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13-2004aPTC电加热器及组件(表面带电型和绝缘型)_第1页
05.013-2004aPTC电加热器及组件(表面带电型和绝缘型)_第2页
05.013-2004aPTC电加热器及组件(表面带电型和绝缘型)_第3页
05.013-2004aPTC电加热器及组件(表面带电型和绝缘型)_第4页
05.013-2004aPTC电加热器及组件(表面带电型和绝缘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j/mk0x.0xx-2000 美的集团制冷事业本部企业标准qj/mk05.013-2004a ptc电加热器及组件(表面带电型和绝缘型)2qj/mk05.013-2004a本标准参照qb/t2164-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的风扇型ptcr电加热器和qb2165-1995家用和类似用途的风扇型ptcr电加热器安全要求的要求而制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空调器用ptc电加热器及组件(表面带电型和绝缘型)(以下简称“ptc”或“电加热器”)的产品分类、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储存。本标准适用于空调器用ptc电加热器(表面带电型和绝缘型)及包含此部件的组件。2 引用标准下列标

2、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t2421-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一部分:总则gb/t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第2部分 试验方法 试验n:温度变化gb/t2423.29-198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u:引出端及整体安装强度gb/t7153-

3、2002 直热试阶跃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总规范qj/mk01.003-2000a 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进货检验qj/mk01.006-2002 逐批检查计量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进货检验qj/mk05.171-2004 热敏电阻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1 ptc电加热器(表面带电型和绝缘型)由一片或多片并联使用的ptc陶瓷发热元件和金属散热器组合成,用机械方法使空气流动-加热的电加热器,根据外表面的带电情况分为表面带电型和表面绝缘型。注:ptc的电阻-温度曲线参见gb7153的说明。ptc全称是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正温度系数的电阻3

4、.2 ptc电加热器组件由电加热器、支架、连接线组、保护器件等组成的部件。3.3 额定电压制造厂为电加热器规定的电压。3.4 耐电压在常温和静止空气中,电加热器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被破坏时,所承受的最大电压。3.5 额定输入功率制造厂为电加热器规定的在充分放热的条件下测得的输入功率。3.6 额定电流制造厂为电加热器规定的电流或由额定输入功率和额定电压求出的电流。3.7 最大起始电流在25环境温度的工作状态下,对电加热器施加额定电压时的最大瞬时电流。注:如有特殊环境温度要求,在其要求的温度下进行。3.8 充分放热条件电加热器在正常使用条件下的工作状态。3.9 基准温度在正常的试验条件下,标准所规定的

5、测量温度值。3.10 可见损伤对预期的用途来说,降低了产品使用性能的任何可见损伤。4 分类与命名4.1 电加热器按其结构形式可分为以下品种:a) 铝波纹胶粘式电加热器;b) 铝波纹机械夹持式电加热器。4.2 电加热器型号命名方法4.2.1 电加热器型号组成4.2.2 例:md-12j148z44b2表示为输入功率1200w、胶粘式、尺寸:148mm44mm、直向引出端子、散热片间距(波纹密度)为2.5mm、使用电压220v的ptc电加热器(表面带电型)。5 技术要求5.1 一般要求5.1.1 电加热器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并应按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和技术文件制造。5.1.2 电加热器的构成材料应符合

6、图纸技术文件要求。5.1.3 电加热器的设计和制造应使其在正常使用中能够安全的运行,即使在正常使用中出现可能的误操作,也不会对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危险。5.1.4 表面带电型电加热器组件的安装应保证周围环境无导电异物与电加热器接触,导致其短路;表面绝缘型电加热器组件的安装应保证两个不同极性的引出端不存在短路的危险。5.1.5 电加热器上应按要求涂有绝缘涂层、中间填充层等。5.1.6 电加热器不应有明显异味。5.1.7 电加热器组件所使用的零部件应该符合相应的技术标准要求,本标准主要规定电加热器的要求。5.2 外观要求电加热器外观应整洁美观,无可见损伤,电加热器的铝散热片均匀整齐排列,端子及插子无

