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附件3:扬州大学申请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简况表(2014 版)E常申报破格申报直接提交直接认定申请人姓名:王云霞二级学科名 称: 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二级学科代码:090101一级学科名称:作物学一级学科代码:0901学科所在学院:农学院申 请人所在单位: 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指本人人事档案所在单位)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制2014年9月26日填填表说明一、本表由申请者本人填写,填写的内容必须真实并符合本说明要求。二、“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按照 /col/col16196/index.html 网页公布的学科名称和代码填写。学科所在学院指一级
2、学科所在学院,如无一级学科授 权,则按二级学科填写。申请人所在单位,本单位填写扬州大学XX学院(部门),外单位填写其工作单位。三、第 I 栏,“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中的“任职” ,是指当时本人担任的专业技术职 务(职称)和行政职务。四、本表中“近五年”自 2009.1.1 算起,“近三年”自 2011.1.1算起,年龄等相关信 息的截止时间为 2014.8.31。第 II1 栏目,公开发表论文,人文社科类申请人须为第一 作者,或学生为第一作者、本人为第二作者;自然科学类申请人须为第一作者,或学生 为第一作者、本人为唯一通讯作者。且联合署名论文中至少有 1 篇以上第一作者 SCI、 SSCI、A
3、&HCI (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或人文社科 C 类以上期刊论文,以上论文需 提供图书馆检索证明供科研部门审核。在扬州大学学报发表的论文可相当于 CSSCI(核心期刊目录)、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纳入统计范围,但最多按 1篇计。五、第 II2 栏目,应填写本人在科研和培养研究生工作中,较长期从事的相对稳定 并富有成果的主要研究方向,以及在这些研究方向上与同行相比所具有的特色和所处的 学术地位、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水平,对当前与长远的社会、经济、科学及文化发展的 作用和意义。文字要简明扼要,不超过 600 字。六、第 II3 栏目是 II1 栏目数字的清单,须逐一填写,成果需由科学技术处或
4、人 文社科处认定。七、第 II 4栏目,选择本人最有代表性的若干项(限 5 项)科研成果,着重介绍本 人自己进行的工作内容,可以是论文摘要、专著简介、获奖项目简介等,每项简介限一页。八、第 III 4栏目,每篇论文仅可填写一次。九、第IVVI栏目,由申请兼职的校外人员填写。其中第 IV栏目,主要填写与我 校开展合作科研、科技开发,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十、申请学科推荐意见栏负责人指一级学科负责人, 如无一级学科授权, 则由二级学 科负责人签章。十一、本表复制(复印)时,须保持原格式不变,纸张限用 A4 规格,装订要整齐。I 个人概况姓名王云霞性别女出生年月1974.2.7专业技术 职称
5、研究员定职时间2012 年行政职务研究方向作物生长发育与调控作物对非生物逆境的响应和适应参加何学 术团体、 任何职务担任国际学术期刊 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ce(SCI收录,农林科学二区)副主编最后学历(包括 毕业时间、学 校、系科、学位)国内:国外:2004年7月、德国汉诺威大学、植物营养专业、博士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自何年月至何年月单位任职2014.062014.08波恩大学,德国访问学者2013.102013.12波恩大学,德国访问学者2013.07至今扬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员2012.082013.06扬州大学农学院研究
6、员2012.072012.08波恩大学,德国访问学者2009.022010.10汉诺威大学,德国博士后2008.042008.05国际水稻研究所,菲律宾访问学者2006.052007.04日本国际农业研究中心,日本博士后2005.012012.06扬州大学农学院副研究员2004.102004.1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1.072004.08汉诺威大学,德国博士研究生II.本人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工作情况11-1近五年科研及人才培养工作概况人文社科类: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 (限境外外文期刊)、CSSCI (核心期刊目录)收录论文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发表论文
7、篇,在本学科A类以上期刊论文篇、B类篇、C类篇,被新华文摘转载篇(论点摘录除外)。理科类: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I (限境外外文期刊)收录论文篇(其中SCI 一区论文篇、二区论文篇、三区论文篇)。发表工科类:在本学科发表SCI、SSCI、A&HCI (限境外外文期刊)、EI (限境内中文期刊)、论文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篇(其中SCI收录论文篇)。农科类:在本学科发表SCI、SSCI、A&HCI (限境外外文期刊)、EI (限境内中文期刊)、CSCD (核心库)收录论文17 篇(其中SCI二区论文 5篇、三区论文1 篇)。医科类:在本学科发表 SCI、SSCI、A&HC
