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练习试卷9_第1页
药剂学练习试卷9_第2页
药剂学练习试卷9_第3页
药剂学练习试卷9_第4页
药剂学练习试卷9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药剂学练习试卷 9(总分:10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 a1型题(总题数:50,分数:100.00)1.生物利用度试验中采样时间至少应持续(分数:2.00)a.12个半衰期b.23个半衰期c.35个半衰期 d.57个半衰期e.710个半衰期解析:2.生物利用度试验中如果不知道药物的半衰期,采样应持续到血药浓度 cmax的(分数:2.00)a.1/201/30b.1/101/20 c.1/71/9d.1/51/7e.1/31/5解析:3.非线性药物动力学中两个最基本而重要的参数是哪一项(分数:2.00)a.t1/2和 kb.v和 c1c.tm和 cmd.km和 vm e.k12和 k

2、21解析:4.下列关于药物在体内半衰期的叙述哪个是正确的(分数:2.00)a.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缩短b.随血药浓度的下降而延长c.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固定不变,与血药浓度高低无关 d.在任何剂量下,固定不变e.与首次服用的剂量有关解析:5.最常见的药物动力学模型是(分数:2.00)a.隔室模型 b.非线性药物动力学模型c.统计矩模型d.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e.药动-药效链式模型解析:6.红霉素硬脂酸盐包衣片由健康志愿者服用,下图为 5种不同条件下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从图上看,药师可以正确地判断对五种服药方式,其红霉素的血浆峰浓度出现于同一时刻当服红霉素盐时同服 250nd水可得到最高血浆红霉素水平

3、每种处理都得到血药浓度曲线下相等面积(分数:2.00) a.只包括b.只包括c.只包括和 d.只包括和e.、和全部包括解析:7.某药物的组织结合率很高,因此该药物的(分数:2.00)a.吸收速度常数 ka 大b.表观分布容积大 c.表观分布容积小d.半衰期长e.半衰期短解析:8.静脉滴注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速度有关的因素是(分数:2.00)a.tl/2 b.koc.kad.ve.cl解析:9.已知某药口服肝首过效应很大,改用肌肉注射后(分数:2.00)a.t1/2 不变,生物利用度增加 b.t1/2 不变,生物利用度减少c.t1/2 增加,生物利用度也增加d.t1/2 减少,生物利用度也减少e.

4、t1/2 和生物利用度皆不变化解析:10.为迅速达到血浆峰值,可采取下列哪一个措施(分数:2.00)a.每次用药量加倍b.缩短给药间隔时间c.首次剂量加倍,而后按其原来的间隔时间给予原剂量 d.延长给药间隔时间e.每次用药量减半解析:11.生物利用度试验中两个试验周期至少要间隔活性物质的(分数:2.00)a.710 个半衰期 b.57 个半衰期c.35 个半衰期d.23 个半衰期e.12 个半衰期解析:12.200mg 的碳酸锂片含锂 5.4mmol。对肌酐清除率为 100ml/min 的人体口服给予一片该片剂时,得到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auc)和尿中累积排泄总量的数据如下:auc=0

5、.18mmol?min/ml,尿中累积排泄量=5.0mmol。另外,锂不与血浆蛋白结合,其片剂口服给药后生物利用度为 100%.。根据上述资料,下面哪 种说法是可以成立的(分数:2.00)a.锂从肾小管重吸收 b.锂在肾小管主动分泌c.锂不能在肾小球滤过d.由于锂主要在尿中排泄,所以其尿中排泄速度明显受肾血流速度的影响e.由于没有静脉给药的数据,所以不能求锂的全身清除率解析:13.下列有关生物利用度的描述正确的是(分数:2.00)a.饭后服用维生素 b2 将使生物利用度降低b.无定型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大于稳定型的生物利用度 c.药物微粉化后都能增加生物利用度d.药物脂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差e.

