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修炼骨响齐鸣功夫_第1页
怎样修炼骨响齐鸣功夫_第2页
怎样修炼骨响齐鸣功夫_第3页
怎样修炼骨响齐鸣功夫_第4页
怎样修炼骨响齐鸣功夫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如何修炼骨响齐鸣功夫马国兴 (2012-02-14 06:46:25) 转载 标签: 分类:太极养生 杂谈 八极拳高层次的体现骨响齐鸣 练了二十多年八极拳。 早就听说过 骨响齐鸣”的功夫,武林中各门派高手在练功过程 中一般都会经历骨响齐鸣”这个阶段,这也是内功修为达到一定境界的标志,以前我对这种 功夫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这很玄乎”是 高手们”为了标榜自己而杜撰出来的,就像蹿 房越脊”满天飞的轻功,入地遁土的忍术”能看到百里外的 天目”功,硬度赛过 金刚石” 的铁头功,这些只有在影视中靠导演幻想”用电脑设计,再剪辑合成,观众一看一一神了。 最近一两年,早晨练习八极小架,在做拉弓式”、凤凰双展翅”

2、等几个动作时,整个 上半身的骨节发出 嘎嘎”的响声,脊柱、肩膀、肘部、腕子到手指依次响完,动作越慢声音 越明显,于是查找这是什么原因,后来读了马国兴先生的武学专著尨诞集,才明白是怎 么回事,其实这并不神秘,无非是伸筋拔骨”产生 弹簧”功夫的基础,跟练习易筋经一 样的效果,只是很少有人说破罢了。 天下拳理是一家,各门各派功夫架子尽管不同,但是动作的设计都是要练出发人 放人”的弹簧功夫,从而达到 浑身无点不弹簧”太极拳称为 抱球功”形意拳和大成拳称 为浑圆力”八卦掌称为 乾三连,坤六断”八极拳称为 十字劲,爆炸力”实际上这都是 古拳论九要论和十大要序中的六合”功夫。只要拳理通了,要领对了,姿势正了

3、, 招法圆了,时间久了,功夫深了,骨响齐鸣”的现象自然就出现了。 如何修炼骨响齐鸣功夫 马国兴 弟子问:师傅论拳时,常常述说形体功夫”要达到 柔若无骨”而有时又说 柔 弱无骨”此两者有何分别?柔弱无骨”和骨响齐鸣”是什么关系?应如何修炼? 师答:形体功夫 柔若无骨”是为了自身更好地适应拳术技法攻防变化的需要,众前 贤根据实践经验和拳术理论的探讨,提出的对形体功夫”的具体意境的描写。 柔若无骨”即是根据老子道德经中 骨若筋柔而握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 至刚”的法则而来。是拳门对 形体”的练习和运用规范出的具体要求。 而 柔若无骨”是习拳初期对 柔弱无骨”的描述性用语。待内功修炼出的内劲,外功

4、 修炼的形体,内外合一, 确实达到运用攻防招法内变无滞碍的柔若无骨”的描述意境时,便 可以称之为柔弱无骨”之境界。 可知 柔弱无骨”是自身形体功夫境界的写照。 关键是 弱”,此项 弱”不是无能为力的 弱”,而是 蕴含着强大无比之势”的存在,而 此 弱势”的存在方式体现在外形的柔上, 只有做到 柔”,才能保证外形 弱势”的正确。故 柔 弱”是不能分开的。 拳法中形体要达到 无骨的柔弱”程度,才能是 蕴蓄、发放”自身内劲最大拳势威力的 方式。这就是将有形之骨架的强硬练到似无骨架之柔弱”的运动变化方式,才是真正的传统 拳术中的形体功夫。才能做到自身拳架之拳势的柔行气,刚落点”的打化合一的攻防统一、

5、同一而用的意境。即以柔用刚、化打合一之境界。 因为,拳术中外练的 筋骨皮”中的 筋、皮”都有可塑性,这是筋、皮的本性决定的。 只有 骨”虽然以固体形式存在, 而两骨节之间的骨段的形态是不能改变的。自身整体的骨架 全靠各骨关节的灵活运动,才能保证我们生活、工作、劳动的需要。但是一般范围内的骨关 节的运转是不能完全适用于拳术较技攻防之用的,满足不了攻防变化的运用需要。 故前贤提出 肌肤、骨节开张”,充分松活、运转各个骨关节的方法,使之达到自身各 个骨关节在生理允许的最大范围内,按照一定方法修炼, 使各骨关节随 意”圆转自如,再作 多关节有序而合章法的 圆转屈伸,曲直相互变化 ”运动,可使自身拳招的

