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210327120558)_第1页
萍乡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210327120558)_第2页
萍乡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210327120558)_第3页
萍乡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210327120558)_第4页
萍乡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20210327120558)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萍乡市城市总体发展战略规划 (简本) ( 2008-2020 ) 1、规划背景 背景 1 :区域发展背景 从单纯的城市发展观转向区域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观 区域经济的发展, 是当前城市和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今 年 6 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我国区 域协调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去年 12 月,国务院批复鄱阳湖 生态经济区规划 。这一规划是我省城市群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萍乡虽不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范围内, 但却处于赣湘结合部, 东 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西临长株潭经济区。萍乡要发展,必须在 区域经济合作中寻求自身定位,较好地接受周边经济区的辐射, 将自身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处于 “边

2、缘” 地带的劣势转化为发展机 遇。 背景 2 :城市转型背景 从工矿型城市转向新型工业城市、 区域中心城市、 消费型城 市 2008 年,萍乡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转型 试点城市、 享受东北老工业基地优惠政策的城市、 全国循环经济 试点城市。这 三项政策优势,有效地推动了萍乡经济转型进程。 新的城市转型模式, 呼唤城市发展新格局和城市建设新方式。 目 前,城市发展现状已经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界限, 这就要求我们 从更大的视野、 更大的区域范围内来整合城市空间, 调整城市整 体布局。为此,市委、市政府提出“北扩南延、 东整西合” 、“四 区同建”、 “四个组团”等城市建设策略,致力于建

3、设一个城市 功能分区清晰、 生态宜居和谐的城市, 使城市建设科学有序地推 进城市转型。 背景 3 :规划落实背景 落实城市总体规划意图, 实施城市总体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 关键 2010 年 6 月,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复萍乡市城市总体 规划。为落实总体规划目标,必须有一系列城市规划建设行动 计划,以及相关配套的政策措施。加快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科学 布局城市空间,优化城市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品位, 是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之一。 2、规划回顾及现状问题 (1 )1996 版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情况 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6-2010 )实施以来,我市成功 建设了 319 国道、中环东路、洪

4、山路、金陵路和沪昆高速公路 联络线,目前正在进行 320 国道城区段拓宽改建。这些重大交 通设施的建设,较好地构筑了城市框架。总之,上版城市总体规 划对十余年来的萍乡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积极指导作用, 科学地 引导了萍乡市城市空间发展。 ( 2 )萍乡城市规划建设现状问题 城市空间功能分区不明确 产业布局分散、不集约,特色性不明显 行政管理区域各自为政,城市建设无序 3、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3.1 城市功能定位 定位一:新型工业城市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新型产业的发展,打造江西省 重要工业城市。 定位二:区域特色中心城市 依托交通区位优势,面向赣湘两省和华东与中南、西南地区 日益增长的经济、

5、 文化、技术、人员交流的需求, 构架“内陆桥” , 使萍乡成为区域特色物流集散中心、赣湘边界地区区域中心城 市。 定位三:区域性消费型城市 依托人文和自然资源优势,面向赣湘乃至更大区域内的市 场,强化文化、旅游、商贸核心城市功能,把萍乡打造成重要的 区域性消费型城市。 定位四:生态低碳宜居城市 加强生态建设,致力于环境保护,倡导低碳经济,建设宜居 和谐萍乡城。 3.2 发展目标 城市人口规模 : 2020 年为 80 万人,其中主城区 63 万人, 湘东城区 17 万人。 城市建设用地规模 : 2020 年为 79.86 平方公里,人均城市 建设用地 99.8 平方米。 城镇化水平: 2020

6、 年市域人口城镇化水平 60% 以上。 主要经济指标 :到 2020 年。市域生产总值 750 亿元, 人均 生产总值 32000 元。 3.3 总体发展战略 基本原则 :积极参与区域合作与分工,参与区域产业重构, 以区域合作促进城市发展,实现与周边城市互利共赢。 重点发展中心城市。 以经济转型促进城市转型。 节约资源和加强环境保护,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将生态与人文资源转变为竞争优势,建设中部地区品牌宜居 城市。 战略一 : 区域发展战略 东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西接长株潭城市群 积极东融西接,不断提升城市竞争力和辐射力。注重生态林 业发展, 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主动谋求与长株潭城市群

