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品课件 律诗三首 二十 律诗三首 教学目标1、了解并且能掌握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 2、通过诗歌的诵读与品味,体会古典诗歌之美。说明:周汝昌先 生曾经说过:“永远不要忘记,我国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汉语文学的高 级形式,它们的一切特点特色,都必须溯源于汉语文的极大的特点特 色。忘记了这一要点,诗词的很多的艺术欣赏问题都将无法理解,也 无从谈起。” 所以欣赏诗歌也必须了解汉语文本身的许多特点,这 也是诗歌的特点。诗歌之美有哪些呢?我以为至少有:语言美、情感 美、意蕴美、哲思美等。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希望授课教师能 从汉语言文字本身的特点去宏观地把握、 鉴赏诗歌,千万不要现代文 是现代文、古典诗词是
2、古典诗词、割裂地进行教学。教学重点与难 点1、重点:能透过诗歌表面的文字,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诗歌 的美感。2、难点:因为是古典诗词,所以只有能突破古典诗词必 要的知识、包括诗歌创作的背景等知识,才能真正把握精髓。说明: 语文学习需要情感体验,但学生缺少丰富的情感体验,所以要了解作 者诗词创作时的丰厚情感或许会有一些距离, 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需要必要而且巧妙的引导方式,才能尽可能地拉近学生与诗人之间的 距离。教师不仅需要巧妙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技巧,也需要比较充分 的相关知识,如果自己不能吃透课文文本,就很难真正有效地指导学 生吃透文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学 生活动预设一
3、、导入:力求找到巧妙的突破点 今天我们要学习三首 律诗。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你最喜欢哪一首?为什么?学生畅所 欲言,无论喜欢哪一首都可以,关键是要言之成理、言之有物。因为 是初次接触,所以不求面面俱到,只要答出一两点即可。立足于学 生自身的兴趣,比教师强行地赋予更能激发他们自己的能动性。二、 从学生普遍最喜欢的一首律诗进入文本。以下只是假设的顺序:(一) 王维的终南山鉴赏。王维其人的介绍:王维为什么字“摩 诘”?王维与陶渊明比 较。学生的课前预习就可以是对“其 人”“其事”的资料查阅。所以,第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应该 不成问题。 第个问题的分析,贝懦要教师的点拨。同样是归隐, 王维与陶渊明可谓
4、两种不同方式的归隐。还是建立在学生自己的预 习基础上的逐渐深入,让学生明白一点:课堂决不是教师的“讲台”, 更是学生的“舞台”。1、王维终南山的深入。1、王维“诗风” 的介绍: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2、在这首终南山中怎样体现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1、学 生的第一步可以是:诗中有画,有什么画?可以从空间的、色彩的等 角度体会诗歌的“绘画美”。2、学生的第二步可以是:画与诗又是 怎样结合的?这也关键的一步。因为如果把“诗”仅仅当作“画” 去解读,那是曲解了王维的“诗意”、也曲解了苏轼的“本意”。 这 是逐层深入的过程:从诗人一一诗风一一诗风在诗中的具体体现。 这
5、 个过程还是应该让学生亲自去走,教师不要“越俎代庖”。2、王维 终南山的进一步深入。从“诗风美”进入“意境美”再进入“情 感美”。1、在这首终南山 中诗人到底要表达什么情感?尤其 是诗歌的最后一联可以重点鉴赏。2、这首情感又是怎样与诗歌融合 在一起的? 1、学生先从自己的感觉出发:诗人在这首诗中的情感是 优美的?是沉郁的?还是痛苦的? 2、然后结合诗人写作此诗的背景, 较为准确地把握诗人的情感。更多的应是欣赏、喜爱、留恋与神往。 情感的把握不妨从自己出发、然后进入诗人的内心、最终又回归为自 己的感悟。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二)杜甫的登楼鉴赏。1、 比较阅读。2、深入感知。1、杜甫的“诗风”与王
6、维的“诗风”的 比较。2、“王孟”(王维、孟浩然)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诗人, 总体诗风特点的回顾。3、杜甫诗风的特点是什么?在这首登楼 中有所体现吗? 比如:“沉郁顿挫”的意思是什么?在这里怎样体 现?这从首联就可以看出:1、“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 发点。而此时的诗人正是流离他乡之时,国恨与家愁结合在一起,更 是满腹愁思,登楼所见也更是满目凄凉。 2、同王维比较:王维更多 的清新与怡然;杜甫更多的是“深仇大恨”、忧国忧民。杜甫诗风 的“沉郁顿挫”的特点;杜甫“诗圣”的美誉。所有这些文学史上 “耳熟能详”的名词,怎样在这首诗中体现才是这堂课的关键。(三) 陆游书愤的鉴赏。1、质疑式引入。
