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结构设计规范理解与 建议前几天参加了一个规范培训班,主讲人是建研院的朱炳寅总工,虽 然时间很短,但是对我来说还是受益匪浅。现将主要内容整理出来跟 大家共享:“总量控制,包络设计” 这八个字贯穿了培训的始终,是朱老师始 终强调的。所谓总量控制,就是在进行梁配筋设计时,不要拘泥于计算 出来的数值,非要配的比它大,在梁支座负筋处,可以适当配小点(有 利于实现强柱弱梁),但是跨中一定要配够(配大百利而无一害),跨 中与支座的总量要与计算的总量相当(支座减少时,跨中要放大)。所 谓包络设计,就是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如果有不确定因素,应按各种情 况分别计算,取结果的最大值进行包络设计。另外, “强柱弱梁,强
2、剪 弱弯,强节点弱构件,强柱根” 也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原则。在设计过程 中,通过各种措施,一定要保证实现这几强几弱的原则。应 “重概念, 轻精度”, 重视概念设计,而对于各种经验系数的取值,不要刻意非要 取的非常精确,这是不实际的,也不可能。下面就这次培训的主要内容 跟大家分享一下:1、荷载规范1)第 4.1.1 条汽车 通道及停车库荷载,它是直接作用在楼面上的等 效荷载,仅可用于楼面板设计计算,用于楼面梁、柱、墙及基础计算时应按第4.1.2条要求折减。对双向板楼盖其板跨在不小6mx6m寸才可以按规范取值。当板跨小于规范的规定时,应按荷载效应相等的原则等效, 不可以直接取用规范数值(当板跨与规范
3、限定数值差别不大时,当进行 近似计算时也可取规范数值)。用PKPM计算基础时,同样按规范的规定对等效荷载进行折减。2)对消防车荷载,若不考虑板顶的覆土厚度对消防车轮压的影响而 统一取用表中数值,当地下室顶板面覆土厚度较厚时,显然是不合适的。 在覆土厚度足够时,可以降低表中消防车荷载(见表 4.1.1-3 ) 。(足够 的覆土层厚度是指汽车轮压通过土层的扩散,交替和重叠,达到在某一 平 面近似均匀分布时的覆土层厚度。足够的覆土厚度数值应根据工程经 验确 定,当无可靠设计经验时,可按后轴轮压的扩散面积不小于按荷重 比例划 分的汽车投影面积确定(一般大于 2.5m 即可认为足够)。)3)活荷载的折减
4、与荷载类型、从属面积和构件类型有关。承担的面 积越大,其活荷载同时出现的概率就越小,一般说来次梁的从属面积较 小而主梁的从属面积较大,且传力途径一般为板到次梁再到主梁。所以 主梁的折减系数比次梁小。目前我们所用的大部分程序(如 PKPM,没 有对活荷载分类的功能,也就不可能按规范要求折减。规范的本条要求原则上只适合于手算。当程序取用表 4.1.2 的活荷载折减系数时,应特 别注意裙房与主楼整体计算的高层建筑,避免裙房部分按主楼的层数取 用相应的折减系数,同时应注意计算楼层与实际楼层的区别,特别是计 算楼层与实际楼层层数相差较多时(如错层结构等)。2、抗震规范1)“三水准的设防目标”和“两阶段设
5、计步骤”:小震不坏(要求 建筑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满足承载力极限状态验算要求和建筑的弹性 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性变形值),中震可修(要求建筑结构具有相当的 变形能力,用结构的延性设计来实现),大震不倒(要求建筑结构具有 足够的变形能力,其弹塑性变形不超过规定的弹塑性变形限值)。2)建筑结构可以分区段、分部位、分构件进行抗震设防分类,但抗 震设防分类应避免出线 “头重脚轻” 的结果。3)规范第 3.1.3 条确定地震作用和抗震措施时不是对本地区设防烈 度的调整,而是对设防标准的提高或降低,它影响的只是地震作用的数 值和抗震等级的确定。注意规范中与设防烈度相关的要求,指的是本地 区设防烈度而非按 3
6、.1.3 条调整过的烈度数值。4)楼层扭转位移比 =楼层竖向构件最大弹 性水平位移 / 最大与最小水 平位移的平均值。计算时采用刚性楼板假定,并考虑偶然偏心的影响 (见高规 4.3.5 )。注意:此处不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 转影响,即对结 构不进行扭转耦连计算(u 土 5% BE 0%,但是根据高规第 3.3.2 条与抗规第 5.1.1 条,两本规范均规定计算结构地震作用效 应时均应计入扭转影响,目前 PKPM新版本取消了扭转耦连选项,计算均 考虑其影响。对于 弹性位移角 ,抗规第 5.5.1 条规定与高规第 4.6.3 条 相同,且高规注释中明确计算地震弹性位移角不考虑偶然偏心影响。计算步骤