7、明显变形、松动,组件导线连接正确可靠,绝缘涂层均匀、无气泡,标志易于识别辨认。5.3 结构尺寸5.3.1 尺寸和公差电加热器及组件的尺寸应符合规定的要求,影响互换性及其安装的尺寸和公差应在图中注明。5.3.2 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电加热器的结构应符合表1的规定;实际检验按照图纸的尺寸要求。表1 电加热器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距 离额定电压130v额定电压130v250v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电气间隙表面带电型带不同电位的两个散热器之间,2.01.53.02.5散热器与支座金属件之间,2.01.54.03.0表面绝缘型带不同电位的两个导电片之间(ptc发热体片厚),1.01.02.02.0带不同电位

8、的两个引线端子之间,2.01.53.02.5导电片与散热片之间,2.01.54.03.0注:图纸所标注的尺寸应符合表的要求,如有特殊规定,必须经过标准化中心认可(会签)。5.4 性能要求5.4.1 额定输入功率按6.2.1的方法试验,电加热器实测输入功率应符合图纸要求,允许偏差为+3%-7%。5.4.2 最大起始电流按6.2.2方法试验,电加热器实测最大起始电流应满足相应的图纸技术要求。5.4.3 耐电压按6.2.3方法试验,电加热器在耐电压试验中,应无击穿、放电或飞弧现象。5.4.4 散热片结合强度按6.2.4方法试验,试验后电加热器散热片无剥离,外观无明显变形。5.4.5 引出端强度按6.

9、2.5方法试验,试验后电加热器应无松动现象和无可见损伤。5.4.6 振动按6.2.6方法试验,试验后电加热器外观无可见损伤,引出端无松动现象;试验后还应按6.2.1方法测试额定输入功率,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功率变化值应符合6.1.6的规定,表面绝缘型电加热器还应进行抗电强度和泄漏电流的测试,应符合要求。5.4.7 温度变化按6.2.7方法试验,试验后电加热器外观应无可见损伤,标志应易于识别辨认。试验后还应按6.2.1方法测试额定输入功率,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功率变化值应符合6.1.6的规定,表面绝缘型电加热器还应进行抗电强度和泄漏电流的测试,应符合要求。5.4.8 交变湿热按6.2.8方法试验

10、,试验后电加热器标志应易于识别辨认。试验后还应按6.2.1方法测试额定输入功率,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功率变化值应符合6.1.6的规定,表面绝缘型电加热器还应进行抗电强度和泄漏电流的测试,应符合要求。5.4.9 耐久性按6.2.9方法试验,试验后电加热器外观无可见损伤,标志应易于识别辨认。试验后还应按6.2.1方法测试额定输入功率,与初始测量值比较,其功率变化值应符合6.1.6的规定,表面绝缘型电加热器还应进行抗电强度和泄漏电流的测试,应符合要求。5.4.10 非正常工作按6.2.10方法试验时,电加热器应无击穿、放电或飞弧现象,电加热器组件的塑料绝缘支座应无严重变形、熔化或燃烧现象,表面绝缘型

11、电加热器还应进行抗电强度和泄漏电流的测试,应符合要求。5.4.11 抗电强度对于表面绝缘型电加热器,按6.2.11方法试验时,不应出现击穿、闪络(放电或飞弧)现象,漏电流不应超过3ma。5.4.12 泄漏电流对于表面绝缘型电加热器,按6.2.12方法试验时,泄漏电流不应超过0.35ma。6 试验方法6.1 试验一般要求试验前应准备试验表格,表格中应列出每项或每组试验前后的测量以及试验和测量的顺序。每阶段的试验应按顺序进行,初始测量和最后测量的条件应该相同,温度误差和测量仪器的误差而引起的全部误差不应超出标准中规定的允许偏差的10%。6.1.1 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除另有规定,所有试验和测量应在g