8、I (限境外外文期刊)、MI、CSCD(核心库)收录论文或中华医学会系列期刊论文或北大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国医学类)权威期刊论文篇(其中SCI收录论文篇)。出版 著作学术者作(第一作者,15万子左右)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二等奖以上奖励,其中一等奖(排名)项,二等奖(排科研名)项。成果教育部人文社科三等奖及以上,其中一等奖(排名)项,二等奖(排名)项,奖励三等奖(排名)项。省部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及以上, 其中一等奖(排名)项,二等奖(排名)项。发明 专利发明专利(第一发明人)项。承担主持在研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_2_项。项目近三年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项、主持在研省部级
9、课题 -2_项。人才培养已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3名,毕业 1名。主讲过 2门研究生课程,3门本科生核心课程。近三年指导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抽检无(有/无)不合格”等级。-14-11-2本人从事的主要研究方向及其特点和意义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使逆境作物的研究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依托先进的试验平台和试验手段,申请者近年来在作物对逆境的响应和适应机理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索和研究,在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对土壤逆境(重金属毒害、微量元素缺乏)和大气组分(二氧化碳和臭氧)变化的响应 和适应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认识。这些新认识对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粮食作物制订适应对 策,及早做好物质和技术上的准备具有重
10、要科学意义。主要学术成绩和创新点简述如下。1. 创建了模拟缺锌稻田的琼脂营养液培养方法(Soil Science and Plant Nutrition 2008)。开创性建立了离体穗培养、稳定同位素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技术,并发现了小麦灌浆 过程中锌在籽粒胚乳中积累运转的障碍区域(New Phytologist 2011)。2. 揭示了硅减轻玉米铝毒症状的生理机制,证实了植物体内硅铝互作机理的两个主要假设,进一步证明了细胞质外体在植物铝毒抗性中的独特作用(Plant Physiology 2004 )。3. 依托独特的水稻/小麦轮作生态系统 FACE ( Free Air g
11、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技术平台,初步明确了大气组分变化对水稻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及其应对策略 (Agricultural, Ecosystemand Environment 2011,2012 ;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2,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4 ;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14 )。上述研究工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 Plant Physiology和New Phytologist等国际重要刊物上发表 SCI
12、论文10余篇(其中近三年累计影响因子达 22),单篇 第一作者论文最高被引次数超过 100次。2012年被评为扬州大学 “校园先锋”,2013年受邀担任国 际期刊Journal of Plant Nutrition and Soil Scienee (中科院SCI期刊分区表中属农林科学大类 2区)副 主编,2014年入选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注:本页栏目可另加附页。III-3本人近五年主要科研成果目录(II-1所填论文、著作、奖励、专利的清单)序 号成果类别名称时间等级收录 情况影响 因子作者 名次1论文Stable isotope labelling and zinc
13、distribution in grains studied by laser ablation ICP-MS in an ear culture system reveals zinc transport barriers during grain filling in wheat. New Phytologist2011, 189: 428-437.2011二区(生 物类)SCI收录6.373第一作者2论文Effects of elevated ozone, carbon dioxide, and the combination of both on the grain quality o
14、f Chinese hybrid rice.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2014,189: 7-172014二区(环 境科学类)SCI收录3.902第一作者3论文The impact of elevated tropospheric ozone on grain quality of hybrid rice: A free-air gas 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FACE) experiment. Field Crops Research 2012, 129: 81 -89.2012二区(农 林科学类)SCI收录2.608第一作者4论文Stre
