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C.T653-2000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_第1页
QC.T653-2000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_第2页
QC.T653-2000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_第3页
QC.T653-2000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_第4页
QC.T653-2000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C/T 653-2000 (2000-08-15 发布,2001-01-01 实施)前言本标准在GB/T 9419-1988标准基础上增加了对经改装后的汽车整车行 驶、安全、制动等方面的要求及试验方法和飞机加油车的一些基本要求。本标准从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GB/T 9419-1988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机械工业局提岀。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南京晨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专用汽车制造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卫杰、付先宜、孙广仁、杨守勋、姚传珠。中华人民共和国汽车行业标准运油车、加油车技术条件QC/T 653-2000代替GB/T9419-1

2、98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装运轻质燃油的运油车、加油车(含飞机加油车)的定 义,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使用说明书, 随车文件、运输、贮存。本标准适用于用定型汽车底盘改装的装运轻质燃油的运油车、加油车 (含飞机加油车)(以下简称油车)。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GB 190-1990危险货物包装标志GB 1495-1979GB 1589-1989机动车辆允许噪声 汽车外廓尺寸限界GB 3847-1999丿玉燃式发动

3、机和装用压燃式发动机的车辆排气可见污1 / 16染物排放限值及测试方法GB10543-1989GB 11567-1994GB 12676-1999GB 13348-1992GB 14761-1999GB/T 1496-1979GB/T 12534-1990GB/T 12536-1990GB/T 12538-1990GB/T 12539-1990GB/T 12540-1990GB/T 12543-1990GB/T 12544-1990GB/T 12545-1990GB/T 12547-1990GB/T 12673-1990GB/T 12674-1990GB/T 12677-1990QC/T 25

4、2-1998QC/T 484-1999QC/T 486-1999QC./T 503-1999QC/T 625-1999JB/T 4185-1986JB/T 5943-1991GB 5296. 1-1997 消费品使用说明总则GB 7258-1997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E机地面加油和泄油用橡胶胶管 汽车和挂车侧面及后下部防护装置要求 汽车制动系统结构、性能和试验方法 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 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值及测试方法机动车辆噪声测量方法汽车道路试验方法通则汽车滑行试验方法汽车重心高度测定方法汽车爬陡坡试验方法汽车最小转弯直径测定方法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汽车最高车速试验方法 汽车燃料消耗量

5、试验方法 汽车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方法汽车主要尺寸测量方法汽车质量(重量)参数测定方法 汽车技术状况行驶试验方法专用汽车定型试验规程 汽车油漆涂层汽车标牌特种挂车通用技术条件汽车用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半挂车通用技术条件丄程机械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JT 230-1995汽车导静电橡胶拖地带HB 6122-1987飞机压力加油接嘴通用技术条件HB 6130-1987飞机压力加油接嘴外形尺寸标准3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3. 1 油罐总容量油罐装满燃油的全部容量。3.2 余油量不能通过油车管路系统排出的罐内燃油量。3. 3 油罐额定容量设讣要求的能通过泵油系统泵出的罐内燃油量。3.4 膨胀容量罐内燃油(其体

6、积为油罐额定容量及余油量之和)膨胀用的额外空间容 量。3. 5 额定加油流量设计要求的最大加油流量。3. 6 额定工作压力在额定加油流量加油时的油泵出口压力。3. 7 吸油深度油泵吸油口中心至所吸燃油油面的垂直距离。3.8 自吸时间油泵自开始运转到燃油开始泵到本车油罐所需的时间。3. 9 吸油流量泵油系统吸注到本车油罐的燃油量及吸注时间(不含自吸时间)之比。4 分类及主要性能参数分类及主要参数参照表1。表1分类及主要参数类别油罐额定容量,L加油软管 内径,mm单管额定 加油流 量,L/min吸油性能吸油深 度,m自吸时 间,min吸油流 量,L/min小型W500025150$4W430 80

7、3835080 220中型5000W1200051750220400631200400800大型1200051750400600631200400800注:吸油性能是指在标准大气压和环境温度(205) C条件下的性 能3/165 要求5. 1 整车5. 1.1油车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并按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5.1.2 外购件、外协件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并有制造厂的合格证。经油车生产厂检验合格后,方能使用,所有自制零、部件经检验合格方可装配。5. 1. 3 油车应能在环境温度为(-40+40) C条件下正常工作。5. 1.4 油车外廓尺寸应符合GB 1589的规定。5.1.5

