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_第1页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_第2页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_第3页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_第4页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硕士学位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代号 10532 学 号 f05191052 分 类 号 密 级 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学位申请人姓名 陈非飞 培 养 单 位 法学院 导师姓名及职称 刘士平教授 学 科 专 业 法律硕士 研 究 方 向 行政法 论文提交日期 2008年11月20日 学校代号:10532学号:f05191052密级:湖南大学法律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及对策学位申请人姓名: 陈非飞 导师姓名及职称: 刘士平 教授 培养单位: 法学院 专业名称: 法律硕士 论文提交日期 2008年11月20日 论文答辩日期: 2008年11月23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陈宇翔 教授 student

2、s of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responsebyfeifei chenb.a northwest institute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1997a thesis submitted in partial satisfaction of therequirements for the degree ofmaster of lawincivil and commercial lawin thegraduate schoolofhunan universitysupervisorprofessor shiping

3、liuoctober, 2008湖 南 大 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湖南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

4、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学位论文属于1、保密,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不保密r。(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作者签名:日期: 年 月 日导师签名: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发展的依靠,但近年来大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呈快速上升趋势,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大学生法制教育是指对高等院校非法学专业的大学生进行的法学基本知识和理论教育。在新的形势下法制教育的内容、形式等出现了一些问题:学校对法制教育的认识不合理,将法制教育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分离;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参差不齐,影响了法制教育的效果;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较为匮乏

5、,法律情感比较淡漠;目前法制教育的内容设置不甚合理,现有法制教育方法滞后等等,均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大学生法制教育效果欠佳大致有这几个方面的原因:我们的理论研究有待加强, 目前对于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概念使用没有做到统一,有些概念界定含混不清,相互之间区分也不明确。探讨方法途径的多,重视实践环节的多,但研究功能、载体、规律的少,研究实效性的少;当前的法制教育评价体系单一,几乎仅仅是依靠书面的考试成绩来对其效果进行认定,达不到促进大学生法律素质提高的目的;缺乏高质量的师资队伍。内部师资的培养、培训没有规划,落不到实处,外部师资的使用也缺乏规范。针对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中的缺失,我们

6、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是依照法律规范各高校内部的管理,为学生的法制教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其次是确立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独立地位,推行法律素质教育:第三,完善目前的评价机制,用法律评价取代道德评价,用综合考核的办法替代书面考试。第四,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健康心理教育、社会实际需求,合理设置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内容。第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改革教育方法、教育手段,构建有效实践环节。第六,加快师资队伍的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关键词:大学生法制教育 评价体系 教育内容 abstractstudents are rely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s fut

7、ure, but colleg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criminal cases were quickly on the rise, the leg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on how issues of the whole society of mutual concern. in the new situation of legal education, and so on in the form of some problems: the school of education, awareness of

8、the rule of law unreasonable. education and the rule of law will be excluded from quality education, and with the mora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hase separation; legal education of teachers of an uneven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legal education; more college students lack knowledge of the law,

9、 legal emotional relatively indifferent;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education is not reasonable to set the existing methods of legal education lags behind all of the leg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have had a negative impact on results. students of the legal system, poor education or less have

10、a few reasons: our theoretical research needs to be strengthened. we are the leg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 in the use of the concept of unity has failed to do, and some vagu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not a clear distinction between each other. at the same time, explore ways of multi-chann

11、el, the emphasis on the practical, but research functions, carrier, the law of the few studies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less;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legal education system of a single, almost just rely on the written examination results to its results for that, can not help college students improv

12、e the quality of the legal purpose; the lack of high-quality teachers. the in-house teacher training, no training plan is not charged, the use of external teachers also lack norms. in view of the current legal system to teach college students lack of education, from six aspects, we can make improvem

13、ents. first, in accordance with legal norms within the management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students of legal education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learning; followed by the university to establish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legal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quality of legal education:

14、 third, improve the current evaluation mechanism to replace the evaluation of the law moral evaluation, with a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of alternative approaches written examination. fourth,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combined with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social and practical needs

15、of college students set reasonable legal education. fifth, to make full use of modern mean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reform, education and means to build an effective link in practice. sixth,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key words:students of le

16、gal education evaluation system; educational content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 论1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1 选题背景11.1.2 选题意义21.2 国内外文献综述21.2.1 国外文献综述21.2.2 国内文献综述21.3 研究思路与方法41.3.1 研究思路41.3.2 研究方法4第2章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62.1 学校对法制教育的认识不合理62.1.1 高校法制教育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分离62.2 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72.2.1 法律知识匮乏72.2.2 法律情感淡漠82.3 法制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92.

