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经济发展论文发展地方经济论文:有关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_第1页
中国地方经济发展论文发展地方经济论文:有关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_第2页
中国地方经济发展论文发展地方经济论文:有关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_第3页
中国地方经济发展论文发展地方经济论文:有关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_第4页
中国地方经济发展论文发展地方经济论文:有关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地方经济发展论文发展地方经济论文:有关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实证分析摘 要: 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了陕西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发现,陕西省改革开放27年来,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第一产业比重呈现为对数递减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呈现为一种不规范的演变;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为对数增长趋势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三次产业结构与人均GDP的数值关系,提出了以第二产业为核心,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升级;发展关中核心区域,辐射带动陕南与陕北边缘区域的省域经济发展战略关键词: 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统计关系区域产业结构是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向标,也成为经济学家

2、所关注的热点20世纪4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克拉克(CGClark)首先总结了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即著名的配第克拉克定律他认为随着区域内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不断减少,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会越来越大后来美国经济学家库茨涅兹(SKuznets)提出了以下重要结论: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先是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不断上升,当区域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第二产业比重才呈现下降的趋势;第三产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将随着区域经济发展持续上升1 陕西省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演变特征改革开放后,市场机制成为调节经济要

3、素在三大产业间分配的重要手段,陕西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均GDP从1978年的291元增长到2004年的7 757元,共增长了2566倍再从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三次产业生产总值增长情况来看,1978年陕西省GDP仅为8107亿元,2004年达到2 88351亿元,增长了3457倍其中,第一产业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2470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39498亿元,增长了1499倍;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从1978的4213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 41682亿元,增长了3263倍;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最快,对陕西省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从1978年的1424亿元增长到2004年的1 07171亿元

4、,共增长了7426倍,是GDP增长倍数的215倍随着陕西省经济的迅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是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27年来,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总体上经历了由“二一三”型向“二三一”型结构的转变1978年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依次为304751971756,到2004年转变为137049143717其中,第一产业比重共下降了1677%;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不大,却下降了283%,但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一直占有最大的比例,对GDP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也最大,这与建国以来我国长期实行工业化战略的大环境密不可分;而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共增加了1960%,取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所下降的比重2 陕西

5、省产业结构演变与经济发展关系分析21 陕西省三次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第一,陕西省第一产业比重与经济发展关系选取改革开放27年来陕西省人均GDP与第一产业占GDP比重的数据,利用Excel图表功能作散点图(见图1)可以发现,随着人均GDP不断增加,第一产业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主要是陕西省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同时也验证了库茨涅兹(SKuznets)所得出的结论采用人均GDP对数曲线进行拟合,可以得出如下关系:Y1=405456006ln(X)式中,Y1为第一产业占GDP的比重,X为人均GDP由R2=09291可知,该模型有效,即经济发展水平对

6、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变化的解析程度为9291%回归系数效果极为明显,表明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第一产业比重呈现为对数递减趋势人均GDP每翻一番,第一产业占GDP比重就减少416%第二,陕西省第二产业比重与经济发展关系依据库茨涅兹(SKuznets)的结论,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先上升,后下降世界发达国家与地区经济发展的历程都证明了这一点陕西省第二产业比重是否也符合这一规律呢?选取改革开放27年来陕西省人均GDP与第二产业占GDP比重的数据,利用Excel图表功能作散点图(见图2),可以发现,陕西省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当人均GDP小于3 000元时,第二

7、产业比重波动较大,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大致呈现下降的趋势;当人均GDP超过3 000元时,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比重开始呈现持续缓慢上升的局面即陕西省第二产业比重的演变不是一种规范性的有序产业结构演变陕西省第二产业比重出现逆转,正好体现了在改革开放后,受自身区位条件与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倾斜的影响,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第二产业的发展遭到了严重挫折第三,陕西省第三产业比重与经济发展关系受产品需求收入弹性、技术进步与技术结构特征等多种因子的影响,随着区域经济的发展,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将大幅度上升;特别是到了工业化的中后期,第三产业将成为创造GDP的主要力量选取改革开放27年来陕西省人均GDP与第三