7、:先勾选偶然偏心,计算出楼层扭转位移比,然后对结果 进行判断,若小于 1.2 说明结构规则,依此计算;若大于 1.2 小 于 1.4 ( 1.5 )说明结构不规则,应勾选“双向地震”重新计算;若大于1.4(1.5 )说明结构严重不规则,应调整结构布置。注意:新版 SATWE寸 于“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是分开算的,不同时考虑,结果自动 取 偶然偏心和双向地震的大值输出。5)框剪结构中框架部分地震力调整系 数(抗规 6.2.13 与高规 8.1.4 ):其实是二道防线的概念。由 于剪力墙的刚度远大于框架部分, 剪力墙承担大部分地震力,框架按其刚度分担的地震力很小,若按此进 行框架设计,则在剪力
8、墙开裂后很不安全。因此,规范要求当框剪结构 中各层框架总剪力(即第i层框架柱剪力之和)小于0.2Vo时,取0.2Vo 与 1.5Vfmax 的较小值。注意:非抗震 设计时,框架剪力不调整。寸框架梁弯矩、剪力以及对框架柱的弯矩调整,取用与剪力调整相同的系数, 不调整轴力。6)梁端弯矩调幅系数:目的是降低梁 端弯矩设计值,减轻强柱弱梁 的压力。梁端钢筋配大不一定有利,还加大了(强)柱钢筋的压力;梁 跨中钢筋配大百利而无一害。当跨中弯矩较大时,可将第二、三排钢筋 截面在支座处截断,这样易于满足强柱弱梁的要求,但要注意长短跨的 情况,可能支座弯矩起控制作用。梁设计弯矩放大系数:上下都放大。7)地下室嵌
9、固部位(抗规 6.1.14):根据地下室的楼层侧向刚 度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比值 r 确定。当 r=2 时,上部结构计算 的固定端取在地下室顶面标高;当 r=2 时,便可确定上部结构 的嵌固部位。计算步骤:先不输入地下室层数计算,根据 r 大小判断地下室嵌固 部位,然后输入地下室层数重新计算。注意:当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在 地下一层的地面时,仍应考虑地下室顶板对上部结构实际存在的嵌固作 用,应取不同嵌固部位(地下一层的地面和地下室顶板顶面)分别计算, 配筋取大值(即包络设计)。8)周期比: 如果结构扭 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与平动为主的第一 振动周期之比不满足规范要求(高规435 ),应调整结
10、构布置。如 果最大层间位移角 0 E 0 E,可以加大外围 构 件抗扭刚度(边榀),这样扭转周期Tt降低,平动周期 T1稍有降低;若0EVV 0 E, 可 以减小内部构件的 刚度(开洞),这样扭转周期 Tt 不变,平动周期 T1 增大;优先考虑 后一 种方案。9)轴压比: 一般剪力墙 及短肢剪力墙的轴压比是在重力荷载代表 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 值的轴压比,其含义 不同于框架柱的轴压比(砼规 6.3.7 和高规 6.4.2 )。轴压比 指柱组 合的轴压力设计值与 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而抗震设计包括计算地震作用 和不计算地震作用,计算地震作用时,取对应重力荷载代表
11、值的Nmax;不计算地震作 用时,取无地震组合的轴力设计值Nmax。10)对于抗震建筑,对整 体结构加强是没有意义的;构件与构件之 间可以有差异,加强构 件。中震弹性验算: 利用小震方法,放大水平地震影响系数, 其结果比小震弹性结果放大 约 2.8 倍;中震不屈 服验算: Sk=Rk, 采用强度标准值,对 钢结构其结果比小震弹性结果 放大约 2.5 倍。注意 :中震弹性和中震不屈服计算时抗震等级 取为四级。11)抗震墙的约束边缘构 件包括暗柱、端柱和翼墙(抗规 6.4.7 )。在剪力墙结构中端柱 不是柱,其抗震等级 按墙取。剪力墙抗弯主要靠端柱,应适当 加强。阴影区“箍筋”可理解为“以箍筋为主
12、” 可采用拉筋(远离边 可采用拉筋。纵筋之间无法设置箍筋时, 外圈由封闭箍筋组成,内部12)砌体:刚度大延 拉差,加入钢筋改善 约束砌体,但不能任 考虑,作为抗剪需要性差,抗压好抗拉差,通过构造措施改善 其延性。对砌体结构,通过设置约束边缘 意加抗震墙或构造柱。对墙中部的范围, 的构造柱,宜配置在上述中部区域内。墙一般约束砌体变为砖 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砌体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组合墙;此外不其抗震性能;砼:抗压好抗 构件(圈梁,构造柱)形成 建议按墙长中间的 1/3 区 域 中部设置构造柱后,砌体由 应在砌体墙中设置截面很大13)钢结构:强度高 利用节点域耗能), 通过抗震等级来实现,延性好,适于
