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十八岁出门远行主题解读摘要:十八岁出门远行是余华的代表作品。整部小说以荒诞的笔法描述了一个十八岁的青年在旅行路上所经历迷惘、痛苦后的醒悟。研究者对本文本的解读各抒己见,本文从分析文本中的一些重要线索来解读文本,发掘作家的写作意图。关键词:十八岁出门远行;主题;象征; 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打破了传统现代主义文学在形式上追求的“似真性”效果,从作品内容上来看,犹如是在对一场梦境的描述,而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研究者也是众说纷纭,莫言说这是“仿梦”小说,余华是“残酷”的天才清醒的说梦者;王蒙认为这是“成长”小说,余华通过十八岁出门远行象征人的成长轨迹,从单纯、困惑、挫折、尴尬到随遇而安;更有学者
2、认为,“小说的范式是沿用了寻找与漂泊/流浪的母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余华这篇代表作品的主题。首先,关于文本中的“旅店”。 余华曾说“一部真正的小说应该无处不洋溢着象征,即我们寄居世界方式的象征,我们理解世界并且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的象征。”在十八岁出门远行文本中,关于“旅店”反复出现了二十来次。在文本中反复出现的“旅店”,本文认为象征的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精神归宿。文本中经过一路的波折“我”从强调“不操心”“旅店”; 到在黄昏时分想要迫切的寻找 “旅店”;而后遇到一辆“汽车”后,于是“根本不在乎什么旅店”;而“汽车”抛锚后,面对即将来临的黑夜,“旅店”又再一次的来到了“我”的脑中,但是
3、“我”在经历了“抢苹果”事件后,才发现“我”所找寻的“旅店”却是和“我”一样遍体鳞伤的“汽车”。余华曾说:“一部真正的小说应该无处不洋溢着象征,即我们寓居世界方式的象征,我们理解世界并且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的象征。”所以,在越似看起来荒诞的文本内容中,越应该接近最真实的生活。旅店不可能是每一个旅行者要追求的归宿,反复出现的“旅店”,本文认为象征着个体在现实生活总所追寻的精神世界。“我”在十八岁出门远行的时候每每都是在限制生活中遭遇困境的时候才会想起“旅店”,所以“旅店”象征着个体的精神追求。在“我”寻求旅店的这个动态过程中,对世界进行不断地认知和体悟,从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去向哪里,到最后终于找到自
4、己一直想要找的“旅店”,这可以看做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精神的寻求。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经历过迷惘、失望、绝望后,寻找自己精神的归宿。其次,文本中的“苹果”。汽车里的苹果,是“我”一直保护的东西,而读者可以注意到一点,苹果是司机的而非是“我”的,但是我却拼了命的去阻止人们抢夺苹果。从表面看,这一切都是不合情理的,是荒诞的,但我们从艺术的角度看,这正符合现代主义文学的要求。现代主义文学往往不主张作品去再现生活,而是提倡从人的心理感受出发,表现生活对人的压抑和扭曲。本文认为“苹果”可以看作是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希望。当给个体的希望被外界无情残酷的掠夺的时候,抢夺苹果的人就变成了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断的打破个体希
5、望的残酷现实。当现实和理想发生了冲突,在经历失望与绝望后,个体才会醒悟。再次,文本中所出现的“汽车”。当“我”在黄昏时分想要在旅行途中寻找旅店而不得时,汽车成为“我”暂时的归宿。可是汽车却抛锚了,紧接着发生了“我”被挨打,汽车被拆卸,苹果被抢事件。汽车在完整可以行使的情况下,让“我”暂时忘记了旅店,而当汽车坏掉以后却成为“我”一直在追寻的旅店。王彬彬说:“余华一定认为人类生活本质上是非理性的,是荒诞不经的,在貌似秩序井然有条不紊的外表下,世界其实是混乱不堪和莫名其妙的。十八岁出门远行这类作品当然带有寓言的性质,它们是以一种极而言之的方式揭示了世界的不可捉摸和生活的荒谬绝伦。”“我”一直在寻找的
6、“旅店”却是和“我”一样遍体鳞伤的“汽车”,追寻的是一直陪伴自己,与自己共同经历了苦难的,这样的结局看似荒诞不经却合情合理。“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我知道自己的心窝也是暖和的。我一直在寻找旅店,没想到旅店你竟在这里。”所以,本文认为,“汽车”象征着个体在追寻精神世界过程中自我意识的意识的一种反映。余华在虚伪的作品中曾说:“现在,我似乎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自己为何写作,我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更加接近真实。”其实,这篇小说正是通过“我第一次出门远行的经历,表现对生活的一种感受。显然,作者的指向是现实生活的荒诞与虚伪,想要凸显的是人世之险与人性之恶,这也是余华对现实
7、冷峻思考的结果,是作者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在这里,作者就是要告诉我们: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是无序的,是荒谬的,生活中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往往交织在一起,生活中不光有真善美,也有假丑恶。但是在面对生活中的这些假丑恶时,需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原则与正义,而非随波逐流。苏珊 朗格说过:”一个艺术家表现的是情感,但并不是像一个大发牢骚的政治家或是像一个正在大哭或大笑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情感,艺术家将那些在常人看来混乱不整的和隐蔽的现象变成了可见的形式,这就是将主观领域客观化的过程。但是,艺术家表现的决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是他认识到的人类情感。”十八岁出门远行以其荒诞的形式,表现了现实生活的
8、残酷性,是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给读者带来审美愉悦的同时,引起读者对生活、对人性深深地思考。余华曾说:“人们所能看到和所能计算的体积,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隐藏在海水深处的才真正是冰山的全部,而这部分只能通过感受、猜测和想象才得以看到。”姚斯与伊瑟尔的接受美学认为作家完成文学文本的创作不等于文学文本的最终完成,文本只有与读者建立“对话”关系,文学文本的完成是一个动态的不断生成的意义过程,具有召唤的作用,读者通对文本不断进行理解、再创造,文学文本才能在最终意义上最终完成。因此,我们不能用现实生活的逻辑来理解作品。本文从以上角度来解析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一九八七年一月,余华凭这篇十八岁出门远行登上文坛,这个短篇与他后来越来越精彩的许多小说一样,非常简单纯粹,没有一点华丽的词藻,在叙述上平铺直叙,不带有任何强烈的感情色彩,但就是这种极其简单的方式,这种趋近虚无的状态,使得他的文字有了无限的可能。参考文献1. 玉香. 远行路上的寻觅者与漂泊者余华十八岁出门远行与鲁迅过客比较J. 语文建设,2005,(11)2. 余华. 虚伪的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海洋经济未来发展潜力与行业趋势揭秘
- 城区供热长输管线项目发展前景分析
- 保障性租赁住房改造项目探索与实践
- 设计执行力提升2024年国际商业美术设计师考试试题及答案
- 合同终止协议书样本
- 土建合同更改协议书
- 购买企业总部合同协议书
- 撤销合同协议书
- 合作协议书合同图片高清
- 合同保全协议书模板
-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招聘工作人员考试真题2024
- T-CNCIA 01037-2024 电子工业用高纯二氧化钛
- 药学创新创业项目
- 大数据在汽车行业的创新应用研究
- 2025年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中考模拟地理试题(含答案)
- 西安特教面试试题及答案
- 网吧店长工作流程
- 2025年北京保安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中考一模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真题卷含答案
- 2025年安全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