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突破口”阅读更有效_第1页
抓好“突破口”阅读更有效_第2页
抓好“突破口”阅读更有效_第3页
抓好“突破口”阅读更有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抓好“突破口”阅读更有效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时,选好突破口, 对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保证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大有裨益! 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我们不难发现,大部分课文中,总有那 种“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点”。或一字一词,或一句一段;或 文题,或开篇,或总结,或过渡。找准以上切入点,通过精心设 计,突破一点,就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感知课文,从而对文本留 下完整的印象。 (一)以字词为突破口 例如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的“斧头”,很显然,它是一 件工具,表面上看斧头和村庄没什么必然的联系,可是整个故事 的展开恰恰就是围绕着“斧头”展开的。房子、家具的建造需要 木

2、头,木头的砍伐需要斧头,所以,一把斧头建成了这个小村庄。 然而,正是这把斧头无节制的砍伐,才造成了森林资源的破坏, 才造成洪水的泛滥,表面上,这个村庄是被洪水冲垮的,其实, 斧头才是真正的元凶。因为斧头是没有生命的, 使用这些斧头的 人,才应该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行为。 教学中,扣住“斧头” 一词, 学生会学的饶有兴趣,不但可以掌握课文内容,还可以领悟作者 的思想底蕴,受到教育! (二)以句子为突破口 教材中不少课文里常常有揭示中心思想或概括主要内容的 句子,这类句子往往在全文中起着统摄作用。教学时,我们抓住 了这类句子,并以此为突破口,梳理出它与课文各个部分的联系, 往往会受到纲举目张的效果。

3、如爬天都峰一课,结尾有这样一句话:“爸爸听了,笑 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 量”。什么叫“汲取力量”?他们一老一小是怎样从别人身上 汲取力量的?回答这个问题,是要牵动全文的,需要循果索因, 即从事情的结果入手,逆路上溯,激发学生去探索事情的来龙去 脉。天都峰又高又陡,令人发颤,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和一位孩 子居然登上了峰顶,这个过程中,付出了怎样的艰辛可想而知, 他们哪儿来的信心?推敲课文的字、词、句不难看出,他们正是 从对方身上获得的力量,才互相鼓舞着,登上了峰顶! (三)以段为突破口 有的段落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的段落是故事情节 发展变化的枢纽。教学时,扣住

4、它,突破开去,往往能够达到“片 言可以明万意”的作用。 例如曼谷的小象的第六、七自然段,写小象把汽车从泥 坑中拉出来,及为汽车冲刷干净的一举一动, 充分展示出小象的 聪明和可爱,好词佳句尽在文章的重点段中, 而其他的八个自然 段,只是起到衔接的作用,没有什么重要的内容。所以,抓住重 点段,反复研读,积累词语,学习表现手法,整篇文章的重点内 容也就掌握了。 二、立足文章结构 揣摩表达规律 文本的脉络结构和语言组织结构是不容小觑的“点”, 我们 要善于从文本脉络着眼梳理关键处、 从语言入手发现关键处, 把 握文章整体结构的特点, 层层剖析言语内在的组织结构, 进而品 味出文学作品的匠心独运、精妙构

5、思。 (一)从文章脉络结构入手 以记叙文为例, 大概梳理一下常见的结构顺序, 大体可分为 以下几种: 1. 纵式顺序: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安排材料,如: 草船 借箭将相和七颗钻石等,这种结构好处是情节完整, 脉络分明,故事性强,便于突出人物性格。 2. 横式结构:按照地点、人物或材料性质安排材料,正所谓 “花开数枝,话分几头”,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以“方位”的 转移安排文章的层次写了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3. 综括式结构: 按思想感情把所表述的内容综合概括起来安 排材料,如:四上的母鸡就是典型的按感情的变化由“讨厌” 到“赞美”来写的, 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 表达了对 母爱的赞颂。教

6、师应引导学生体会先抑后扬的写作特点。 4. 横纵结构交错运用: 既从横的方面剖析人物或事物的各个 特点,又从纵的方面表现这些特点的连贯性或变化发展过程。 如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按事件不同来安排材料, 而每件事情又按 发展过程来描述。 (二)从文章语言的组织结构着眼 每个文本的语言风格不尽相同,或风趣幽默,或恬淡明丽, 或清新隽永,或凝练含蓄。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揣摩作者精妙的 构思,而且要力求系统的归纳。 十二册教材匆匆一文,朱自清在文中的多处地方,运用 了各种修辞手法,巧妙地运用大量的叠词, 而且大多句子都是短 句,简朴而轻灵,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意境,带给我们诗一 般的感觉!这就是朱自清先

7、生文字的奥妙之处啊!在教学时,我 们是不是应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作品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在朗 读中体会朱自清先生自然流畅、清新隽永的语言风格。 三、立足编者意图 品味文本主旨 任何文学作品都是情境的产物,作者在文章字里行间透露出 来的心境和态度不容忽视,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一定依据教 材选编意图,再联系作者为文的处境潜心研读, 这样才能正确把 握价值取向,品味文本主旨。 四年级下册的鱼游到了纸上,文中有一个细节,“我的 目光落在他的胸前福利工厂我的心咯瞪一下,没想到他竟 然是个聋哑人”。抓住这个细节,联系他高超的画质,确实可以 读出他如何的“身残志坚”, 但这只是文本的局部而已, 只是一 个细节而已,必须对文本有个整体的观照,那就是青年那种境界, 用诸葛孔明的话说“非淡泊无以明智, 非宁静无以致远”,人说 功到自然成,“心静”才是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