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师中级理论考试模拟题1_第1页
保健按摩师中级理论考试模拟题1_第2页
保健按摩师中级理论考试模拟题1_第3页
保健按摩师中级理论考试模拟题1_第4页
保健按摩师中级理论考试模拟题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职业道徳是指人们在一泄的(D )范围内所遵守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A、日常生活B、运动C、生产活动D、职业活动 2、良好的职业道徳、精益求精的按摩技能是(B )的必要素质。 A、客房服务员B、按摩师C、餐厅服务员D、调酒师 3、保健按摩师要(A )。 A、抵制一切不健康的按摩B、遵守生产程序C、遵守制造流程 D、遵守加工规程 4、( A )不属于保健按摩师文明服务。 A、言而无信B、举止大方 C、谈吐文雅D、善始善终 5、保健按摩师的仪容要有良好的习惯,每天要(C )。 A、带项链 B、带首饰 C、做口腔卫生淸洁D、带戒指 6、保健按摩师谈吐要(C)。 A、声音宏亮B、理直气壮 C、文雅和气

2、D、粗鲁莽撞 7、不属于保健按摩师岗位职责的有(D)。 A、爱岗敬业B、询问按摩禁忌症C、持证上岗 D、诊断疾病 8、壮族人待客非常热情,说话时常常(C )。 A、大声B、宏亮C、不可大声(声音小)D、大声比划 9、日本人忌讳触及(A )。 A、别人的身体B、植物 C、动物身体 D、狗 10、( B )不是保健按摩的禁忌症。 A、酗洒后B、运动后C、骨肿瘤D、血液病者 1K在保健按摩中常会遇到受术者高血压急剧升髙,可达(A ),此时患者感到头晕目眩、头重足轻、行走困难。 A、 2732KPaB、 3343KPaC、 1520KPaD、 1825KPa 12、以按摩膏为介质可以(C)。 A、营养

3、皮肤 B、淸凉外表,防暑祛湿C、增强按摩效果D、滑利关节 9 13、递质是指(A )的物质。 A、具有增强手法效果、保护皮肤作用 B、吸收汗液,祛风散寒C、淸利头目,活血散瘀 D、提髙皮肤温 度,防寒 14、人体标准解剖学姿势是(A )o A、身体宜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和足尖向前B、俯卧位,两眼平视,上肢下肢向躯干并拢, 手掌和足尖向前C、身体起立,两眼平视,上肢下垂,下肢并拢,手掌向后,足尖向前D、身体起立,两眼平视, 右上肢前伸,左上肢后伸,手掌和足尖向前 25、上,下;前,后:内,夕卜:注,深:远侧,近侧;内侧,外侧是以解剖学姿势为准的(D )术语。 A、人体切面 B、

4、人体断面 C、常用定位 D、常用方位 16、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切成左右两部分所出现的切面称(D )。 A、横切而 B、冠状切面C、水平切面D、矢状切而 27、细胞的主要结构有(D )。 A、细胞膜、细胞间质、细胞核 B、细胞膜、基质、细胞核C、基膜、细胞质、细胞核 D、细胞膜、细胞质、 细胞核 18、器官是由(C )的结构单位。 A、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左生理功能B、一左形态结构的能行使一左生理功能C、多种组织构成的,具有一泄 形态,能行使一定生理功能D、多种组织构成的,具一定细胞数量,能行使一左生理功能 29、(C)构成活体内的竹块。 A、长竹、短骨、不规则廿 B、长卄、短廿、扁计C、

5、卄质、件膜、骨髓 D、松质卄、密质件、骨僦 20、椎件、胸骨和(D )组成躯干计。 A、胸秤柄B、胸计角C、肋软世D、肋件 21、颈椎7个,胸椎12个,腰椎5个,(D )尾椎1块组成成人的椎计。 A、紙椎5个 B、紙椎4-5个C、舐椎2块D、紙椎1块 22、胸卄是由胸件体、(D )构成的。 A、胸计柄和胸计角B、胸计柄和软卄C、剑竹和胸卄角D、胸计柄和剑突 23、腕卄、(B )和指计构成人体手卄。 A、趾竹 B、掌卄 C、旗骨D、月骨 24、腕丹由8块竹组成,分远、近两列,近侧列(B )。 A、由内向外为手舟件、月计、三角竹和豌豆竹B、由外向内为手舟竹、月件、三角计和豌豆丹C、由外向内为大 多

