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88177_第1页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88177_第2页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88177_第3页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88177_第4页
EDA技术的发展与应用8817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EDA技术应用报告目 录 1 引言2 1.1 对EDA的简述2 1.2 对Multisim 10软件的简述2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32.1 静态工作点( Q 点)的设置3 2.1.1 创建单管共射电路3 2.1.2 对静态工作点的分析32.2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 Q 点) 的影响 53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53.1 电压增益5 3.1.1 计算电压增益5 3.1.2 对电压增益的分析53.2 输入电阻63.3 输出电阻64 体会8 4.1 对本文的分析8 4.2 对本文的体会9参考文献10 Multisim 10 在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的应用 罗其会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信息学院计

2、算机科学与技术 大兴区 北京 102607)摘要 利用Multisim 10 仿真软件对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直流工作点分析了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利用温度扫描和参数扫描分析了温度对静态工作点以及电路参数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对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仿真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基本吻合。研究表明,利用Multisim 10 强大的分析功能对电子电路进行计算机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关键字 Multisim 10; 电路仿真; 静态工作点; 动态参数Application of Multisim 10 in Single Transistor Amplifier Luo

3、qihui(Beijing oil institute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axing Beijing 102607)Abstract Multisim 10 simulation software was used for computer aided teaching. The quiescent operating point w as set by using DC operating point. The influence of temperature on qu

4、iescent operating point and circuit parameter on output voltage waveform were analyzed by using temperature scanning and parameter scanning. The simulation test of voltage gain, input resistance and output resistance coincide with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bas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using the po

5、werful analysis capability of Multisim 10, the computer simulation of electronic circuits can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teaching effect.Keywords Multisim 10; circuit simulation; quiescent operating point; dynamic par ammeters1 引言1.1 对EDA的简述在电子技术的发展历程中, 随着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和普及, 以及电子产品向数字化、集成化、微型化和低功耗方

6、向的发展, EDA ( Elect ronic Design Automat ion) 技术逐渐产生并日趋完善。电子、电气、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可以应用EDA 技术进行电子电路的设计和测试。EDA 具有效率高, 周期短, 应用范围广的优点,已成为当今电子设计的主流手段和技术潮流。1.2 对Multisim 10软件的简述在众多的电路仿真软件中, Multisim 以其界面友好, 功能强大和容易使用而倍受高校电类专业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青睐。Multisim 10 是美国国家仪器公司N I( National Instruments) 最新推出的Multisim 版本, 集电路设计和功能测试于一件,

7、 为设计者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仪器齐全的虚拟电子工作平台 1-3 。设计者可以利用大量的虚拟电子元器件和仪器仪表, 搭建虚拟实验室, 进行模拟电路、数字电路、自动控制、单片机和射频电子线路的仿真和调试4-9 。模拟电子技术是高校电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单管共射放大电路是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部分, 也是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而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则是放大电路的基本形式。要在放大电路中实现输出信号的不失真放大, 必须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放大电路的适用范围是低频小信号, 电压增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是分析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 10 。利用仿真软件对典型电子电路进行计算机仿真, 实现在有限的课题教学中,

8、化简单抽象为具体形象, 化枯燥乏味为生动有趣,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 11 。本文以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为例, 应用Multisim 10 仿真软件进行了模拟电路的计算机辅助教学。2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2.1 静态工作点( Q 点) 的设置2.1.1 创建单管共射电路在Multisim 10 中创建如图1 所示的单管共射放大电路。选用NPN 型硅晶体管2N1711 作为BJT , 双踪示波器用于观测输入/ 输出信号波形, 交流信号源为5 mVpk, 频率为2 kHz。为了获得放大的不失真输出信号, 电路需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Q 点)

9、, Q 点过高( 或过低) 会引起输出信号的饱和( 或截止) 失真。2.1.2 对静态工作点的分析对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 得到如图2 所示的仿真数据, 包括晶体管的结点电位和基极、集电极电流。 图1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图图2 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分析从图2 的结点数据可以计算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VCE = V(4) - V(5) = 5.753 1 V (1)与电源电压VCC= 12 V 相比, 该放大电路的Q 点设置合理。在设置了合适的Q 点之后, 在输入端加上低频小信号电压, 观察到如图3 所示的输入/ 输出信号波形图。由图3 可见, 输入/ 输出信号反相, 输出波形完整无失真,

