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国家城市公园论文:国家城市公园的设计研究摘要: 中国的城市建设如何走自己的发展之路?我们的方案是探索一条与过去西方城市发展完全不同的模式:构建国家城市公园。国家城市公园,提供的应该是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广阔远景,实行乡村城市化、城市田园化、生态与人文多元共存,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每一位居民提供便利。开远因其特殊的自然生态与社会文化,最有可能被打造为国家城市公园。关键词:国家城市公园;开远;自然;人文abstract:how can chinese cities break the dead end of the city destiny?our plan is to walk our
2、own way by exploring a new mode completely different from western one:the national city parknational city park should provide a broad vision of harmony between man and man, man and nature,the countryside urbanized while the city ruralizedall kinds of ecology and culture co-exist here,forming a perfe
3、ct public service system for each residentkaiyuan city is most likely to be a national city park because of its special natural ecology and social culture.key words:national city park;kaiyuan city;nature;humanity文章编号:1674-4144(2011)-09-33(5)1导语刘易斯芒福德在其城市文化中提出了城市进化六个阶段的理论:(1)原始都市(eopolis),村落社会的兴起;(2)
4、城邦,一些村庄或者血缘社群的联合体形成共同的领地以保护自身不受掠夺侵犯;(3)大都市,在同一地区从一些差异较小的村庄群落或者乡村城镇逐渐产生出一座城市;(4)超大都市,这也意味着衰落的开始,在资本主义理论影响下的大都市只关心巨大的规模和权力;(5)暴虐都市,寄生式的行为蔓延到经济与社会的各方面,消费功能不只是停止了所有高级的文化活动,没有任何文化的行为不与展示与费用有关;(6)废墟都市,战争、犯罪和疾病折磨着城市和乡村,物质的城市变得只剩下空壳(刘易斯芒福德,2009)。这种构筑于西方土地上的城市阶段理论,是一种悲观的理论,它提出的城市发展链环令人恐怖。为现代都市治病,人们开出了众多的药方,但
5、皆难以治愈。中国的城市如何打破城市发展陷入死胡同的宿命之论?我们的方案是应该走自己的城市发展之路,探索一条与过去西方城市发展完全不同的模式:构建国家城市公园。如今的城市不再是单纯的行政建制中心,甚至也不能依据一个地方非农户口数量来判断城市的规模。城市应该回归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形象,出门就是风景,动植物丰富,人人有交换的资本(物产、体力、智力),也都有交换的诉求与交流的自由。在这里,有必要指出国家城市公园与国家公园的区别。1872年美国率先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后来“国家公园(national park)”成为一种话语标准,被许多国家和组织使用并推广开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第十届大
6、会(印度新德里,1969年)做出决议,明确了国家公园基本特征:(1)区域内生态系统尚未由于人类的开垦、开采和拓居而遭到根本性的改变,区域内的动植物种、景观和生态环境具有特殊的科学、教育和娱乐的意义,或区域内含有一片广阔而优美的自然景观;(2)政府权力机构已采取措施以阻止或尽可能消除在该区域内的开垦、开采和拓居,并使其生态、自然景观和美学的特征得到充分展示;(3)在一定条件下,允许以精神、教育、文化和娱乐为目的的参观旅游。在这一概念之下,山河湖泊森林乃至水库,都可大量规划、保护、发展成引人入胜的国家公园,借此吸引人们前往欣赏游览。而国家公园一旦建成,必然成为一个区域里最耀眼的景观。1982年中国
7、国务院设立“国家风景名胜区”,其实也就是国家公园的概念,之所以没有称“公园”,是因为汉语中的“公园”是一个城市概念,与城市的设施有关,而风景则是自然的。1994年,国家建设部下发中国风景名胜区形势与展望绿皮书,明确将汉语中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与英语的“national park(国家公园)”相对应,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则把国家级风景区与“national park(国家公园)”对等起来。国家城市公园的概念来自国家公园,但强调城市所形成的自由传统文化,是对优良的城市生态文化、人际关系、心理休闲、经济形态、工业文化进行的另一种倡导,以促进城市的科