12、b2421中规定的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进行。试验条件为:温度:1535相对湿度:25%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在有争议的情况下,仲裁条件为:温度251,相对湿度48%52%,大气压为86kpa 106kpa。6.1.2 基准温度因电加热器对温度变化很敏感,所以在试验中的测量计算涉及到基准温度,本标准基准温度为25。当测量温度不是在基准温度下进行时,其结果必须校正到基准温度。测量时的环境温度应在试验报告中说明。测量时应不使电加热器受到非正常通风、日光辐射或产生超过规定误差的其它因素影响。6.1.3 试验电压本标准试验电压除另有规定,均为频率50hz的正弦交流电压有效值,最高电压为额

13、定的1.15倍。6.1.4 仪器的要求各项试验前后,应使用统一的仪器和夹具,测量仪器精度等级应不低于0.5级,测量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接触。测试仪器和设备应保证试验的技术要求。6.1.5 样品的处置在进行每组试验的初始测量和最后测量之前,样品应在正常的试验大气条件下放置0.5h后进行,但是有疑问时,应放置24h后进行。试验可以在不同的电加热器样品上进行。但是有疑问时,全部型式试验应该在一个电加热器样品上连续进行,该电加热器应该能够经受所有有关的试验。但6.2.5引出端强度试验和6.2.10非正常工作可在另外单独的电加热器样品上进行。6.1.6 额定输入功率衰减率的计算及要求经各项试验后,电加热器

14、额定输入功率衰减率应不大于10%。电加热器额定输入功率衰减率按下式计算:输入功率衰减率 = (p1-p2)/ p1 100%式中:p1试验前的功率值,w; p2试验后的功率值,w。6.1.7 代替整机的试验工装的标定方法考虑到实际测试时候难以找到整机来进行,特别是做长期的试验时候,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经过标定的试验工装来代替整机来进行测试。标定方法如下:a) 将3个以上ptc分别装于整机,按照整机ptc功率测试方法(但是工况温度在25条件下)测出实际消耗功率,应全部符合5.4.1的要求;b) 将ptc分别装于试验工装中,按照工况温度在25条件的试验条件进行测试,通过调节试验工装的风量、风速或调节

15、装置的位置(以下简称:风速/状态),使测得消耗功率与装于整机测得功率一致,并且各次试验工装的风速/状态应基本一致,然后记录试验工装的风速/状态等;c) 将所标定的试验工装的风速/状态写入相关的操作文件,以后用这个试验工装来测试这种ptc时候,在所标定的风速/状态下试验,以代替整机进行试验;有疑问时,应重新标定试验工装的风速/状态。6.2 试验方法6.2.1 额定输入功率在规定的室温下将电加热器装入实际负载(即商品机状态),施加额定电压,风速按图纸要求,用遥控器将导风条设定为最大导风角,输入功率稳定状态建立后,用功率表测定。6.2.2 最大起始电流在规定的室温下将电加热器装入实际负载(即商品机状

16、态),用遥控器将负载导风条设定为最大导风角,在图纸规定的风速下给电加热器施加额定工作电压,然后读取电加热器电流变化至稳定过程中出现的最大电流值。6.2.3 耐电压试验将电加热器接入图所示的耐电压试验电路中,对其施加1.15倍额定电压2min,再以xi(v/min)的升压速率加到di(v),持续1min。注:额定电压为220v,110v,升压速率分别为x1=100v,x2=50v,分别加到d1=500v,d2=275v。6.2.4 散热片结合强度在散热片上以垂直胶粘面的方向施加14.7n的拉力,保持60s。6.2.5 引出端强度试验根据gb2423.29的试验u以及下列要求进行。ua1拉力:沿端

17、子引出轴向方向施加25n拉力,保持60s。ub:用手指均匀平缓(不得用力过猛也不得太小心)的弯曲引出端至45,再恢复到初始位,立即向相反方向弯曲45,恢复到初始位置,重复此试验共五次。6.2.6 振动试验本标准所指的振动试验为非工作状态下的试验。6.2.6.1 初始检测及安装 先进行外观、引出端检查。按6.2.1测量电加热器额定输入功率值并作记录。安装:以电加热器表面最大的一面为支承面,将电加热器稳妥地固定在与振动装置成整体的刚性支架上。6.2.6.2 试验方法试验根据gb2423.10的试验fc以及下列要求进行。频率范围:10hz 55hz;振辐:0.35mm;持续时间:1h;振动方向:一个