6、药物水溶性越大,生物利用度越好解析:14.下列哪种物质不能作注射剂的溶媒(分数:2.00)a.注射用水b.注射用油c.乙醇d.甘油e.二甲基亚砜 解析:解析:注射剂的溶媒除了注射用水外还有注射用油、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苯甲酸苄酯、二甲基乙酰胺等,不包括二甲基亚砜。15.关于滴眼剂中药物吸收的影响因素叙述错误的是(分数:2.00)a.70%.的药液从眼睑缝溢出而损失b.药物从外周血管消除c.具有一定的脂溶性和水溶性的药物可以透过角膜d.刺激性大的药物会使泪腺分泌增加,降低药效e.表面张力大有利于药物与角膜的接触,增加吸收 解析:解析:影响滴眼剂药物吸收的因素有:药物从眼睑缝隙的损失:人

7、正常泪液容量约为 7 l,若不眨眼,可容纳 30/ l 左右的液体。一般的滴眼剂一滴约 5075/ 1,估计有 70%.的药液从眼溢出,若眨眼将有 90%.的药液损失。药物从外周血管的消除:滴眼剂中药物进入眼睑和眼结膜的同时也通过外周血管迅速从眼组织消除。ph 和 pka: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均有丰富的类脂物,脂溶性药物较易渗入,水溶性药物则比较容易渗入基质层中。所以两相都能溶解的药物较易透过角膜。许多药物属于弱酸或弱碱,离子型与非离子型之间的比例与眼部的 ph 和药物的 pka 有关。刺激性:眼用制剂的刺激性较大时,由于局部刺激能使结膜的血管和淋巴管扩张,增加药物从外周血管的消除,并能使泪腺分

8、泌增加,泪液能将药物浓度稀释,并通过泪管系统洗刷进入鼻腔或口腔,从而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表面张力:滴眼剂的表面张力对其与泪液的混合及对角膜的渗透均有较大影响。表面张力越小,越有利于滴眼剂与泪液的混合,也越有利于药物与角膜的接触,使药物容易渗入。粘度:增加粘度可使滴眼剂中的药物与角膜接触时间延长,从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16.散剂按医疗用途可分为(分数:2.00)a.单散剂与复散剂b.倍散与普通散剂c.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 d.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剂 e.一般散剂与泡腾散剂解析:解析:散剂的分类方法有三种:按组成药味多少,可分成单散剂与复散剂,按剂量情况,可分为分剂量散剂与不分剂量散剂:按用途,可

9、分为溶液散剂、内服散剂、外用散剂等。所以,散剂按医疗用途可分为内服散剂与外用散剂。17.丙烯酸树脂 iv 号为药用辅料,在片剂中的主要用途为(分数:2.00)a.胃溶包衣材料 b.肠胃都溶型包衣材料c.肠溶包衣材料d.包糖衣材料e.肠胃溶胀型包衣材料解析:18.粉体的润湿性由哪个指标衡量(分数:2.00)a.休止角b.接触角 c.crhd.空隙率e.比表面积解析:解析:粉体的性质包括粉体粒子的大小和粒度分布、比表面积、空隙率、流动性、吸湿性和润湿性。休止角是评价粉体流动性的指标,休止角越小,粉体的流动性越好。接触角是评价粉体润湿性的指标,接触角越小,粉体的润湿性越好。crh 是评价粉体吸湿性的

10、指标,crh 越小,水溶性物料越易吸湿。19.某药静脉滴注经 3 个半衰期后,其血药浓度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分数:2.00)a.50%.b.75%.c.88%. d.94%.e.97%.解析:20.压片力过大,粘合剂过量,疏水性润滑剂用量过多可能造成下列那种片剂质量问题(分数:2.00)a.裂片b.松片c.崩解迟缓 d.粘冲e.片重差异大解析:21.关于助悬剂的错误表述为(分数:2.00)a.助悬剂是混悬剂的是一种稳定剂b.助悬剂可以增加介质的粘度c.可增加药物微粒的亲水性d.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常用作助悬剂e.助悬剂可降低微粒的 电位 解析:解析:助悬剂是混悬剂的是一种稳定剂。其稳定机理是增加介

11、质粘度以降低药物微粒的沉降速度,同时具有增加药物微粒的润湿性的作用,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可用作助悬剂,助悬剂与降低微粒 电位无直接的相关性。 22.欲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定,可采取的给药方式是(分数:2.00)a.单次静脉注射给药b.单次口服给药c.多次静脉注射给药d.多次口服给药e.首先静脉注射一个负荷剂量,然后恒速静脉滴注 解析:解析:欲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90%.一 99%.需要 332-664 个半衰期,对于半衰期长的药物单独静脉滴注给药时起效可能过慢。为了克服这一缺点,通常是先静脉注射一个较大的剂量,使血药浓度 c 立即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css,然后再恒速静脉滴注,维持稳态血药浓度。23

