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占江(第三版答案)_第1页
林占江(第三版答案)_第2页
林占江(第三版答案)_第3页
林占江(第三版答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20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子测量技术(第3 版)电子课件Electronic Measurement Technigue林占江第一部分通用基础测量第1章绪论学习辅导内容学习和掌握电子测量及计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对学习以后各章的内容均有促进和提高作用, 尤其是对一些专业名词要深刻理解,并能做到正确运用,这对理论学习、实验操作是必不可少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基础知识)1、 测量与计量的基本概念( 1) 测量的定义( 2) 13 个专用名词术语2、 电子测量的内容、特点3、 电子测量仪器的分类分通用电子仪器、通信测试仪器、光电测试仪器三大类。4、 电子测量方法电子测量包括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

2、测量、直读测量、比较测量、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及随机测量等方法。重点理解“电子仪器”的定义及内容,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合理科学的选择测量方法。5、 计量的基本内容( 1) 计量基准( 2) 计量基准的 5 个基本条件( 3) 计量基准的划分:国家基准(主基准) 、副基准、工作基准。( 4) 计量器具的 8 个特征( 5) 计量的 3 个分类:科学计量、工程计量、法制计量。重点掌握量的具体内容和测量与计量之间的相互关系。二、习题答案题 1.1 解:(1) 不属于电子测量( 2)属于电子测量题 1.2 解 、 1.3 解、 1.4 解、 1.5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第 2 章误差理论与

3、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学习辅导内容误差理论与测量不确定度是专门研究有关测量误差的科学理论,数据处理则是应用数学方法和计算工具对测量数据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和处理的准则和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误差理论与测量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在理论和实际应用领域都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和发展, 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 对从事各种实验和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一定要学习和掌握误差理论、测量不确定度及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只要有测量,必须有测量结果,有测量结果必然产生误差。 测量误差影响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因此, 对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特点、 性质及分类要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最后找出合理科学的办法加以消除。一、本章需要

4、掌握的内容1、研究测量误差的目的。2、误差的基本概念、来源、分类及各类误差的特性。3、误差的传递分配与合成,误差最小二乘法处理,微小误差准则,测量数据处理等。4、测量不确定度的基本定义、分类及评定方法。5、测量误差与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区别。6、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步骤及产生原因。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理解和掌握绝对误差、相对误差、满度相对误差、准确度等级、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巨大误差的定义、特点、性质以及消除措施,微小误差准则。2、等精度测量、贝塞尔公式及应用。3、测量不确定度的分类及评定方法。难点:1、方差与标准差、权、加权平均值。2、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推导与应用。3、最佳测量条件的确定与测

5、量方案的设计。4、不确定度的A 类评定和 B 类评定。三、习题答案题 2.1 解、 2.2 解、 2.3 解、 2.4 解、 2.5 解、 2.6 解 、2.7 解、 2.8 解、 2.9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题 2.10 解:XXA54.95( ) 0.05VCX0.05Vr AX / A0.05/ 4.95 1.01%r XX / X0.05 / 5 1%rM| X m | / X m 0.05 / 10 0.5%电压表应定为0.5 级题 2.11 解:用( 1)表时, VmS%U m0.5% 150 0.75V示值范围为 10 0.75V 。用( 2)表时, U m2.5%150.37

6、5V示值范围为100.375V可见选择 2.5 级的电压表比选择 0.5 级的电压表测量误差小,所以要合理地选择仪器仪表的量程及准确度等级,不能单纯追求仪器仪表的级别。题 2.12 解:绝对误差为A AA0 951005相对误差为A5r5%A0100分贝误差为r dB20L g (1r ) dB20L g (1 0.05)dB0.446dB题 2.13 解:数学期望?M ( f x )标准偏差18f i 1000.82 KHz8 i 182f xi8 f x?( f x )i 10.047KHz 0.05KHz8 1题 2.14 解、题 2.15 解:参照本章例题进行计算题 2.16 解:r

7、Xm An B =( 3 2.5%+2 1.5% ) = 10.5%题 2.17 解:rW2rUrRrt=( 2 1%-0.5%+1.5% )= 3%题 2.18 解、 2.19 解:按第2 章中 2.8.2 常用函数的合成误差章节中的公式(2.8.17)和( 2.8.18)求出。题 2.20 解:可采用多次测量的方法,设测量次数为n按公式 (X)( X )求出,将数据代入公式得n( X )27.1 8n( X )采用 8 次测量较为合理。第 3 章 测量用信号发生器学习辅导内容信号发生器是一种电信号源,波形为正弦波(或其他波形) ,其频率、幅度和调制特性均在规定限度内设置在固定或可变值上。信