6、角计、小多角件、头状卄、钩计D、由内向外为大多角件、小多角柠、头状秤、钩竹 25、(B )块腕计组成远近两侧列腕件。 A、 16B、 8 C、 12D、 15 26、下列哪一组不是躯干丹常用计性标志。(D ) A、胸腰椎棘突、第7颈椎棘突 B、胸卄柄、胸柠角、剑突C、颈静脉切迹、肋丹 D、锁骨体、锁卄肩峰端 27、肱卄上端、(B )构成肱丹。 A、肱丹外科颈和肱计下端 B、肱丹体和肱计下端C、肱世外科颈和肱计内外上撫 D、肱竹体和肱竹内外上牒 28、尺刑的构造是(B )。 A、分为一体两端,上端称尺竹冰,下端称尺计茎突B、分为一体两端,上端钩状突出的是鹰咀,下端称尺骨头C、 分为一体两端,上端

7、钩状突出的是鹰咀,下端有滑车切迹D、分为一体两端,上端粗大有滑车切迹,下端有尺件鹰 咀 1 29、矗臼的位宜在脸骨(B)半球形凹陷。 A、内侧而 B、外侧面C、上面 D、下面 30、游离下肢竹有股th胫件、腓竹、帳竹和(B )。 A、B、足骨C、跖件D、趾卄 31、( C )构成腓卄。 A、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形成内、外侧牒,下端突起称外踝B、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形成内、外侧探,下端突 起称内踝C、一体两端,上端称腓计头,下端称外踝D、一体两端,上端称腓卄头,下端称内踝 32、( C )组成足计。 A、跟骨、趾计、骰卄、足舟席和楔件B、跚丹、距计、骰件、足舟件和楔计C、7块跚竹、5块跖件和14

8、 块趾计D、7块附肯、5块跖柠和15块趾竹 33、胫丹的构造是(A )。 A、分为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形成内侧棘和外侧礫,下端内侧向下突起,称内踝B、分为一本两端,上端膨大形成 内上棘和外上驟,下端外侧向下突起,称内踝C、分为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形成内上聯和外上驟,下端外侧向下突 起,称外踝D、分为一体两端,上端膨大形成内侧操和外侧牒,下端外侧向下突起,称外踝 34、颅卄是由(D )和脑颅骨所组成的。 A、16块而颅竹B、额竹、上颌件、下颌卄、鼻骨、泪计等面颅计C、额计、顶卄、忱件、筛卄、蝶竹等D、面 颅竹 35、常用上肢计的卄性标志是(A )u A、锁竹、肩胛柠、肩胛下角、胧竹内外上牒、鹰咀、梯

9、it茎穴、尺柠头等B、锁件、肩胛柠、肩胛下角、肱件内 外侧驟、鷹咀、梯竹茎穴、尺骨头等C、胸骨角、剑突、胸件柄、肱计内外侧操、鹰咀、挠卄茎穴、尺肯头等D、 胸计角、剑突、胸廿柄、肱骨内外上侧棵、鷹咀、挠竹茎穴、尺件头等 36、( B )和关节内软骨是关节的辅助结构。 A、关节囊和关节韧带 B、关节韧带和关节曆C、关节面和关节韧带D、关节韧带和关节腔 37、防止胫丹向前移位、胫供向后移位的膝关节韧带是(B )。 A、内侧副韧带B、交叉韧带C、外侧副韧带D、帳韧带 38、关节的辅助结构包括(D)。 A、关节面、关节腔和关节囊B、关节韧带、关节唇和关节粪C、关节而、关节内软骨和关节囊 D、关节韧 带

10、、关节唇和关节内软骨 39、加深关节窝,(B)和运动时起缓冲作用是膝关节半月板的主要生理功能。 A、减少关节稳泄性B、增加关节稳泄性C、关节接触而变小D、关节接触而变平 40、关节突关节的连结方式属于(B )连结。 A、关节B、间接C、软件D、直接 41、人体脊柱有(D )个生理弯曲。 A、5B、3C、6D、4 42、位于颈背部浅层的是(D )。 A、背阔肌B、竖脊肌 C、胸锁乳突肌D、斜方肌 43、收缩时引起吸气,舒张时协助呼气的肌肉是(C ) A、三角肌B、腹直肌C、膈肌D、肱挠肌 44、肩部的主要肌肉有三角肌、冈上肌、冈下肌和(B )。 A、胸大肌B、肩胛下肌C、胸锁乳突肌D、肱二头肌