6、攻防变化达到柔 弱无骨,顺随为法”的意境。方可使自身最充分的做到柔行气,形体柔弱无骨引化自如的境 界;刚落点,接骨斗榫,形如钢铸,内劲发之,无坚不摧之势能”。即可做到形体 松而不 懈,紧而不僵的功夫艺境。 这才是最大限度的发挥自身的劲势”,形体的攻防能力。这才是拳术攻防的练习和 运用”的正确方法。 由此论述可知 柔弱无骨”是自身物质力量最机动灵活的准备和积蓄方法。是较技攻防 物质基础”的功夫内容。当有 上层建筑”方面,即自己的 精神主观能动性”的建立和运用水 平的内容,即 以柔用刚”之技术方法之心理,这里就不论述了。 由此可知, 柔弱无骨”的功夫不单是 形体”的单纯运动修炼的结果, 而是 形、

7、意、气、 劲”各种功夫意境共同参与修炼而成。尤其是内劲的直接参与,体现了内劲、形体相互共同 完成的外形之基础功夫,而内劲在一定程度上起主导作用,因而内劲至健,运行在骨节间隙 中,故知 柔弱无骨”的形体功夫好,是内劲功夫精纯的表象之一。 由此推出:修炼内劲功夫又是柔弱无骨”功夫的基础。 形、劲”相互为用,方有 以柔 用刚 ”之真功夫。 柔弱无骨”和 骨响齐鸣”两种功夫是什么样的关系? 首先要知道两者皆为功夫艺境。 然形体的 柔弱无骨”的功夫艺境可以没有 骨响齐鸣”的艺境。骨响齐鸣”的功夫艺境 成熟便蕴含着 “柔弱无骨 ”的功夫艺境。因为两种功夫皆根据 “离火之清灵;坎水之松沉;巽 风之虚其形质,

8、以气势为用 ”而修炼。 但是“骨响齐鸣 ”又多修持了 “震雷之雷鸣 ”功夫而成。详细内容请观看 “易经 /八卦篇 ”。 这两种功夫开始修炼的方法基本相同,只是最终练法小有区别而已。但是运用于攻防中 “骨 响齐鸣 ”功夫更好。 下面将具体操练 “柔弱无骨 ”和 “骨响齐鸣 ”的方法分条别目的阐述清 楚。以备学拳者自 用、自悟。 修炼“柔弱无骨 ”和“骨响齐鸣 ”的基本要领: 心清、气静、形虚,气运,顺随为法,即顺随自身各个关节的生理生化技能运作、循 序渐进是法则, 日复一日, 持之以恒是功夫。 最终达到 “柔弱无骨 ”、“骨响齐鸣 ”、周身一家, 浑身无处不通灵的意境。 重要的是 “内劲 ”功夫

9、的修炼为基础、为指导。这里只以形体练法来述说,内劲功夫意 境在其中了。拳谚云: “意气君来骨肉臣 ”便是法则。习拳者同时亦要充分结合本门派、本拳 种独特的修炼方法而练,见效会更快,效果会更好。 苌氏武技书中云: “太凡初学入手时,两肩务要松活 ”。是诸门前贤皆都提出的同 一观点。那肩活是第一法:肩,含有 “肩”、“肩胛 ”两个部位,皆要 “松活圆转自如 ”是功夫。 而功夫好者 “肩 ”松下如挂在身上一般。 “活肩法 ”: 一些拳种有 “以肩为轴的直臂转肩轴 ”的方法,前挥臂;后挥臂;前后同时挥臂法。属 于纯形体练法,效果不错。 摇肩转动肩胛骨活肩法: 无极站式,双肩自然下垂,左肩膀上提后摇转,

10、再向下前转出,复立提向后摇转,三 次;右肩如是向后要转三次。再左右肩先后连续画 8 字,向后摇三次,为一周期。 初练时动作生疏,运转方法正确,熟练后,大约一个月左右,必需增加摇转次数,每 次修炼达到 500 次周期以上才见质量效果。 此时 “胯再肩膀下落是必需上提 ”,此乃上下相随功夫基础。 以后再一次演示下例诸法:呆架展手摇肩法;怀中抱月摇肩法;怀抱太极摇肩法;鹤 翔飞天摇肩法;螃蟹横行摇肩法、鸭子浮水摇肩法、大鹏展翅摇肩法。皆从不同的方位、角 度练习肩部的功法,各法皆具妙用。如以 “行功法 ”修炼,可有全身步法的基础功夫。 歌诀: 左肩高提右肩垂,右肩高耸左肩低。 前冲后撞尖跟力,挟山超海