18、方向平行于引出端,两个方向垂直于第一个方向,其中一个方向平行于引出端相应的平面。6.2.6.3 最后检查和测量 检查外观、引出端,按6.2.1测量电加热器额定输入功率值。6.2.7 温度变化试验6.2.7.1 初始测量先进行外观、引出端检查。按6.2.1测量电加热器额定输入功率值并作记录。6.2.7.2 试验方法试验根据gb2423.22的试验n和下列要求进行。t1= -25 放置30min;t2= +125 放置30min;循环2次。6.2.7.3 最后检查和测量检查外观、引出端,按6.2.1测量电加热器额定输入功率值。6.2.8 交变湿热试验6.2.8.1 初始测量先进行外观、引出端检查。

19、按6.2.1测量其额定输入功率变化值并作记录。6.2.8.2 试验方法试验根据gb2423.4的试验db和下列要求进行。循环时间为24h,采用温度为552。6.2.8.3 最后检查和测量检查外观、引出端,按6.2.1测量电加热器额定输入功率值。6.2.9 耐久性试验6.2.9.1 初始测量先进行外观、引出端检查。按6.2.1测量其额定输入功率变化值并作记录。6.2.9.2 试验方法电加热器应在正常工作状态条件下,连续工作1000h24h。也可以用经过标定的试验工装并在所标定的风速/状态下进行试验。有疑问时,可在正常工作状态条件下,通电1min,断电1min,为一次循环,持续10000次循环。6

20、.2.9.3 最后检查和测量检查外观、引出端,按6.2.1测量电加热器额定输入功率值。6.2.10 非正常工作试验将电加热器放在绝缘瓷座上,在常温、常湿和无风扇吹风的条件下,对电加热器施加额定电压,直到输入工作电流建立稳定状态。然后,将电压增加5%,并使电加热器稳定状态再次建立。重复此试验,直到1.5倍的额定电压,持续30min。6.2.11 抗电强度对电加热器的两片导电片与散热片及绝缘胶面之间施加1500v交流电压、频率为电加热器额定频率的高压,保持时间1min,观察电加热器有没有击穿、闪络等现象。6.2.12 泄漏电流对电加热器的两片导电片与散热片之间施加电加热器额定电压的1.06倍电压、

21、频率为电加热器额定频率,在施加电压3s5s内测量泄漏电流。7 检验规则ptc电加热器组件的检验分进货检验和型式检验。7.1 进货检验7.1.1 进货检验的项目为表2中112、对表面绝缘型电加热器,还应包括1819项。7.1.2 进货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质量特性、不合格(缺陷)程度描述、不合格(缺陷)类别及编码、抽样方案见表2。7.1.3 在进货检验项目中,额定输入功率、最大起始电流若按qj/mk01.003-2001a()进行测试,测试时间较长,可根据qj/mk01.006(正常)进行抽样,并定aql=0。65。aql值的规定方法见附录a。7.2 型式检验7.2.1 下列情况之一,

22、应进行型式检验:a) 产品确认时;b) 连续供货每年至少进行一次;c) 间隔一年以上使用时;d) 产品的设计、工艺、材料有重大变动时;e) 进货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f) 主管部门认为有必要时。7.2.2 型式检验的项目为表2中117项,对表面绝缘型电加热器,还应包括1819项。7.2.3 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检验方法、质量特性、不合格(缺陷)程度描述、不合格(缺陷)类别及编码见表2,抽样方案见表3。9qj/mk05.013-2004a表2 进货检验、型式检验的检验项目、要求、不合格(缺陷)分类及编码检验项目属性序号 检验项目标准要求的章条号检验方法质量特性不合格(缺陷)程