7、的产业、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的合作,积极对接长株 潭。充分利用高铁等快速交通设施,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海 西、武汉经济区的联系和承接, 打造 3 小时经济圈。 通过规划引 导、技术支撑以及制度保障和激励,打造特色产业,达到资源要 素集聚, 实现城市辐射力和综合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 形成新的 城市竞争力。 战略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 构建“一带两翼两廊”主体空间结构及战略功能区 “一带”: 以主城区为中心,沿 320 国道和沪昆铁路两侧, 东起芦溪县宣风镇、 西至湘东区老关镇, 东西直线距离 60 公里, 南北平均宽幅 25 平方公里,总面积约 1500 平方公里的市域中 部城镇带。这

8、是我市重要的工业经济带,城镇重点发展区。在此 基础上,组建萍乡都市区。 “两翼”: 沿 319 国道向北展开的北部城镇群、向南展开的 南部城镇群。 北部城镇群以上栗县城(含金山镇)为中心,组织桐木镇、 鸡冠山乡、东源乡,形成城镇群。主要以花炮等传统产业主动对 湖南浏阳,打造世界花炮之都。 南部城镇群以莲花县城为中心, 组织坊楼镇、 路口镇、 良坊 镇、升坊镇、三板桥乡等形成城镇群。主要打造成莲花、永新、 安福、茶陵四县区域中心城市。 “两廊”: 由武功山及其延脉白竺、广寒寨山地连续的山地 组成的中南部生态绿色廊道, 由杨岐山至大屏山连绵的山地组成 的中北部生态旅游绿色廊道。 这是全市两条至关重

9、要的生态旅游 安全屏障,又是两个主要的风景名胜区, 必须列入禁止开发区域。 建立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重点镇一一般镇的四级市 域城镇职能结构体系,按照区域中心型、工业主导型、旅游服务 型、商贸带动型分类建设,走有特色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各县区 从实际出发,科学规划、制定政策、重点实施,确定一至二个重 点镇,深入调查研究, 探索出一条能体现本地特色的小城镇发展 之路。 战略三:都市区发展战略 以主城区为中心的整合带动,形成“一主四片”都市区发展 框架,统筹城镇发展、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 “一主” 是指主城区,由安源区、萍乡经济开发区、上栗县 福田镇、彭高镇、赤山镇沪昆高速公路以南地区组成。是市域城 镇体

10、系和都市区的核心,萍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四片” 分别指湘东片区、芦溪片区、上栗南部片区、麻山 片区。 湘东片区以湘东城区为基础, 整合下埠镇北部、 荷尧镇和老 关镇东部。是全市重要的工业、物流平台。 芦溪片区以芦溪县城为基础, 整合上埠镇东部地区。 重点发 展旅游产业及光伏新型产业,建设生态宜居县城。 上栗南部片区由福田镇、 彭高镇、 赤山镇结合萍乡经济开发 区万新工业区组成复合片区。以轻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 兼顾商贸、居住等城镇功能。 麻山片区作为湘东新城区的备用发展地,适时建设湘东新 城。 都市区范围面积 910 平方公里,现状人口 66 万人,到 2020 年,都市区规划人

11、口 95 100 万人,形成组团式大都市框架。 战略四:主城区规划战略 差异定位、功能统筹、统一协调、共同发展 主城区空间范围 主城区包括安源区的八一街、凤凰街、后埠街、东大街、白 源街、丹江街和城郊管委会、安源镇、五陂镇、青山镇辖区,萍 乡经济开发区辖区, 沪昆高速公路以南的上栗县福田镇、 彭高镇、 赤山镇三镇部分地域。主城市区空间面积为?平方公里。 主城区城市功能定位和规划发展目标 功能定位 主城区是城市综合性功能的集聚地, 是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和 高技术产业的主要载体。主城区以行政、文化、商业金融、服务 教科、信息为核心功能,居住为支撑功能,高技术产业为辅助功 能,形成完整的中心城市功能。