17、4 法制教育方法滞后102.4.1普法教育方法简单102.4.2 法制教学手段单一102.5 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10第3章 大学生法制教育缺失的原因123.1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123.2 高校法制教育课程设置失当123.3 师资队伍建设尚待改进133.4法制教育评价体系不够完善143.5 学生内在需求动力不强16第4章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174.1 营造学生法制教育的良好环境174.2 更新高校法制教育观念174.2.1 培育宪政意识174.2.2 树立法制教育的价值目标184.2.3 确立法制教育的独立地位194.3 完善评价机制,改变法制教育观念204.3.1 用法律评

18、价取代道德评价204.3.2 改革法制教学评价方法204.4 合理设置大学生法制教育内容204.4.1 法制教育与德育相结合204.4.2 法制教育与健康心理教育相结合214.4.3 加强校纪校规教育和安全教育224.4.4 加强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制教育224.4.5 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制教育234.4.6 加强刑事法律制度方面的法制教育244.4.7 加强程序法律制度方面的法制教育244.5 改革大学生法制教育方法254.5.1 改进现有的教学手段254.5.2 建构有效实践环节264.5.3 实现法制教育网络化274.6 加快高校法制教育师资队伍建设294.6.1 加大校内师资培训工作

19、力度294.6.2 建设校外兼职教师队伍30结 论32参考文献34大学生法制观念调查问卷37致 谢40第1章 绪 论1.1 选题背景与意义1.1.1 选题背景首先,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大学生法制教育问题。早在1986年,邓小平同志在在全体人民中树立法制观念的讲话中就指出,“这么多青年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所以加强法制重要的是要进行教育,根本问题是教育人。”江泽民同志在2000年2月1日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一些学校和地方,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和学校的设施建设抓得比较紧,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纪律

20、法制教育,对学生在校外活动的情况,抓得比较松,这必须引起各级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教育工作特别是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法制教育,校内校外,课内课外,都要抓紧,一点放松不得。”其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不尽如人意: 1.大学生法律知识普遍缺乏,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现代社会是市场经济社会,也是法治社会;不懂法的大学生是无法承担起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可是,除了法律院校和其他院校法学专业的大学生外,许多大学生还没有认识到法律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缺乏起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没有认识到法律素质在大学生素质中的重要性,对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

21、识不足。正因为如此,一方面,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另一方面,一些学生常常在无意中触犯法律,干下违法犯罪的事情。出现马加爵这样的事件固然有其他方面的原因,但与他的法制观念的淡薄、法律权威的缺失也应该不无关系。因为恋爱不成而杀害恋人的案件时有发生,同学之间的矛盾往往诉诸武力,出了问题热衷于私了。这些事例无不说明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和法律素质较低。下,与大学生将来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相距甚远。 2.法律教学和法制教育滞后。针对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较弱和法律素质较差的现状,大学的法制教育工作有义务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可这种教育的总体现状又是如何呢?不能排除有做得好的高校,但还有相当

22、一部分高校的法制教育形式单调,内容陈旧,效果较差。教育形式和内容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自然无法做到普遍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目的。除了法学专业以外,许多学校的法制教育局限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最多是有些高校个别有兴趣的老师开设一些选修课程。1.1.2 选题意义自1986年9月法律基础课开设以来,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但从各类调查结果以及统计数据来看,高校治安、刑事案件数量并没有减少,反而上升趋势迅猛。究其原因,除了历史的因素,即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造就的法制观念淡薄之外,我们当前的法制教育效果不佳也是主要原因。本文试图对当前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状况做一个合理的分析,找出其中的缺失

23、,结合其他研究者的成果,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为我国以后的大学生法制教育提供参考意见,为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效果,减少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出绵薄之力。1.2 国内外文献综述1.2.1 国外文献综述国外的大学生法制教育主要采用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和人本主义思想。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主张教育应当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关注受教育者的主体性。有学者认为学校的课程应该是适应现实社会生活的需要,强调课程与教材的设置应该与现实生活和学习者密切联系。1学校的法制教育应该是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养成独立的创造性思维态度与方法,关注学习者运用法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

24、学习者个人的直接的主观经验。因此,许多国外的学者认为,单纯的规范的灌输无助于学生法律知识水平的提高,更不用谈法律意识的培养,真正有效的途径就是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法律知识的理解,提高知识水平,逐步树立起法律意识。人本主义教育思想。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人物的心理学派把他们的理论观点扩展到教育领域,就有了人本主义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显著特征。如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中心。2如主张在重视学生内在动机与需要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3人本主义教育思想还注重学生个性化的自我评价,强调认知与情感相结合的教学。1.2.