11、45、( D)是加部的主要肌肉。 A、臀大肌和股二头肌 B,臀大肌和股四头肌C、股二头肌和股四头D、臀大肌和酩腰肌 46、大腿前群主要是(D ),后群主要是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 A、股中间肌B、股直肌C、股外侧肌D、股四头肌 47、股四头肌有四个头,分别是(D )、股内侧肌、股外侧肌和股中间肌。 A、缝匠肌B、半腱肌C、半膜肌D、股直肌 48、( A )是股四头肌的主要功能。 A、维持人体直立,屈大腿,伸膝关节B、维持人体直立,内收大腿,伸膝关节C、维持人体直立,伸大腿, 伸膝关节D、维持人体直立,外展大腿,伸膝关节 49、跟腱是由(A )与比目鱼肌合并而成。 A、腓肠肌B、胫计后肌C、

12、腓竹短肌D、腓竹长肌 50、小腿三头肌的主要功能是(C )。 A、屈踝关节,伸膝关节B、伸膝关节,上提足跟C、屈膝关节,上提足跟D、屈膝关节,同时屈踝关节 52、( D )是体循环途径。 A、自右心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左心房B、自右心室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右心房C、自右心室 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左心室D、自左心室经动脉、毛细I血管、静脉回到右心房 52、血液从左心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回到右心房的过程称(C )。 A、小循环B、肺循环C、体循环D、淋巴循环 53、是连接最小动脉和最小静脉之间极英微细的血管,而且是物质交换场所的是(D)。 A、淋巴B、血管瘤 C、 静脉

13、丛 D、 毛细血管 54、( A )静脉常作为静脉穿刺的部位。 A、浅B、深 C、 中 D、 大 55、反射弧包括(C )个相连的部分。 A、 3B、 4 C、 5 D、 6 56、( B )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 A、脑和脑神经B、脑和脊髓C、 脑和脊神经 D、脑神经和脊神经 57、由一至四颈神经前支组成的(B )形成忱大神经和膈神经。 A、臂丛B、颈丛C、舐丛D、腰丛 58、以形成股神经为主的腰神经丛是由(D )所组成的。 A、一至五腰神经的前支B、一至五腰神经的前支和后支C、第11, 12胸神经部分前支,一至四腰神经前支D、 第12胸神经部分前支,一至三腰神经前支,部分第四腰神经前支 5

14、9、( C )组成内脏运动神经。 A、脊神经前根和后根B、脊神经前支和后支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D、脊神经前根和前支 60、( B )是植物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A、主管秤骼肌的感觉和运动B、主管心、血管、内脏和腺体的感觉和运动C、主管心、血管、内脏和腺体的感觉 D、主管心、血管、内脏和腺体的运动 61、内脏运动神经含有两种纤维成分,即(B )和副交感神经。 A、脊神经B、交感神经C、视神经D、嗅神经 62、副交感神经的功能是使(C)。 A、支气管平滑肌舒张B、瞳孔开大C、心跳减慢 D、肠蠕动减弱 63、脑干是由(C )、脑桥和延髓所组成的。 A、小脑B、间脑C、中脑D、丘脑 64、一般将延

15、髓、脑桥和中脑合称为(D) A、丘脑B、四叠体C、锥体D、脑干 65、消化系统是由(A )所组成的。 A、消化管和消化腺B、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C、大唾液腺、肝、胰及消化管壁内的小腺体D、口、 唾液、胃、胃液、肠、胆汁、胰腺 66、泌尿系统是由(B )所组成的。 A、肾、肾小管、膀胱、尿道 B、肾、输尿管、膀胱、尿道C、肾、肾盂、输尿管、膀胱 D、肾、输尿管、 膀胱和生殖器 67、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A )。 A、整体观念和辨症论治B、脏象学说和辨症论治C、中医养生和脏象学说D、脏象学说和阴阳学说 68、阴和阳是对立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又相互对立,(C ),称之为阴阳互根互用

16、。 A、始终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B、在一泄条件下,可以各自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C、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 而单独存在D、存在于自然界一切事物或现象中的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 69、相对静止着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晦暗的皆属(C ) A、阴阳平衡B、阴阳失衡C、阴D、阳 70、阴阳的(A )是指阴阳的对立双方,在一泄条件下可以转向各自相反的方向。 A、相互转化B、互根互用C、消长平衡D、对立制约 71、不是奇恒之腑之一的是(B)。 A、脑B、胃 C、胆 D、脉 72、在体为筋的脏腑是(D )。 A、心B、肺C、脾D、肝 a 73、( D )脏其华在爪,在体合筋。 A、心B、肾 C、肺D.肝 7