12、主城区定位为 萍乡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 。 规划目标 到 2020 年,主城区城市人口 63 万人,城市建设用地 67.7 平方公里。 主城区空间发展策略 根据主城区土地利用条件等自然禀赋和城市规划空间特点, 主城区的空间发展策略可概括为“ 北扩中提南延,东整西合 ”。 北扩 :北扩指依托老城区向北部扩展主城区。 北扩地域 包括萍乡经济开发区、新城区、上栗县福田、彭高、赤山三镇的 沪昆高速公路以南地域。具体分布在安源大道( 320 国道)与沪 昆高速公路之间。 北扩地域是主城区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 是未 来城市发展的重要地区。到 2020 年,北扩地域城市建设用地 34.5 平方公里。 南延

13、 :南延指依托老城区向南延展主城区。 南延地域包 括安源区的东大街、 丹江街、安源、五陂镇和城郊管委会的井冲、 汪公潭管理,具体分布在萍麻路、环城南路、萍高路以南地区。 到 2020 年,南延地域城市建设用地 12 平方公里。 中提 :中提是指提升完善老城区城市服务功能, 改善老 城区市政基础设施,提高老城区运行质量;提升人居环境质量。 为对应北扩南延的空间概念, 明确主城区的空间组织, 提出将安 源大道以南、萍麻路、环城南路、萍高路以北,中环西路以东 迎宾大道( 319 国道)以西,明确为主城区的老城区。老城区建 设用地面积为 10.8 平方公里。 东整 :东整是指以主城区东部白源工业园为基

14、础整合安 源区经济转型产业基地, 形成全市新材料工业园区。 到 2020 年, 安源转型产业基地建设用地 6.4 平方公里。 西合 :西合是指以开发区中环东路以西的高新工业园区 整合青山镇组成全市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到 2020 年,高新技术 工业园建设用地 4 平方公里。 按照以上主城区空间发展布局,到 2020 年,主城区城市建 设用地 67.7 平方公里。 主城区城市功能区划和实施策略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主城区四组团” 战略,并对应主城区“北扩中提南延”空间发展特点,将主城区 城市功能区划分为新城区、田中、安源、老城区四个组团。 新城区组团 新城区组团位于主城区东北部,

15、 北以迎宾大道, 西以迎宾大 道( 320 国道),南以玉湖路,东以中环北路围合的区域。 新城区组团建设目标:到 2020 年,新城区组团城市建设 用地 8.7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 14 万元。新城区组团立足于 再造一个新城区,建设一个理念更加先进、功能更加完备、设施 更加现代、管理更加规范、商贸更加繁荣的经济、政治、金融、 文化中心。 新城区组团功能定位:市级政治、文化、展览、金融服务 中心。 新城区组团功能布局: 按照多元要素汇集的要求, 形成“一 主、两次、五轴、五片”的总体功能布局。 “一主”:由迎宾大道、玉湖路、江南路、郑和路围合区域 内的行政、文化、金融中心。以城投大厦为核心,

16、汇合安源大剧 院、科技展览馆、图书馆、金融区、市属办公区共同组成行政、 文化、金融中心。 “两次”:位于江南路东侧的新城综合体和新城教育体育次 中心。 “五轴”:迎宾大道、齐民路、玉湖路、江南路的功能联系 轴和通久路毕升路生活服务轴。 “五片”:一个商住社区,以邻田中心为核心的三个居住片 区和一个商贸物流区。 生态景观建设:紧扣“山”、“水”主题,建设以玉湖公园, 城投广场、翠湖公园、傩文化园为核心的生态水景带,山林景观 带和外围生态涵养带。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依托迎宾大道、齐民路、玉湖路、江 南路、通久路、毕升路和新城区支路同步建设包括给排水、 燃气、 通讯、电力等市政公用设施。尤其要明确新