15、ssed food - The impact of abiotic environmental stresses on crop quality. 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2011, 141: 271286.2011二区(环 境科学类)SCI收录3.203第一作者5论文Investigations on spikelet formation in hybrid rice as affected by elevated tropspheric ozone concentration in China. Agriculture, Ecosy
16、stems and Environment 2012, 150: 63-M.2012二区(环 境科学类)SCI收录3.203第一作者6论文Pyramiding of ozone tolerance QILs OzT8 and OzT9 confers improved tolerance to season-long ozone exposure in rice. Environmental and Experimental Botany, 2014,104: 26-33.2014三区(环 境科学类)SCI收录3.203第一作者7论文The impact of atmospheric CO2
17、concentration enrichment on rice quality A research review.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1, 31: 277 -82.2011国内权威Elsevier收录第一作者8论文C4 作物 FACE (free air CO2 enrichment)研究进展. 生态学报,2011, 31(5): 450-1459.2011国内权威CSCD收录第一作者9论文臭氧胁迫使两优培九倒伏风险增加一FACE研究.生态学报,2011, 31(20): 6098-6107.2011国内权威CSCD收录第一作者10论文重金属复合处理对小麦铜
18、锌镍镉积累和分布的影 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 30(11): 2145-2151.2011国内权威CSCD收录第一作者11论文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常规水稻颖花形成的影响-FACE研究.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1, 30(8): 1482-1488.2011国内权威CSCD收录第一作者12论文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武运粳21抗倒性的影响.江苏农业学报,2011, 27(6): 1167-1173.2011国内核心CSCD收录第一作者13论文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疋量分析小麦籽粒锌元素的空间分布.南京农业大学学 报,2011, 34(2): 18-22.2011
19、国内核心CSCD收录第一作者14论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研究小麦籽粒元 素的共分布.作物学报,2012, 38(3): 514-521.2012国内权威CSCD收录第一作者15论文结实期叶面施锌对扬麦16号和扬辐麦2号籽粒不同 部位锌含量的影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32(4): 675-680.2013国内权威CSCD收录通讯作者(单)16论文结实期叶面施锌对小麦籽粒不同部位锌有效性的影 响.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3, 32(6): 1085-1091.2013国内权威CSCD收录通讯作者(单)17论文FACE下二氧化碳、施氮量、密度和锌肥对n优084 稻米锌浓度及有效性的
20、影响.中国水稻科学,2014,28(3): 289-296.2014国内权威CSCD收录通讯作者(双)18论文从高校、导师和学生视角谈如何面对研究生国家奖 学金.教育教学论坛,2014, 112014教学论文第一作者19论文农科硕士学位论文的存在问题及其主要对策.教育科研,2011, (50): 10, 122011教学论文第一作者20奖励重金属复合处理对小麦铜锌镍镉积累和分布的影响2011第四届全国农业环 境科学学术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会议论文第一作者科研部门审核意见:经审核,序号为的成果无误。序号为的成果无法确疋。审核人:(部门盖章)2014年 月日注:本页栏目可另加附页。11-4本人近五
21、年代表性的科研成果简介(包括著作、论文摘要、获得省、部级以上奖或通过省、部级以上鉴定的成果介绍和社会评价等, 限填5项)成果名称(1)建立离体穗培养、稳定冋位素和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的联用技 术,发现小麦胚乳锌生物强化的两大障碍部位。成果简介如何增加主食中的微量营养元素(生物强化)这一全球性的问题已经受 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生物强化的一个主要瓶颈是研究手段的局限性,从 而限制了人们从组织或细胞水平上对特定元素在植物体内运输和积累路径 进仃精确的测疋。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ser Ablation Inductively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
22、metry , LA-ICP-MS )是一种测疋植物组织中兀 素空间分布的新技术。这项技术在地球科学上已得到大量应用,但在作物科 学上的潜在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很好挖掘。申请者首次探索了LA-ICP-MS在小麦研究上的潜在使用价值。通过LA-ICP-MS和其它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证实了 LA-ICP-MS定量分析的可靠性,并首次摸索出一套专门针对小 麦种子的 LA-ICP-MS 测定方法(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 :国内首篇LA-ICP-MS应用于作物学研究的论文)。在这基础上,申请者巧妙地将LA-ICP-MS与离体穗培养技术和稳定冋位素联用,精确追踪特定时期进入作物体内锌元素的运动轨迹,进而解