8、油车厂定最大总质量不得超过底盘最大许用值,转向轴(轮)载质量和侧倾稳定角应符合GB 7258的规定。5. 1. 6 油车的运行安全要求应符合GB 7258的规定。5. 1. 7 油车制动性能应符合GB 12676的有关规定。5.1.8 运油挂车、加油挂车或运油半挂车,加油半挂车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 定外,还应分别符合QC/T503和JB/T 4185的规定。5. 1. 9黑色金属件表面须经防腐蚀处理,凡与燃油接触的零件不得污染燃油并满足耐油的要求。5. 1. 10橡胶制品应耐油。5. 1. 11焊接质量应符合JB/T 5943的规定。5. 1.12仪表管和电线贯穿板孔应加装合适的保护圈。5. 1

9、. 13 零、部件装配前应清洗干净,不应有泥沙、灰尘、纤维和金属屑等 杂物。5. 1. 14油车的所有零、部件应布置合理,联接牢固,使用可黑,操作和维修方便。5. 1. 15涂漆质量应符合QC/T 484的规定。5. 1. 16涂镀层和化学处理层应符合QC/T 625的规定。5. 1. 17飞机加油车应设置作业时的停车制动联锁装置和在紧急情况下的超越停车制动联锁装置和应急熄火装置。0. 2 油罐及其附件5. 2. 1油罐额定容量应符合有关技术文件的规定,膨胀容量不得小于额定容量的3%,不得大于额定容量的10%。余油量不得大于额定容量的1%。5. 2. 2油罐内设置带人孔的横向防波挡板,其上的人

10、孔尺寸任一方向不得小于450 mm,必要时可设置纵向水平的防波挡板。5.2.3 油罐表面纵向任一素线直线度公差在每米范围内应不大于5mm,全长 范围内,中小型容量的油罐表面任一素线直线度公差应不大于12 mm,大型油 罐表面任一素线直线度公差应不大子15 mmo5.2.4 油罐应设置上、下油罐的梯子,顶部应设置人孔、人孔盖和护栏。人 孔直径不得小于450 mm,人孔盖上应设观察口、通气阀。5. 2.5 通气阀应能调节油罐内、外压差,其出气阀门应在罐内压力高于外界 压力6kPa8kPa时开启,进气阀门应在罐内压力低于外界压力2kPa3kPa时 开启,使油罐内、外气体相通。5.2.6 油罐底部应设

11、置底部加油管、沉淀槽。油罐的设计应便于水分和朵质 集聚于沉淀槽,沉淀槽最低处应设置排放沉淀物装置。5. 2.7 油罐应能承受至少35kPa空气压力,不得出现渗漏和永久变形。5. 2. 8飞机加油车采用碳素钢板材料制造的油罐内表面应使用符合虚13348规定的导静电防腐涂料。5. 2. 9油罐内应设置指示容量的液位计或标尺,液位计表盘应装在油罐左侧;飞机加油车还应设置低液位控制装置和高液位控制装置,低液位控制装置 应能自动控制油罐燃油的最低液位;高液位控制装置应能自动控制油罐燃油的 最高液位。5.3 加油车泵油系统5. 3.1 泵油系统应能完成下述作业:a)将本车油罐中的燃油,经过滤、计量加注到其

12、他受油设备;b)将满足吸油条件的其它容器中的燃油吸注到本车油罐;c)循环和搅拌本车油罐中燃油;d)作为移动泵站使用;e)抽回本车加油胶管中的部分燃油(飞机加油车不要求)。5. 3. 2 泵油系统工作应满足下列要求:a)泵油系统加油流量和吸油性能应符合表1的规定;b)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TJ不低于60 h:c)平均连续工作时间(Tc)不低于4h:d)可靠度应不小于92%。5. 3. 3 过滤分离器应满足下列要求:a)过滤后的燃油质量要满足受油设备对油品质量的要求;b)便于清洗和更换滤芯,能自动或手动排放沉淀物,上部应设置手动 或自动放气阀;c)飞机加油车的过滤分离器进、出口处应设置油品取样点。5

13、. 3. 4 流量计应满足下列要求:a)允许为表:中加油软管流量的125%瞬时超量而无机械损坏和精度 的降低;b)计量轻质燃油精度不低于0.5级;c)适用于计量汽油、煤油和柴油;d)计量数值应显示清晰,便于观察。5. 3. 5 泵油系统压力管路应能承受1. 5倍的额定工作压力,吸油管路应能承 受200 kPa煤油压力,历时5min不得渗漏。5. 3. 6 油泵进口前的管路中应设置一个符合油泵要求的滤网。5. 3. 7 油泵最高工作压力应不大于额定工作压力的125%,否则应设置泄压 阀。5. 3. 8飞机加油车应设置能控制加油接头出口压力的压力控制系统。5. 3. 9 加油胶管应能导静电,一般油