17、城区雨污分流体制, 充分利用新城区的规划水体, 发挥调洪功能, 充分利用雨水用于 景观和市政用水; 统筹新城区组团与田中组团在排水系统中的园 协调与共享, 减轻五丰河滞洪压力。 通讯与电力线路要采用共同 沟形式埋地铺设。 田中组团 田中组团位于主城区北部, 北以沪昆高速公路、 西以中环西 路,南以安源大道( 320 国道)、东以迎宾大道( 319 国道,含 玉湖公园区域)围合的区域。 田中组团建设目标:到 2020 年,田中组团城市建设用地 25.8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 20 万人。田中组团定位建设萍乡 城区最美丽的人文山水湿地公园,为萍乡人民群众提供一个休 闲、娱乐、生态的好环境。 田中

18、组团功能定位:市级休闲、娱乐服务中心、生态居住 区、城市客运枢纽、市级体育中心。 田中组团功能布局:按照建设人文生态城市的要求,形成 “一核、三心、六轴、四片”的总体功能布局。 “一核”:由田中湿地公园为核心,汇合古城遗址、商务酒 店、文化、商业服务等要素,组成田中组团人文生态核心区。 “三心”: 主城区中央商务区, 逐步搬迁洪山路与迎宾大道 之间的工业企业, 置换成中央商务区; 由杭南长客专车站汇合公 路客运和城市公交共同组成的城市客运枢纽中心; 由奥体中心的 城市体育运动中心。 “六轴”:迎宾南大道、横山路、江南路、朝阳北路、郑和 路、萍福路六条城市主干道组成的城市功能联系轴。 “四片”:

19、田中公园与客专车站之间的城市综合服务片区; 萍福路与中环西路之间的科研商住综合片区; 横山路与朝阳北路 之间的山地生态居住区; 杭南长客专与沪昆高速公路之间的商住 综合片区。 生态景观建设:紧扣人文山水生态主题,建设“一核、两 心、两带、四轴、一圈”生态景观系统。 “一核”:田中湿地公园。 “两心”:萍实公园和以奥体中心为依托的体育休闲公园。 “两带”:沿萍水河展开的滨水景观体验带,杭南长客专铁 路两边 100 米防护隔离带。 “四轴”:迎宾南路、朝阳北路、萍福路、横山路四条城市 主干道两边 20 米绿化隔离带。 “一圈”沿安源大道、中环西路、中环北路、迎宾大道两边 的 20 米绿化隔离带。

20、市政公用设施建设: 重点建设朝阳北路、 江南路、 横山路、 郑和路和中环路,并同步建设给排水、燃气、通讯电力等市政公 用设施, 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 实现市政公用设施的 高标准配套。尤其要系统考虑包括新城区在内的整个北扩区 34.5 平方公里范围内的排水、 防洪体系, 充分发挥田中水库和规划景 观水体的防洪、蓄水功能,有效解决城市防洪、防涝问题。 安源组团 安源组团位于主城区南部,沿萍麻路、环城南路、萍高路以 南区域。 安源组团建设目标:到 2020 年,安源组团城市建设用地 达到 12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 9 万人。安源组团坚持工业化 和城市化互动, 建设成为以丹江工业园和中环

21、路为平台, 依托城 市工业平台而建设的城市商务区。 安源组团功能定位:生产性服务中心(CED),现代制造业 园区、旅游服务中心和旅游目的地,田园生态居住区 安源组团功能布局:按照“四心、七片”展开功能布局。 “四心”:安源区政府行政中心(世纪广场) 、城市生产性服 务中心(CED),安源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双河口商务中心。 “七片”:东北片区(安源新区) 、西北片区、西部片区为四 个居住片区; 以丹江工业区为基础组建现代制造业园区和仓储物 流区。东部片区以安源镇为主体形成旅游功能区; 南部片区以院 士基地为主体形成现代都市田园风貌体验区。 旅游文化产业布局:以安源红色景区、工业文明景区、宗 教文

