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建设的力量_第1页
批判与建设的力量_第2页
批判与建设的力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批判与建设的力量 读完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让我不由得想起卢 梭的教育观。翻开爱弥儿的时候,是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 之后。感怀于卢梭近半个世纪颠沛流离的逃亡经历,震撼于卢梭 以其惊人的真实将人性的善恶美丑披露无遗的勇气。于是,对爱 弥儿中卢梭构设的自然主义教育哲学深有好感。尊重天性、倡 导人性自由的教育思想虽经世纪风雨的洗礼,对现代教育,特别 是当下的中国教育,仍然具有基础性和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以至 于爱弥儿中,对教育年龄分组的绝对化和对社会性现实的罔 顾,我也采取了包容的态度,毕竟瑕不掩瑜。 而相对于爱弥儿中卢梭对教育对象爱弥儿的虚构,静 悄悄的革命是建立在佐藤学先生“曾经访问过、观察过

2、、合作 过的日本各地的学校里和教室里的真实活动”编撰的;相对于 理想国中柏拉图式的哲学家们的“高谈阔论”与雄辩,静 悄悄的革命则是通过与事物对话、与他人对话、与自身对话的 活动,阐释作者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相对于民主主义与教 育中杜威编织的晦涩艰深的“高大上”的教育思想体系,静 悄悄的革命更体现了一种贴近教育、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 近草根的关照之情。在清浅中见深刻,在参与、活动与实践中思 想落地开花。这大概是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能够 跨越国界,作为教育类畅销书籍在中国影响十多年,触动众多中 国教育工作者的原因之一吧。 正像作者在 2014 年版静悄悄的革命 新序中说的那样“本 书传

3、递的信息很多”,而特别能打动我的,至少有两点。一是一 针见血的批判。比如,在宏观的教学中,作者针对将学生的“主 体性”绝对化的倾向,描述了日本教室里“主体性”神话的现 象,批判了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育中的形式主义。 在微观的课程设计中, 针对教师对学生综合学习的放任自流, 佐 藤学写道:“在学生的自主性、 主体性这些美丽辞藻的背后, 隐藏着教师无责任心的一面, 要说这是一种欺骗也不为过。 ”你 看,揭露得彻底,切中时弊,让人读来酣畅淋漓。联想到我国从 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变革中, 变以知识灌输为中心的课堂 为以探究式学习为中心的课堂改革, 应该说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喜 人局面。但全国各地

4、各校在教育、教学,以及课堂改革中的形式 主义和教育乱象仍不容忽视。 去年年初,某地区的教育工作会议上把“推进课程改革”作 为教育重点工作之一,进修学校还为此特别创办了课改资讯 内部交流月刊。没想到,一年的光景,此地区20 余所各级各类 学校均在课程改革上有所“建树”。用进修学校在课改资讯 年度总结上的话说: “我区的课改成果如雨后春笋。 ”仅一年的 时间,课改就在全区“百花齐放”了。 这大概也是该地区的教育 引领者们始料不及的。 把“推进课程改革”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 之一本无可厚非, 但这般神速的“百花齐放”的背后, 又暴露出 多少形式主义、功利色彩和流于浅薄的躁动呢?佐藤学先生告诫 我们:“

5、教育实践是一种文化,而文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 到确实的效果。” 二是脚踏实地的建设。读静悄悄的革命,我们了解到, 书中所采用的事例都是佐藤学先生直接参与过的学校和课堂的 实践,因此,才带着直透心脾的温度,让读者被作者对教学中的 形式主义的批判所震动,更让读者被作者在其教育思想上的建设 所启迪。书中对课程观、教学观、教师观、师生互动观等都有深 入浅出的阐述。他倡导“创造以相互倾听为基础的教室里的交 流”;力图通过“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 为中心的教学及课程;特别希望让家长参与学校改革, 创建真正 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这让我不禁联想到我县近期开展的“家长学校”活动。 通过 “家长学校”的一系列活动,让家长了解学生,了解教师,了解 学校,了解教育,从而形成家校互动参与教育的良好氛围。我国 有一个“ 5+2=0”的教育现象,就是说学生在学校 5 天(上课时 间)的正面教育,抵不过学生在家庭和社会上 2 天(双休日)的 负面熏染,足见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举足轻重。 破解“ 5+2=0” 的教育怪圈,笔者认为,我县的“家长学校”建设是一个有利的 契机。我们的教育行政人员和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在佐藤学先生倡 导创建的“学习共同体”上寻找智慧和力量,通过“学习共同 体”的变革,突破学科的壁垒,突破教室的壁垒,甚至突破学校 的壁垒, 不仅“把学校变成学生相互学习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