8、号发生器是最基本、使用最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它广泛应用于电子技术工程、通信工程、 自动控制、 仪器仪表及计算机技术等领域内。几乎所有的电参量在电子测量技术应用中都需要借助信号发生器进行测量。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分类及工作特性( 1)信号发生器按频段、性能、调制类型、频率调节方式、产生频率的方法等五种方法划分。( 2)信号发生器共有 16 种主要工作特性。2、函数信号发生器工作原理函数信号发生器能产生多种特定时间函数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及锯齿波等),为测量工作提供多种测试信号源。( 1)结合图 3.3.1、图 3.3.3,详细阐述典型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并说

9、明图中的每一个元器件的作用。( 2)结合图 3.3.4、 图 3.3.5、图 3.3.6 、图 3.3.7 、图 3.3.10,详细分析函数信号发生器中的几个典型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说明每个元器件的作用。3、 DDS 数字式频率合成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 1)DDS 的基本结构和性能分析( 2)DDS 的输出频率特性( 3)DDS 的特点( 4)DDS 芯片的应用,重点介绍 AD9852 芯片( 5)结合图 3.5.4 分析由 AD9852 芯片组成的波形产生电路工作过程。二、重点与难点重点: 1、信号发生器的分类及工作特性2、重点学习和掌握函数信号发生器及DDS 信号发生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10、难点:要求重点介绍和分析DDS 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三、习题答案题 3.1 解 3.7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第 4 章 模拟测量方法学习辅导内容从信号的特征讲,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模拟信号是其幅度随时间作连续变化的信号。无论是何种电参数,只要它属于模拟范畴,就要采用模拟测量方法进行测量。或者不完全属于模拟量, 只要采取某种技术措施和手段将其变换成模拟量,就可以采用模拟测量方法进行测量。 其前提是在变换过程中尽可能减小误差,即使产生误差也不能降低测量精度。模拟测量方法有多种,不管使用何种模拟测量方法进行测量,被测量必须是模拟信号。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实现测量模拟电压有三种检波器,即平

11、均值检波器,有效值检波器和峰值检波器。要求能熟练的分析其工作原理和特点。2、能画出三种检波器的电路原理图,并说明每个元器件的作用。图 4.2.5图 4.2.12图 4.2.193、结合图 4.2.7图 4.2.16图 4.2.20 能详细地分析平均值电压表、值电压表的工作原理,说明每一个元器件的作用,并能描绘出工作过程的波形。有效值电压表及峰图 4.2.7图 4.2.16图 4.2.204、分析脉冲电压测量工作原理,并掌握其注意事项。5、分析噪声电压、器件和放大器噪声的测量工作原理。6、理解分贝、失真度的概念,分析分贝值、失真度的测量工作原理。7、熟练阐述功率、Q 值的测量工作原理。二、重点与

12、难点重点:1、理解波形系数K F,波峰系数K P 的定义与作用。2、单片集成电路有效值检波器AD536A 的内部结构和功能。3、对三种检波器的误差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和了解。4、掌握各种陷波器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难点:1、能利用各种波形的波形系数K F 与波峰系数K P 换算出各种波形的平均值、有效值和峰值。2、结合图4.7.5 能详细分析和阐述阻抗测量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说明每一个元器件的作用。三、习题解答题 4.1 解:20%,5V题 4.2 解:Ux rms(有效值)(峰值)利用波形系数 K F和波峰系数K PU P进行换算。U(平均值)有效值)U xrms (正弦波的读数即为有效值U x

13、rms11V ,平均值 U0.9VK F1.11峰值UP KPU x rms 121.41V用平均值电压表测量各种波形, 根据“示值相等平均值也相等”的原则,方波和三角波的平均值也为 0.9V 。方波的有效值 U x rms 110.901V1.11方波的峰值 U P 10.901 0.901V三角波的有效值 U xrms11.036V1.151.11三角波的峰值 U P1.73 1.0361.79V题 4.3 解:( 1)峰值表的读数峰值表为正弦波有效值刻度时,其读数U aU P /KP ,三种波形的 UP 均为 10V,故它们在峰值表上的读数均为U10/ 2 =7.07V.(2)均值表的读