12、.下列关于液体制剂的错误表述为(分数:2.00)a.药物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分散度越大,吸收越快b.药物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分散度越小,吸收越快 c.溶液型液体制剂的药物吸收速度大于混悬型液体制剂d.液体制剂在储存过程中易发生霉变e.非均相液体制剂易产生物理稳定性问题解析:解析:药物的吸收与药物在分散介质中的分散程度相关,分散程度越大越有利于药物的吸收。24.生物利用度试验中受试者例数为(分数:2.00)a.68b.812c.1216d.1824 e.24-30解析:解析:为了保证结果具有统计意义,受试者必须有足够的例数,要求至少 1824 例。25.下列关于絮凝度的错误表述为(分数:2.00)a.絮

13、凝度是比较混悬剂絮凝程度的重要参数,以 表示b. 值越小,絮凝效果越好 c. 值越大,絮凝效果越好d.用絮凝度可评价絮凝剂的絮凝效果e.用絮凝度预测混悬剂的稳定性解析:解析:絮凝度是评价絮凝剂的絮凝效果与混悬剂稳定性的重要参数。絮凝度 p 越大,说明絮凝剂的絮凝效果越好或混悬剂越稳定。26.不影响散剂混合质量的因素(分数:2.00)a.组分的比例b.各组分的色泽 c.组分的堆密度d.含液体或吸湿性的组分e.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解析:解析:影响散剂混合质量的因素有:组分的比例,组分的密度,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含液体或吸湿性的组分: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等。因此各组分的色泽不会影响散剂的混合

14、质量。27.可作咀嚼片剂填充剂的是(分数:2.00)a.乙基纤维素b.微粉硅胶c.甘露醇 d.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e.甲基纤维素解析:解析:片剂中常用的辅料有四大类:填充剂、润湿剂和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填充剂的主要作用是用来填充片剂的重量或体积,从而便于压片。常用的填充剂有淀粉类、糖类、纤维素类和无机盐类等。咀嚼片是指在口中嚼碎后再咽下去的片剂,常加入蔗糖、薄荷油等甜味剂及食用香料调整口味。甘露醇在口中溶解时吸热,因而有凉爽感,同时具有一定的甜味,在口中无沙砾感,因而较适于制备咀嚼片,但价格较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28.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分数:2.00)a.等

15、量递加b.多次过筛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 e.搅拌解析:解析: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有:组分的比例;组分的密度;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含液体或吸湿性的组分;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等。当组分的密度差异大时,应将密度小(质轻)者先放人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质重)者,这样可避免密度小者浮于上面或飞扬,密度大者沉于底部而不易混匀。29.下列高分子材料中,主要作肠溶衣的是(分数:2.00)a.ecb.hpmcc.cap d.pege.pvp解析:解析:常用肠溶性包衣材料有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

16、苯乙烯马来酸共聚物(styma)、丙烯酸树脂类等。ec 是乙基纤维素的缩写,hpmc 是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的缩写,peg 是聚乙二醇的缩写,pvp 是聚乙烯吡咯烷酮的缩写。所以 cap 为肠溶衣材料。30.亲水凝胶骨架片的材料(分数:2.00)a.硅橡胶b.聚氯乙烯c.脂肪d.海藻酸钠 e.硬脂酸钠解析:解析:骨架片是药物与一种或多种骨架材料以及其他辅料,通过制片工艺而成型的片状固体制剂。根据骨架材料的性质可分为不溶性骨架片、溶蚀性骨架片和亲水凝胶骨架片。不溶性骨架片的骨架材料为不溶性塑料如无毒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乙烯乙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硅橡胶等。溶蚀性骨架片由不溶解但在体内可溶蚀水解的蜡质

17、、脂肪酸及其酯类物质制成,如巴西棕榈蜡、硬脂酸、硬脂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等。亲水凝胶骨架片是以亲水性高分子材料为骨架制成的片剂,在体液中逐渐吸水膨胀,形成高粘度的凝胶屏障层,药物通过该屏障层逐渐扩散到表面而溶于体液中。常用的亲水性高分子材料有羟丙甲纤维素、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聚维酮、卡波普、海藻酸钠等。31.关于注射剂的给药途径的叙述正确的有(分数:2.00)a.静脉注射起效快,为急救首选的手段 b.油溶液型和混悬型注射液可以少量静脉注射c.油溶液型和混悬型注射液不可做肌肉注射d.皮内注射是注射于真皮与肌肉之间e.皮下注射注射于表皮与真皮之间,一次注射量在 0.2m1 以下 解析:解析:

