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品课件之古诗鉴赏题解题方法讲练_第1页
优品课件之古诗鉴赏题解题方法讲练_第2页
优品课件之古诗鉴赏题解题方法讲练_第3页
优品课件之古诗鉴赏题解题方法讲练_第4页
优品课件之古诗鉴赏题解题方法讲练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优品课件 古诗鉴赏题解题方法讲练 古诗鉴赏题解题方法讲练 一、分点指导1、怎样鉴赏古诗的形象? 诗歌的形象主要表现为意 象或意境,它或者是物,或者是人,或者是完整的场景,更多的时候 是把物和人、景和情融合在一起。分析诗歌形象即指分析这些“象” 的个性特征,特别是分析它的象征意义。如郑思肖的寒菊:“花 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所表现的就是菊花孤傲、清高、坚持理想和信仰的高尚品格,象征了 抒情主人公高洁的情怀。再如2003年北京春季考题列出了韦应物的 闻雁和赵嘏的寒塘,然后要求简答:这两首诗为什么都写到 雁?这就需要我们对诗中雁的形象有正确的理解:雁是候鸟,

2、春秋迁 徒,它在秋天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因此诗 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所以鉴赏古诗的形象就是 抓取“象”的基本特征,既而指出它的人文意义。2、怎样鉴赏古 诗的语言? 主要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分析:音韵的流动,练字的技 巧,语言的风格等。 鉴赏音韵的流动主要指古诗的平仄和押韵。评 析练字技巧就是指出用字的独特之处和它的表达效果。如“鸟宿池边 树,僧敲月下门”,“敲”字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月夜的幽静;再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闹”字以拟人格形象地表现了春意盎然的 景象。古诗语言风格丰富多样,主要有平淡、质朴、自然、轻灵、 飘逸、雅正、通俗、风趣、幽默、奔放、含蓄

3、、蕴藉等。3、怎样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比较多样,从修辞角度来看,常见 的有比喻(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夸张(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比拟(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对偶(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双关(粉身碎骨浑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反问(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等;从表达方式来看,有写景、状物、叙事、议论、抒情、言志、场 面描写、细节描写等;从表现手法来看,有借景抒精、托物言志、寓 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抒胸臆、虚实结合、想象、衬托、用典、象 征等。鉴赏时,应抓住技巧运用的主要特点作答,如上面所举郑思 肖寒菊诗,便是

4、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诗人自己如菊的情 怀。二、技巧方法例析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一种感悟、一 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 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如“请分析鸟鸣涧(2001年春季高考题) 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的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 “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诗歌赏析的 一般的步骤是叙、析、评。“叙”即概括地引述原句;“析”就是作 过程的简析;“评”就是旗帜鲜明的亮出观点。(2)按要求回答, 重点明确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 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 表达才能有的

5、放矢,重点明确。(3)表达要流畅表达流畅, 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反映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例题示讲例1观 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 .整体鉴赏:抓住诗眼、 知人论世、推己及人(一)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写登山 观海的宽阔雄伟的景象(二)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表现 了曹操壮阔的胸襟、叱咤风云的气概和宏远的政治抱负。(三) 把握技巧(用什么方法)修辞手法:互文、夸张表达方 式: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

6、现手法:照应、正衬、 反衬 例2使至塞上(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 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侯骑,都 户在燕然。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故乡 水;诗人自己)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怀念 故乡,热爱故乡。“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常用它来比喻漂泊不 定的行踪)2、尾联用典流露了向往建功立业的心情,这个典 故隐含在 燕然 两个字中。3、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 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答:“直”和“圆” 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 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7、。 简介唐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26岁的李白离开四川老家, 沿长江东下,开始了他一生中的第一次长途游历。李白这次出蜀,由 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驶去。目的是到湖南、 湖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简介开元二十五年(737年) 河西节度副大使崔西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使的身份出 塞宣尉,察访军情。这实际上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首诗作于赴边 途中。注:燕然:本是地名,即爱杭山,在今蒙古共和国境内, 因为东汉将军窦宪大破匈奴,曾在燕然山刻石记功,所以后来以“燕 然勒石“作为保卫祖国、立功边疆”的代称。例3虞美人(五代)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

8、不堪回 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 江春水向东流。把握内容(写什么内容)写作者面对美景怀 念往昔帝王生活。把握感情(抒什么感情)抒发物是人非, 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把握技巧(用什么方法)用了设问、 比喻手法。1、请分析词中“春花秋月”、“往事”、“故国”、 “雕栏玉砌”、“朱颜改”的含义。春花秋月:指美好的景物, 但作为失国之君的李煜无心欣赏,讨厌它的无尽无休。往事: 是指昔日尊贵的帝王生活。故国:“故国”是指已灭亡的南唐。 雕栏玉砌:“雕栏玉砌”指代旧日的宫殿,用宫殿概括一切繁华美富 的东西。朱颜改:语含双关,概括一切过往的人事,兼喻江山 易主,物是人非。2