17、4、主藏血的脏腑是(B )。 A、心 B、 肝 C、 肾 D、 脾 75、卜列中属脾之开窍的是(D)。 A、面 B、 耳 C、 鼻 D、 口 76、在液为涕的脏是(D ) A、心 B、 肝 C、 脾 D. 肺 77、肾开窍于(A )。 A、耳及二阴 B. 面 C、 口 D、 耳 78、肺开窍于(D ) A、目 B、 口 C、 耳 D. 鼻 79、( D )脏在体为竹,其华在发。 A、心 B、肝 C、肺 D、肾 80、传化( D )是大肠的生理功能。 A、水谷 B、精气 C、营气 D、糟 81、在五行中,将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等性质或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B )a D、 D、反方向的相生 A、

18、火B、水C、金 82、五行相侮的关系是指五行之间(B )。 A、相克不及B、反方向的克制 C、相克太过 83、机体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是(A )o A、气血、津液B.肌肉、丹骼 C、组织、器官 D、经络、脏腑 84、下列中不是构成人体基本物质的是(D)。 A、气B、血C、津液 D、神经 85、属经络的生理功能的是(B )。 A、藏精B、调节机能平衡 86、下列中不属于足三阴经的是(D )。 A、肾经B、脾经 87、正确的十二经循行泄向是(A)o C、水液代谢 C.肝经 D、疏泄条达 D、胆经 A、手三阴从胸走手 B、手三阳从胸疋手C.足三阴从头走足D、足三阳从足走腹 88

19、、督脉的基本功能是(B )0 A、总督一身之阴脉B、总督一身之阳脉C、行气止痛 D、联络脏腑 89、( B )的基本功能是上至头,下至足,贯穿全身,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有十二经脉之海”之称。 A、督脉B、冲脉C、带脉D、任脉 90、( D )是冲脉的基本功能。 A、分身左右之阴阳B、维络诸阴,诸阳C、能约束纵行之诸脉D、调节涵蓄十二经气血 91、脸穴是人体(C)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A、五脏六腑B,组织器官C、脏腑经络之气血D、经络气血 92、凡没有归属(D)的脸穴,因有奇效,故称经外奇穴。 A、十二经B、任、督两脉C、十二经和冲脉、带脉D、十二经和任、督二脉 93、脸穴的泄位方法有四种,即讨度

20、分寸法、体表标志法、简易取穴法和(C )。 A、固宦标志法B、活动标志法C、手指比量法D、“阿是”法 94、手指比量法中中指同身寸是指以施术者的大指与中指相屈曲成环,取中指(D )为寸。 A、末丹指关节横度B、中节背侧两端横纹间C、近节掌侧两端横纹间D、中节掌侧两端横纹间 95、常用体表标志法中活动标志取的胸穴有(D)穴。 A、.胞中B、天枢C、阳陵泉D、阳溪 96、治疗腹痛、呕吐、泄泻、肠鸣、痛经、水肿、便秘等常取的脸穴是(C )。 A、太阳穴B、百会穴C、天枢穴D、合谷穴 97、三阴交穴主治崩漏、月经不调、遗精、消化不良和(D )等症。 A、耳鸣耳聋B、角弓反张C、面部肿痛D、脾胃虚弱 9

21、8、委中穴的主治范围包括腰痛、酸关节活动不利和(D )等。 A、咳嗽气喘B、胸肋胀满C、肩背痹痛D、下肢痿痹 99、( A )穴是在脐下3寸处。 A、关元B、上胶C、中腔D、下胶 200、( B )穴位主治遗精、遗尿、尿频、尿急、月经不调、带下等。 A、百会B、关元C、少海D、中府 101. ( D )属于商阳穴的主治范围。 A、腹痛、下肢淸谷B、难产、胎位不正C、恶心、大便浓血D、咽喉肿痛、颔痛 102、(C )是少海穴的主治范围。 A、膝关节痛,脚气B、胸胁胀满,急燥易怒,黄疸C、心痛,手臂挛痛,头顶痛,腋胁痛D、腹痛,腹胀,恶 心,呕吐 103、(D)是神阙穴。 C、肚脐旁开寸D、肚脐正

