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剧音乐化改革思想的浮现x_第1页
浅析京剧音乐化改革思想的浮现x_第2页
浅析京剧音乐化改革思想的浮现x_第3页
浅析京剧音乐化改革思想的浮现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京剧音乐化改革思想的浮现 程砚秋(1904-1958),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四大名旦 之一,程派艺术的创始人。程砚秋三岁时,父亲去世,家境衰败。六 岁时,投入荣蝶仙先生门下学艺。十三岁到十四岁这一年,程砚秋正 式参加营业戏的演出。在这一阶段,程砚秋凭着自己的勤学苦练得到 很多舞台实践的经验。这一年,程砚秋遇到了对他一生影响最大 的罗樱公先生。罗先生帮助程砚秋找到了自己的艺术个性,并引领他 找到了应当发展的道路,这对程砚秋一生的发展都是很大的帮助。程 砚秋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远赴欧洲游学,游历了 6个国家。在此期 间,他除了大量观摩以外,还赴大学听课,钻研法语等,回国后他通 过各种

2、方式介绍欧洲戏剧,发表大量范文,包插程砚秋赴欧考察音 乐报告书巴黎剧场一瞥等。他在考察报告书里,提岀关于改良 戏剧的19项建议,其中关于音乐改革的建议,一是实行乐谱制,以 协调戏曲音乐在教育政策上的效果;二是音乐须运用和声和对位法; 三是逐渐完成弦乐为主要的音乐;四是完全四部音合奏。那么,这四 项音乐改革建议是如何产生的呢? 一、程砚秋于20世纪30年代赴欧游学的背景 此时,程砚秋任XXX戏曲音乐院院长一职,深感肩上责任重大, 希望通过游学可以扩大自己的见识,考察并吸收西方戏剧有营养的部 分,为中国的戏剧发展作出贡献。在程砚秋赴欧游学的前两年间,梅 兰芳先生也曾赴美访问。所不同的是,梅兰芳是赴

3、美演剧,是把东方 戏剧介绍给西方,这是东方戏剧与西方戏剧相沟通的先声。而程砚秋 此行赴欧,是为了学习考察西方的艺术,将以改良中国的戏剧,并希 望通过戏剧艺术来促进世界和平。他在出国前,在致梨园公益会同人 书中说:“砚秋每想替我们梨园行多尽一些力,多做一些事,但是砚 秋的学识太浅陋,能力太薄弱了,怎能负起这样重大使命呢? 因此 便产生了游学西方的动机。 二、关于戏剧改革中“实行乐谱制,以协调戏曲音乐在教育政策 上的效果的建议是如何产生的 (一)程砚秋赴欧游学时的所见所想。程砚秋此次赴欧游学,参 观了莫斯科、德国、法国、意大利等各国音乐学院和剧场,他在接受 世界日报记者访问时曾说道:“意大利在戏剧

4、界,为先进国家, 其所制乐谱,各国竞相宗法,谱入戏曲,比较言之,当是意大利为首 屈一指。程砚秋看到,欧洲各国的文字语言,虽无法统一,但其 戏剧精神是统一的。欧洲歌剧,皆有乐谱。一个乐谱,以意大利戏词 唱来,固能抑扬中节,铿锵入妙;以其他各国戏词之唱来,也有相同 之结果。欧洲各国的语言文字各不相同,但是各国戏剧演员都能以不 同的语言成功的演绎,就是因为他们有全欧洲相同的乐谱。戏曲音乐 之所以发生教育效果,除开词句以外,还有音节与表情等等,这些都 是由于乐谱决定的。能够听得懂词句固然更好,听不懂就以国语在小 册上传播也行,如既听不懂又不用小册子,只要有各地方一致的音节 与表情等,也就能收到相同的教