8、产业占GDP比重的数据,利用Excel图表功能作散点图(见图3),可以发现,随着人均GDP不断增加,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也正好验证了库茨涅兹(SKuznets)所归纳的结论采用人均GDP对数曲线进行拟合,可以得出如下关系:Y3=13362+69134ln(X)式中,Y3为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X为人均GDP由R2=09064可知,该模型有效,即经济发展水平对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变化的解析程度为9064%回归系数效果极为明显,表明随着人均GDP的增长,第三产业比重呈现为对数增长趋势人均GDP每翻一番,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就增加479%22 陕西省三大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关系从陕西

9、省三大区域横向来看,关中、陕南、陕北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也呈现高度的相关性到2004年,关中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依次为112846084264,三次产业结构已较为完善;其经济也相对发达,其中人均GDP高达9 340元,比全省平均值高2041%而2004年陕南、陕北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依次为255231804268与129364932214,三次产业结构欠完善;与之相对应的是其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其中陕南、陕北人均GDP分别仅为4 389元与6 906元,比全省的平均值分别低4342%与1097%(见表1)表明陕南与陕北产业结构不协调,已成为制约两区域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及时调整陕南与陕北的产业结构,必将

10、进一步拉大两区域与关中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3 结论与建议31 以第二产业为核心,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升级产业结构是区域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所处的阶段三次产业结构的完善是工业化的核心,产业结构的转变是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的关键性因素目前,陕西省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时期,对陕西省经济发展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借鉴国内外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制定切合实际的省域经济发展政策,促进陕西省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与升级,必将加速全省经济的迅速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不断发生变化在一个较大的区域中

11、,第二产业是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不断优化与升级的前提,第二产业的增长有效地拉动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只有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第三产业才成为最大的产业,所创造的国民收入也才会超过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改革开放27年来,陕西省经济迅速发展,产业结构也不断地从初级向高级,从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演化;其中以第三产业发展最为迅速,但第二产业最有效地推动了陕西省经济的发展针对陕西省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人均GDP仍处于中低水平的现状;目前积极发展第二产业,扭转其在改革开放后所遭到的严重挫折,符合本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有利于促进陕西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32 发展关中核心区域,辐射带动

12、陕南与陕北边缘区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相应地呈现不同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其产业结构必然不完善;反之,则产业结构越高级越合理关中三次产业结构较完善,经济发展水平高,是全省经济的核心区域;陕南与陕北产业结构欠完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是全省经济的边缘区域核心区域与边缘区域通过网络系统联系起来,共同构成区域整体在区域间垂直分工机制的影响下,核心区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极核,边缘区域经济的发展受到核心区域的制约因此,根据陕西省三大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整产业结构,积极有序地引导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必将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关中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应充分利用本区域科技实力雄厚、旅游资

13、源丰富、交通通信网络较为完善等优势,着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与旅游、金融、信息、商贸、交通等第三产业发挥核心区域的作用,辐射带动陕南与陕北边缘区域的发展,提高全省经济的整体效益陕南具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多样性的生物资源与充足的水资源,应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工业、富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加工工业等,提高第二产业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为工业化做好准备并充分利用关中产业升级换代的有利时机,积极吸收接纳其扩散转移产业,拉动本区域经济的迅速增长陕北煤、石油、天然气能源矿产资源储量丰富,应充分发挥作为我国能源重化工基地的优势在加快当地能源资源开发,重点发展第二产业的同时,积极发展商贸、旅游与综合服务业等,促进三次产业结构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从而加速本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参考文献:1 杨治产业经济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5:11422 库茨涅兹各国的经济增长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982563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统计年鉴2005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42404 林秀梅,周瑞红,宋晓杰吉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