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_第1页
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_第2页
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_第3页
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_第4页
挖掘农耕文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挖掘农耕文化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农耕文化是植生于原始生产生活, 依托地域特色、 历史传承、 种养习惯、 饮食行为等人文因素, 以不同形式传承发展而来的历 史文化遗产, 其精华浓缩并传承了一种独特的文明形态, 是农民 在长期农业生产和生活中总结和积累起来的智慧。随着工业化、 城镇化和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出现了资源短缺、生态退化、环境 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 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局势愈演 愈烈,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 人们愈来愈重视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生态与文明的和谐发展, 开始追求和盼望回归自然和返璞归真, 体验日出而作、 日落而息, 积极发展都市农庄、 生态园区、

2、农业种植景观和农业工程景观等, 将农耕文明与农业休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倡导农家乐、 渔家乐、 农家饭、采摘游等体验式农业休闲度假活动,大力发展集休闲、 观光、体验、生产、购物于一体的、农耕文化多样性、现代农业 多功能性和消费需求多样化相融合的休闲农业。1 芜湖市挖掘农耕文化,发展休闲农业的现状与特色 芜湖市地处安徽长江中下游南岸, 是个山水相伴、 风景迤逦 的滨江山水园林城市。农村地域面积占 78%,地貌类型多样、生 态物种繁多、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为农业特色产业和 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多年来,芜湖市在实施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的 过程中, 以自然生态和农耕文化

3、为依托, 以文化创意为手段的休 闲观光农业蓬勃发展, 产业集群发展正在形成, 以农业产业化龙 头企业为支撑的文化创意深加工农产品建设悄然兴起, 以休闲农 业为动议的“一村一品”块状特色经济发展逐渐起步。 随着都市 型现代农业不断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 使植生于农业生产和农村 生活的农耕文化的创意因素也在不断增加, 文化品味得到日益提 升,涌现出一批休闲农业的好典型。如大浦体验农耕、丫山花海 石林、陶辛水韵观光、绿荣农家园林、香枫生态农庄、五洲生态 庄园、海平休闲山庄、怡龙景观山庄、鱼钩沟休闲庄园、缪庄生 态水乡、格林美葡提采摘、锡铂徽派山庄、红红火火农庄、楠溪 生态山庄、怡香生态农庄、龙窝假日湖

4、滨、格里原始森林、同福 食粥文化、溜溜果园文化、马仁佛教文化等。1.1 以突出立意新、特色明、个性鲜的特点,建设休闲农业 体验园 以特有的山水风光为依托,以赏花、观叶、采果等休闲 旅游项目为引线, 进行农事体验活动, 坚持“绿色、 科技、休闲、 参与”的基本发展思路, 传承农耕文化, 实现生产、 生态、文化、 科教、旅游、载体等多功能并举。芜湖海平生态休闲山庄是一家 集餐饮、宾馆、会务、采摘、垂钓、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服 务企业,也是安徽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五星级农家 乐。山庄风光迤逦,有占地面积 2 000m2的徽派餐饮部,古典风 格沿湖垂钓长廊500m盘山总长1 500m的赏景林

5、道,沿林道休 憩茅草凉亭多个,绿化和假山堆砌面积10 000m2,苗木、花卉 生产基地和桃园、 竹园散布园区内, 游客可沿着餐饮长廊顺着拉 索桥至垂钓台垂钓,品茶,就餐,划船,为游客提供了别具一格 的山水休闲娱乐环境。1.2 以当地习俗和人文景观为基点, 集旅游文化、 休闲观光 与特色农业于一体 我市在特色农业发展基础上加入了文化创意 元素,把农耕文化与旅游产业等结合起来, 利用地区性民俗文化 禀赋和历史传承,以融文化、民俗、民乐、民趣、休闲、生产、 餐饮、体验、购物等为一体的形式,积极筹办多种文化创意型节 庆活动。 例如鸠江区官陡门民俗文化科技旅游节, 起源于官陡门 庙会,有着悠久的历史。为

6、了弘扬民俗文化,鸠江区政府开始介 入引导,在每年农历 1 月 15 日举办“鸠江区官陡门民俗文化科 技旅游节”。每当节庆时,人山人海,龙狮齐舞,喝彩声声,锣 鼓喧天,欢声笑语,此起彼伏。舞长龙、耍狮子、跑旱船、跳秧 歌,敲腰鼓,一个个深受群众喜爱的民俗文艺节目,为广大群众 送上了丰盛的文化创意大餐。1.3 以农业品牌为主要创意对象, 通过科技和艺术加工, 提 升文化创意农食文化 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文化品牌建设 为出发点,以品牌为创意对象,对其进行策划和广告宣扬,使其 文化附加值提高, 造就了极具文化特色的优质品牌产品。 例如安 徽同福食品XX公司,是中国碗粥行业强势领军企业。其“同福 碗

7、粥”品牌堆积了农耕文化、 稻米文化和粥文化的丰富内涵, 坚 持“品牌、休闲、礼品”三结合,把农业生产、加工、销售同传 统文化有效地嫁接,将自主品牌培育与地方特色文化有机结合, 提升产品的文化附加值。 公司建立了“中国粥文化研究院”, 旨 在追溯和应用碗粥的历史文化, 建设以展示博大精深的粥文化为 主题的博物馆。 饮粥文化已成为现代都市修养身心的热流, 同福 在传承古代粥文化的同时, 积极打造新时代文化元素, 使农业五 谷产品经过加工, 渗入了现代文化创意理念, 引领着中华现代粥 文化的新潮流。1.4 以挖掘传统市场资源优势为起点, 大力打造文化创意市 场建设 休闲农业的价值靠市场实现,通过农村