14、数均值表为正弦波有效值刻度时,其读数UU F U,KF21.11。 。2U P对正弦波U xrmsUP / KFK P ,故读数 U0.707V 。UK PK F 对方波U U P10V ,故读数UKF U1.111011.1V 。U P10,故读数 U a101.115.56 。对三角波U1.151.73KFKP1.15 1.73( 3)有效值电压表的读数该表测试任何波形电压都可以直读有效值。对正弦波, U x rmsU P / K P , 故读数 U a10/2 7.07V。对方波 U x rms U P / K P 10V ,故读数 U a10V 。对三角波 U xrms105.78V,

15、 故读数 U a5.78 V 。UP/KP1.73题 4.4(练习题) 5.6 格题 4.5 解:根据电压表的刻度特性,可以确定其检波方式,举例如下:( 1)用方波作为测试信号,以知方波的 U PUUU 0用被检电压表测量这个电压。若读数 U U 0 /20.707U 0 ,则该表为峰值表。若读数若读数U 1.11U 0 , 则该表为均值表。U U 0 ,则该表为有效值表。( 2)分别取峰值相等的一个正弦电压和一个方波电压,设为U P ,用被测电压表分别测量这两个电压,其读数分别为U 和U 方 。可能有下列几种情况:若 U U 方 或 U U 方 ,则该表为峰值表。因为被测电压峰值相同,只有峰

16、值响应的电压表才能指示相同。若 U 0.637U 方 或U 0.637U 方 ,则该表为均值表。 因为正弦电压的平均值U a 0.637U P ,而方波的 UU P ,已知两个峰值相等。同理,若为有效值表,公式U 0.707U 方 成立。题 4.6 解 : 相同。因为峰值电压表的读数U P / K P 。题 4.7 解:应选用均值表因为峰值电压表对被测信号波形的谐波失真所引起的波形误差非常敏感,而均值表的波形误差与峰值表相比要小得多。题 4.8 解、 4.9 解、 4.10 解、 4.11 解、 4.12 解、 4.13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四、参考资料1、电路分析2、模拟电路3、高频电路第

17、五章数字测量方法学习辅导内容数字量是信号幅度随时间做离散型变化的物理量。 目前,电子测量仪器正向量程扩大化、集成化、模块化、智能化、虚拟化、网络化、数字化、跨专业多功能化趋势发展。而这些发展趋势的核心是数字化。 因此必须学习和掌握数字化测量方法。 无论高档还是低档仪器, 数字化越来越普及。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数字电路的成本越来越低。随着各类仪器装上了CPU,数字化仪器比模拟仪器的功能更强,精度更高,应用更方便灵活。在实际测试工作中,能用数字测量方法就不用模拟测量方法。仪器的发展趋势可归纳成一个简单的公式:“仪器=AD/DA+CPU+ 软件”, A/D 芯片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再经过软件处

18、理变换后由D/A输出。 A/D 芯片是数字化测量的核心器件,需要掌握的内容是A/D 转换器的基本工作原理、检测方法及应用领域等。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结合图5.1.1 分析数字式仪器的综合结构及直流DVM 的组成。图 5.1.12、了解和掌握DVM 的特点3、了解和掌握 DVM 的主要类型,结合图 5.1.5 能阐述逐次比较式 DVM 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图 5.1.5结合图 5.1.7 能阐述双斜积分式DVM 的电路组成和工作原理。图 5.1.74、结合图 5.1.10, 5.1.11 能分析和阐述 U-F 转换器的工作原理,并说明每一个元器件的作用。图 5.1.10图 5.1.115

19、、掌握 DVM 的测量误差内容,并能根据公式(5.1.10)计算习题。6、 结合图 5.2.1 能分析和阐述直流数字电压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图 5.2.17、 结合图 5.3.2 掌握多用型数字电压表的组成图 5.3.28、 分析和掌握AC-DC 转换器, R-U 转换器, I-U 转换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9、 结合图 5.4.2 ,图 5.4.3 掌握电子计数式频率计的工作原理,并能详细分析工作原理。图 5.4.2图 5.4.310、详细分析在测频时所产生的测量误差,其中包括:( 1)量化误差 1 误差( 2)标准频率误差11、全面系统地掌握通用计数器的主要测试功能,结合图 5.5.1、图

