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配套课件)_第1页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配套课件)_第2页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配套课件)_第3页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配套课件)_第4页
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配套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配套课件) 11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配套 T PPT 课件) 蔡元培 水寨中学高一语文组 廖省如 情景导入 美丽的未名湖畔的北京大学,是无数学子梦寐求学的圣地。确实,今天的北京大学以其悠久的办学历史、众多的重点学科、超强的综合实力,吸引了来自大江南北的莘莘学子“寤寐思服”,可谓是“北大如此多娇,引无数才俊竞折腰”。提起北京大学这所无数学子梦寐以求的百年名校,我们的心中都会不由自主地生出仰慕与向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办学之初的北京大学是怎样的呢?北京大学为什么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呢?90 多年前,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在北京大学的一番讲话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为我们

2、提供了最好的答案。现在请大家翻开课本第 39 页,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把北京大学带进新纪元的文章。 总课时数: 二 课时 总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从整体上感知内容,把握文章结构,明确蔡元培先生演讲的中心,进而了解先生的性格特点。 2、感受先生真挚的情感,领略本文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明确读书的意义所在。 3、在学习本文的基础上,了解演讲词的特点。 总教学思路: 一、走近作者 功勋思想 二、检查预习 字音词义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四、深层探究 具体分析 五、重点体会 总结特点 六、拓展归纳 知识提升 七、课外作业 巩固所学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蔡元培教育思想及

3、其对北大的贡献。 2、掌握重点字词读音和意义,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3、重点品读要求一之抱定宗旨,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一、走近作者 功勋思想 蔡元培(18681940), 字鹤卿,号孑民。清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1868年 1 月 11 日)生于浙江绍兴府山阴县。是中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他生前备受同时期各界人士的推崇,去世后也令人长相追思,其道德、文章影响深远,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作为身跨学术、政治两界的学人,蔡元培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灿烂的痕迹。他的演说词也成为极具阅读价值的文本。 北大之父蔡元培 蔡元培作为中国现代教

4、育的重要开创者,他为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立下了卓著功勋。在担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期间,他改革学制,修订课程,推行社会教育。在就任中国第一高等学府北京大学校长时,他引进西方教育制度,倡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变革校风,广罗人才,在北京大学树立了自由研究的学风。他任职北大期间,广聘各方英才:以西学见长的胡适;以中学见长但思想保守顽固的辫子教授辜鸿铭;连大专都没毕业的鲁迅。真正做到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北大得以快速发展。 二、检查预习 字音词义 1、字音 数(sh)载(zi) 干(gn)禄(l) 提携(xi) 肄(y)业 孜孜(z z) 造诣(y) 店肆(s) 沦丧(ln sng)

5、訾(z)詈 (l) 冶(y)游 塞责(s z) 会晤(w) 相(xing)勖(x) 敷衍(f yn) 庶(sh)民 切磋(qi cu) 正轨(gu) 砥(d)砺(l) 鲜(xin)为人知 2、词义 肄业:在校学习,指没有毕业或尚未毕业。在文中指就学。肄,学习。 干禄:求功名利禄。 弭谤:止息诽谤;弭,消除,平息。 容有底止:或许能相当深。底止,深。 相勖:相互勉励。 訾詈:指责,诋毁,谩骂。 日偷:越来越苟且敷衍,只顾眼前;偷,苟且。 冶游:同“游冶”,四处游玩。 三、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结合课前预习,思考如下问题: 问题 1:本文作者面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要求? 明确:第一、抱定宗旨。第二、

6、砥砺德行。第三、敬爱师友。 问题 2:全文可以分为几大部分?并概括各部分的层意。分析思路结构特点。 明确:第一部分(1 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 第二部分(24 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 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砥砺德行。品行不可以不谨严。 敬爱师友。 第三部分(5 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 在结构上,这篇演讲稿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

7、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四、深层探究 具体分析 1、品读要求一:抱定宗旨。思考以下问题: 大学性质?多年弊端?提出的要求?本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最后得出的结论? 明确: 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毕业预科者,多入法科。对于教员,则不问其学问之浅深,惟问其官阶之大小。 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 正反论证: 求学者:爱惜光阴,孜孜求学,造诣容有底止。 求官者:放荡冶游,敷衍塞责,学问毫无。 事例论证: 清朝的覆灭(官吏腐败) 人们对当局的不满(道德沦丧) 宗旨不可以不正大。 问题:有人说这篇就职演说在内容上“非常具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请谈谈你的

8、看法。 明确: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本节课作业: 1、课后继续品读要求二和要求三。 2、完成优化设计“巩固与创新”练习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检查上节课作业。 2、品读要求二和三。 3、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语言特点。 4、掌握演讲稿写作技巧,指导学生写作演讲稿。 教

9、学过程: 2、品读要求二:砥砺德行。 思考:作者对青年学子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 明确:他希望北大的学子能以天下为己任,以身作则,担当起匡正流俗的职责,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即使娱乐,也要力求正当之娱乐。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 3、要求之三“敬爱师友”该如何理解? 明确:他希望北大学子能尊敬师长,团结友爱。特别是同学之间要相互勉励,共同维护北大的荣誉。他还以自己在德国的亲身经历,论述良好的社会风气之必要,勉励青年学子相互友爱,共同进步。 4、为什么说蔡元培是北大之父? 明确:因为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

10、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从蔡元培的演讲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是个怎样的社会? 明确:从这篇演讲词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即便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北京大学,也难脱流俗。很多学生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平时敷衍塞责,放荡冶游,考试突击讲义。 五、重点体会 总结特点 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和语言特点 1、“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第 2 段) 明确:这句话是蔡元培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因此,学生在校应努力钻研学

11、问,增长见识。 2、“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第 3 段) 明确:这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所说。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者。这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职责。 3、“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已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 (第 4 段) 明确:这句话是讲青年学子之间应该相互友爱、

12、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这里寄予了作者对北大学子的深切厚望。 语言特点: 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词)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文章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 六、拓展归纳 知识提升 演讲稿写作特点: 定义:演讲稿又叫演说词、讲话稿,是一种直接面对听众,凭借口头表达,进行宣传、教育、鼓动或是思想交流的一种论说性文章。 这种文章除了应遵循一般议论文的要求外,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对性强。中心突出,开门见山提出论题。 (2)思路结构清晰。围绕主题,每段开头都要说明要点,结尾加以重申,让听众在听到每一句话的瞬间都对讲话的内容有最大限度的理解,在每听完一部分时都能留下完整的印象,并能使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框架。 (3)语言简明通俗。讲话的语言要明白无误、深入浅出,还要注意符合讲话的场合以及与听众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