盖板162之间的密封间隙应该调节到0.7 mm。相应的转动部件轴向位移2.8 mm(密封间隙的位置 14.5)。当泵停止时,轴是偏斜的;相应的密封间隙为1.4 mm。2.6安全、健康和环保2.6.1安全2.6.1.1固定照明应牢固可靠,检查电线是否的破损和裸露的地方,工作人员穿绝缘鞋。2.6.1.2所有工器具在使用前,需经过严格的检查,没有任何缺陷后,方可带入现场使用。2.6.1.3工作时将材料、备件和工器具等应放置在绿色检修胶皮上。2.6.1.4开工前与运行人员一起检查安全措施是否做完,转机电源是否已拉开。2.6.1.5检查临

45、时使用电源的漏电保护器能够正常动作。2.6.1.6带入现场的起重工器具要求合格证等齐全,否则不得使用。2.6.2健康2.6.2.1在现场进行检修作业噪音大,工作时戴好耳塞。2.6.2.2在工作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下进行工作时,要做好防中暑的措施。2.6.3环保2.6.3.1在解体过程中准备好绿色设施防止液体流在地面造成环境污染。2.6.3.2将废油放在指定的位置。2.6.3.3工作结束后,要清理工作现场,保证工作场所的整洁。2.7检修前设备数据收集范围2.7.1轴承温度、振动。2.7.2对轮原始中心。2.7.3叶轮与口环间隙。2.8检修后试验项目及标准2.8.1清除水泵内外灰尘,检修时脱落的油漆

46、及时补刷。2.8.2按旋转方向手动盘车,检查有无异常。2.8.3接通电源,在联轴器没有连接的情况下启动电机,核实旋转方向。2.8.4运转期间,应检查润滑是否正常,有无异常振动、摩擦和发热等异常情况,如有应当停机,查明原因,消除故障后重新启动。2.8.5运转中检查轴承温度、振动、电流表的指示数。2.8.6检查出口压力及流量。2.9系统/设备的维护2.9.1 日常运行中的维护2.9.1.1 巡点检内容2.9.1.1.1泵轴承室推力端温度及振动。2.9.1.1.2泵轴承室自由端温度及振动。2.9.1.1.3泵用机械密封进水压力及有无渗漏。2.9.1.1.3泵用机械密封是否正常。2.9.1.1.4出口

47、压力。2.9.1.2巡点检标准2.9.1.2.1泵轴承室推力端温度85()及振动4.5mm/s。2.9.1.2.2泵轴承室非推端温度85()及振动4.5mm/s。2.9.1.2.3泵的轴承机械密封进水压力0.3-0.4mpa。2.9.1.3.4泵的出口压力稳定,无异常变化。2.9.1.3注意事项2.9.1.3.1应对油站油箱油位进行日常检查,发现油位下降要及时进行补油。2.9.1.3.2轴承每次补加润滑脂都应该清洗油嘴,防止油嘴松动丢失。2.9.1.3.3每天巡检检查油系统管路的接头、法兰有无渗漏等现象。2.9.2运行中的定期维护项目、周期及标准定期维护项目周期标准轴承换油(mobil shc

48、 626)1y24升,至油位镜2/33 吸收塔搅拌器3.1.设备概况及参数3.1.1. 设备概况吸收塔搅拌器采用美国sharpe公司生产的侧进式搅拌器浆液箱搅拌器。每座吸收塔上层布置3台(用于氧化空气搅匀),下层布置 4 台(防止浆液沉淀)。搅拌器安装有轴承罩、主轴、搅拌叶片、机械密封。传动方式为v形皮带作为电机和搅拌器之间的联接驱动。搅拌桨型式为三叶螺旋桨,轴的密封形式为机械密封。除了轴和叶片,其它部件均能做到吸收塔系统运行时,无需排空浆液,可在线更换。3.1.2.设备参数表1搅拌器技术数据:设备吸收塔侧进式搅拌器型号75sv35m-4.89 (上层)60sv30m-5.61(下层)搅拌器数