25、2 国内文献综述自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之后,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日益为人们所重视。以论文为主要代表的研究成果越来越多。研究的内容更多更广泛,研究课题更加务实,研究视野更加广阔。研究方法多样化。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的视角和方法呈多样化趋势,从宏观论证到微观分析,从规范研究到实证研究,从经验总结到逻辑推理,从直观描述到统计分析等都有运用。尤其重要的是,近些年来,人们更多地重视使用问卷、数量分析等实证研究方法。很多研究者对高校法制教育现状、大学生法制观念和法律素质状况进行调查,对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有启发性的结论,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措施。研究内容呈现专门化趋势。以往的研究,人们更

26、多关注的是包括意义、内容和方法途径等方面的综合性研究。近些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重视高校法制教育中的某一方面问题的研究,如从教育目标、影响因素研究到机制、效益研究;从网络化研究到与道德教育结合的探讨;等等,这已成为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的一个发展趋向。开始关注比较研究。有人通过介绍外国高校法制教育的特点,初步探讨了这些特点给我们的启示。有人则通过与外国高校法制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的比较研究,指出了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的缺陷及其解决办法。这些无疑对我国高校法制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2研究成果中提出的不足。没有解决好法制教育的地位问题。根据我国官方的有关文件精神及实践做法,学校的“法制教育”从

27、属于“德育教育”,并没有自身独立的地位。“法制教育”次第于“道德教育”的认识及定位是不大合理的;高校法制教育的评价体系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比如,高校教育管理中主要使用道德评价,几乎没有使用法律评价;法制教学评价方法欠妥。各高校评价法制教学效果好坏的唯一方法是阅卷考试,考核的内容主要集中于法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知识,统一的标准是考试成绩,学生追求的仅仅是该课程的分数,考完后就将法律知识放在了一边,并未真正养成依法办事的自觉性;4没有合理设置法制教育的内容。不同类别的所有高校,强行划一地以开设一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应付“法制教育”, 主要包括法理、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刑法等。

28、课时基本上是20个。 5教学方式比较落后。传统的法制教育方式是以教材知识为中心的课堂灌输,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在理智上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地位,无法形成或提高真正的实际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很多学校也注意到了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案件审判的旁听,参观监狱、劳教所,搞模拟审判,但由于多数仅仅着眼于这些活动的形式,至于学生真正从中受到多少法制教育则很少过问;现代社会是网络社会,但却少有学校充分利用了这一现代化的工具和平台。至于利用这一现代化的工具和平台发挥了可观作用的,则更少见于报端;6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师法律素质的现状极大地影响法制教育的开展,始于师范院校中教育法学课程基本处于空白状

29、态,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又缺乏相关内容。学法学专业的教师不愿意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而没学过法学专业的辅导员上课都比较费劲。研究成果中提出的改进建议。对于存在的各种问题,学者们提出了不少对策。有人认为,需要建构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体系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安排。韩世强认为,法制教育的认识定位要变革。不存在法制教育从属于道德教育或道德教育从属于法制教育的问题。需要建构一个属于法制教育本身的体系完整且地位独立的法制教育安排。韩世强.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与改革建议. .2006-4-21有人认为,必须要更新高校法制教育观念,加强法制教育与理想道德教育相结合,加强

30、法制教育与性教育的结合。 6在法制教育的内容选择上,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不同类别的学校开设不同层次的法制教育课。根据学生所在的学校类别、所学的专业及各校的侧重点需要,除进行宪法、刑法、民法等大法的一般性普及外,还开设一些与各校专业(行业)相关、与各类学生受体相通的法律课程,使“法制教育”贴近大学生的生活,融入大学生内在性需要。应当加强有关市场经济方面的法制教育,加强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制教育,加强国际经济法律制度教育,加强刑事法律制度、程序法律制度等方面的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评价要改变过去那种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可实行闭卷考试、开卷考试和行为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强调学生的“知”、“行”统一。应利用网络时