10、与输入信号相比, 输出信号的幅值有很大增加。可见, 该电路基本实现了对低频小信号的放大功能。 图3 输入/输出信号波形图在Q 点的教学实践中, 学生对于Q 点的理解往往很模糊, 存在为何要设置Q 点, 如何设置Q 点, Q 点设置不合理会出现什么结果等疑问。通过改变偏置电阻的阻值改变放大电路的偏置电压来获得合适的Q 点。通过改变R B1的阻值来观察Q 点设置偏高和偏低所带来的失真。取交流信号源为20 mVpk, 频率为2 kHz。当RB1= 17. 6 k , 对电路进行直流工作点分析, 得到VCE= 0. 442 2 V, Q 点设置过高, 出现饱和失真( 底部失真) , 输入/ 输出波形如

11、图4( a) 所示。当RB1= 85k , 得到VCE= 11. 6098 V, Q 点设置过低, 出现截止失真( 顶部失真) 。输入/ 输出波形如图4( b) 所示。通过演示,让学生看到设置Q 点不同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对Q 点合理设置的理解就深入透彻了。图4 输入/ 输出波形2.2 温度对静态工作点( Q 点) 的影响温度扫描分析用来研究温度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通常仿真温度是27 , 温度扫描分析相当于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多次仿真。影响静态工作点( Q 点) 稳定性的因素很多, 例如电路参数变化, 管子老化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BJT 的特性参数随温度发生变化。硅管的VBE 和受温

12、度的影响较大, 这是硅管的特点。为了研究Q 点随温度的变化, 对Q 点进行了温度扫描分析, 得到不同温度下晶体管的结点电位。绘制出V CE 和V BE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5 所示。由图可见, 随着温度的升高, VCE 和V BE 呈线性下降。VBE 的线性拟合方程为:VBE = 0.76618 - 0.00125T (2)式中: 温度系数为- 1.25 mV/。硅管VBE 的温度系数一般为- 2.2 mV/ 4 。比较发现, 这里VBE 的温度系数较小, 这是因为在该射极偏置电路( 也称自偏置电路) 中, 发射极电阻的直流负反馈稳定了Q 点, 从而大大减小了温度变化对Q 点的影响。3 单管共

13、射放大电路的动态指标3.1 电压增益3.1.1 计算电压增益根据图3 的输入/ 输出信号波形图, 可以计算出该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AV = VO / VI = 88.989/- 4.373 = - 20.35 (3)利用H 参数小信号模型, 绘制如图6 所示的放大电路小信号等效电路。由此模型得到电压增益的表达式10 :A V = -( RC R 1 )/rBE + ( 1 + )RE1 (4)式中: 交流电流放大系数采用直流系数= IC/IB ; 由静态工作点的基极和集电极电流进行计算。利用下列公式估算r BE10 :rBE = 200 + ( 1+ )26/IE (5)将数值带入式( 4)

14、, 得到电压增益为- 20.86, 与仿真结果比较接近。3.1.2 对电压增益的分析从式( 4) 发现, 电压增益随RE1 阻值的增加而减小。为了观察RE1 对电压增益的影响, 对RE1 进行了参数扫描分析。选择R E1 为参数扫描分析元件, RE1的阻值设置为100 , 200 , 300和500 , 且观察其阻值变化对输出波形的影响, 分析结果如图7 所示。中间幅值最小的曲线是输入信号, 其他是不同阻值下的输出信号。图5 晶体管VCE 和VBE 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图6 H 参数小信号模型等效电路图由图7 可见, 随着RE1 阻值的增加, 输出信号的幅值逐渐下降。参数扫描分析结果与式( 4)