23、度描述不合格(缺陷)类别不合格(缺陷)编码抽样方案代号类别1产品标志8.1.1目测c产品标志欠缺或内容与要求不符cc101(5;0,1)1标志2组件标志8.1.2目测c组件标志欠缺或内容与要求不符cc1023包装标志8.1.3目测c包装标志欠缺或内容与要求不符cc1032包装质量4包装质量8.2目测c包装质量不符合cc201qj/mk01.003(iii)包装状况和包装附件不符合dd202(5;0,1)3外观质量5外观质量5.2目测c有可见损伤,端子明显变形、松动bb301(5;0,1)铝散热片排列不均匀整齐,标志难以识别辨认cc3024结构6结构尺寸5.3.1测量c结构尺寸超出偏差cc401

24、(5;0,1)尺寸7爬电距离、电气间隙5.3.2测量a爬电距离、电气间隙不符合aa402(5;0,1)8额定输入功率5.4.16.2.1b额定输入功率超出偏差,不符合bb501qj/mk01.006(正常)9最大起始电流5.4.26.2.2b最大起始电流不符合bb502qj/mk01.006(正常)10耐电压5.4.36.2.3a耐电压试验不符合aa503(5;0,1)11散热片结合强度5.4.46.2.4b散热片结合强度不符合bb504(5;0,1)12引出端强度5.4.56.2.5b引出端强度不符合bb505(5;0,1)5性能13振动5.4.66.2.6b振动试验不符合bb506-14温

25、度变化5.4.76.2.7b温度变化试验不符合bb507-15交变湿热5.4.86.2.8b交变湿热试验不符合bb508-16耐久性5.4.96.2.9b耐久性试验不符合bb509-17非正常工作5.4.106.2.10b非正常工作试验不符合bb510-18抗电强度5.4.116.2.11a出现击穿、闪络现象,漏电流3ma。aa511(5;0,1)19泄漏电流5.4.126.2.12a泄漏电流0.35 maaa512(5;0,1)6其它/11qj/mk05.013-2004a表3 型式检验抽样方案样 本 大 小不 合 格 类 别a类不合格b类不合格c类不合格d类不合格acreacreacrea

26、cren=2010101128 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8.1 标志8.1.1 产品标志产品标志的基本内容包括:a)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b) 产品型号;c) 制造日期或生产批号;d) 相关认证标志和认证证书编号。8.1.2 组件标志电加热器组件上应清楚地标注其设计图号。8.1.3 包装标志包装标志包括产品包装材料外表上的收货标志、包装及产品标志的部分内容。8.2 包装8.2.1 包装质量ptc电加热器组件的包装应适合于运输,避免在运输途中电加热器引脚被碰坏、碰变形。8.2.2 包装状况和包装附件经包装的电加热器应装入木箱或纸箱内,每只箱内只能装同一型号、同一规格、同一品种的产品,箱内有产品合格证

27、,包装箱上应贴有质量检验部门印章的封条和标签。标签上应注明:a) 制造厂名称或商标;b) 产品名称;c) 产品型号;d) 产品数量;e) 产品标准代号;f) 检验人员姓名或代号;g) 包装日期。8.3 运输8.3.1 装有电加热器的包装箱,在运输时应满足防潮、防尘和防压的要求。8.3.2 装有电加热器的包装箱允许用任何方式运输。但应避免雨、雪的直接淋袭和机械损伤。8.4 贮存8.4.1 电加热器应贮存在环境温度范围为-20+85,相对湿度不大于80%,无酸性、碱性或其它有害气体存在的库房中。8.4.2 电加热器贮存时间满一年后,电加热器在正常大气条件下的额定输入功率值、耐电压等主要特性指标应符

28、合标准的规定。 附加说明:本标准由顺德工厂工程部提出并负责起草。本标准由技术研发中心标准化部归口。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邹福瑞、张常星、郑崇开、王治国、唐龙捷。本标准2001年12月修订,修订人:郑崇开、王治国、张志华、黄光华。本标准于2004年5月第2次修订,修订人:范华、黄甘霖、袁乃友、徐巍、刘海本标准于2004年11月第3次修订,修订人:王治国、王文江、郑崇开、许行臻、张顺华、刘方叶、李敬民。第二次修订说明:1. 5.4.11 将抗电强度试验的漏电流设为不超过为1.5ma2. 6.1.1 增加试验环境具体要求。3. 6.2.1 b)、6.2.2 b)增加导风条角度要求。4. 6.2.10 增

