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批评意识与意识批评 20 世纪 80 年代,现象学文论被陆续译介到国内文学理论与 批评界,较著名的有英加登的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布 莱的批评意识、斯泰格尔的诗学的基本概念、凯塞尔的 语言艺术作品、梅洛一庞蒂的眼与心、杜夫海纳的审 美经验现象学 和美学与哲学 、巴什拉的 梦想的诗学 等, 还有研究现象学文论的著作,如玛格欧纳的文艺现象学( 另 一译本名为现象学与文学 ) ,以及现象学文论的单篇论文, 如刊登在外国文论集波佩的面纱中斯塔罗宾斯基的文章等。 相关的研讨多见于各译著的序言和后记, 并且主要是对批评家的 情况及主要观点加以介绍,这跟现象学文论在整个 20 世纪文学 批评中的地位和影响
2、不太相称; 跟作为现象学文论大背景的现 象学在国内的研讨也不相称;再者,跟 20 世纪西方文论其他流 派如结构主义、形式主义、精神分析、神话一原型批评、阐释学 及解构主义等在国内的传播和运用相比, 现象学文论所受的关注 和运用显得不足。 因此,当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还需要对这种 具有深刻哲学、 美学内涵的文学理论和批评加以深入的评析, 探 讨其于今日文学研究及批评实践的效用。 此外,在当代西方文学 批评流派中 现象学文论对文学本质及批评观念的理解与中国传 统文论最为接近,可以从比较诗学的角度加以沟通。所有这些, 都需要对现象学文论本身进行多角度、 多层次的梳理, 并对重要 的理论观念和批评方法
3、加以统揽。本文对 20 世纪现象学文学批 评几位重要理论家和批评家的观点予以评析, 并由此对现象学文 学批评的主要观点以及这一批评流派及方法的理论内涵和实践 效用加以阐释。 通过分析与阐释, 进一步把握这种文学批评的哲 学、美学根源,及其对当代文学批评所具有的价值。 意识批评是 20 世纪一个重要的批评流派;“批评意识”则 是这一流派中一位重要批评家、比利时人乔治 ?布莱的一部重要 批评著作的书名。前者作为专有名词标识出一种独特的批评观; 后者则是强调这种批评观念的要义是对意识的批评,如乔治?布 莱在批评意识末尾所说:“一切批评都首先是,从根本上也 是一种对意识的批评。” 1287 作为批评流
4、派的意识批评还有一些其他 ( 或相关 ) 的称谓,如 日内瓦学派、现象学批评以及主题批评、深层精神分析批评等; 其成员及观点也较为驳杂, 但总的特点是跟现象学相关。 现象学 是 20 世纪的显学,被认为是改变了整个西方哲学及思想的发展 方向,并对现代西方学术、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的学说。哲学社 会科学自不必说, 美学、 艺术理论及文学批评也因现象学的促动 而出现新的领域和新的趋势。现象学本身素以精密和深奥著称, 其于文学批评的影响也体现在多个层面和多个环节上。 对此, 已 有专家及专著加以条分缕析,例如说: 现象学的先验还原,把对客体存在的考虑加上括号,这样 “自然的态度”就被悬搁起来。 换言之
5、, 第一次还原排斥考虑现 象的存在与非存在。因此,主体就能排除偏窄和盲目,从而“直 观”呈现于他面前的现象的本质结构。 这种“本质直观”与日内 瓦学派的某种批评实践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现象学还原声明悬搁 和面向事物本身, 当将其应用于文学时, 需要将思想观念或被称 为历史上的形而上学冥思物等悬搁起来。 秉承这一精神, 日内瓦 批评家也在批评中表示出对那种形而上学先入之见的反感。因 此,在解释文学作品时, 他或她努力抛弃自己世界观的偏见而达 到“本质直观”。 245 46 这段话点到了若干个现象学的重要 观念,如“悬搁” (或译为“悬置” )、 “本质直观”以及“面向 事物本身”等。 概言之,