31、代的内容丰富、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渗透性强,时空无限,联系便捷等有事和特点,构建高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大学生法制教育网络。根据新的形势变化,在深化法制教育中改变传统的思路和做法,把学校法制教育和社会大教育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与公、检、法、司单位等各部门通力合作,使课堂内外,家庭和社会各种教育形成合力,构建以学校为主阵地,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齐抓共管的新模式。8自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在高校开设“法律基础”课至今,高校法制教育已经历了20年的发展和实践。随之而来,高校法制教育理论研究也日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已有的

32、研究成果我们仍需根据新情况进一步完善。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3.1 研究思路本文共分4个部分。第1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选题背景、意义,并且综述了本课题的研究动态,明确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所将采用的研究方法。第2章至第4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其中,第2章主要论述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第3章从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出发,结合在第2章中论述的缺失,分析大学生法制教育缺失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的第4章针对分析所获的原因,从依法治校营造良好的法制教育氛围、更新高校法制教育观念、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评价体系、合理设置教育内容、改革大学生法制教育方法等六个方面论述了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对策。1.3.2

33、研究方法研究方法应该与研究目的密切相关。本文用客观、全面、发展的眼光去探寻大学生法制教育发展的规律,采用了综合、分析、归纳等研究方法。首先,本文以唯物辩证法作为根本方法,实事求是地分析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其次,本文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方法来研究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调查资料的具体分析,探究原因,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第三,对现有的事实材料进行归纳整理并理清其中的内在联系,通过对现实问题的具体研究,提出“应该怎样”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我国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做出一点贡献。第2章 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缺失2.1 学校对法制教育的认识不合理受高校法制教育观念的局限,从目前情况看,高校对大学生法

34、律素质的培养,大多局限于教学计划中的法律课程设置,只将学生法律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 2006年以前,根据教育部的安排,我们国家的大学生法制教育课,开设的是法律基础,主要包括法理、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刑法、知识产权法等。课时基本上是32个。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将“98方案”独立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整合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简称“基础”)一门课程。,并从2006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而没有将其作为一种个人素质的培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

35、体规划中,加之教育的方式也多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让学生知晓某某法条如何规定、意思是什么,而忽视了法律能力和法律精神的培育。这实际上是一种单纯的“行为模式教育”,没有上升到“意识教育”的高度,造成了大学生尽管知晓了一定的法律条文,但从根本上讲法律意识仍然较淡薄、法律信仰较缺乏。其次,现行高等教育比较侧重专业文化课教育,而忽视了法制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作为思想品德课程中的一门,由于诸多原因,从学校到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还不够。缺乏高水平师资,教学方法、手段有待改进等因素,导致学生对这门课还不尽满意,这严重影响了大学生法律认知的建立及法律意识与信仰的培养。2.1.1 高校法

36、制教育与德育、心理健康教育相分离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一直是教育学和伦理学讨论的热点话题。强调法制教育重要性的学者认为,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法制教育没有独立性,而是附属于道德教育中,因此,要加强法制教育,就要把法制教育从道德教育中独立出来;而强调道德教育的学者则继承我国古代“德本刑用”的观点,认为道德教育是根本,要求法律道德化和道德法律化。从一般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的学者都认为在我国现阶段,高校法制教育是和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的。然而,笔者通过对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的理工大学等四所大学的考察,却发现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在教学体系中实际上是互相分离的。笔者注意到,在课程和机构的设置上,法制教育确实

37、是与道德教育结合在一起的,大多数的学校所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归类于思想品德教育之中的,授课老师也是由思想品德老师担任。但是,笔者认为,这样的结合只是事物的表象,实际上在内容和形式上,法制教育都是与道德教育相分离的。这首先表现在教学的内容上,作为高校法制教育基本课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虽然包含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两部分内容,但是其中法律基础的内容满足于法律常识的讲授,没有与日常行为准则的道德要求结合起来,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次表现在教学的形式上,法制教育的形式局限课堂,缺乏生动的深入人心的方法。这使得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最低要求的法律不能够成为学生心中的信念,使得高校

