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粒子散射实验报告含思考题.doc_第1页
α粒子散射实验报告含思考题.doc_第2页
α粒子散射实验报告含思考题.doc_第3页
α粒子散射实验报告含思考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Importa nt & Selected Docume nts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第1页(共7页)课程:近代物理实验实验日期:年 月曰专业班号组别交报告日期:年 月曰姓名_Bigger_ 学号 _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同组者教师审批签字:实验名称:a粒子散射一、实验目的1)初步了解近代物理中有关粒子探测技术和相关电子学系统的结构,熟悉半 导体探测器的使用方法。2)实验验证瑟福散射的微分散射截面公式。3)测量a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二、实验仪器粒子源,真空室,探测器与计数系统,真空泵三、实验原理1 a粒子散射理论(1)库仑散射偏转角公式可以证明a粒子的路线是双曲线,偏转角 B与瞄准距离b有如下

2、关系:设,贝这就是库仑散射偏转角公式。(2)卢瑟福散射公式在上述库仑散射偏转公式中有一个实验中无法测量的参数b,因此必须设法寻找一个可测量的量代替参数 b的测量。经常使用的是微分散射截面公式,微分散射截面公式其物理意义为,单位面积内垂直入射一个粒子(n=1 )时,被这个面积内一个靶 原子()散射到角附近单位立体角内的概率。最终得到Important & Selected Documents这就是著名的卢瑟福散射公式。代入各常数值,以 E 代表入射粒子的能量,得到公式:其中,的单位为, E 的单位为 MeV。2 卢瑟福理论的实验验证方法对卢瑟福散射公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验证。( 1) 固定

3、散射角,改变金靶的厚度, 验证散射计数率与靶厚度的线性关系。(2) 更换a粒子源以改变a粒子能量,验证散射计数率与a粒子能量的平 方反比关系。(3) 改变散射角,验证。这是卢瑟福散射击中最突出和最重要的特征。( 4) 固定散射角,使用厚度相等而材料不同的散射靶,验证散射计数率与 靶材料核电荷数的平方关系。由于很难找到厚度相同的散射靶,而且 需要对原子数密度进行修正,这一实验内容的难度较大。本实验中, 只涉及到第( 3)方面的实验内容, 这是对卢瑟福散射理论最有力 的验证。3卢瑟福散射实验装置( 1)散射真空室( 2)电子学系统( 3 )步进电机及其控制系统 在实验过程中,需在真空条件下测量不同

4、散射角的出射粒子计数率,这样就 需要经常地变换散射角度。 在本实验装置中利用步进电机来控制散射角, 可使实 验过程变得极为方便。 不用每测量一个角度的数据便打开真空室转换角度, 只需 在真空室外控制步进电机转动相应的角度即可; 此外,由于步进电机具有定位准 确的特性,简单的开环控制即可达到所需精确的控制。四、实验步骤1) 若打开真空室上盖, 可以直接观察并调节散射源准直孔大致与探测器准直孔, 盖紧真空室盖子。2) 打开机械泵,对真空室进行抽真空,以减少空气对粒子的阻碍作用。3) 通过步进电机细调散射源准直孔与探测器准直孔的相对位置, 同时观察计数 器窗口显示所接受到的最多粒子数时,两准直孔处于

5、对正状态,称为物理零Important & Selected Documents占八、4)若不打开真空室上盖,可直接利用步骤 3来寻找物理零点。5)数据测量时,先倒转10为350 ,)并开始测量范围从350经至50共转过60区间,其中在=35020间,每转1记录5组数据,在=2050每转过5 记录5组数据6)测量值按同一测量时间归一。以为纵坐标作图。以函数形式进行曲线拟合,并在同一坐标上画出拟合曲线。其中,N为散射计数,P1为拟合参数。7)结论。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散射角9 / 散射计数N平均值-10910923896870879895.6 :-91122107410521116108310