14、车的管端接头采用插入式CRJ型软管接 头,飞机加油车管端接头采用符合HB 6122、HB 6130规定的压力加油接嘴。5. 3. 10泵油系统应形成导静电通路,系统中不允许出现没有导通的孤立导体,加油车与受油对象之间也要形成导静电通路。5. 3. 11 管路最低处应设置能放尽管路中的燃油的放油塞。5. 3. 12 工作仪表和操作装置应设在便于观察和操作处。5.4 安全和环保要求5.4. 1 油车应具备防止和消除静电起火的安全装置。5.4.2 油车须配带灭火器,且便于存取,固定可靠。5.4.3 油车应设置接地线卷盘,接地线应柔韧,展开、回收方便。一般油车 的接地线未端应设置便于插入潮湿地的插杆;

15、飞机加油车的接地线应能自动回 收,接地线未端应安装弹性“鳄鱼夹”,以便车辆与地面、车辆与飞机形成导 静电通路。5.4.4 油车下部防护装置应符合GB 11567的规定。5.4. 5油罐底部应设置符合JT 230导静电拖地胶带。5.4.6 金属管路的任意两点间或任意一点到接地线未端,油罐内部导电部件 上任意一点到拖地胶带未端的电阻应不大于5Q。加油软管两端金属件之间的 电阻应不大于5Q,飞机加油车用导静电加油胶管的性能应符合GB 10543的规 定。5.4.7 电器元件和导线必须连接可靠、屏蔽良好、有防爆措施。5.4. 8 发动机的排气管消声器应选用防火型或加装防火装置,应改装于驾驶 室前端,消

16、声器出口应远离油罐及泵油系统,其距离不得小于1.5m。飞机加油 车发动机的排气管消声器出口应避开作业操作回。5.4.9 油罐两侧要有明显的“严禁烟火”字样,油罐后部要有易燃液体标志且符合GB 190的规定。5.4. 10 油车的排放应符合GB 3847或GB 14761的有关规定。5.4. 11油车的行驶噪声应符合GB 1495的规定。5.4.12 在额定流量加油时,泵油系统噪声应不超过90 dB (A) o6 试验方法6. 1油车试验条件和试验准备按GB/T 12534的规定。试验装载物可以用水代替燃油。6. 2技术状态行驶检查按GB/T 12677的规定进行。6. 3尺寸参数的测量按GB/

17、T 12673的规定进行。6.4 质量参数的测量按GB/T12674的规定进行。6. 5质心高度的测量按GB/T 12538的规定进行。6. 6 最高车速试验按GB/T 12544的规定进行。6. 7最低稳定车速试验按GB/T 12547的规定进行。6. 8 加速性能试验按GB/T 12543的规定进行。6. 9爬坡试验按GB/T 112539的规定进行。6. 10燃料消耗量试验按GB/T 12545的规定进行。6. 11 滑行试验按GB/T 12536的规定进行。6. 12 最小转弯直径测量按GB/T 12540的规定进行。6. 13 制动性能试验按GB 12676的规定进行。6. 14 汽

18、油车排放物测量按GB 14761的规定进行;柴油车排放物测量按GB 3847的规定进行。6. 15 噪声测量按GB/T 1496的规定进行。6. 16 行驶可靠性试验按QC/T 252的规定进行。6. 17 工作噪声测量加油车按额定加油流量加油时,用声级计测量距操作舱中部正前方 1.0m、离地面高度1.5n)处噪声级声值。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 (标准的附录) 表A1中。6. 18 油罐容量参数测量a)油罐总容量测量在油罐和管路均无燃油的条件下,置油车于平坦的场地上,给油罐计量 注油到满罐为止,注入的燃油量为油罐总容量。注油系统的计量精度应不低于 0.5级。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1中。b)余油

19、量测量当&)项试验结束后,通过本车泵油系统(或管路系统)将油罐的燃油 加注到其他受油设备,直到排不出燃油为止。打开油罐底部放油阀,放岀的燃 油量即为油罐余油量。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1中。c)膨胀容量计算通过测定的油罐总容量、余油量和设计给定的油罐额定容量,根据公式 (1)计算膨胀容量:vP=v-ve-Vy (1)式中:VP膨胀容量,L;V:油罐总容量,L;Ve额定容量,L;Vy余油量,Lod)余油量与油罐额定容量的百分比按b)项的测量结果,根据公式(2)计算百分比:J 二Ve/V7X100% (2)式中:J余油量与油罐觎定容量的百分比。e)膨胀容量与油罐额定容量的百分比。按c)项的计算结果