38、法制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高校法制教育与健康心理教育的关系亦是如此,甚至分离的程度更为突出。这大概是因为健康心理教育的发展还不充分的关系。对于高校学生的素质教育而言,道德教育、健康心理教育、法制教育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这三者却被分割开来,这对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无疑是极为不利的。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实现这三种素质的完整结合。轰动全国的云南大学杀人案就是极端的例证。我们相信,学校对马加爵是进行了法制教育的,其对行为的法律后果应该都是明知的,但马加爵缺乏的是健康心理,这导致了事件的发生。上海交通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杨文

39、圣博士认为:马加爵走到这一步,不应该总是在他个人身上找原因,更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他的贫苦出身,作为高校自身,应该好好反省一下!这个责任高校至少有50%,尽管无法从法律上来追究,尽管按现行法律应该得到严惩的应该只是马加爵。但我们应该问一句:马加爵犯事为何不是在大一,也不是发生在大二大三年级,而是在即将毕业的大四才犯下惨案!”他说,大四前的这段时间主要体现了马加爵的心理变化发展过程,说明他是一步步一年年滑向深渊的。我们承认马加爵在进入大学时与很多贫困生一样,在心里上会产生很大的落差,心灵会受到强烈的震荡。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几个学生之间可能有很大的贫富差距,这种落差给他带来了比较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马

40、加爵会因此变得自卑、敏感、脆弱、封闭。但问题的严重性出现在当马加爵遇到困难时,穷得没有钱每天只吃一顿饭时,同学和老师对他漠不关心;当马加爵因为没钱买鞋不敢去教室上课时,同寝室的同学却对他置之不理作为朝夕相处的同学,他们不但没有关心他、帮助他,反而取笑他、欺负他。 没有同学和老师反思自己,大家只是认为马加爵是个怪人,大都敬而远之,此时的大学,在马加爵眼里不再是曾经向往的一个“锻造理性、寻求理想”的文明场所,他甚至感受不到应有的温暖。这些点点滴滴的累积,终于在今年2月份那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因为一次玩扑克的被侮作弊,而超越了最后一根稻草的承受极限。马加爵绝不可能在大学一开始就这样仇视同学到要杀害

41、他们来解恨的地步,可以肯定的是在大四之前,比这更为严重伤害他自尊心的事情还要多得多,但那时侯他不会杀人,他认为学校是好的,他是有希望的。杨文圣. 马加爵案件的分析 .2008-4-212.2 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随着我国高校法制教育体系的确立,尤其是1986年9月大学法律基础课的开设,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在不断增强。但是,众所周知,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人们受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很大,缺乏对民主、自由、正义的法理认识,有的只是“辅之以法的人治”观念。时至今日,部分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仍然淡薄,与法治国家的要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他们对依法治国缺乏正确的认识,

42、对国家的基本法律知之甚少,不知道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甚至认为法律解决不了社会问题。近年来,高校治安、刑事案例数量在上升,复杂程度在增加。这种现状应当引起法律工作者和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2.2.1 法律知识匮乏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笔者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湖南农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学生的法律意识状况进行了调查了解。本次调查采用的是问卷式的随机调查。调查对象为湖南农业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的大三的学生。时间为2008年的9月1日至21日。问卷人数为100人。实施具体调查任务的是湖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法律系法律志愿者协会。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的是本论文的作者陈非飞。从实施的过程来看

43、,所得数据应该是真实可靠的。本次调查得到了两所高校的学生会的大力支持。事实上,从2007年的6月开始,我就开始进行大学生法制教育的调查工作,试图从数据当中发现问题,从学生的回答中寻找建议。这个调查分两个阶段进行的: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为第一阶段。调查的对象是湖南的四所高校。重点调查学校对法制教育的重视与否、大学法制教育的师资建设。2008年5月以后进行第二阶段。重点调查学生的法律素质、对法制教育的看法及建议。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让人触目惊心:一些学院几乎没有在近些年培训过法制教学教师,导致有些老师几乎只会照本宣科,一个实际问题都解决不了,而对于学生的调查也很不顺利。在最开始,我把调