22、中 D、6 A、腹正中线脐上1寸 B、背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 104、阑尾穴位于足三里穴穴下(B )处。 A、1寸B、2寸C、3寸 105、( C )是健体防病的作用原理。 A、活血止痛 B、疏通经络 C、调整脏腑 D、强筋壮竹 106、( C )不是推法的作用。 A、解痉镇痛 B、活血散瘀 C、松解粘连 D、消积导滞 107. ( A )不是抹法的作用。 A、解痉止痛 B、行气散血 C、开窍镇静 D、淸醒明目 208、搓法的作用是(C )。 A、温通经络,消积导滞 B、调和气血,松解粘连C、疏松肌肉,消除疲劳 D、淸脑明目,开窍醒神C、 解痉镇痛,淸头明目D、疏理肌筋,理筋正复 109、(

23、C )不是按法的要领要求。 A、垂直向下用力 B、由轻到重再到轻C、垂直用力,缓慢移动D、稳而持续 110按法的作用是(B )c A、开通闭塞,消积导滞B、镇静止痛,放松肌肉C、放松肌肉,松解粘连 D、镇静止痛,调节胃肠 111、点法的特点是着力点的刺激强,(C ). A、操作费力,作用力戏B、操作复杂,作用力深透C、操作省力,作用力深透 D、操作简便,作用力深 112. 用拇、食、中指的拿法称(B )。 A、五指拿法B、三指拿法C、掌拿法D、提拿法 113. 滚法肘关节屈曲120度240度有利于(A)c A、前臂的旋转摆动B、发力C、节省体力D、手法的轻柔和缓 114. 滚法时手要(B)操作

24、部位做腕屈伸和前臂的摆动和旋转运动。 A、深按压B.吸附在C.贴附在D、压在 115. 振法要求(A ),身体其它部位放松,呼吸自然 A、强力静止性用力B、静止用力C、用强力振动D、静止性用力左右摆动 116. ( D )是叩法的作用之一。 A、调经镇痛B、调理脾胃C、理筋正复D.舒松筋脉 117. 使关节(A )的方法称屈伸法。 D、主动屈曲与伸直活动 A、被动伸直与屈曲活动B、被动伸直C、被动屈曲 118. ( A )是屈伸法的作用之一。 A、滑利关节B、通经活络 219、拔伸法用力应(C)。 A、由大到小B、不受限制 120、( B )不是拔伸法的作用。 A、增加关节间隙,减轻压迫刺激

25、C、消炎镇痛 D、消淤散结 C、由小到大D、非蛮劲即可 B、滑利关节,解除粘连C、整复错位 D、矫正畸形 121.拿揉上肢法时,术者拿揉上肢应(D )进行。 A、均匀一致B、手三阴重于手三阳C、左臂重于右臂 D、由肩至臂 122、术者按揉肾俞穴后,可以进行(C )法施术。 A、对点B、对拨C.对揉 123、按摩法(A )摩是泻法。 A、急B、缓C、先急后缓 124、一指禅推法要领,贯穿着一个(A )字。 A、放松的松 B、灵活的灵 C、深透的深 D、对啄 D、不急不缓均速 D、着力实在的实 125.指腹梳理头皮时,应注意(C A、不要损伤皮肤B、移动要迅速 C、双手交叉搓动 D、保护头部 12

26、6.拿揉颈项时,术者应按(A )的顺序进行拿揉。 A、自上而下B、自下而上C、自内向外D、自外向内 227、足部按摩不可以调整人体(C )。 A、神经反射B、血液循环C、复位D、生物全息 128、用单食指刮压法施术时,术者应一手扶足部固世,另一手(A )施术。 A、食指B、四指C、拇指D、掌根 129、按摩肾脏反射区的施术手法是(D )。 A、双指拳法B、双掌握推法C、双拇指扣拳法 D、指关节压进去,痛时由上向下压刮 230、生殖腺反射区的施术手法是(B )。 A、由内向后压刮B、指关节圧点按压C、由上向下,用許体面刮 D、由下向上,用件体而刮 131 小肠反射区的位置是(B )。 A、在降结

27、肠区的外侧B、惟一区域,位于脚心C、在降结肠区的右侧 D、与降结肠区重合 132、足部反射区包括肾脏、(B )三个反射区。 A、肾上腺、膀胱 B、膀胱、输尿管 C、心脏、输尿管 D、心脏、膀胱 ) 233、子宫或前列腺反射区的施术手法是(D )e A、施力方向由外向内 B、施力方向由内向外C、施力方向由左向右 D、由下向上双拇指压推 134、甲状旁腺反射区的位置在(A)。 A、大脚趾第二趾件底部和第一跖竹顶端缝隙之中B、大脚趾第二趾竹中部和第一跖计顶端缝隙之中C、大脚趾第 二趾计底部和第二跖世顶端缝隙之中D、大脚趾第二趾骨上部和第一跖计顶端缝隙之中 235、甲状腺反射区的位置在(D )。 A、