8、学研究、国民教育,让孕育商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的城市成为一个大众安居乐业的大社区,自然、城市、人三位一体的和谐共生,让身处其中的人们生活得更美好。国家公园作为一种自然保护区,通常由政府所拥有,其根本目的是保护一个区域不受污染和伤害。在国家公园的规划里,把人交给自然,人只有爱护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欣赏自然。国家城市公园更侧重公园本来的属性,建造美景是为了给人提供精神和娱乐,促进人与人相处,人与自然融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谓“仁”就是两个人,这个概念和观念强调的是一个人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就是强调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好,山水与人和谐共生。国家城市公园,提供的应该是人与人
9、、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里,生态与人文多元共存,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为每一位居民提供着便利。这样的城市公园自成系统,它自动形成一个中心,连接着城市与乡村,作为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枢纽,辐射到任何一处与之有关系的地方。形象地说,这种关系的结果就是乡村城市化、城市田园化。开远是滇南的要冲,汉文化、彝文化、回文化、壮文化等多元文化交汇,具有独特的魅力,又由于近代历史的原因,西方工业进入较早,故开远文化具有多样性。开远特殊的自然生态与社会文化使之最有可能被打造成国家城市公园。2国家城市公园的建设路径2.1自然(一山两河)之“谐”开远可以归纳为“凤凰来栖与龙体行游”,这座绿城水洲呈现出的“龙凤共舞”的辉煌景
10、观,亦即开远地理上的“一山(凤凰山)两河(泸江河、南洞水)”。开远凤凰山位于开远城东,山形如凤凰,山上林木葱郁,楼阁星罗,山腰的卧龙寺雕檐画栋、宝相庄严,巨大的释迦牟尼金身微笑着俯视日新月异的开远。风水绝佳的凤凰山、翠绿葱郁的泸江河、逶迤而过的南洞水,将整个城市镶嵌于青山绿水之间,开远因此有了“半城山景半城水”的美誉。秉承传统文化建筑理念,结合浓郁的地方人文特色,开远新城整体设计外方内圆,集祭祀庆典、文博展览、商贸活动、休闲娱乐功能为一体。为使开远文化与经济发展互动,从而进一步促进社会进步,应将开远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方风情和良好的生态资源有机结合起来。2.2人文之“和”开远的民间文艺相当丰富
11、,可分为民歌、民间舞蹈(烟盒舞、祭祀舞)、洞经音乐、滇剧、彝族服饰、根艺等多种。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很多地方都可找到这种原始文化的图腾崇拜物。1996年,开远市大庄乡坝区出土了新石器、青铜器以及宋元时期的大量陶器,表明这个地区完整地经历了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再到宋元的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依据考古发现和史料分析,并结合现代民族学和人类学的调查,可以看出早在明朝屯军移民之前,大庄以及整个开远地区,就已经有以彝族为主的土著民族在此世代生息繁衍。开远是一个有独特人文的地方,彝族、苗族、壮族与汉族五百多年的和谐共处构成了多民族的共同创造历史的本土文化。近代以来,作为云南乃至中国率先开放的区域之一,以滇
12、越铁路为代表的外来文化使得这片土地发生了千年未有之变化。在此后长达百年的历史中,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交融又促使开远形成一种“看得开,想得远”的文化格局。开远还是云南省著名的武术之乡、云南省知名的足球基地,传统武术运动的群众基础很好,为各种运动队输送过不少体育人才。时尚、动感、现代已成为开远城市的一种特质。除山水和建筑等宜居环境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和发挥原有的基础,建设传承文化的物质性载体,如:腊玛古猿遗址博物馆、滇越铁路博物馆、工业文明遗迹博物馆、风文化博物馆、双百梅花诗文化长廊、传统农耕文化展示基地、灵泉书院、地方文化名人故居。开远的人居环境及建筑应该回归传统乡村的风格,让人与人的交往回到常
13、态,而不是邻里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要借鉴乡村通透的园落、公众广场等空间格局,创造诗意栖息的社区。2.3地理优势开平地处云贵高原南部、滇康地轴的延伸线上,在红河、南盘江两大断层之间,东临黔桂台地边缘,西系哀牢山脉余端。当半坞白云为清风耕尽,自然便在世人眼前清晰地呈现出一块山环水绕、烟霞相许、苍翠如滴、鸟语花香的土地。开远原名阿迷。阳光、风、云、土地、草地、森林、乡村、花园,猪牛羊鸡鸭狗这些都是人类生活恒久的元素,是任何“人工”所不能比拟的。开远在这些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不仅形成了有效的工业体系,在国家城市公园的创建中,也将产生新的社会组织和新的城市环境类型。自滇越铁路开通以来,开远逐渐发展为滇南的交