11、名更奇。 拳法中 “肩 ”为一身之前锋,具有八面肩头之作用,以成拳法“八面之威风,肩负一身之 重任 ”,故摇肩法不可忽视之。 活肘法: 内划圈挥手转肘法;外划圈挥手转肘法。方法简单,是用手法的根基。 活腕法: 内转圈活腕法;外转圈活腕法;抖手活腕法。使用手腕轻轻划圆的功法。手乃围护自 身之门,应刚柔相济,上下前后左右相顾,以熟为要,故手法有 “腕活指利”之说法。然而需 要与身法、步法配合运用才是真功夫。 “肩肘腕”三节同练法: 单推手法(术名阴阳八卦连环手) 有:自己练法;二人同练法,乃常见的三节同练法; 提手拧裹外翻背锤击法;回手拧裹内翻下按掌法;单、双臂顺逆缠绕法。 肩肘腕三节实乃“臂”也

12、,臂乃一身之门户,手为 “天门”;肘为“人门”;肩为“地门”。 拳法中“三门宜固,束抱为固,狭义是固,固则 顾矣”。 能“顾”则对手不可入也。使对手进入门内,必落空处,击之必犯,乃得 “打法”之妙矣! 门户宜闭固是一法也,门户开亦是一法也,引进落空者是。开门有法,是功夫。开不得法, 开则身法易涣散。对手易乘之可揭可挑,而我自身难保矣!臂为门户不可不精研之, “肩肘 腕”三节同练诸法,乃修拳法中 “门户开关” 之大法矣!不可轻之。 滚头活颈法: 一般都是前低头,后仰头,左视,右视。再将头置于肩上,左右前后滚动圆转,每个 方向转动八圈,换方向转八圈。颈椎松静,头却滚动自如,初练要慢,滚动均匀是功夫

13、。 头者身之魁,颈为头目之枢,上下相顺顾,呼吸相通,以灵活为主。顾左顾右,头正, 项竖,或随身以相转,或领身以相转,学者亦当领会也。用法详见易经/三才篇 松动脊椎法和圆转摇动脊椎法; 松动胸骨法;开锁骨法,属于内功法习练范畴,方法在论站桩一文中,可结合运 用。 松腰:摇转上身活腰法,松胯活胯松腰法,俗称 “刷腰”,每个方向各八圈。 活胯: 开胯法,左腿站立,右腿向前提膝,右向外摆,周而复始八次,换右腿站立,左腿提 膝外摆,如前。两腿交替运作,初期站立不稳,可手扶它物,熟之可独立活胯运转。此法开 胯最好,可以与童子功的 “外摆莲腿”媲美,是运用腿法的基本功夫。 站立转胯法: 平转左、右外圈转法;

14、水平运 8 字转法。立转法:两胯尖平行立转车轮法;左右两胯 交叉前后立转8字法。 腰乃身之枢轴,故要灵活圆熟,方有虚实之变化。直鞭坚固则发招脆爆,劲势沉长, 力从腰出,气从腰运,腰之上下相通为用是正法也;胯、臀:骨为胯、筋为臀,诸前贤有以 胯说臀者;有以臀含胯说者。 我乃胯臀合一而论,乃从简之说,而以胯言。 胯者,下身所重者在 臀”,故有 溜臀、泛臀、敛臀、裹臀、翻臀(前上翻之名)”,后 翻名曰: 掀”,此两者不可混用,掀臀”之法,乃少林拳法之 雷天鼓”等,各种方法之别。 故胯与肩应该相合,百法收来无空间”就是言说 胯与肩相合,左摆右转肩胯同动,陡 然相冲而带压下,故一身筋节俱紧贴对手身上”,