18、常用注射剂的给药途径有:静脉注射:药效最快,常做急救、补充体液和营养之用。多为水溶液,非水溶液、混悬型注射液不能做静脉注射和椎管注射。肌肉注射:一次剂量一般在 15ml,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均可做肌肉注射。皮下注射:注射于真皮和肌肉之间。皮内注射:注射于表皮和真皮之间,一次注射量在 0.2m1 以下,常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32.下列哪种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分数:2.00)a.卵磷脂b.十二烷基硫酸钠c.司盘 60d.吐温 80 e.单硬脂酸甘油酯解析:解析:含有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昙点,5 种表面活性剂中仅有吐温 80 属于此类表面活性剂33.适合制备口服缓、控释

19、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分数:2.00)a.1hb.28h c.15hd.24he.48h解析:解析: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药物理化因素有药物的剂量、pka、解离度和水溶性、分配系数.稳定性。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设计的生物因素有药物的生物半衰期、吸收、代谢。对于生物半衰期很短的药物要维持足够长的缓释作用,每剂量单位的药量必定很大,结果会使药物制剂本身的体积增大;半衰期很长的药物,本身药效已较持久,一般也不采用缓控释制剂。所以适合制备口服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 28h。34.有关滴跟剂错误的叙述是(分数:2.00)a.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b.正常眼可耐受的 ph 值为 509

20、0c.混悬型滴眼剂要求 50 m 的颗粒不得超过 10%.d.滴入眼中的药物首先进入角膜内,通过角膜至前房再进入虹膜e.增加滴眼剂的粘度,使药物扩散速度减小,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解析:解析:滴眼剂是直接用于眼部的外用液体制剂,质量要求包括:ph 值:正常眼可耐受的 ph 值为 509.0,渗透压:眼球能适应的渗透压范围相当于 0.6%.1.5%.的氯化钠溶液,无菌:眼外伤及手术的眼用制剂要求绝对无菌,一般滴眼剂要求没有致病菌,不得有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澄明度;混悬型滴眼剂含 15 m 以下的颗粒不得少于 90%.,50 m 以上的颗粒不得超过 10%.。滴眼剂吸收有两条途径,一是药物首先进

21、入角膜内,通过角膜至前房再进入虹膜:另一条是结合膜吸收途径,通过巩膜,可达眼球后部。增加滴眼剂的粘度,可使药物与角膜接触时间延长,有利于药物的吸收。35.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应是(分数:2.00)a.纯化水b.蒸馏水c.去离子水d.灭菌蒸馏水e.蒸馏水或去离子水再经蒸馏而制得的水 解析:解析:纯化水是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方法制得的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注射用水是纯化水再经蒸馏所制得的水,是无菌、无热原的水。灭菌注射用水是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制得的水。 36.不作经皮吸收促进剂使用的是(分数:2.00)a.表面活性剂b.月桂氮草酮c.尿素d.二甲基亚砜e.三氯叔丁醇

22、解析:解析: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那些能加速药物穿经皮肤的物质。理想的经皮促进剂理化性质稳定、无药理活性,对皮肤应无刺激和过敏性。常用的经皮吸收促进剂有二甲基亚砜(dmso)及其同系物、氮酮类化合物(如月桂氮蕈酮)、醇类化合物、表面活性剂、尿素、挥发油和氨基酸等。三氯叔丁醇为抑菌剂。37.关于膜材的错误表述为(分数:2.00)a.膜材聚乙烯醇的英文缩写为 pvab.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的英文缩写为 evac.pva 醇解度为 88%.时水溶性最好d.pva 对眼粘膜无刺激性,可制成眼用控释膜剂e.pva 与 eva 均为天然膜材 解析:解析:pva 与 eva 均为人工合成的膜材,而非天然膜材。其