14、通枢纽,作为红河州商贸物资集散和仓储的主要基地,开远北接弥勒,西邻建水,南连个旧和蒙自,在物流运输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现代绿色工业产品的销售和推广起到了桥梁作用。近年来,开远商贾云集,物资丰富,市场繁荣,在能源、化工、建材等行业的支撑带动下,开远成了滇南、滇东、文山、思茅乃至越南部分地区的商品物资集散中心。2.4原创主题2.4.1自然七彩资源是任何一个区域发展的前提,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开远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开远市目前已发现的矿产可分为四类十六种,已开发十一种。主要有煤矿、锰矿、锑矿、铝矿、铜矿、石灰岩、砂页岩、耐火粘土矿床、汞矿,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石灰岩、砂页岩、石英砂岩、耐火黏土、铁矿和煤矿
15、,其中褐煤、石灰岩、无烟煤、砖瓦黏土等第一类矿产的开发程度最高,开发规模最大,已成为矿业的优势产业(开远市志,1996)。离城区20公里的小龙潭,褐煤储量达12亿吨,是云南目前最大的露天煤矿,煤电充足,为数百个工矿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依托资源优势,开远逐步形成了以能源、化工、建材等为主的支柱产业和食品、服装、印刷、机械、冶金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此外,小龙潭的地质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小龙潭煤系自下而上划分为三层:兴隆寨黏土、小龙潭褐炭层、响水泥灰岩层,为上新统时代;同时,小龙潭地区新生代的古生物化石较为丰富,包括孢粉、植物、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中的哺乳类。城市是大地的儿子,它应当是人
16、类智慧和理想家园的现实创造,是我们安居和生活的庇护所。开远国家城市公园应该最大限度地体现自然环境的恩泽以及人类社会的创造,否则无止境的追求财富和权力,最终得到的只能是空的城市躯壳。2.4.2人文七彩开元经过了三次宏观的文化变迁,它们积淀为深厚的人文传统,成为开远能够走得更开阔辽远的保证。首先,开远拥有腊玛古猿化石的四次发现(19561982年)。学术界认定“开远腊玛古猿”(张永兴,1987)所处的时代为距今约1500万年的中新世中期到晚期,开远腊玛古猿也被认为可能是人类的直系远祖。其次,灿烂的边地文明构成了开远多元文化特色。开远市总人口31.12万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2.9%,彝族、壮族、
17、苗族、回族与汉族同胞胼手胝足,共同开拓和建设了自己美丽的家园。开远少数民族的建筑、服饰以及古朴的烟盒舞、芦笙舞、洞经音乐、民间剪纸、彝族民歌、彝文经书等颇具地方特色,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交相辉映,展示出熠熠生辉的开远文明。最后,以滇越铁路为发端,百年的工业化进程给开远这座城市注入了近现代文化元素,使开远文化呈现出“保持传统、博采众长”的发展格局,成为“四面伸开、联结广远”(赛双恩,1990)的重要表征。开远人重视自己的文化遗产。目前,开远市文管所已收藏各类文物8 258件。开远不断开展文物普查工作,力图从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层面上为开远市博物馆的创立增加一批丰富的馆藏资料,满足人们的
18、精神需求。据笔者寻访,开远市民间收藏数量已逾万件,是一笔可以积极利用发挥效应的社会流散文物资源。越来越多的私人收藏,既是国家文物机构的潜在竞争者,也是充实国家收藏的供给者。开远有一批学有专攻的本土专家,在不断地实践与探索中,出版了开远市志、开远年鉴、开远市文化艺术志、开远史话、开远市文物志等,为研究和认识开远历史文化奠定了资料基础。2.4.3 夜景七彩开远夜景是开远市民的骄傲,烧烤摊是开远夜市的标志。开远夜市最大的特点是:在这里,城市与乡村融为了一体,形成了城市乡村化、乡村城市化的独特景观。开远既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霓虹景观,也有许多大城市无法享受到的市井生活。随着泸江公园提升改造一期、迎旭广场
19、电子显示屏、城市监控系统等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完成,城市所有公园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美观的木制花槽向人们吐露绿意,人们感受到开远的独特魅力。如今,开远村寨全都安装了路灯,灯光照亮了开远乡村的夜晚,照亮了开远城乡一体化的康庄大道。2.4.4乡村城市与城市乡村城市的出现,就是与乡村分离的开始。早期的人类,生活在自然里,没有固定的住房,哪里有资源,就选择到那里生存。摘果、捕猎、打渔,过着个体和小群体的日子,但食物不是随时都有,仅仅依靠薄弱的个体难以抵抗自然灾害与凶猛的野兽,人们必须联合。联合的力量显而易见,有了更多食物,就有了分配与储藏,再也不用大规模迁徙,他们筑木而居,满足日常吃喝后,也有了储备,接着