20、5.5.3、 图 5.5.5、 图5.5.7 、图 5.5.8 、图 5.5.10、图 5.5.11、 图 5.5.12、图 5.5.13,分析频率测量、周期测量、时间测量、频率比的测量、脉冲计数、自校等的工作原理。12、结合图5.7.2、图 5.7.3 详细分析典型频率计数器的工作原理。13、结合图5.8.1、图 5.8.2、图 5.8.3 详细分析频率/功率计的工作原理。14、了解和掌握测量时间、相位的工作原理,并能详细分析其测量误差,分析和阐述图5.9.3 的工作原理,并说明每一个元器件的作用。图 5.9.3二、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 U-T 和 U-F 两种积分型DVM 的组成和工作

21、原理。图 5.1.7图 5.1.92、了解和掌握A/D 芯片的种类、特点、功能及应用。3、了解和掌握频率测量的基本工作原理及通用计数器的主要测试功能。4、了解和掌握频率/功率计和相位测量的基本工作原理。难点:精密全波检波器电路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并能描绘检波器的波形及特性曲线。三、习题答案题 5.1 解,题 5.2 解,题 5.3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题 5.4 解:(1) 4 位;( 2) 413位(也可以说4 位);( 4) 31位;( 3) 3位,其中第二242种的最小量程为0.2V ,它的分辨率是10 V。题 5.5 解:已知 =0.003%, =0.002% ,故测量的示值相对误差为

22、r%U m %0.003% 0.0021.000000 % 0.007%U x0.499876讨论:从以上计算可知,相对误差r 随 U x 而变,当 U x U m 时, r 最小。题 5.6 解:参照第 145 页的例 5.1.1,按公式( 5.1.10)计算求出。题 5.7 解、题 5.8 解: 参阅本章相关内容。题 5.9 解:当用计数器测频时,由1 误差产生的相对误差N/N=1/T f xT 1S时, N51210 7N106T=0.1S 时,N110 6210 6N0.1 5T 10mS时, N0.0112 105N5 106题 5.10 解:由于计数器内部频标正确度(1 10 9

23、)优于被测晶振二个数量级,不需要考虑内部频标误差,可认为主要取决于1 误差,则要求110 7T f x可得 T=1S ,即闸门时间应1S 秒。由于计数器的误差中总包含标准频率误差|fc / f c| 这一误差项,其总误差不可能低于其标准频率误差。故该计数器不能将晶体校准到10 9。题 5.11 解:被测频率f X 均是 100000。题 5.12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题 5.13 解:( 1)测频时的 1 误差N115 104NT f x1 2000( 2)测周时的 1 误差N1f X TC2000 100 10 62 101NTXf C题 5.14 解:按公式( 5.9.5)推导计算求出题

24、5.15 解:测量步骤之一是采用外触发方式四、参考资料1、 脉冲数字电路2、 集成 A/D 和 D/A 转换器应用技术第6章时域测量学习辅导内容在电子技术领域里,各种电信号多为时间的函数。对于非周期性的、变化复杂的信号无法用简单的几个参数进行描述。 最好的办法是使用示波器去观察和研究各种时域信号。 示波器不仅能定性地观察电信号的动态过程,还可以定量地测量表征电信号特性的所有电参数。示波器除了测量电量以外,还可以通过各种传感器测量非电量。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了解示波器的分类2、了解和掌握模拟示波器的基本结构,结合图6.2.1 说明各单元电路的功能和作用。图 6.2.1能熟练画出示波管的结构

25、示意图,并说明每部分的功能和作用。图 6.2.2图 6.2.33、掌握波形显示原理,当X 、 Y 偏转板加上不同信号时,结合图6.2.5、图 6.2.6 能分析出荧光屏上显示的波形。图 6.2.5图 6.2.64、理解扫描和同步的概念。5、全面系统的阐述模拟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并能描绘出工作过程的主要波形。6、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结构、工作原理、关键器件和典型电路的功能与作用。结合图 6.3.1 、A/D 转换器、 D/A 转换器、图 6.3.8、图 6.3.9、图 6.3.11 等进行详细分析。7、熟练掌握示波器的应用,结合图6.6.3、图 6.6.4、图 6.6.5,详细分析波形失