23、他关于二膜材的缩写词及其性能的叙述是正确的。38.下列关于疏水性溶胶的错误表述是(分数:2.00)a.疏水性溶胶具有双电层结构b.疏水性溶胶属于热力学稳定体系 c.加入电解质可使溶胶发生聚沉d. 电位越大,溶胶越稳定e.采用分散法制备疏水性溶胶解析:解析:疏水性溶胶属于多相分散体系,故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疏水性溶胶具有双电层结构,双电层的 电位越大溶胶越稳定,少量电解质可破坏双电层使溶胶发生聚沉。39.有关注射剂质量要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分数:2.00)a.无菌是指不含任何活的细菌 b.ph 值和渗透压不合适可增加注射剂的刺激性c.ph 值对于注射剂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有很大影响d.大量供静脉注

24、射用的药物制剂均需进行热原检查e.脊椎腔内注射的药液必须等渗解析:解析: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有:无菌:指不含任何活的微生物;无热原:无热原是注射剂的重要质量指标,特别是用量大的、供静脉注射及脊椎腔注射的药物制剂,均需进行热原检查;澄明度检查合格:在规定条件下,不得有肉眼可见的浑浊或异物,渗透压: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渗透压不合适会引起机体的刺激性和疼痛性。同时注人高渗溶液时,红细胞内水分渗出而使红细胞萎缩,但只要注射速度缓慢,由于血液可自行调节使渗透压很快恢复正常,所以注入一定量偏高渗溶液还是允许的,但是大量静脉注射低渗溶液是不允许的,会产生溶血现象。至于脊椎腔内注射,由于易受渗透压的影响

25、,必须调至等渗,ph:ph 值不合适也会引起机体的刺激性和疼痛性。要求与血液 ph74 相等或接近,一般控制在 4-9 的范围内:安全性:不能引起组织刺激或发生毒性反应;稳定性,注射剂多为水溶液,要求注射剂具有必要的物理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确保产品在贮存期内安全有效,降压物质;澄清度;不溶性微粒等。40.混悬剂的质量评价不包括(分数:2.00)a.粒子大小的测定b.絮凝度的测定 c.溶出度的测定 d.流变学的测定e.重新分散试验解析:41.在乳剂型软膏基质中常加入羟苯醋类(尼泊金类),其作用为(分数:2.00)a.增稠剂b.稳定剂c.防腐剂 d.吸收促进剂e.乳化剂解析:42.生物利用度试验中

26、如果不知道药物的半衰期,采样应持续到血药浓度为 cmax 的(分数:2.00)a.1/31/5b.1/51/7c.1/71/9d.1/101/20 e.1/201/30解析:解析:生物利用度试验中,采样时间至少应为35 个半衰期,如果不知道药物的半衰期,采样应持续到血药浓度为 cmax 的 1/101/20。43.制备混悬液时,加入亲水高分子材料,增加体系的粘度,称为(分数:2.00)a.助悬剂 b.润湿剂c.增溶剂d.絮凝剂e.乳化剂解析:44.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分数:2.00)a.与 100 克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b.与 10 克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量c.与 1 克药物成等渗的氯化钠重

27、量 d.与 1 克氯化钠成等渗的药物重量e.氯化钠与药物的重量各占 50%.解析:解析:氯化钠等渗当量是指与 1 克药物成等渗效应的氯化钠的量。45.中国药典规定的注射用水应该是(分数:2.00)a.无热源的重蒸馏水 b.蒸馏水c.灭菌蒸馏水d.去离子水e.反渗透法制备的水解析:46.关于溶液型气雾剂的错误表述为(分数:2.00)a.药物可溶于抛射剂(或加入潜溶剂),常配制成溶液型气雾剂b.常选择乙醇、丙二醇作潜溶剂 c.抛射剂气化产生的压力使药液形成气雾d.常用抛射剂为 c02 气体, e.根据药物的性质选择适宜的附加剂解析:解析:溶液型气雾剂常以抛射剂作溶剂,为改善药物的溶解度需加入潜溶剂,一般以乙醇或丙二醇作潜溶剂。气雾剂的动力源为抛射剂,即抛射剂气化产生的压力使药液形成气雾。气雾剂的抛射剂为氟氯烷烃类,而喷雾剂常以压缩气体,如 c02 气体作抛射剂。此外,溶液型气雾剂也可根据药物性质加入适宜的附加剂。47.下列关于药典作用的正确表述是(分数:2.00)a.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的依据b.作为药品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c.作为药品生产、供应与使用的依据d.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与使用的依据e.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解析:解析:答案 e 是对药典作用的完整的表述,而其他几个答案不完全。48.关于滤过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