15、又名曰 一片”。此可以佐证 功夫在身上” 的说法之正确。此乃上乘意境。 活膝法: 金鸡独立式,内、外摆腿转圈活膝法,外转八圈,内转八圈,即换腿;柔转膝法:即 以膝盖画圈左、右旋转,有单膝、双膝之分,有跪式柔转和水平柔转之分,皆以正、反各八 圈为准而变换之数。 膝乃下盘之门户,宜平分内外而有扣意,不可敞开,即不可外开,若开则足尖亦开。 下盘必不密矣!后腿取跪势略带压下,仅身坐至将与前膝平即住,置身在两腿中间,皆不可 过,过则 弓把软”,即膝软则腿力不坚。此法虽不必拘,旨在不失而能随之变用即为真。 活踝骨法: 金鸡独立提膝转脚法,以脚尖外转八圈,内转八圈,即换腿;柔踝骨法:有虚实步拧 转实腿踝骨法

16、;摇山晃海旋转踝骨法;脚尖点地屈腿摇踝法。 胯膝踝三节同练法: 平开步法,疾步法,即熊步法,丁步等站式,以劲道下成8字法两腿顺逆虚实拧裹转 换,转身法或不转身法皆可,只腰以下运动,上身安静虚灵随动便是,意在肩胯应合,旨在 腰活中求虚实变化的正确。 足系一身之根,根不稳,则百体虽强,皆为虚器,妙在足趾钉下,足根坚固,劲意在 踝,则足无虚前虚后不平之病,是名为敷”,这样则退步轻灵,踹步迅捷,探步灵活,转 步圆如”,其余百般步法,俱遵成式运用。此乃拳法中步如猫行,如履薄冰”的步法之功夫, 意成至此,根既坚固,周身可一气贯穿俱活,随其所用之无不可颠人矣! 然关足之搀力,腿亦有功焉,腿宜悬而缩,以活而硬

17、,要循腰藏阴而带曲尺样,此乃 下盘之紧密者也。 由此可知膝胯踝”三节同练乃下盘之紧密的腿法功夫,有时步法、踢法,拦拌等功夫 的基础。故应熟习而精之,便可获得全身整体功夫之大用。 手掌指的松活法: 虚空正反拧转阀门法,立拧法,俯拧法,仰拧法。意念贯注各个手指的关节按顺序松 活,直至指尖,循环往复,宜轻灵松活,处处到位是功夫;波浪勾伸 掌、指”法。动作虽小, 作用极大,是其特点。 脚掌指的松活法, 基本与手指法一致。但是脚掌指活动范围小,故而微妙,应该细心体会。 左、右肩的8字正反摇转法; 左肩,左胯的上下8字摇转法;右肩,右胯8字摇转法;左肩、右胯和右肩、左胯的 交叉8字摇转法,皆以正反两方向为

18、准儿习之。以上各种方法,初练时皆为形体”修炼,有 内劲”时,即应结合 内劲”顺逆运行修炼,效果极佳,仍为修炼。 全身一气贯穿有两种基本线路的方法,而存在三种形式。 左手足,右手足”的上下一气贯穿法。 右手对左足,左手对右足 ”的交叉上下一气贯穿法,是两种基本方法。 最终达到左右手足随意横向、竖向一气贯穿法,即第三种形式。 虽然是三种形式,其中含的方法很多,不再阐释。 全身修炼开始时,不用攻防招式,只是按法而修,熟练后,随意而动则抻筋拨骨,上 下九节,节节贯穿,身法拧裹钻翻螺旋,内劲、形体时时处处 时空统一 ”。内变自身无牵拉、 阻滞,外变体内虚空应之,便是柔弱无骨功夫成矣! 此时如以 太极边球

19、法”修炼,效果更好。 再以此柔弱无骨”的艺境,演示各种攻防招法,便能通明招法攻防的运用为何了。顺随而 用、以柔用刚”才是拳法用招的真谛。继之便可逐步修炼形体蛇动、蚕动、蠕动、蛹动 ”等 不同层次的柔弱无骨”的功夫艺境。 骨响齐鸣”功夫就是这样修炼出来的,体现出局部单练和整体综合修炼的统一性”。 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才是成功的法宝,才是成功的保证。 功夫照法而修炼,处处用心而不急求,只求练法正确,流畅,功夫自然就上身。拳术 攻防招发的运用,都是一种内外有章法的自由运用活动;拳术修炼和运用存在有法度而无定 式的道理。针对拳术攻防之道的修炼和运用的特点,习拳者要将拳练活,就是说法死人活”。 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领会、体会拳法练习和运用的神韵、意境、气度、劲势 形态、中和。只有这样 层层明道理,步步见功夫 ”,才能有自己 功夫”的不断提高,升华,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