9、、为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 水向东流。”这两句倍受人称道?答:这两句是以水喻愁的名 句,用设问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愁的弥漫、深浓、绵长,表 现了词人内心无尽的哀伤,既有深度,又有力度。简介:作者 李煜曾经是显赫的南唐后主,而作此词时已是北宋的阶下囚,因而词 中充溢着物是人非,往事不堪回首的哀怨。尤其是最后两句以春水喻 愁思广为传颂,此词也因此被喻为“词中之帝”。李煜在他 41岁生 日那天命人演奏虞美人,因为词中明言“故国”、“雕栏玉砌”, 宋太宗闻知后,觉得他有故国之思,赐牵机药毒死他。因此,这词便 成了李煜的绝笔。结尾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一形象性的概括

10、收束全篇,言有尽而意无穷。例4咸阳城 西楼晚眺(唐)许诨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 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 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填空:诗的起 句中用一“愁字,奠定全诗基调。诗人用低沉的笔触,描绘咸 阳城傍晚时的景致,抒发苍凉伤感的情怀。简答:颔联写云 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现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 这一名句比喻什么?(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简答:颈联两句写了作为何朝何代国都的咸阳的何种景象? 描写作为秦汉两代故都的咸阳,如今绿芜遍地,黄叶满林,虫鸟凄鸣 的萧条景象。简答:尾联“行人”即过客,也包括作

11、者在内, 结句抒发了怎样的感慨?我闻咸阳古城久矣,今日东来,所见 唯“西风吹渭水”令人产生历史变迁无常的感慨。跟踪训练 阅读古诗,回答文后问题: 一、夏意 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席清, 石榴开遍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 苏舜钦;北宋诗人,主张改革,被削藉为民,于苏州修建沧浪亭,隐 居不仕,夏意作于此时。1、有人说这首诗题为“夏意”, 全诗“无一句不切夏意”。第一句中的“夏”,点明时令,第二句中 的和第三句中的不仅扣住诗题,更写出了诗人生活环境的 的气氛。优美的意境,读之仿佛微风拂面。2、你认为这 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呢?根据你的理解结合原诗,写一段鉴赏 性的文字,100字左

12、右。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各题。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毂绉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 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 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注毂绉: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棹(zhu o ):船浆。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1、对 这首词的词句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的前两句, 先点明地点和景物特点,接着用比喻和拟人写水,用“棹”代船。“渐 觉”是春渐深、景更好的意思。B上片后两句,先写远景,说 绿杨在晓雾弥漫之中,如烟萦绕,略呈寒意,后写近景,以杏花的 盛开托出春意之浓。C下片前两句意思是说,浮生若梦,苦多 乐少,岂能吝惜金钱而轻易

13、放弃这欢乐的瞬间呢?“肯爱”是“宁 可喜爱”的意思。D下片后两句意思是说,为了使这次春游尽 兴,我要为你举杯敬劝斜阳,请它暂且在花间留下夕阳晚景。2、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传诵千古的佳句,一个“闹”字用得极其精妙, 请用100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理解。三、结合注释,阅读下面 这首诗,谈谈你对这首诗所表现的意境的理解,100字左右。 听张 立本女吟 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自把玉钗敲砌 竹,清歌一曲月如霜。注:“危冠广袖”是一种高冠宽 袖窄腰的南方的贵族女装。砌竹,阶沿下的修竹,以钗击节是唐宋 人歌吟的习惯。清歌一曲,即吟歌一首。试题答案一、解 题指导此题主要也是考查对诗歌形象及思想

14、情感的认识1、第 二句与第三句中“扣”住诗题“夏意”的应当是“石榴开遍”和 “树阴满地”(一定要写进“开遍”和“满地”, 因为这两个词才更 写出了 “诗人生活环境的气氛”,单写进“石榴”、“树阴”不能给 全分。什么气氛?“石榴开遍”,明丽、清新;“树阴满地”,幽静; 故填“清幽”最为妥贴。2、要把握准诗人的心境,必须体察 作者笔下物境的特点,前文已作了分析,还要结合“注”了解诗作的 背景:“削籍为民”、“隐居不仕”。据此,作者的心境既可以答排 遣痛苦,宠辱偕志,忘怀得失,也可以答反衬出内心的痛苦,但必须 结合对原诗的手法和意境的分析作答。答案示例:这首诗取题 “夏意”,展现的是清幽之境,表现的

15、是内心压抑着痛苦的闲适宁静。 “别院”、“深深”、“清”,诗一开始即构成清幽凉爽的气氛,继 之以“石榴开遍” “树阴满地” “流莺”时一声“渲梁”,无不给人 清凉宁谧之感。削籍隐居的诗人内心当是痛苦的,但诗人没有牢骚, 对得失荣辱显得很淡泊,但没有牢骚又不等于没有痛苦,清幽之境恰 恰反衬着诗人内心压抑着的刺痛,“夏意”“之意”,是值得读者细 细揣度的。二、解题指导此题主要考查对诗歌语言的理解与 赏析第1题的答案为G“肯”“岂肯”的省略,爱,吝惜之 意。设计此题的用意在于帮助考生进一步理解诗意。第2题的解答, 关键在准确理解“闹”的含义及人格化的手法。答案示例:闹, 安静、萧寂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写红杏怒放盛开,如火如荼,不 说春意“浓”、春意“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在于将红杏人格 化了,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 写出了红杏竞相开 放、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那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王国维言“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确实见得精当。三、解 题指导此题侧重考查对诗歌整体意境的把握据诗题可知,此 诗为诗人听了张立本之女吟诗后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