6、现象学是要一反西方思想传统中的形而 上学及其重本质而轻现象的偏见, 要从事物的现象去把握世界的 根源。这种现象要靠人的意向性活动去获得, 它是一种纯粹意识, 是摒弃了心理主义并且将事物实体“悬置”起来了的“本质直 观”。这种直观消融了物我,泯灭了主客体,从而呈现出事物的 精神结构,或者说世界的本质。到头来,本质不能单独存在,也 不是第一位的。 映入人的视域的现象才是最要紧和最真实的, 只 有现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质。 在现象学诸观念中, 最具有审美意蕴也跟文学批评关系最近 的,当是纯粹意识;由这一观念的涵义,即可看出现象学思想趋 于审美的意向。对此,美国现象学史家施皮格伯格有过评析,他 说:
7、般来说, 现象学可以表征为这样一种哲学, 它学习在其他 人只看到不屑一顾的琐事的地方对奇迹感到惊奇并按照奇迹本 身的样子来考察他们。 但是, 并不是所有这些奇迹都具有同等的 重要性。对于胡塞尔来说,特别有一种奇迹超过所有其他奇迹, 他称之为“奇迹之中的奇迹”,即“纯粹的自我和纯粹的意 识”。 3135 审美意识起源于人心的觉醒,或由于熟悉事物的 “陌生化” (形式主义 ) ,或由于超脱日常生活的“新感性” (西 方马克思主义 ) ,可见审美活动与惊奇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奇迹关 系密切。 纯粹意识既然是“奇迹之中的奇迹”, 那就一定包含有 审美的动因。 而这能看作是现象学与美学及文学批评的深层的和
8、必然的关联吗 ? 将现象学运用于批评实践, 并因此而阐明现象学文学批评的 观念和方法,最著名的批评家之一是乔治 ?布莱。他坚定地认为 文学批评的功能就是恢复作品里所包孕着的作者意识; 那是一种 精神结构,需要读者用一种设身处地、毫无杂念的心境,也就是 现象学所说的纯粹意识去加以体悟。 这一点很重要, 不仅关系到 批评是否有效,更涉及作品的有无,因为依现象学的理论,事物 之所以存在, 是离不开人的观照的。 所以布莱从文学本性的高度 强调批评的作用, 认为“在批评介入之前, 作品在某种意义上是 处于悬浮状态。 作品等待着自己的批评家。 它的最终命运取决于 他,取决于他的理解”。 129 具体而言,
9、批评家的作用体现在 “阅读行为”和读者意识;其目的都是要与作品里的那个“意 识”合而为一。如布莱所说:“阅读行为 ( 这是一切真正的批评 思维的归宿 ) 意味着两个意识的重合,即读者的意识和作者的意 识的重合。 ”13 “读者意识, 尤其是典型读者即批评家意识的 特征是和与自己思想不同的另一种思想认同。” 159 怎样做到这一点 ?或者说,批评家达到与作者意识的认同有 哪些途径呢 ?布莱从前辈及同代批评家那里看到了形形色色 的认同之道。比如“钦佩”: 不是我判断, 故我在, 因为这里在任何程度上都不涉及理性 的判断;而是我钦佩,故我在,也就是说,我在我感受到的钦佩 之情中暴露了我自己; 我在一
10、种激动之中向自我显露了我, 这种 激动生于我,被他人唤起,又奔向他人。 19 又比如“忘我”: 惟有忘我才能实现与他人的结合。 思想通过精神行为腾出空 地,而只有这种精神行为才能允许这种奇特的自我侵入, 它的内 在的虚空正由这种入侵来填充。 120 又比如“合一”: 批评者的意识和被批评主体的意识合而为一: 这种认同很像 在宗教思想中完成的认同, 因为对两者来说, 都是自我通过自身 人格的泯灭而能够满怀喜悦地沉湎于一种威力无比的陌生的启 示,这启示好像利用这个自我来实现它自己的目的。 153 又比 如“放弃”: 这种种的牺牲都意味着放弃, 不仅仅放弃拥有, 也放弃存在 的一种基本品质, 即在另