23、析其 积累转运机制。针对小麦的研究发现,在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锌在籽粒胚乳 中的积累存在两大障碍,分别位于小穗轴与籽粒的连接点以及籽粒腹沟维管组织与胚乳之间。提出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破解这两大障碍,提高锌进入籽 粒胚乳的效率,从而提高胚乳锌含量,才能有效地解决普遍存在的人类锌营 养不足冋题。这一结果发表在植物学领域国际重要期刊New Phytol. ( 2011)。成果名称(2)发现小麦籽粒中不冋兀素间存在明显的共分布特征。成果简介LA-ICP-MS观察发现,小麦成熟种子中锌的空间分布差异很大,其中糊粉层或胚部位的元素浓度明显大于胚乳部位,最大相差30多倍。据此计算,小麦籽粒经精加工后锌的总量将下
24、降约82%,说明提高胚乳中锌含量(而非籽粒中全锌)可能是解决人类锌缺乏的关键(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1 )。其它矿质营养元素亦有类似趋势(作物学报2012)。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生物强化手段提咼小麦籽粒微量兀素含量的冋时,亦有可能冋时增加了有毒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申请者利用已建立的LA-ICP-MS技术对正常条件下小麦成熟种子中不冋兀素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发现各兀素在籽粒不冋部位的浓度变化存在明显的共分布特征,籽粒中磷浓度咼的部位金属元素(铜、锌和锰)浓度也高(作物学报2012)。在这基础上,申请者设置重金属复合处理,结果发现在小麦生物强化实践中,在增加有益营养元素(如锌和铜)的冋时亦
25、存在有毒重金属(如镍和镉)超标的巨大风险(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上述结果为深入探讨生物强化研究中解除元素间共 积累的关系,提高有益兀素含量,减少有害兀素含量奠定了基础。成果名称(3)FACE研究发现臭氧熏蒸水稻生产力的变化均存在明显的基因型差异,臭氧 导致的减产幅度主要与颖花形成受阻程度有关。成果简介依托独特的水稻/小麦轮作生态系统FACE ( Free Air gas ConcentrationEn richme nt,自由空气中气体浓度增高)技术平台,模拟本世纪中叶近地层 臭氧浓度,多年大田研究发现高浓度臭氧条件下水稻减产的幅度因品种而 异,杂交稻产量损失显著大于常规稻。臭氧胁迫下
26、产量损失多少主要与颖花 形成过程受到的抑制程度有关,而其它产量因子响应很小。这一结果说明预 测水稻产量的关键是了解生殖生长期臭氧通量的变化。进一步解析发现,臭 氧胁迫下杂交稻每穗粒数显著减少主要是颖花形成过程受阻所致,这又与生育中期光合生产和氮素吸收受到抑制有关(Agri. Ecosyst. Environ.2012)。由于臭氧胁迫下水稻减产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每穗粒数的变化,为了增进对水稻产量响应机制的认识,必须对颖花形成这一动态过程进仃系统的研究。倒伏不仅影响水稻产量和品质,还给收获带来困难。米用FACE技术,我们首次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结果发现未来高浓度臭氧环境下杂交稻结实期的倒伏风险明
27、显增加(生态学报2011),但常规稻抗倒能力没有变化(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1)。臭氧胁迫下杂交稻倒伏风险增加主要与基部节间 抗折能力明显削弱有关,而后者可能又与节间充实程度下降有关(生态学报2011)。将这些结果整合到基于过程的水稻生长模型,对更加精确地预测未 来咼浓度臭氧环境下水稻的生产力有重要作用。成果名称(4)发现近地层臭氧浓度升高使杂交稻稻米品质总体变劣,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可以部分地抵消臭氧胁迫对稻米品质的负面影响。成果简介稻米品质日趋重要,申请者首次开展了稻米品质对臭氧胁迫响应的FACE研究,结果发现臭氧胁迫不仅使汕优63糙米、精米和整精米产量显著下降,亦使水稻外观品质和蒸煮
28、/食味品质变劣。尽管臭氧胁迫使三系杂交稻 汕优63籽粒蛋白质和微量元素浓度有增加趋势,但单位面积稻米的蛋白质 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臭氧胁迫条件下汕优63稻米品质呈总体变劣的趋势(Field Crops Res. 2012)。申请者最新试验发现,大气二氧化 碳浓度升高可以部分地抵消近层臭氧浓度升高对汕优63稻米品质的影响,说明外界条件的改变有可能减轻臭氧胁迫对稻米品质的负面影响(Environ.Pollut. 2014)。除此之外,申请者对作物品质对大气组分变化的响应作了充分调研: 应Agri. Ecosyst. Environ.期刊主编的邀请,申请者对包括臭氧在内的非生物 逆境对作
29、物品质的影响作了系统综述,发现了一些共同的响应趋势及其作用机理(Agri. Ecosyst. Environ. 2011);另外,对二氧化碳与稻米品质进行 了专门的总结,发现未来高浓度二氧化碳环境下收获的稻米明显表现出品质 变劣、商品价值降低的趋势(Acta Ecologica Sinica 2011);成果名称(5)发现水稻抗臭氧胁迫 QTLs的协同效应。申请者长期合作伙伴 Frei博士和Wissuwa研究员在定位水稻耐臭氧基因 位点的工作上取得重要进展,发现了水稻耐臭氧胁迫的2个数量性状位点(QTL)OzT9和OzT8。申请者利用以 Nipponbare为遗传背景、 Kasalath为 置