26、真的原因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示波管显示被测信号波形的原理。2、模拟示波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包括波形图)3、扫描及同步的基本概念,扫描电路的工作原理。4、数字存储示波器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主要性能指标、关键器件及典型电路的功能与作用。5、示波器的应用难点:1、同步的概念2、扫描系统的工作原理。3、数字存储示波器的时基控制电路、峰值检测电路。三、习题答案:题 6.1 解 题 6.5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题 6.6解:最高工作频率是20MHz最低工作频率是 0.4Hz题 6.7解:( 1)聚焦不良( 2)回扫消隐失效题 6.8解:引入 50Hz 交流电源的干扰题 6.9 解 题 6.11

27、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四、参考资料1、物理学的光学成像原理、静电等内容。2、模拟电路3、数字电路第7章频域测量学习辅导内容频域测量在广播电视、CATV 系统、卫星通信、雷达导航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扫频仪和频谱分析仪在更宽广的频率范围内对各种有源、 无源二端口或四端口网络进行传输特性和反射性的测量,如宽带放大器、高频放大器,高通、低通、带通滤波器。能方便地测定各种网络的频率,输出电平、通带、增益、衰减、介电常数、反射损耗等性能参数。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了解扫频仪的常用术语、关键器件。2、详细阐述扫频仪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结合图7.2.1 进行分析。3、了解和掌握扫频仪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结

28、合图7.2.2、图 7.2.3 、图 7.2.4、图 7.2.5进行分析。4、详细阐述频标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结合图7.3.1、图 7.3.6 进行分析。5、分析图7.3.3、图 7.3.5 的波形图。6、掌握扫频仪的使用、选型依据及使用要领。7、了解和理解时域和频域的关系,结合图7.9.2 进行分析。8、掌握频谱分析仪的分类及其工作原理,结合图7.9.4、图 7.9.6 进行分析。9、掌握信号频谱测量的各种分析方法。10、掌握频谱分析仪的技术性能指标、操作使用要点等。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变容二极管扫频原理和振荡电路2、频标产生的工作原理并分析其波形图难点:1、频率标记的产生原理2、信号频

29、谱测量三、习题答案:题 7.1 解 题 7.12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四、参考资料1、高频电路2、信号与系统第 8 章数据域测量学习辅导内容逻辑分析仪是作为数据域测试仪器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仪器,它真正实现了电子测量领域里的一个新测试工具和手段数据域测试。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掌握逻辑状态分析仪,逻辑定时分析仪的概念、特点及作用。2、对逻辑分析仪与模拟示波器进行比较。3、掌握逻辑状态分析仪的基本组成与主要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结合图 8.7.1、图 8.7.2、图 8.7.3 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4、了解和掌握逻辑分析仪的主要工作方式5、举例说明逻辑分析仪的应用6、全面理解逻辑分析仪的选用原则

30、和使用要点。二、重点和难点重点:逻辑状态分析仪的组成和每个单元电路的功能。难点:逻辑分析仪的数据取样和显示周期工作原理。三、习题答案:题 8.1 解 题 8.8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四、参考资料逻辑分析仪原理与应用第 9 章 调制域测量学习辅导内容调制域的特征是反映信号频率、 相位与时间的关系, 它同时域、 频域形成信号的三维空间,能立体的反映信号的全部特性。它广泛应用于无线电通信、导航、雷达、遥控、遥测、广播电视及航空、航天等领域里。 因此,必须要学习和掌握有关的调制与解调相互变换方面的理论知识,对提高调制域测量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调制方式的划分:(1)调幅( 2

31、)调频( 3)调相2、结合图9.2.3 理解和掌握信号的三维空间的物理意义和特点。3、了解和理解调制信号测量的定义。4、结合图9.4.1、图 9.4.2 分析连续计数技术(ZDT )。5、结合图9.5.1 详细阐述调制域分析仪的基本工作原理。6、掌握主要技术指标及应用。二、重点和难点重点:1、信号的三种调制方式2、连续计数技术(ZDT )3、调制域分析仪的基本工作原理。难点:测频时序图及时间间隔测量时序图。三、习题答案:题 9.1 解 9.7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第 10 章非电量测量学习辅导内容电子测量可以测量电量,还可以测量非电量。非电量的测量是通过传感器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来实现的。 非