8、市场的培育,以 及农业生产文化、 产品历史文化、 农居生活文化与乡村自然环境 的综合塑造,实现休闲农业市场和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之间 的有效对接。 我市大力推进市场化建设和服务工作中, 重视文化 创意在市场建设中的注入, 着力建设地区性乃至全国性的涉农产 品交易市场和物流配送中心。 例如安徽峨桥国际茶城, 茶叶经销 和茶文化历史渊源已久, 文化底蕴深厚, 由历史上的驿路小茶街 市,日益壮大,发展成为“买全国名茶、卖全国名茶”的“江南 第一茶市,引来四面八方的交易商,使其成为外联市场、内联农 户的桥梁和纽带。与此同时,也带动了茶馆、运输、仓储、茶加 工、艺术包装和茶器具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使茶

9、文化得到了宣扬 和发展, 峨桥国际茶城已成为芜湖茶文化产业的一张名片。 在日 前闭幕的中国(芜湖)第五届茶博会上,已有不少客商建议成立 “中国芜湖茶文化博物馆”,可以想象随着茶文化博物馆建设,将使茶历史、茶文化、茶美学和茶工艺等得到全面展示和宣传。1.5 以利用历史文化禀赋和传承佛教文化为基点, 建设佛文化的 生态基地 我市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为保 护历史文化古迹, 多处千年古刹得以修复和建设。 例如繁昌马仁 寺景区,始建于唐德贞元 11 年,古树名刹、梵音袅袅的马仁寺 成为遐迩佛子们的心皈之地,马仁寺现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级森林公园、 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省级地质公

10、园, 马仁奇 峰森林旅游区却以宗教文化为引擎, 以奇峰、 奇石、 奇壁、奇屋、 奇洞、 奇林等 六奇 为特色, 已成为文化创意和休闲娱乐的最佳 场所。2 发展休闲农业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总体而言,芜湖市休闲农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类型不少, 但农耕文化体验和文化创意程度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文化品味还 不够高。2.1 对休闲农业缺乏必要的认识和发展规划 近几年,休闲 农业在我国京、沪、成都等大城市发展较快。我市对农家乐、特 色农业等较为重视, 但对休闲农业的内涵界定较为陌生, 休闲农 业是在农家乐、特色农业的基础上,增添了文化、艺术、科技和 创新的理念, 使其达到更高的层次。 各级管理部门尚没有

11、制定休 闲农业的发展规划,还没有形成发展休闲农业的合力。2.2 我市现有的休闲农业其创意程度不够 艺术化、个性化 及文化修养不足, 联系农耕文化不够紧密, 直接影响农产品附加 值的提高。农耕文化和农事体验格调简单,建设水平较为低下, 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 精深加工、 文化艺术包装和 销售服务滞后,产品科技含量较低,文化品味欠高,标准化、安 全化生产意识不强,产品竞争能力和效益亟待提高。2.3 休闲农业产品的科研投入和技术储备严重不足 农产品 生产加工工艺科技创新能力薄弱, 农产品品牌的国内市场知名度 和认可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缺少国际影响力强的驰名商标、 著名 商标品牌和高新技术产

12、品品牌。2.4 休闲农业专业人才不够 由于其经营运作的高层次人才 紧缺,农业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较低,因此在接受新观念、获取 新信息、注入新文化、提高新技能、参与市场竞争等方面有较大 困难,难以冲破传统农业和小农意识的束缚。3 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设想3.1 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对我市休闲农业的现状进 行科学评估, 将休闲农业作为芜湖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新兴产业加 以培育,对农耕文化进行挖掘和培植,把休闲、文化和创意作为 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制定休闲农业发展总体规划。 创 建一批休闲农业园区, 建成一批国家级的休闲农业项目, 整合一 批休闲农业产业集群,壮大我市休闲农业产业。3.2 建

13、立健全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金融服务体系 休闲农业 的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 这不仅体现在休闲农业产品品牌的开发 上,也体现在休闲农业园区的建设上, 还体现在与农耕文化连接 和衍生开发的建设力度上。对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农民 参与程度高、农事体验趣味浓厚、对外影响大的休闲农业项目, 加大扶持力度。 各级政府要制定休闲农业投资和支持创意发展的 政策,如政府贴息贷款,延长还款期限,建立休闲农业风险基金 和休闲农业项目扶持资金等。3.3 推出一批休闲农业节庆活动 一方面要把休闲农业作为 农业展览和节庆新命题, 不再局限于农业品牌的简单宣传, 要用 历史、文化、艺术的理念增添企业产品的科技内涵;另一方面以 农展节庆为抓手, 组织和举办休闲农业节庆活动, 例如丫山江南 牡丹节、官陡门民俗文化科技旅游节、溜溜果园梅果文化节、傻 子瓜子文化节、荷花文化节、油桃文化节、葡萄文化节、风筝文 化节等等。在文化节上,组织休闲农业大赛和才艺表演,推广文 化创意农产品,推动休闲农业与消费市场的有效对接。3.4 打造一批休闲农业优质产品品牌 休闲农业产品品牌可 以结合“地理标志产品”、 农产品著名品牌、 农产品质量认证和 商标等进行运作。 借鉴荷兰花卉产业的成功经验, 开展农业标准 化生产,积极注册农产品商标,创建名牌产品,创新农业经营模 式。通过对农业文化品牌、农产品商标、知识产权等符号价值的 创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