13、抗震,存在稳定问题和防 其抗震措施只跟高度、烈度等有关;钢筋 抗震措施。钢框架支撑结构破坏机理:耗火问题。利用抗剪耗能(即 混凝土结构:利用抗弯耗能, 能梁段(剪切变形)节 点域(剪切变形耗能框架(弯曲变形)柱(弯曲变 形)连接(强);钢筋 混凝,应优先考虑采用封闭箍筋,最后的一对缘);非阴影区“箍筋或拉筋”可理解为土框架剪力墙结 构破坏机理:连梁(弯曲变形)剪力 墙框架(弯曲变形) 柱弯曲变形) 节点或连接(强)。3、高层规范1)纵向剪力墙不能布置 在边缘,会引起温度应力。施工后浇带( 沉降后浇带和 伸 缩后浇带 ) 并不直接减少温度应 力,因而不能提高它对温度应力的耐受能 力,后浇带的作用
14、在于减少 混 凝土的收缩应力, 通过后浇带的板、墙钢筋应断开搭接,以 便两部分的混凝土各自自由 收缩, 梁钢筋可不断 开。结构设计中也可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 技术,在结构收缩应力最大 的地方给 予相应较大的膨胀应力补偿。一般加强带的宽度约2m带之间适当增加水 平钢筋15% 20%(高规 4.3.13 ) 。2)结构计算时,完全考 虑施工加载,边支座效应较大;不考虑施 工加载中支座效应较大,这是由于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架越效应造成的。要完全模拟施工逐层加载就要考虑结构刚度的形成过程、考虑 考虑各种因素是很困结构自重及施工堆载的加载过程、考虑施难的,目前的计算程序一般采用近似方法工过程中的平层效应,全
15、面 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 ETABS采用了考虑前两点的 近似计算方法,SATW在模拟施工的基础上再采用经验调整处理法即人为加大竖向构 件的轴向刚度,般为 1 0 1 00倍,可根据上部结构与 基础的刚度情况确定),模拟基础不均匀沉降及施工过程中的平层效应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高规5.1.9 )。3)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 构(高规 6.1.7 ),设置少量剪力墙的目 的在于满足规范对框架结 构 的位移限值要求。 设计原则: I. 全包络设计:对剪力墙按 框架剪力墙协同工作计算, 取相 应计算结果配筋 设计;对框架按纯框架结构及框架剪力 墙结构分别计算,取计算结 果的较大值进行配筋 设计。 II. 框架
16、包络设计、剪力墙构造 构分别计算 ,取计算结果的较大值进行配筋设计;剪 计、剪力墙 按现有截面的最大设计:对框架按纯框架 的较大值 进行配筋设计;剪力墙按计算要求,当剪 筋设计 。:对框架按纯框架结构 及框架 剪力墙结 力墙则按构造配筋设计。 III. 框 架包络设 结构及框剪结构分别计算, 取计算结果 力墙计算超筋时,按截面的最大配筋率配0Mw/Mo25%带少量剪力墙的框架结构(Mw/Mo为倾覆力矩比)25%Mw/Mo50%强框架的框剪结构(MW取结构底层或底部加强部位的Mw50%Mw/Mo75%弱框架的框剪结构75%Mw/Mo1带少量框架的剪力墙结构注意:应尽量采用体系明确的结构体系,这样会更节约。4)错层结构(高规 1043)建议当楼层高度差大于楼层梁截面高度且大于600时,可确定为错层,此处“ 截面高度,当楼面板 计算,合理配筋), 过适当的构造处理加高度,而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运营咨询顾问合同协议
- 月结货款协议书
- 汽车分伙协议书
- 《晚期肺癌持续治疗策略》课件
- 遗产协议书范本
- 软件制图交易合同协议
- 手车位买卖协议书
- 旧船买卖协议书
- 追偿纠纷和解协议书模板
- 教育咨询员服务合同书
- 福州一号线盾构法地铁工程整体施工组织设计
- 公务员考试-经济基础知识模拟题-计量经济学-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
- 资源与运营管理-第一次形考任务-国开-参考资料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 8.1《复式条形统计图》 北师大版
- 2025年二建《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考前必刷必练题库500题(含真题、重点题)
- 2025云南师范大学辅导员考试题库
- 学生健康档案管理制度
- 4.2《 依法履行义务》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 学生常见病预防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解读
- 协力安全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