6、89.4-8118911531230 1111511271162.8 :-7129712801364133712681309.2-6141014721432 1134113841407.8-5156715631509153214881531.8-4162516171567 1162315761601.6 1-3169616871699170817071699.4-2174716981742 118461717 :1750-1178917431772181617331770.60180718511758 1167518401786.2 :1175217561818180418261791.221

7、71118071711171817351736.4 13154815251656163415401580.6 14144314931506 n154015361503.6 :5121711511210119611841191.66109911421151 n1122 :1051 :1113 :7902924931901889909.48804865828 760 :733 :798 :9571612600585569587.410520548487534 :514 :520.61131335643334334535812273275278280 :247 :270.61327829827727

8、5278281.214200172210 n208 :239205.8 :15221210210209206211.216186188188193195190 :17177193156161137164.818148197141172134158.4Importa nt & Selected Docume nts19150156136167134148.620133137115134148133.42512210011011613711730143110105115138122.2351041288511897106.440105107891088598.8451191099197106104

9、.450102102112124 n97107.4 :公式只有在大角度时拟合良好,故采取作为修正公式进行拟合,其中A,B为常数,进行拟合后如下图所示:拟合参数 Pi = 0.018, A = 110,B = 0.0000109。再用直接进行分段数据拟合,取10 14的散射角得拟合参数P1 = 0.035。由上述分析可知,散射计数N随着散射角6增加而减小,大概类似于指数衰 减曲线。在大角度时,基本符合卢瑟福散射公式中的计数与散射角之间的关 系。六、原理探究在二十世纪初,汤姆孙提出了一个葡萄干面包式原子结构模型。但卢瑟福在做a粒子散射实验发现,大多数a粒子没有受任何影响直接通过金箔,有1/8000

10、 的粒子偏转大于90,其中有大于180的。所以猜测原子核之间肯定有很大的空 间。因为有一部分带正电的a粒子被完全反射回来,所以原子核同样带正电。并 且由动量守恒可知,要使a粒子被完全反射回来,原子核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卢 瑟福在1911年提出另一个模型,他设想原子中带正电部分很小,电子在带正电 部分的外边,这样,a粒子在接近原子时,它受电子的作用引起的运动的改变如 上文所说还是不大,受正电体的作用就不同了,此时正电体很小,a进入原子区域,但还在正电体之外,整个正电体对它的作用,因此受正电体的力是2Ze2 /(4 er2)。而且正电体很小,所以r可以很小,所受的力可以很大,因此就能产生 大角散射。

11、如果卢瑟福猜想是正确的,实验结果应该与理论公式符合,从而得到下列四 种关系:在同一 a粒子源和同一散射物的情况下,用同一 a粒子源和同一Importa nt & Selected Docume nts种材料的散射物,在同一散射角,与散射物厚度 t成正比用同一散射物在同一 散射角,用同一 a粒子源,在同一散射角,对同一 Nt值,与Z2成正比。本实验只对关系进行了探究,并其假设只对散射角较大时成立。由于金属 箔具有厚度,a粒子穿过会遭遇多个原子核,较小的B角是多次小角散射合成的, 故而在45以下的散射与理论不符。而大散射角可以认为是一次大角散射和多 次小角散射合成,比起大角散射,小角散射造成的影响

12、可以忽略。而我们此次实验仅记录了 -10 50的小角散射情况,是无法验证卢瑟福核 式原子模型的理论的。七、思考题1.241Am或238Pu放射源发出的a粒子在空气中的射程是多少?答:241Am射程为41mm, 238Pu未能查得,但也在几厘米以内。2. 卢瑟福散射实验中的实验数据误差应如何计算?答:造成实验误差的原因可能有以下这些:1)在小角度条件下,由于有多层散射物,造成粒子的二次甚至多次散射;2)9= 0的确定有比较主观随意,只是近似的而不可能绝对的准确;3)实验中选取在不同角度下接受粒子的时间尺度随偏离角度增大而增大, 目的是为了减小误差,但时间又不可能趋于无穷大,故总共接受的粒子 数会有一定的偏差;4)阈值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实验结果;5)粒子向各方向出射数目和概率不一定严格相同;6)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