49、量3台 (上层)4台(下层)安装型式侧进式法兰尺寸dn400 pn10 (上层)dn300 pn10(下层)初始轴向排液量 (m3/h)16940 (上层)16792 (下层)设计扭矩 (nm)4500(上层)4200(下层)叶轮:叶片 型号hyf-218叶片 数量4叶片 直径 (mm)1295.4 (上层)1346.2 (下层)叶片 长度 (mm)647.7 (上层)673.1 (下层)叶片 宽度 (mm)端部宽度约160mm根部宽度约230mm叶片 厚度 (mm)15运行速度 (rpm)200(上层)175(下层)材料saf2507离开池底距离 (mm)1400轴:直径 (mm)88.9(

50、上层)76.2(下层)长度 (mm)965(上层)838(下层)离开池底距离(mm)1400(下层)5000(上层)材料1.4529一阶临界速度 (rpm)990rpm(上层)866rpm(下层)密封型号和设计scb-428马达 kw, 电压, 相数, 循环周期55kw45kw, 380vac,50hz驱动型式v-belt搅拌器 重量 (kg)750(上层)610(下层)马达 重量 (kg)550总重量 (kg)13003.2检修类别、工期、周期检修类别周期工期小修1年3天/台大修4年7天/台3.3检修项目3.3.1小修重点项目3.3.1.1检查轴承3.3.1.2检查机械密封3.3.1.3检修

51、主轴3.3.1.4检修叶片3.3.1.5皮带轮和皮带检修3.3.2大修重点项目3.3.2.1检查轴承3.3.2.2检查机械密封3.3.2.3检修主轴3.3.2.4检修叶片3.3.2.5皮带轮和皮带检修3.4检修步骤、工艺方法及质量标准3.4.1准备工作3.4.1.1检查设备缺陷,做好修前鉴定。3.4.1.2准备好易损零件备品,必要的检修工具、起重设备等。3.4.1.3签发工作票。3.4.2 检修步骤及工艺方法3.4.2.1解体3.4.2.1.1拆卸吸收塔搅拌机浆叶。3.4.2.1.2解开吸收塔搅拌机入口法兰。3.4.2.1.3将搅拌机整机吊下来。3.4.2.1.4移走皮带防护罩,松掉电机调节螺

52、母,降低电机,移走皮带,并对皮带作好标记。3.4.2.1.5拆卸皮带及搅拌机侧皮带轮。3.4.2.1.6在轴和轴承上喷渗透润滑油以帮助移动。3.4.2.1.7移走外侧轴承时,轴不能保持直线形,叶轮的重量将轴往下拉,会损坏机械密封。在此过程中为了保护密封,必须用轴支撑支架将轴支撑起来。3.4.2.1.8在轴下、机械密封后面安装轴支撑支架,底部的四个顶进螺丝需要松开,以使支架适合轴。上紧底部螺丝升起支架直到它紧紧地撑起搅拌器轴。不要将底部螺丝上的太紧,否则轴和密封可能受到破坏。3.4.2.1.9移动传动皮带轮和轴衬。如果轴衬是粘住的,那么可以将轴衬的螺栓重新装到轴衬法兰的螺纹孔里,并上紧,作为顶进

53、螺丝使用。3.4.2.1.10在移动轴承前清理轴端,可能要用轻质油帮助移动轴承。3.4.2.1.11松开在外侧轴承里的轴承固定螺丝。从轴承remo板里拿掉安装螺栓。滑动外侧轴承和remo板脱离轴端。如果板和轴承是粘住的,那么将两个螺栓拧入remo 板的螺纹孔里,作为顶进螺丝使用。如有必要,对轴承进行加热帮助轴承移动。注意:不要用锤子敲击或者震动零件,否则密封可能被破坏。3.4.2.1.12如果搅拌器内侧轴承也需要拆除,需进行轴缩回拆卸工艺。3.4.2.1.13在机械密封上重新安装密封定位片,将定位片固定住套环,如有必要转动搅拌器轴,避免定位片遮住密封固定螺丝。对着密封套上紧定位片到合适的位置。3.4.2.1.14松开机械密封上的(6个)固定螺丝,取下锥形压紧环上的(6)个螺丝,装到锥形环的回缩孔里。3.4.2.1.15松开外侧轴承的两个固定螺丝,并从内侧轴承上取下四颗安装螺丝。3.4.2.1.16移动锥形环,滑离机械密封。3.4.2.1.17在轴下两个轴承之间安装轴支撑支架。在支架的顶部梁上涂油脂,升起时梁与轴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