5、育效果。欧洲人运用乐谱,完成了戏 曲音乐的欧洲风俗,同时又各自完成其国家的教育效果。 (二)由欧洲所见反观中国京剧存在的问题。中国戏剧,唱者各 自为腔,而无所谓谱。程砚秋认为:“从前的“九宫大成谱之类,己 是前一个时代的东西了。昆曲衰败以后,皮黄名曰“乱弹,木是不讲 究要一定的谱,但如果要皮黄负起教育的责任,则合于现时中华民族 和世界人类的要求的新创作为必要,要这创作在各地方有一定的效果, 则不可不有一定的谱。假定创作一个政Z剧或社会剧,其中一段词句, 如果没有一定的谱,则演唱者可以随便增减或改变字句,或以不同的 调子唱出来,则其感情不同,其教育效果也必然各不相同。 三、关于戏剧改革中“音乐需

6、运用和声和对位法的建议是如何产 生的 (一)程砚秋赴欧游学时的所见所想。程砚秋赴欧游学时看到, 欧洲的许多教育,比如宗教教育、伦理教育、政z教育、社会教育等 等,全是以艺术为手段,他们给予国民的教育,是用戏曲音乐为教科 书。他们从小学开始,就让学生读剧本、听音乐,中学大学也是如此, 戏曲音乐可说是他们的国民教育、基本教育,他们人人都会弹奏几样 乐器,人人都读过各种剧本,人人懂得和声、旋律、对位法。程砚秋 在巴黎参观国立戏曲研究院时看到,他们的研究院所设立班级不仅有 提琴科班、钢琴科班、指挥科班、唱歌班等,还有专门的对位学班, 可见欧洲学校对于和声与对位学的重视,他们认为这就是最基本的乐 理知识

7、,是一定要会的。欧洲的音乐,无论大规模的交响乐还是戏剧 中的伴奏乐,就连乞丐在路边奏着的,也有和声和对位法的运用,欧 洲这种复合的音乐是非常伟大的。 (二)由欧洲所见反观中国京剧存在的问题。中国当时的音乐, 旋律尚不十分健全,和声对位法等运用的更是少之又少。相比较,欧 洲的音乐是复合的音乐,而中国的音乐则是单声音乐。此次赴欧作此 对比,实感中国音乐是不如欧洲音乐的柔和、复合、伟大而完全。 四、关于戏剧改革中“逐渐完成弦乐为主要的音乐的建议是如何 产生的 (一)程砚秋赴欧游学时的所见所想。欧洲人唱戏,以提琴为主 要乐器。他们的戏曲音乐是以弦乐为主的,次为管乐,再次才为打乐。 柔和的弦乐擅长表达情

8、感而又不会喧宾夺主的引起观众的注意因此 忽略演员的戏剧表演。 (二)由欧洲所见反观中国京剧存在的问题。中国戏曲音乐的伴 奏,乐器是以打乐为主,弦乐和管乐反而是次要的。以打乐为主,虽 会营造出一种热闹红火的场面,但也会使观众把注意力集中到热闹的 伴奏中而忽略了演员的表演。弦乐柔和优美,适于表现剧中人物细腻 丰富的内心世界,而打乐过多,则易破坏戏剧中表现心理活动的氛围。 五、关于戏剧改革中完全四部音合奏的建议是如何产生的 (一)程砚秋赴欧游学时的所见所想。欧洲的音乐是复合的、完 全的、完整的音乐。他们的音乐最少有四部音,包括高音、中音、次 中音、和低音。这些声部是以合奏形式出现的。这样的音乐是完整的、 丰富的。 (二)由欧洲所见反观中国京剧存在的问题。中国戏场上的配乐, 讲究使用五音。这五音分别是金(锣铁类)、丝(胡琴、月琴、丝子等)、 竹(笛箫类)、革(大小鼓类)、木(绑板等),这些乐器单独演奏的 话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表现力,但是在中国的戏场上,这些乐器完全没 有出现四部音的合奏。由此可见,中国的音乐与欧洲相比还是较为单 一,重视旋律而不讲究和声对位与声部。四部音的合奏是没有的,就 连低音乐器也少见得很。赴欧游学,是程砚秋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情,也是中国京剧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程先生回国后提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