44、查的对象定位为大学四年级的学生,因为我个人认为经过四年的学习,他们应该是拥有了成熟的思维和价值观的。很遗憾,我失败了。如在回答“你对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态度是什么”时,竟然90%的人选择“不赞同”。在惊讶之余,我意识到,也许他们有了太重的就业压力,所以才在这个阶段有了深深的压抑和不满。因此,在第二次的尝试中,我选择了大学三年级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但由于先前已经耗费了不少时间,第二次调查就只选取了为湖南农业大学和长沙理工大学作为调查对象单位。同时,由于我自己所在学院正好在这段时间进行教育部的人才水平评估,大量的实际操作过程就交给了我们学院的法律志愿者协会的同学们去进行。这些同学在调查过程中也深

45、受触动:没想到这么多的大学生近似于法盲,我们确实应该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出点力了。调查结果也许基本反映了目前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通过对调查结果的综合分析发现:大学生认同法律在社会中的重要性,但法律知识知晓程度与受教育水平不相当。在调查中,对“您是否认为没有法律知识一样会生活得很好”的回答中,有87%的人选择了“否”,可见,大学生普遍意识到了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大学生所掌握的法律知识的水平,远不及其所受教育的水平。在被调查者中,绝大部分学生只对我国现行法律略知一二。问卷中还对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了考察,对“您对法不责众、父债子还的看法”一题的回答正确率是21%,表明部分大

46、学生对这些基本法律知识的知晓程度与其所受教育的水平是不相当的。知识是观念的基础,没有足够的法律知识的积累,就不可能形成法制观念,已受到较高水平教育的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却不容乐观,这是树立法制观念首先要解决的问题。2.2.2 法律情感淡漠法律情感体现了社会成员对法律的心态和情感体现,大学生只有培植起对法的深厚感情,产生对法律的关切、喜爱、信赖和崇敬的心情,才能尊重法律,遵守法律。通过调查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情感还很淡漠,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依然薄弱,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关心中国的法制建设,但对法制现状缺乏信心。调查显示,大学生普遍关心中国的法制建设,对“您对国家制定什么法律是否

47、关心”的回答中,69%的人选择“是”;对“您对我国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态度是什么”一题,100%的人选择“赞成”。但同时,大学生也对中国当前的法制状况表现出缺乏信心,在回答“您认为中国的法制环境”一题时,51%的学生选择一般,49%的人选择较差;对“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选择是一种宣传的占100%,回答“如果你牵涉法律诉讼,你是否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一题时,61的学生选择否,39%的学生选择“说不清”。针对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司法腐败,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等,部分学生对法律产生了不信任感,认为即使有健全完善的法律体系,在中国也很难贯彻实行。可以看出,法治社

48、会是大学生的追求,但对我国法制的现状,他们产生了困惑和疑虑。可见,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道德的约束力量大于法律的约束力量,没有建立起对法律的崇尚。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中国经历了2000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这种政治体制决定了君主既可以一言兴法,也可以一言废法,法律只不过是君权的附庸,人们崇尚君权远远高于崇尚法律。美国法学家昂格尔在对中西方的历史的比较研究后,总结到:“中国形成了主要表现为行政命令的官僚法,而西方则形成了自主的、普遍适用的法律体系和法律至上的观念。”很显然,强调权力的至尊,必然导致人们敬畏权力、屈从权力、崇拜权力,无视公民的正当权利的结果。

49、不幸的是,这种流弊蔓延至今,对当代大学生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使部分学生还沉醉在“权大于法”、“权力至上”而不是“法律至上”的传统文化氛围之中。同时,我国传统文化以“德主刑辅”为基本特征,以道德作为评判事情的主要标准,否认道德以外的因素具有任何评价的意义,这种法律文化心理的长期积淀,使得部分大学生习惯于寻求道德手段而非法律手段来调节社会关系。在调查中,当被问到“您认为在一个社会中什么是至高无上的”,26%的人认为是法律,74%的人认为是权力,法律并没有被人们所普遍崇尚。另外一个问题“您在做出行为选择时是基于”89%的人选择道德标准,只有11%的人选择法律标准,可见,道德的约束力和规范作用是大于法律

50、的。以道德为主体的行为规范体系是身份型社会中的社会调节手段,在契约型社会中,法律应该成为调整社会关系的主要手段。但在我们的大学生中传统的身份型社会的法制观念仍占主流。2.3 法制教育内容设置不合理教育内容是教育活动中师生相互作用的媒介。教育内容的择取将直接制约着教育活动的实践效果。法制教育要使大学生系统掌握我国现行的部门基本法,对部门法涉及的基本法律制度、基本法律知识和基本法律理论要总体把握,这是法制教育的基本内容。目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也就集中体现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中。纵观目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其内容设置