20、他们开始与别的群体交换食物,贸易产生了,最早的城市格式也就形成。“古未有市,若朝聚井汲,便将货物于井边货卖,曰市井。”这便是“市井”的来源。从乡村、部落到城镇、城市,人类从分散到聚合,是原始文明到农耕文明、工业文明的飞跃,符合自然与生活发展规律。马克思说:“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一次分工,就是城市与乡村的分离它贯穿着文明的全部历史直至现在。”市场所有要素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资本,而资本的天然本性是增值和逐利,市场总是把资源配置到最有利可图的地方。城市在人口、生产工具、资本、需求等方面的高度集中,相对于分散的乡村而言,最有利于资本增值,具有先天的根本优势,因此,经济发展是资源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21、由此必然造成城乡的分化和差距。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创造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它把人类从自然的土地上索取的东西又有意识地归还给自然。耕作田园就是人和自然的对话,传统农业完成了人和自然的亲近。小城镇发展为大城市、超大城市,问题随之产生,资源面临再分配,环境污染、人口爆炸带来一系列治安与管理的问题,城市精神式微,文明呈现倒退趋势。如何寻找适合人类诗意栖息之地,成为全世界越来越关注的问题。田园牧歌式的空间环境,到底应该怎样构建?城市公园提供的应该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广阔远景,在这样的城市公园里,自然生态与人文社会多元共存,由内向外地散发出独特的气质。回顾城市的发展史,城乡从必然的分离、再到
22、必然的一体,是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使然,开远市需要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找到切合点,并付诸行动(李存贵,2008)。时代潮流和技术条件为开远率先建设国家城市公园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弗里德曼在这个世界是平的里乐观地说,“世界是平的,互联网这辆推土机推平了世界”(托马斯弗里德曼,2006)。“平”即全球化,网络使得天涯若比邻,改变了每个人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在网络时代里,中心消失了,全民参与和全民分享会成为未来的主流。技术的发展使得每一个人都可以随意把自己从群体中解放出来,这是依赖于强大动力的大航海时代和大工业时代都不可能具备的。2.4.5幸福开远在工业城市环境基础上重新构建起一种生态的生物生存环境,这是一种富有理性思想的追求。草坪、花园、树木、树丛、雕塑,提供了视觉、听觉、嗅觉的愉悦感,这是一种居住者的幸福感觉;田园平畴、小溪穿流,练武、打球、跳舞,这是一种田园般的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甘肃省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22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春季首都机场集团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金华市天禾实业有限公司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届春季东华公司校园招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6月临沂高新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三级子公司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招聘5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春季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上海分行校园招聘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贵州省自然资源厅直属事业单位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8人模拟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丰台镇考聘大学生村文书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参考答案详解
- 2025黑龙江鸡西市博物馆现公益性岗位招聘2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有答案详解
- 幼儿园大班数学《小熊种玉米》课件
- 公交车广告承包合同5篇
- 2025年秋新北师大版数学3年级上册全册同步教案
- 公共营养师考试题库(附答案)四级真题及答案
-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 SAP QM质量管理模块配置详解(S4系统)
- 机械制图选择题试题库及答案
- 医院安全警示教育
- 2025届名校名师模拟卷(九)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 技术部工作汇报与未来规划
- 学员游泳培训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