32、电量无论是在种类上还是在数量上都比电量和磁量数量多。 因此,学习和掌握非电量测量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将非电量转换成电量进行的测量技术也称为非电量检测技术。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非电量及其检测的分类2、非电量检测的主要优点3、结合图 10.2.1 对非电量测量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进行分析。4、了解和掌握传感器的分类、特性等。5、掌握集成传感器的性能特点,尤其是智能传感器的性能特点。6、掌握非电量测量的应用。结合图10.5.11 和图 10.5.14 分析温度与湿度测试电路、双轴磁场传感器的应用电路工作原理,并说明每一个元器件的功能与作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 1、非电量测量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

33、理。2、传感器的特性3、集成传感器难点: 1、智能传感器的性能特点2、温度与湿度测试电路的工作原理三、习题答案:题 10.1 解 题 10.9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第 11 章电磁兼容测量学习辅导内容在电子测量领域中,测量的主要任务是测试有用电信号的各种参数,抑制和消除有害的电磁辐射和干扰。 电磁辐射和干扰直接或间接的对电子产品造成严重的危害,甚至造成其性能劣化或功能丧失。 电磁兼容学科是一门尖端的综合性科学, 它涉及数学、 电磁场理论、天线与电磁波传播、电路理论、信号分析、材料科学、工艺学和生物医学等基础理论。因此,必须熟练掌握电磁兼容测量技术。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了解和理解电磁兼容测

34、量的名词术语及其定义。2、理解和掌握电磁干扰的分类3、全面系统的掌握电磁兼容测量的基础理论。( 1)结合图 11.4.2、图 11.4.3 分析电磁发射测量的工作原理。( 2)结合图 11.4.4、图 11.4.5 分析辐射抗扰度测量工作原理。( 3)结合图 11.4.6、图 11.4.7 、图 11.4.8、图 11.4.9 分析传导抗扰度测量的工作原理。( 4)掌握测量无线的功能及其种类( 5)结合图 11.6.2 详细阐述测量接收机的工作原理, 并说明每一部分单元电路的功能和作用。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1、理解和掌握电磁兼容测量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2、了解和掌握测量天线的功能与种类。3

35、、掌握测量接收机的工作原理难点: 1、电磁发射测量与抗扰度测量2、辐射抗扰度测量3、传导抗扰度测量三、习题答案:题 11.1 解 题 11.7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第二部分现代电子测量第 12 章智能仪器学习辅导内容随着微电子技术、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软件技术及总线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仪器以其多功能、高性能、高自动化、高可靠性、操作灵活方便等优点正逐步取代传统的电子仪器。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智能仪器的种类不断增加和更新,数量也不断扩大。电子仪器的智能化已是现代仪器仪表发展的主攻方向。因此,必须学习和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方法。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智能仪器的特点2、结合图

36、12.2.1 分析智能仪器的结构及其作用。3、学习和掌握智能仪器的基本工作原理4、掌握智能仪器设计的全部内容:( 1)方案设计( 2)硬件设计( 3)软件设计( 4)系统调试5、重点和难点重点: 1、智能仪器的特点2、智能仪器的结构及其作用难点:智能仪器设计三、习题答案:题 12.1 解 题 12.4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第 13 章虚拟仪器学习辅导内容虚拟仪器技术是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综合集成的产物,它代表了现代测试技术和仪器技术发展的最新方向。 虚拟仪器代表着从传统的以硬件为主的测量系统到以软件为中心的测量系统的根本性转变。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传统仪器与虚拟仪器的主要区别2、重点介

37、绍软件的功能3、掌握虚拟仪器的组成和分类4、了解和掌握虚拟仪器的特点与应用5、学习和掌握虚拟仪器总线技术6、 ATE 中的虚拟测量仪器二、重点和难点重点: 1、传统仪器与虚拟仪器的主要区别2、虚拟仪器的组成、分类及应用难点:虚拟仪器的总线技术三、习题答案:题 13.1题 13.6 解:参阅本章相关内容第 14 章自动测试系统学习辅导内容自动测试系统泛指那些采用计算机技术及软件技术, 能实现自动化测试系统, 完成激励、测量、数据处理及显示,或输出测试结果一类系统的统称。一、本章需要掌握的内容1、自动测试系统的类型2、自动测试系统的结构3、自动测试系统的硬件组成及举例4、结合图 14.6.1 阐述数据库设计步骤5、掌握 GPIB 自动测试系统6、掌握 VXIbus 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