51、呈现出三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知识性。教材以介绍各部门法的基本规定为主,注重的是对各部门法学中基本概念、范畴、要点、难点的罗列、归纳和讲解;二是广泛性。教材对法律规范的选择多而广,涉及了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等国家基本法律。10从这一层面看,可以说高校法制教育的内容几乎涉及了政法院校法律专业大多数的专业基础课程,此点足以见其内容的广泛性;三是法学化。教材编写的基本体例与法学专业教材的编写思路大致相同。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其实就是一部各类法学教材的缩写本,二者并无实质性的差异。由此可见,在实践中难免不少学生会将法制教育与法学教育混为一谈,误认为法制教育只不过是法学教育

52、的入门而已。基于以上三个突出特点,我们不难发现法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和传递成了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在内容设置上的出发点和主要目标,其知识取向是十分鲜明的,但没有注重价值塑造。2.4 法制教育方法滞后2.4.1普法教育方法简单全国范围内大规模普法教育从1986年开展至今,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有些时候的普法教育只是流于形式。在发下有关法律知识试题的同时发下答案,照着答案抄上去就算了事,这种情况绝不是偶尔的。这种流于形式的法制教育收效是很小的。还有一些形式的法制教育,象广播、电视里的许多法制教育节目,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等各方面都是比较好的,但是,在校的大学生或者根本看不到电视,听不到广播,或者根本不

53、在大学生收听广播、收看电视的时间范围之内。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要想取得好的效果,必须注重实效。112.4.2 法制教学手段单一学校法制教育由于课程及学时的限制,只能注重某些法律知识的传授,它远远满足不了大学生对法律的兴趣和需要。同时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长远规划,一般局限于讲授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将学生法律学习作为一门课程来对待,而没有将其作为一种个人素质的培养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中。学校法制教育的方式也多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大多数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12这说明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忽视了重在培养其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完善的法律素质。这种单一的受教育的途径,从根本上

54、造成了大学生法律意识仍然较为淡薄。说明目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仍处在普法教育的层面上,这就难以达到对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2.5 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一方面,一些大学师资水平较高。我国综合性重点大学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是一批水平比较高的法学专业化队伍,他们在从事法学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做比较深的法学专业问题研究,绝大多数法学教师还在做律师业务,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在教给学生法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现实问题的机会。所以,这批师资队伍对大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水平是比较高的。同时,高等院校中有法学院或法律系的高校,也都有一批专职的、专业化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这批师

55、资队伍的水平、素质总的来说虽然没有第一类师资队伍好,但毕竟是一批专职的、专业化的师资队伍,为大学生提供的法制教育总的来说还是比较好的。另一方面,一些大学师资匮乏。问题主要存在于没有法学院、也没有法律系的高校中。这类高校的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是一批兼职教师占绝大多数的专兼职教师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专职教师中的法学专业人员又极其少,而兼职教师许多是辅导员。公正的说,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最开始的时候,在专职教师极其缺乏的情况下,辅导员队伍为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教学活动和课程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有不少成为很优秀的法律课教师。但是,随着普法教育的进一步深入,大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的不断提高,辅导

56、员队伍的弊端便逐渐暴露出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辅导员一般情况下每人都管理着上百号甚至几百号学生的日常生活及纪律等,他们的工作是非常繁忙的,很少有时间准备课程,在这种情况下,课堂讲授效果是难以保证的。二是有些年轻的辅导员刚刚从非法学的本科专业毕业,他们在大学期间仅仅学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有的还未必认真学过,手里只有一本教材,自己对许多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理论问题尚搞不懂,以其昏昏,如何能使学生昭昭?三是有的辅导员由于是给自己系里的学生上课,而自己的理论水平有限,于是便迎合学生得高分、考试求及格的心理,一开始便告诉学生不用担心这门课,考试及格没问题,更有甚者还在考场上指点学生,极不认真负责。基于以上种种原因,所以全国的一些理工类重点大学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基本上完成了师资队伍的改造,实现了大学生法制教育师资队伍的专职化和专业化。但是,至今仍有一批高校还仍然存在大批兼职辅导员法制教育队伍未解决的问题。学生对这个问题是如何看的呢?在湖南郴州湘南学院对一名兼职教师上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班级收集反馈信息时,有70%的学生对该教师上的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