15、 的结论是一致的。那么能否把R E1 的阻值设置为零, 以获得高电压增益呢: 图8 是RE1 为零时的输入/ 输出波形图。由图发现, 虽然输出幅值有所增加, 但是输入/ 输出波形出现了明显的相移。因此将RE1 的阻值设置为100 。3.2 输入电阻在Mult isim 10 中创建如图9 所示的输入电阻测量电路。在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接虚拟仪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运行电路, 得到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值。依据测量结果计算输入电阻:RI = VT /IT = 3.099/ 0.872 = 3.55 (6)基于H 参数小信号模型的输入电阻计算公式10 为:RI = VT / IT = RB1RB2 rBE

16、+ ( 1 + )RE1 (7)将数值带入上式, 得到输入电阻为3.58 k 。比较可见, 仿真分析与理论计算的结果比较吻合。图7 RE1 的参数扫描分析图8 RE1 为零时的输入/ 输出波形图图9 输入电阻测量电路及仿真结果3.3 输出电阻测量输出电阻采用的是外加激励源法, 创建如图10所示的测量电路, 由仿真结果计算输出电阻:RO = VT/IT = 707.106/ 141.806 = 5.0 (8)基于H 参数小信号模型下输出电阻的计算公式10 为:RO = VT/IT = RO/RCRO=rCE1 +RE1 /rBE+RSRB1RB2+RE1 (9)因为RO RC , 所以RORC=

17、 5.4 k 。可见, 仿真测量与理论计算的结果基本符合。也可以测量放大电路有负载时的输出电压VL 和负载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O ,其利用公式10 为:RO = RL ( VO / VL - 1) (10)计算输出电阻。测得VO = 119.474 mV, VL =62.149 mV, RL = R1 = 5.4 k , 算得输出电阻为5.0 k 。计算结果与外加激励源法测出的电阻值是一致的。图10 输出电阻测量电路及仿真结果4 分析、理解与体会41 对本文的分析 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中交流信号的作用和直流信号的作用共存。在进行实验分析时,首先要进行直流分析,再进行交流分析。传统的在实验室中引入电类

18、实验辅助教学中,通过对实际电子电路进行仿真分析,可以缩短设计周期,保障学生安全,方便调试,节省成本,提高设计测试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时,运用万用表测试电压值时,容易影响电路,使得测试值和理论值有出入。并且晶体管会受到温度的影响和制作工艺影响,导致测试放大倍数不太准确。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引入了一些仿真软件完成虚拟实验。利用Multisim 10 仿真软件对单管共射放大电路进行了计算机辅助教学。采用直流工作点分析了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设置,选用NPN 型硅晶体管2N1711 作为BJT , 双踪示波器用于观测输入/ 输出信号波形, 交流信号源为5 mVpk, 频率为2 kHz。为了获得放大的不失真输

19、出信号, 电路需要设置合适的静态工作点( Q 点) , Q 点过高( 或过低) 会引起输出信号的饱和( 或截止) 失真。利用温度扫描和参数扫描分析了温度对静态工作点以及电路参数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温度扫描分析用来研究温度变化对电路性能的影响。通常仿真温度是27 , 温度扫描分析相当于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进行多次仿真。影响静态工作点( Q 点) 稳定性的因素很多, 例如电路参数变化, 管子老化等,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BJT 的特性参数随温度发生变化。硅管的VBE 和受温度的影响较大, 这是硅管的特点。为了研究Q 点随温度的变化, 对Q 点进行了温度扫描分析, 得到不同温度下晶体管的结点电位。对电压增

20、益、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仿真测试结果和理论计算基本吻合,在放大电路的输入回路接虚拟仪器电流表和电压表, 运行电路, 得到电流和电压的测量值,测量输出电阻采用的是外加激励源法。 42 对本文的体会本文以单管共射放大电路为例, 在模拟电子技术中引入了Multisim 10 辅助教学,即利用直流工作点分析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利用温度扫描分析温度变化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 利用参数扫描分析电路参数对输出波形的影响。最后对电路的动态指标进行了仿真测试,对比结果发现, 测量值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在放大电路的教学过程中, 通过创建简便直观的教学情景, 应用虚拟仪器在虚拟实验平台上形象生动地展示电路运行的情况,将理论知识与电路仿真实践相结合,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进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教学实践说明, 引入Multisim 仿真软件辅助教学, 可以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是未来模拟电路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参考文献 1 董玉晶. Multisim 9 在电工电子技术中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