29、加带电体与绝缘胶面之间的抗电强度测试。5. 7.1.3 将额定输入功率、最大起始电流抽检标准由计数型改为计量型抽样检验。既可以提高检验效率,也可以判断批次物料生产条件的稳定性,可更好的控制质量。修订人:范华 2004/5/282004年修订说明本次标准修订是在配合制冷事业本部品质提升的总体思路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修改,修订过程是在技术研发中心、本部工厂、芜湖工厂和品质管理部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广泛征询意见并集体讨论完成。参加本次修订的主要人员有:王治国、郑崇开、许行臻、张顺华、刘芳叶、李敬民、王文江等。17附录a(标准的附录)aql值的规定方法一、 常规计量抽样检验总体思路因本次方案主要

30、目的为确立计量抽样检验的指标参数。计量抽样检验的总体思路为:1 规定可接收质量水平;2 规定抽样方案的严格性;3 提交产品,即确立n;4 检索抽样方案,(n,k)。 根据上述步骤可知,目前最关键的是确立可接收质量水平aql。二、 确立aql的总体思路由于尚无已制定的参数作为参考,故按照历史数据去推出适宜的aql。具体思路为:1.按照历史数据得出xmax和xmin值,对照上下规格限u和l暂且按技术要求规定的上下限作为u和l);依据历史数据,计算出均值和标准差;参照: 及 s=2.计算qu和ql;参照q= 及 q=3.因为接收常数k规定为可接收批的上质量统计量和(或)下质量统计量的最小值,故暂时可

31、将上述计算出的qu和ql最小值定为k的值(判定合格为qk且qk)。2. 根据计算出的q和q,对照qj/mk01.006-2002抽样方案(正常)查找出适宜的aql值。注:aql值对一系列连续提交批规定的认为可接收的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的上限值,越小产品质量越好。三、 设计方案依据上述思想,列举出了型号为ptc发热条2004年1月至4月的原始数据,如下:规格型号额定功率日期批量maxminulx均值s标准差qlqumdj07j553z24b2(苏州新业)7007001.1520040724672741.6741.6669.6669.6704.923.531.501.562.212002972071

32、1717.553.6513.146.593.713500724694707.78.314.854.083.1713500730695715.610.254.952.453.251260074370771810.234.732.314.146240730697713.18.874.903.214.2613440718694708.86.915.674.75mdj07j553z24b2(宜兴国威)4.73150719692707.659.244.123.674.133150721707710.73.8510.688.034.204000720677699.8511.032.743.794.2342

33、00738689709.614.952.682.14mdj07j553z24b2(深圳金章)1.210000721694704.28.733.964.281.65000724697715.856.437.104.001.810000712685699.558.533.514.931.1010000715696706.355.916.225.961.1414050732707717.47.626.273.181.179100724687709.510.013.993.211.1919000737694707.711.273.383.012.215000721707715.24.859.405.4

34、42.1415550728697715.058.835.153.012.203900737711718.657.736.352.972.225400737711719.88.505.912.562.276750719693706.158.394.364.232.286150731688709.9511.823.412.683.55000721697711.310.144.112.993.65000724698713.87.376.003.773.712700721694703.058.074.144.783.114000724698710.18.984.513.51规格型号额定功率日期批量ma

35、xminulx均值s标准差qlqu3.1810050726697712.38.914.793.293.2110000721684699.5511.192.683.763.2910000723703711.25.098.175.973.315000733698713.79.254.773.023.3150007276977118.494.883.604.310000719702712.255.797.375.074.1210000733707715.458.825.202.964.1310000726696711.458.954.683.374.195000721703710.755.427.595.694.213000713691702.157.894.135.004.217950728685702.0511.602.583.14md06j484z20b2(深圳金章)6001.91040613607618558610.13.1116.752.542.111360611607609.31.8727.4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