28、甲状旁腺区左侧B、甲状旁腺区右侧C、甲状旁腺区后侧D、第一跖卄上部 136.颈椎反射区的位置是(C )。 A、在大脚趾第一趾骨上B、在大脚趾跟部外侧C、在大脚趾第二趾竹上D、在甲状腺反射区后侧 237、下身淋巴腺反射区的位豊是(D )0 A、在肛门和直肠反射区下方B、在肛门和直肠反射区后方C、在肛门和直肠反射区右下方D、腹股沟反射区下 边,围绕内踝周围骨缝中 238、振法要求指掌(A )体表或穴位上。 A、紧贴B、贴附C、吸定D、附着 139、(C)是拍法的主要作用之一。 A、调和脾胃B、调整脏腑C、舒筋通络D、调整筋卄 140、掌击法时施术手指自然分开微屈曲,腕伸直,以(A )着力于施术部位

29、。 A、掌根B、全掌C、大鱼际D、掌背 141、( A )不是屈伸法按摩操作要领。 A、操作时要刚柔相兼B、操作应缓慢C、不可使蛮劲D、在生理活动范围内 142、应用对抗力疑对关节或肢体进行牵拉,使关节(D )称拔伸法。 A、活动度加大B、松解粘连C、滑利关节D、伸展 143、拔伸法用(A )对关节、肢体进行牵拉。 A、对抗力量B、大的力量C、能耐受的力度D、轻微的力量 244、术者进行轻拿腹直肌操作,每次提拿时,(C )。 A、挤拢腹肌B、均需依次提拿C、均需先挤拢腹肌后再提拿D、以拇指和英余四指相对用力将腹肌拿起 245、下列各项中,属于直推下肢法的操作要领是(B )。 A、推动时用力要均

30、匀一致B、自环跳推至外踝C、术后下肢温热有力D、推经穴处时,用力稍重,以能耐受为 度 246、按揉肾俞穴时,施术方向应(B )。 A、同时向下按B、同时对按C、同时向外按 D、一侧向上另一侧向下按 147. 拿法时术者应以(D )着力。 A、指端B、指侧讎C、指尖D、指而 148、点揉印堂至百会穴,术者应用(B )操作。 A、一手拇指指腹B、一手拇指指端 C、两手食指指腹 D、两手食指指端 249、轻拿腹部肌肉法,术时手术者腹肌应有(A )。 A、拉扯感及微胀感 B、拉扯感及紧张感C、微胀感及紧张感 D.凉爽感及拉扯感 150.术者用双指钳法施术时,以食指、中指弯曲呈钳状(C )受术部位。 A

31、、推 B、按 C、夹 D.刮 151.下列症状中,( A )禁用足部按摩。 A、肺结核活动期 B、风湿性关节炎 C、哮喘 D、糖尿病 152、生殖腺反射区的位置在(D )c A、脚跟部内侧 B、脚跟部外侧 C、脚跟部左侧 D、脚底跟部中间 153、眼反射区的位置是在(D )。 A、大脚趾顶端B、大脚趾末端C、大脚趾跟部D、从第三脚趾跟部两侧到第二脚趾跟部两侧 154、腹股沟反射区的施术手法是用(C )。 A、指关节点压B、指关节由上向下压刮C、拇指指腹直接按压,压进后向上推 D、指关节直接压刮 155、拇指指腹按压法适用于足部(A )的反射区。 A、腰椎B、腹腔神经丝C、生殖腺D、肺 256、

32、颈项反射区的位置在(C )。 A、小脚趾上部B、小脚趾跟部C、大脚趾跟部D、大脚趾内侧 A 157、甲状腺反射区的施术手法是用(B )。 A、按压,向下刮 B、拇指指腹直接压推C、从上向下压刮D、指关节直接平刮 158、耳反射区的位置是在(B )。 A、第四、第五脚趾上部两侧 B、第四、第五脚趾跟部两侧C、第二、第三脚趾上部两侧 D、第四、第五脚 趾顶端 159、子宫或前列腺反射区的位置在(D)。 A、在舐椎反射区上侧B、在紙椎反射区前侧C、在紙椎反射区外侧D、脚内侧后跟上,呈梨状的三角区 260、从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切成(C )两部分所出现的切而称矢状切面。 A左前右后B、右前左后 C、左右 D、上下 161、()腹股沟反射区的位置是在靠近外踝骨的切处。 162、(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