30、换片段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群体对上述定位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携带有OzT8的株系SL46在臭氧胁迫环境下能保持较高的光合效率,带有OzT9的株系SL41则表现出较强的抗氧化胁迫能力。将SL41和SL46杂交,得到冋时存在2个QTL的株系。利用人工气候室,设置全生育期臭氧胁迫(100nL L ),研究其对回交亲本Nipponbare和带有耐臭氧基因位点OzT8/OzT9的回交重组自交系株系产量、生理和生化指数性状的影响,结果发现带有2个抗臭氧QTL的株系抗臭氧能力比只带1个抗臭氧QTL的亲本强,表现在臭氧导致的生物量、和产量损失较小。OzT8/OzT9两个QTLs间的协冋作用可以有效减少未来地表
31、臭氧浓度升 咼情景下水稻产量的损失,这一成果为通过分子育种(molecular breeding)手段选育适应未来大气环境的水稻品种提供可能。11-5近五年已主持的国家级或省部级科研课题情况项目、课题名称(下达编号)项目级别、 来源迄止时间经费(万兀)是否结题稻米品质形成对臭氧胁迫的应答机制及调控(3147143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面上项目2015-201890否小麦胚乳锌积累路径和锌的生物强化研究(3110110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青年基金2012-201421否小麦胚乳锌积累路径和锌的生物 强化研究省属高校聘请外国短期 专家杰出青年教师培育2013-20143否臭氧胁迫对水稻伤害的农艺
32、调控途径及其机制(0812201233)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国豕重点实验室开放基201220159否Adaptation strategies of rice to tropospheric ozone and their effects on crop quality ( 32.5.8003.0101.0)德国Robert Bosch基金会科学桥项目2011 - 201314结题科研部门审核意见:经审核,序号为的成果无误。序号为的成果无法确定。审核人:(部门盖章)2014 年月日III.指导研究生情况III -1本人指导硕士研究生情况入学年月研 究 方向人数获得学位人数考取博士人数2011
33、作物生长发育与调控11获国奖”2013作物生长发育与调控12014农业资源与利用1注:协助指导硕士生 10名III - 2本人在国内外协助指导博士研究生情况时间国别、学校学生姓名导师姓名协助指导的博士生研究方向本人担任工作2008-2012中国,扬州大学赵江宁王余龙作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指导试验2008-2012中国,扬州大学赵轶鹏王余龙作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指导试验2011-至今中国,扬州大学赖上坤王余龙作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指导试验2013-至今中国,扬州大学周宁王余龙作物生长发育与调控指导试验2012-至今德国,波恩大学Stefa nie H?llerMichael Frei作物对非生物逆境 的响应
34、和适应指导试验和 论文写作III - 3本人主讲的研究生课程或本科生核心课程时 间课程名称课时授课对象2014.02 2014.08高级植物营养学3213级植物营养学、土壤学专业硕士生2012.02 2012.12作物生理生态研究进展 科技论文写作 农业英语阅读与写作8683212级作栽、区域等专业博士生09级农化、生态、园艺、农信等专业09级区域专业2011.02 2011.12科技论文写作Crop Science作物生理生态研究进展36373208级生态、植保和农信专业本科生09级作栽、农信和区域硕士生11级作栽、区域等专业博士生2010.02 2011.01Crop Science作物生理生态研究进展202008级作栽、农信和区域专业本科生10级作栽、区域等专业博士生2009.02 2010.01作物生理生态研究进展1609级作栽、区域等专业博士生2008.02 2009.01作物生理生态研究进展1008级作栽、区域等专业博士生2007.02 2008.01作物生理生态研究进展1508级作栽、区域等专业博士生III-4本人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情况(限10篇)研究生 姓名论文题目发表刊物及时间排名情况收录情况周三妮 赖上坤 齐义涛FACE下二氧化碳、施氮量、密度和锌肥对U 优084稻米锌浓度及有效性的影响.中国水稻科学,2014, 28(3): 289-2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大连装修合同
- 2025年高中数学高考冲刺试卷 函数专题训练
- 2025年Python二级考试专项突破模拟试卷 精讲精练
- 2026国网辽宁省电力校园招聘(提前批)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预热题)
- 买房没有借款合同
- 2026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模拟试题浓缩500题含答案详解(b卷)
- 2026秋季国家管网集团西部管道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6国网甘肃省电力公司高校毕业生提前批招聘笔试参考题库浓缩500题附答案详解
- 料棚拆解合同
- 备战2026中考英语语法百题分类训练 专题12 主谓一致100题(中考真题+中考模拟)(解析版)
- 二十届四中全会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年中国RWS行业调研报告
- 2025年入团考试测试题目及答案
- 2025年入团积极分子题库及答案(完整版)
- GB/T 3920-2024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2025中级消防设施操作员作业考试题及答案(1000题)
- 媒体公关-课件3-公共关系工作程序
- 余杭区房屋装修备案申请表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课件-1讲
- 丹东海上风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参考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