7、1、同样是爱国诗人,陆游 的诗风与杜甫的诗风的不同之处在于哪里? 2、他们两者的相似之处 又在哪里? 1、陆游剑南诗稿的意思是什么? 就是剑指南方, 不忘大宋王朝的收复与中兴。 从诗集的名称就可见诗人的爱国苦心。 2、 陆游生平介绍。 让学生从自己课前的资料中寻找要点。陆游与 杜甫好像比较相似,都有忧国忧民的特色,所以这两位诗人的比较比 “王杜”之间的比较难度更高一些。“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或许是文学鉴赏的普遍规律。2、具体感知。1、从两者的“诗风” 差异到两者的情感差异的递进:差异在哪儿? 2、在诗作中怎样具体 体现? 3、诗歌拓展:温庭筠的商山早行。1、两者:陆游与杜 甫 的比较。补
8、充鉴赏陆游的示儿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诗作。2、重点品味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此句的妙处到底在哪? 它是极具边塞地区特色的景物的罗列。看似 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联,实际有着微妙的组合:有时间与地点的组 合(时空结合);有远近的组合(远景:瓜洲渡、大散关;近景:楼 船、铁马。)还有情与景的结合。(景是边塞的景;情是苍凉的情。) 3、补充唐代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 桥霜。”与这首诗歌的颔联非常相似。同样也是景物的排列组合,但 意境截然不同。陆诗是亡臣的苍凉,温诗是游子的伤怀。诗歌本身 是一切观点最有力的证明,如果鉴赏者不能让诗歌说话,那么所有的 观点
9、都会显得十分无力。 教师在课堂上,也应该立足于文本,否则 就如缘木求鱼,不达要领。三、小结。1、律诗的基本知识讲解。2、 在反复诵读中加深理解。3、可以鼓励学生再提出一些不同的想法。 1、律诗的对仗、平 仄等知识介绍。2、诵读然后背诵; 理解然 后背诵。让背诵记忆成为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情。 3、学生如果有不同 的看法,完全可以给他们畅所欲言的机会。比如:王维的终南山 中的“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句,有人觉得写得很妙,是全诗的 点睛;但也有人觉得与整首诗的风格格格不入,显得很突兀。学生的 看法是什么? 鉴赏既是解读诗人;也是重塑自己。教师的首要任务 不是让学生“知道”些什么、而是“发现”些什么。 思路点拨教学 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启发引导式的教学方式,也可以是质疑式的 教学方式,并且引导学生质疑,教师是提问,学生才是质疑。还可以 是诵读式的教学方式,“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到一定火候了, 然后再分析,而且分析甚至不必太全,只要把核心讲清了、把精髓点 透了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安徽国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第二季度社会招聘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宁夏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南林业大学《建筑消防设备工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燕山大学《机器人学导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化工大学《语言处理与语音识别》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民航旅客运输》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应用水文气象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计算机基础B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开封职业学院《A芯片应用开发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漳州理工职业学院《铁路行车织》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台区线损综合分析台区线损分类及计算方法
- 城市园林绿化养护方案
- 人民币收藏培训知识
- 籍贯对照表完整版
- 中兴基站设备故障处理指导书
- 公路工程地质试卷A
- 渤海大学在线自助缴费平台操作流程
- 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技能大赛笔试题库
- 联合利华POSM展策划案
- 中国石油成品油销售业务介绍
- 13-3飞速发展的通信世界 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