11、一个我面前抹去我, 在精神上认可一种 陌生的精神前来居住。 168 凡此种种,最终目的都是达到读者意识与作者意识的完美契 合,“实现了精神对精神的美妙的开放”。 169 这种境界以现 象学的理论视之, 颇为精深玄妙; 若以文学创作和批评的理论来 比照,也未必就那么深不可测。 中国传统文论里不少命题都与之 相通或相仿, 如所谓“澄怀味像”、 “澡雪精神”以及“情往似 赠,兴来如答”等;还有著名的“虚静说”,其所追求的也类乎 纯粹意识。当然,二者的文化背景和理论内涵不可同日而语。尤 其是当布莱把问题引向存在及在场时, 问题的复杂性就远非中国 传统文论可以比拟, 也远远超出了西方传统文论。 比如下面
12、一段 论述,就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意识批评, 而趋近于存在主义思 想了: 一切在场都意味着对存在的一种显示。 仿佛确定的现实的一 种涌现,本质似乎借此在它所处的时间和地点中安身立命。 它在, 并在其所,证实它的在场。它只是满足于在并在其所,这就证实 了它的在场。在场不仅仅是一种在 (das Sein) ,而且是一种此在 (das Dasein) 。就是在其具体的现时之中,在其展示的自身的显 然之中, 并且迫使同为在场的我们为它提供见证, 因为本质不仅 仅在此,在我们面前,当着我们的面,它的在场也同时依靠着我 们的在场。 1118 现象是存在的展示, 它不是抽象和固定的, 而是在具体的时 间(某
13、一刻 )和空间 (某一点)之中。时间和空间能证明事物的存 在,或者说,只有呈现和运动能证明事物的存在 ( 在场) 。进而事 物的在场又不是孤立的, 它必然依靠人的在场; 也可以说是一种 凝视。按布莱所说:“意识不是存在之物,乃是对存在之物的一 种观看。” 1218 对文学批评而言,一种在场的看 ( 凝视 ) 和一 种在场的展示的融合, 就构成了读者意识或批评意识; 从而成就 了真正意义上的批评。据此,批评家对待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的 凝神观照, 而是在时间和空间的变幻中建构; 尤其是语言的艺术 作品 (文学 ) ,更是要在“存在与时间”中达到“即目”和“所 见”。对于意识批评来说, 则是要使读者
14、意识与作者意识在过程 中完成重叠与合一。 现象学文学批评卓有建树, 但成就主要在批评实践, 或者说 批评理论主要来自实践。 而宽泛意义上的现象学文论, 还应当包 括现象学美学,尤其是其中涉及文学艺术的理论。在这方面,哲 学家梅洛一庞蒂多有旁涉,而美学家杜夫海纳则集其大成。 梅洛庞蒂专注于建立现象学思想体系, 兴致所到, 涉笔艺 术,其与现象或意识的关系有远有近, 却大都能以独特的眼光去 发现艺术的本真。比如由塞尚的绘画谈论艺术的作用: 一个像塞尚一样的画家、一个艺术家、一个哲学家,应该不 仅创造和表现一种思想, 还要唤醒那些把思想根植他人意识的体 验。如果作品是成功的, 它就具有一种由它自己来
15、进行艺术教育 的奇特的能力。 读者或观众可以凭据绘画或著作的来龙去脉, 建 立起交叉和印证。 依靠对各方面的参照, 并在隐约可见的风格引 导下最终找到艺术家希望与他们交流的东西。 454 这像是与布 莱的论调遥相呼应, 从作者的角度表明意识与意识的融合是艺术 创作的旨归,也是艺术作品的真谛。就绘画艺术而言,梅洛一庞 蒂还对儿童画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认为儿童画能够使我们向世界 开放。他说: 当一位艺术家以真正的创作动作, 毫不犹豫地重新采取 儿童的表现方法时,这些表现方法会带给我们一种秘密的共鸣, 通过它, 我们的完满就会对着世界的存在自己打开, 并自己成 为诗。 4171 我们向世界打开,也就
