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人格混同的司法规制_第1页
公司人格混同的司法规制_第2页
公司人格混同的司法规制_第3页
公司人格混同的司法规制_第4页
公司人格混同的司法规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公司人格混同的司法规制 关键词: 公司 人格独立 人格混同 人格否认 一、公司人格混同的产生 二、公司人格混同的含义和类型 公司人格混同又称为“公司人格形骸化” ,是指公司与股东或 其他公司人格完全混为一体,使公司成为股东或其他公司的另一个自我, 以致于形成股东即公司或公司即股东的情形。 其要紧表现为公司完全由其 背后的股东所操纵,且该种操纵达到了使公司丧失独立性或在某种业务上 不能自主决策的程度。现在,公司已完全丧失了独立的意志能力,成为股 东的傀儡。 公司之因此具有独立的人格,是以其财产和责任上独立于其出 资人为前提条件和实质内容的,并因而具有了自己的独立的组织机构、名 称、住宅、所营事业

2、等。 因此以人格混同的外在表现为划分标准,公司人 格混同能够分为财产混同,组织机构混同和业务混同三种。 (一)财产混同 财产混同是指公司的财产不能与该公司的成员及其他公司的 财产作清晰的区分。 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财产来自于股东的出资, 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的财产确实是股东的财产。公司财产是股东的集合财 产,公司对该集合财产享有所有权,股东仅对自己出资部分的个不财产在 公司全部财产的所占份额比例享有要求权。公司财产与其成员和其他公司 财产的分离是公司人格独立的基础。只有在财产分离的情形下,公司才能 以自己的财产独立地对其债务负责。财产混同违抗了公司财产与股东财产 相分离、公司资本坚持和公司资

3、本不变等差不多原则,埋伏着公司财产被 隐匿、非法转移或被私吞、挪用的重大隐患,严峻阻碍公司对外清偿债务 的物质基础。因此,财产混同是各国关于公司法人格否认立法中重点考虑 的咨询题。 通常情形下,财产混同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公司营业场所,要紧设备与股东的营业场所或居所完全同 一,公司与股东使用同一办公设施;公司与股东资本或其他财产混合,公 司资本或财产移转为非公司使用;公司帐薄与股东帐薄不分或合一;股东 的盈亏与公司的盈亏互为混杂,而股东之费用和公司之费用亦互为摊销等 等。 2、财产混同也可能是利益的一体化,即公司的盈利与股东的 收益之间没有区不,公司的盈利能够随意转化为公司成员的个人财产

4、,或 者转化为另一个公司的财产,而公司的负债则为公司的债务。这种情形已 表明公司并没有自己的独立财产。 3、公司的帐目是否清晰是衡量财产是否混同的一个参考要素。 公司帐目是一个公司经营活动全部过程及盈余的客观记载。同时,备有清 晰、完整的帐目及各种表册,也是股东在主观意识上将自己与公司视为不 同主体的客观证明。 公司无 (二)组织机构混同 公司组织机构混同,在一人公司与家族公司中专门突出,因为 这类公司与股东之间关系十分专门,往往会发生公司与股东在事业上的关 系混同。按照一样的商法原理,不管是一人公司依旧家族公司,构成公司 的股东与公司本身是完全不同的主体,他们分不独立的担当着各自的角色、 承

5、担着各自的责任,如无其他要素的介入, 债权人不能因公司与股东之间 的专门关系而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然而,如果操纵股东未能按照有关规 定进行活动,将公司组织机构与自身人格相混同,法院则可在特定的法律 关系中否认公司的独立人格,责令股东承担相应的连带责任。 (三)业务混同 业务混同是指公司与股东之间的经营业务、经营行为、交易方 式、价格确定等连续混同。业务混同要紧表现在: 1、公司与股东或不同公司之间从事相同的业务活动,公司所 从事的具体交易行为不单独进行,而是受同一操纵股东或同一董事会指挥、 支配、组织。同一操纵股东又称为单个股东的支配,是指个不股东操纵有 公司半数以上股份甚至绝大部分股份,使公

6、司被单个操纵股东所左右,公 司成为被股东利用的一个工具。这时,股东凭此特权不按法定方式运作公 司,任意干预公司的具体活动,将自己的意志讲成是公司的意志,使公司 失却了经营自主权和独立人格。 2、公司集团内部实施大量的交易活动,其交易行为、交易方 式、交易价格都以母公司或公司集团的整体利益的需要为准,全然无独立、 自由竞争可言,资金也因此在公司之间任意流淌。 3、公司对业务活动无真实记录或连续记录等。以上种种足以 使公司与股东之间或母子公司、姐妹公司之间在外观上的独立性几乎丧失。 以上对人格混同的类型的划分,只是理论上的分类,而非对全 部实际情形的概括。实践中,人格混同的情形是专门复杂的。有时只

7、表现 为上述的一种或几种情形,有时则同时具备多种情形的特点。在我国司法 实践中,人格混同突出表现为以下三种情形: 第二,相互投资引起的人格混同。两家公司各以对方为投资对 象而投资,称为相互投资。从各国情形来看,相互持股极易引起人格混同。 因为在相互持股的情形下,一方持有对方一定量的股份,有可能确实是对 方出资给该公司的财产,如此双方就这部分股份并没有出资。如果双方就 此持有的股份占据了各该公司的大部分,则两个公司表布是独立的,实际 上已融为一体,这就导致了人格混同。 第三,因为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相互操纵关系而引起的人格 混同。在各国现实生活中,母公司和子公司因操纵关系而完全成为一体的 现象经