22、化区组成安源组团旅游文化产业核心内容。 安源红色景区由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纪念地、 秋收起义纪念地、 红领巾基地组成 红色旅游景区; 安源矿山公园和煤炭博物馆、 株萍铁路公园和工 业文化创意园组成工业文明景区;宝积寺、天符宫、三侯寺、天 主教堂组成宗教文化区。 生态景观建设:构造“半环、一廊、五带”生态景观系统。 “半环”指沿安源组团外围东、南、西部连绵的山体组成外 围生态圈。 “一廊“指由迎凤公园、 高山庙和沿萍水河东岸连绵向南的 连续山体组成安源组团核心生态廊道。 “五带”指萍水河、南坑河组成的滨水景观带;跃进南路、 319 国道(迎宾大道) 、中环南路城市景观带;株萍铁路带状公 园。其中

23、跃进南路、 319 国道(迎宾大道) 、中环南路绿化带、 老株萍铁路带状公园又是现代制造业园区的防护绿地。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构建“四纵、四横”的安源组团主干道 系统。“四纵”是中环西路、 跃进南路、 平安南路、 319 国道(迎 宾大道)。“四横”是萍麻路和萍高路、 朝阳南路、 中环南路、 319 国道(迎宾大道) ,同步高标准建设给排水、燃气、通讯、电力 系统。尤其是重点规划规划布局萍水河、南坑河、丹江河两侧的 污水截流系统,为建设田园生态安源组团创造条件。 老城区组团 老城区组团位于主城区中部。 北以安源大道, 南以萍麻路 环城南路萍高路,东以迎宾大道( 319 国道),西以中环 西路(

24、含城郊长兴、略下、里善、汪公潭管理处)围合的区域。 老城区组团建设目标:到 2020 年,老城区城市建设用地 控制在 10.8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控制在 20 万人以内。老城区组 团主要建设成为一个由餐饮、购物、娱乐、展示展销四大中心构 成的多功能、高档次、高品位的综合型城市商务区。 老城区组团功能定位: 主城区的商贸服务、 休闲娱乐中心。 老城区组团功能布局:按照“一圈、两带、四片”展开功 能布局。 “一圈”:由城市综合体为核心,汇合文化路步行街、沃尔玛 商场、南正街历史文化街区、 八一东路等共同组成集现代服务和 历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老城区商圈, 为创建消费型城市提供核心 支撑。 两带”:沿

25、萍水河展开的滨水景观带和沿跃进路展开的城 市商业功能带。 “四片”:老城区萍水河东岸商住综合片区;后埠商住综合 片区;沪昆铁路车站北商住综合片区;长兴生态居住片区。 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建设中环西路、建设东路(延伸到迎 宾大道)、萍客路、无专南路、朝阳南路(从公园路延伸到平安 大道)。以萍水河(东门桥西门桥) 、五丰河治理为重点, 改 造完善老城区排水系统, 提高老城区防洪能力, 减轻老城区内涝, 保障老城区城市安全。 主城区建设的政策机制保障 主城区“四组团”责任区域范围和建设实施主体 按照市委、市政府发挥三个积极性的要求,需要明确“四组 团”责任范围和建设实施主体。 新城区组团 8.7 平方

26、公里的建设由市本级 (新城区管委会) 负责实施。 田中组团的杭南长客专线以南由开发区负责实施;杭南长 客专线以北,中环北路以南由上栗县负责实施。 安源组团和中环西路长兴路段沿线区域的开发建设由安源 区负责实施。 老城区组团的城市综合体建设由市本级负责实施。 主城区“四组团”建设制度设置 统一规划 统一规划管理。依据城乡规划法 ,市人民政府规划行政 主管部门对主城区实施集中统一管理, 以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贯 彻执行。市规划局在开发区、安源区设规划分局,为市规划局派 出机构。 统一规划编制。 依据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8 2020 , 田中组团的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由市规划局会同开发区 管委会、上栗县政府组织编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