16、是世界向我们开放;用现 象学的话语说,是我与世界的在场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艺术 的本质作用,也由此见得。 难能可贵的是, 梅洛庞蒂对语言艺术尤其是作为文学作品 质料的语言深有所悟, 并表达出深刻的见解。 最为精彩的是他对 经验性语言和创造性语言的区分, 以及由此引申到的文学语言的 特性。所谓创造性语言被称作“真正的言语”, “它让没有使 上的招数都最后上了场, 并从事物当中释放出了被囚禁着的思 想”。470 对文学语言的这个特征, 梅洛庞蒂进一步申述道: 在文学交流中, 存在的、 偶然性的东西和在所有伟大艺术作 品中存在的含混不清、 即不可还原为论题的东西, 都并非一些暂 时的缺陷 ( 我们
17、不可期待作品从中摆脱出来 ),这是为了一种文 学,就是说,一种征服性的言语活动所付出的代价,这种言语活 动把我们引向一些奇异的观点, 而不是让我们对我们自己的观点 坚信不疑。 4113 所谓“不可还原为论题的东西”, 有些类似英美新批评文论 里的“肌质”, 即文学文本中相对于“构架”而言不能够用散文 加以表述的部分。 整个一段话表明的是, 文学作品的叙述与描写 要能够使读者放弃自己的观点, 而被一种特殊的言语活动引入作 品的意识。 因而,那些意义不清甚至是沉默的语言就真正具有文 学艺术的功效。 由此梅洛一庞蒂做出判断: “如果作者是位高明 的作家,就是说他能恰到好处地找到意味着行为的详略与节奏
18、, 读者就会响应他的召唤, 很快潜入到描写的中心, 与作者相会合, 即使作者和读者都不知道这种召唤。” 4112 这仍是现象学文 论的老话题:读者与作者的心心相印。 四 现象学美学是与杜夫海纳的名字紧密相连的。 杜夫海纳的现 象学美学把现象观念贯彻到对审美和艺术本质的认识, 其间许多 观点都有助于深化文学批评的思维。 遵循现象学“本质直观”的观念,杜夫海纳认定 艺术作 品是由艺术家和欣赏者共同完成的, 这就是他所说的, “作品期 待于欣赏者的, 既是对它的认可又是对它的完成”, 以及“艺术 家正是为了完成作品才需要欣赏者的合作”。 574 进而指出, 艺术欣赏的实质是感性, 而这“感性是感觉者
19、和感觉物的共同行 为”。 574 75 显然这是在申述现象学的一个基本观点,即事 物的本质既不在心, 也不在物, 而在主体对客体的意向性活动以 及纯粹意识之中。 进而这感性有其特定的对应物; 就艺术作品而 言,与感性对应并交融的是形式,而意义则内在于感性之中。也 可以说,艺术作品的本质不在于它讲出或表达了什么,而在于 “对我们展示的方式”。这种方式既可以说是将意旨内在化了, 也可以说是通过“悬置”而使对象“还原”, 从而使人们“面向 事物本身”。这时候,欣赏者是作为“见证人”,他或她“在感 知的同时进入作品的世界。其目的不是为了影响它, 也不是 为了受它影响, 而是为了作证, 使整个世界通过它
20、的呈现而获得 意义,使作品的创作意图得以实现”。 586 因为从欣赏者的角度切入艺术的本质, 所以杜夫海纳十分看 重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批评。 在他看来, 欣赏者及批评家若没有 正确的姿态或得当的审美态度, 艺术作品就谈不上存在。 就文学 作品而言,他要求“读者应该专心致志于作品,既不玩弄它,也 不欺骗它。 对每部新作品, 批评家都应该报以一种崭新而喜悦的 目光,一种绝对无保留的目光。他应该完全地存在,以便给作品 以最宽大的包容和最深刻的反响, 他又应该完全地不存在, 以便 作品中不掺杂任何他自己的东西”。 6159 虽说这里面以辩证 眼光分析了读者及批评家面对作品的“在”与“不在”的关系, 但
21、归根结底还是要求欣赏者在欣喜之余,保持静观和审慎的态 度,因为文学作品的奥秘精微是不会轻易向自以为是的人吐露 的。杜夫海纳说: 文学对象也向读者挑战; 它在保守自己的奥秘的同时, 肯定 自己的自由:它的意义永远是无限地远不可及的。现象学要 求批评家不仅要谨慎,而且要谦逊;不仅要问:“作品能否在阅 读中被对象化 ?”而且还要问:“这个对象的真理在何 处?”6159 160 可以将杜夫海纳所说的“谦逊”理解为文学欣赏和批评中 的“悬置”, 惟有“悬置”方能“还原”。 而只有“还原”后的 对象及意向才能使文学作品呈现它的真意, 也就是所谓“奥秘” 和“真理”。 现象美学强调纯粹意识和“直观”的作用,