8、常存在,而且也极易造成欺诈。一个公司对一个公司的投资额达到 控股时,该公司即成为母公司,被控股公司即成为该公司的子公司。该子 公司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然而,在现实中,尽管母子公司均为独立法人, 而子公司因为母公司的过度操纵使其完全变成了母公司的代理人,现在母 子公司已发生了人格混同。因此,在此情形下应适用公司人格否认,直截 了当追究公司背后股东的责任。过度操纵使“母公司变为被代理人、子公 司成为代理人”,则应“掀开公司的面纱” 三、公司人格混同的法律后果 (一)责任主体 公司人格否认的法律成效是导致公司人格和有限责任制度不 再成为爱护股东免受债权人直索的法律屏障。因此,直索责任的主体为公 司股东

9、已无疑议。 那么,在股东为多数的情形下,承担直索责任的是全体 股东,依旧滥用公司人格的股东,值得研究。笔者认为,无过错的股东在 无法定事由的情形下理应享有有限责任的优待,这是公司独立人格的本质 要求,也是股东的法定权益。滥用公司人格行为造成的直索责任的不利益 只能由滥用人自负其责,让本无过错的其他股东分担滥用者带来的不利益, 既无法律上的依据,也有失公允。因此,直索责任主体只能是滥用公司人 格的股东,其他股东仍依法享受有限责任的爱护。 (二)责任特点 在公司人格否认情形下,公司股东所承担的直索责任具有三个 特点: 2、股东直索责任是公司责任的补充。一方面,股东对债权人 承担直截了当责任并不排除

10、公司自身的对公司债权人的偿付义务;另一方 面,如果公司具有足够的资产清偿债务,债权人也没有必要要求股东直截 了当承担公司债务。对债权人来讲,其关注的不是对某个股东实行制裁, 更重要的是其缺失的补偿。如果他们能够从公司那儿获得赔偿,也就无须 追究股东的直截了当责任。 3、股东直索责任不等于个人侵权责任。债权人直截了当向股 东提出要求时,并不排除公司对债权人应负的责任,也并不意味着公司的 责任完全转化为个人的侵权责任。 (三)责任形式 关于因公司人格混同而被追究个人责任的的股东,其个人责任 怎么讲应为何种具体形状?对此要紧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股东应 对债权人承担无限责任;第二种观点认为股东

11、应对债权人承担资本充实责 任;第三种观点认为应由公司和股东承担共同连带责任。笔者认为,上述 第一种观点完全抛开公司责任,在公司尚有财产而股东偿债能力较弱的情 形下,实际的情形不利于爱护债权人。第二种观点在实质上依旧有限责任, 不 四、我国公司人格混同现象的现状、危害和司法实践中遇到的 咨询题 (一)我国公司人格混同现象的现状和危害 1、我国经济生活中常见的公司人格混同的情形 (1)注册资本不实,甚至与股东财产相混同。注册资本虚假 情形在现实生活中相当普遍:一是以少报多;二是提供虚假的资金证明、 资金担保或验资证明;三是借贷他人资金注册登记,设置后便抽走返还; 四是出资人在法人成立后便抽逃出资,

12、使法人空壳运转。 (2)“一套人马,多块牌子” ,相互为躲避债务提供便利。出 资人拿同一出资,登记成为数个法人之名,或者数个法人之间相互出资设 置法人,当甲法人经营不善欠下大量债务时,其现有财产迅速转移至乙法 人。 (5)母公司对子公司过度操纵,使子公司丧失法人人格。一 是母公司直截了当行使子公司的权益,致使子公司没有独立地位,实际上 成为分公司或分支机构;二是母公司利用虚假的债权债务往来等手段转移 子公司的利润和财产,损害债权人利益。 (6)借法人分立之名,行躲避债务之实。一些亏损企业利用 法律制度不完善之机,采纳法人分立方式躲避本应承担的债务,即人们常 讲的“脱壳经营”。 2、公司人格混同

13、行为所造成的危害。 (二)我国司法实践中处理公司人格混同行为遇到的咨询题 公司人格混同所导致的法律后果必定是对公司人格的否认,尽 管我国目前尚未正式确立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然而面对公司人格混同现象 日益严峻的形势,我国近些年来的立法及司法实践对公司人格混同及公司 人格否认的有关咨询题进行了广泛的探究,取得了初步的体会,但也遇到 了严峻的咨询题。 1、法律依据的缺乏,严峻限制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在司法实 践中的运用。 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仅运用诚实信用原则去间接适用公司人 格否认制度明显是不够的。司法上提供的这种救济方法有着不确定性,要 求法官按照个案的具体情形对抽象的法律原则作出讲明,而这明显是一个 复杂的思维过程,对法官的各项素养提出了专门高的要求。鉴于我国目前 整个司法队伍的现状,要求我国法官关于经济生活中持续显现的形式复杂 多样的滥用公司法人格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专门好的适用诚实信用原则来 处理公司人格混同咨询题,是不切合实际的。从当前的司法实践来看,要 紧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一方面,一些审判人员碍于公司独立人格 和有限责任制度的观念根深蒂固,多以现有法律对公司人格否认制度没有 相应的具体规定为由,简单地拒绝受理因公司人格混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