20、,根据公式(3)计算百分比:J 二 Vp/VeX100%(3)式中,J膨胀容量与油罐额定容量的百分比。6. 19油罐及管路渗漏试验6. 19. 1 油罐涂漆前,封闭油罐上所有孔,从适当位置向罐内通如入35kPa 的气压,保持10 min,对焊缝涂抹肥皂水,观察有无渗漏、变形或压力下降。 试验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2中。6.19.2 按5.3.5中规定的压力和时间做管路渗漏试验,应无渗漏;吸油管路 在做自吸试验时,应无渗漏;压力管路在作业时应无渗漏。6. 20 检查通气阀的工作情况关闭油罐各排出阀,向罐内充气或抽气到5.2.5规定的气压,检查通气 阀的工作情况。试验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1中。6.2

21、1 导静电电阻测量用万用表或其它相关仪器测量下列部位导静电电阻:a)从金属管路上任意一点到接地线未端;b)从油罐内导电部件上任意一点到拖地胶带未端;c)金属管路任意两点之间:d)加油胶管两端金属件之间。 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1中。6. 22泵油系统作业性能试验6. 22. 1 加油性能试验在油泵额定转速下全部油管展开进行加油(可以用本车油料进行循 环),记录流量,加油管端部出口压力、油泵出口压力、油泵转速等有关数 据,重复3次。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3中。6. 22. 2 吸油性能试验油泵按不同转速分别进行吸油性能试验,记录吸油深度、自吸时间、油 泵转速且计算流量,绘制油泵转速与吸油流量

22、、自吸时间的关系曲线,计算吸 滴罐时间,确定最佳吸油工况。测量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4中。6.22.3 抽回油试验展开加油软管使其出口端高出地面2.5m,操作有关阀门,启动油泵, 抽回加油软管中的燃油到本车油罐。6. 22. 4 油品检验在额定加油流量状态下,从过滤水分离器出口取样检测点取样,检查油 品质量。6. 23 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6. 23. 1 试验方法按6. 22. 1的规定,油泵转速和运转时间按表2的规定。表2 泵油系统可幕性试验项目试验时间,h油泵额定转速60%油泵额定转速80%油泵额定转速100%出厂试验001.5型式试验新产品定型试验7010070其它试验3040306 23

23、. 2 试验中记录油泵启动次数,试验车每次故障名称和排除故障时间及 流量、压力等数据,测量结果分别记录入附录A表A5和表A6中。试验结束后 计算下列指标:a) 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亿T,=nT/r(4)式中:L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h;n试验样车总数;r排除故障时间超过lh以上的次数;T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时间,ho注:当仟0和rn时,按2T计算。b) 平均连续工作时间TcT=nT/m(5)式中:t平均连续工作时间,h;n试验样车总数;T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时间,h:m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时间内启动油泵次数。C)可靠度A,也=一X100%曲+2刀式中:A:可靠度;n试验样车总数;T泵油系统可靠性试验时间

24、,h;T:第i台试验车排除故障时间,ho 计算结果记录入附录A表A5中。7 检验规则7.1 检验分类油车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出厂检验、型式检验项H见表3。表3 油车的检验检验项目检验内容出厂检验型式检验外观质量及主要 结构参数检查样车检查整车外廓尺寸测量质量参数测量质心高度测量油罐容量参数测量最小转弯直径测量行驶性能最低稳定车速试验加速性能试验最高车速试验爬坡试验滑行试验限定条件下平均燃料消耗 量试验安全与环境保护排放测量整车噪声测量泵油系统噪声测量制动试验专用性能导静电通路电阻测量油罐及管略渗漏试验检查通气阀工作情况加油性能试验吸油性能试验抽回油试验过滤性能检查可靠性试验泵油系统可鼎

25、性试验行驶试验注:为检验项目7.2 岀厂检验按规定的项LI对每辆油车实施检验,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后 方可出厂。7. 3 型式检验7. 3.1 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检验: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时;b)产品停产三年后;c)正常生产产量累计:000辆时;d)正式生产后,如材料、工艺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e)出厂检验与定型检验有重大差异时。7. 3.2 型式检验时,如果属7. 3.1中d)、b)等两种悄况,应按第5章的内 容和QC/T 252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如果属7. 3. 1中c)应对专用性能进 行检验;如果属7. 3.1中d)、e)两种悄况,可仅对受影响项目进行检验。8 标志、使用说明书8. 1 标志油车应在明显部位固定产品标牌。标牌应符合QC/T 486的规定,包括 以下内容:a)产品名称与型号;b)产品外形尺寸(长调宽调高),mmc)厂定最大总质量,kg:d)整车整备质量,kg:e)油罐额定容量,m2f)出厂编号及出厂日期;g)制造厂名及厂牌;h)车辆识别代码。8.2 使用说明书油车的使用说明书编写应符合GB 5296. 1的有关规定,应包括以下内 容:a)产品名称与型号;b)生产企业名称、详细地址;c)技术特点;d)结构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