22、又特别看重感 性,这在视觉艺术中有着典型的体现,也比较好理解。那么,以 间接为特性的语言艺术的直观与感性由何而见呢?问题的关键仍 在语言本身; 当然,语言的感性与绘画、 雕塑以至于音乐、 舞蹈、 戏剧有所不同, 它之所以能够被直观, 既是因为其以“展示”或 “呈现”为特征和功能, 更体现在其把意义“内在”于感性的形 式当中。这样一来,相对于阅读和欣赏而存在的文学作品,就是 一种“姿态”, 是对它所表达对象的一种“呈现”。 杜夫海纳说: “只要语言本身含有意义, 它就是表现性的; 它像是把自己所表 示的对象的活生生呈现摆在我们面前。 ”“语言通过说和写的方 式( )成为一种姿态。 我阅读姿态的意
23、义, 姿态把对我说话的 那个人的意图告诉我。 语言不仅是用词句传达思想的手段, 而且 是自我显示的手段。” 5161 162 在这里,杜夫海纳明确指出 语言的说和写的方式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 其功效又可以分两个 层面去理解。其一,文学作品里的一切都由语言来显示,人们不 必超出语言显示之外去联想 (那样会减损美感 ) ,而只需要感观语 言所呈现的东西即可。 对于欣赏者和批评家来说, 重要的是语言 的现象及其在纯粹意识观照下的精神结构, 其与历史、 世界以及 作者生平的关系是无关紧要也不必理会的。 其二, 既然“姿态” 或者说“说和写的方式”是现象学美学所看重的, 那么, 文学欣 赏和批评就不能在
24、语言“表层”轻易滑过; 非但不能滑过, 而且 “表层”的因素 ( 比如语音 ) 往往是语言艺术作品的精华所在, 并 且最能给人带来审美的愉悦。 下面这段话, 就表达出杜夫海纳对 语言“姿态”及其“呈现”功能的极度重视: 但是,如果他们读诗,或者确切地说,是用对诗应有的 恭敬去朗诵诗,词对于他们便立刻有了实质和光辉。就这样,词 因为自身或者因为给予朗诵者的快乐而受到欣赏。 词又还给了自 然,带有感性性质,又得到了自然存在的自发性。词摆脱了常用 规则,互相结合起来,组成最意想不到的形式。同时,意义也变 了,它不再是通过词让人理解的东西,而是在词上形成的东西, 就像在刚被触动过的水面上所形成的波纹一样。 6163 这段话似乎可以理解为“在”的重要性, 进而也可以理解为 存在比本质重要; 若以结构主义语言学比照, 则可以理解为“能 指”脱离“所指”而自足 (审美意义上的自足 ) 。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数据库事务管理的核心概念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宁波工程学院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南京林业大学辅导员考试真题
- 2024年西安市雁塔区第六小学招聘笔试真题
- 战略管理中的法律风险识别试题及答案
- 2024年广州市培艺学校老师招聘笔试真题
- 2024年成都理工大学选调工作人员笔试真题
- 生物与艺术结合的跨界教学探索计划
- 企业战略创新与市场风险试题及答案
- 优化系统资源的使用策略试题及答案
- 印刷产品检验报告
- 雷霆传奇亲测-h5修改汇总
- 2023年版-肿瘤内科临床路径
- (完整版)水电工安全技术交底
- 《中国传统文化心理学》课件第五章 传统文化与心理治疗(修)
- 幼儿园各类档案借阅登记表
- 蒸汽疏水阀性能监测斯派莎克工程中国有限公司-Armstrong
- 机械创新设计技术结课论文
- 普通车床的主轴箱设计机械外文文献翻译、中英文翻译、外文翻译
- 神经外科各种引流管的护理精品课件
- 湘教版初中地理会考重点图复习汇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