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中医外治诊疗规范_第1页
脾胃病中医外治诊疗规范_第2页
脾胃病中医外治诊疗规范_第3页
脾胃病中医外治诊疗规范_第4页
脾胃病中医外治诊疗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脾胃病中医外治诊疗规范 脾胃病中医外治 诊疗规范 14 / 14 脾胃病科 胃痞(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痞是指有慢性间歇性发作的上腹痛、上腹饱胀、早饱、纳差、 暧气 恶心等临床症状的病证。相当于现代医学中功能性消化不良。 针灸法 主穴:中月完、内关、足三里、太冲 (1)脾虚气滞证 症状:胃月完痞满,食欲不振,月完腹饱胀,餐后胀甚,神疲乏力,恶心 欲呕,大便滬泄,舌质淡苔白,脉沉细弱。 治则:健脾益气,和胃消胀 配穴:脾俞、肝俞、天枢、气海;针刺补法加灸或烧山火法。 (2)肝胃不和证 症状:胃月完胀满,攻撑作痛,痛连胸胁,月完部胀气,易饱、厌食、暧 气,多因情志不畅而发病,苔薄白,脉沉弦。 治则:

2、疏肝理气,健脾W胃 配穴:梁丘、阳陵泉;针刺泻法。 (3) 肝胃郁热证 症状:胃脱灼热胀痛,痛连两胁,烧心,泛酸,心烦易怒,口干苦, 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治则:疏肝泄热,和胃止痛 配穴:梁丘、内庭、行间;针刺泻法或透天凉。 (4) 寒热错杂证 症状:胃脱痞满,泛酸,烧心,食后尤甚,纳呆,干啰食臭或肠鸣下 利,苔薄黄,或黄腻,脉弦数。 治则:理气消痞,辛开苦降 配穴:合谷、梁丘、内庭、太冲、期门;针刺泻法或透天凉。 (5) 胃阴亏虚证 症状:胃月完隐痛,暧气干呕,饥不欲食,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少 或花剥,脉细数。 治则:益胃养阴,调中理气 配穴:胃俞、肝俞;针刺平补平泻法。 罐法:足太阳膀胱

3、经肝俞至大肠俞走罐,肝俞、脾俞、胃俞、大肠俞 留罐。 穴位埋线:胃俞、肝俞、足三里、中月完。 胃痛(慢性垂缩性胃炎) 胃痛是指以上腹胃月完部经常疼痛反复发作为主症的病证。现代医 学中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中医胃痛范畴。 针灸法 主穴:中月完、足三里、合谷、梁丘 (1) 寒热夹杂证 症状:胃脱痞满,嘈杂,烧心,饭后有饱胀感,食欲减退,口苦口粘, 大便不畅,畏寒,舌苔黄白厚腻,脉弦滑。 治法:平调寒热 配穴:期门、太冲、阳陵泉、阴陵泉、天枢,针刺泻法。 (2) 脾虔气颛 症状:上腹部痞满,胸闷,气逆,暧气,月完腹不适,隐痛,得食稍减, 喜暖喜按,食欲减退,消瘦乏力,贫血,苔薄白

4、,脉沉。 治则:益气健脾,和肝理气 配穴:膻中、期门、太冲、阳陵泉,针刺泻法;隔姜灸神阙、中月完、 气海。 (3) 气阴亏虚证 症状:痞满,灼热,隐痛,口干不欲饮水,大便塘,消瘦乏力,舌质 红,津液少无苔,脉细数或细。 治则:养阴益胃,和胃止痛 配穴:太溪、太白、胃俞,平补平泻法。 (4)胃络瘀阻证 症状:胃痛日久不愈,疼痛固定,刺痛,黑便,舌质暗,有瘀斑,脉 弦数。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配穴:膈俞、血海、三阴交,针刺泻法。 罐法 寒热夹杂脾俞、胃俞加拔火罐; 脾虚气滞肝俞、胃俞加拔火罐; 胃络瘀阻膈俞至胃俞走罐疏通胃腑、肠腑气机;膈俞刺络 拔罐。 穴位注射法 选穴:足三里;酌情选用罗通

5、定、当归注射液或丹参注射液,日 一次,六日一疗程。 穴仞豔疗法 选穴:中脱、足三里、脾俞、胃俞、阿是穴 腹痛 腹痛是指胃月完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现代医学中肠易激综合征、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 急慢性胰腺炎、肠道蛔虫症等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者均属于中医腹 痛范畴。 针灸法 主穴:下月完、天枢、关元、上巨虚/足三里 (1) 虚寒证 症状:腹痛绵绵,或拘引作痛,时作时止,喜热恶冷,痛时喜按,饥 饿及疲劳后更甚,大便滬泻,兼有神疲气短、畏寒肢冷,面色无华等 症。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甘温益气,助阳散寒 配穴:中月完、神阙、大肠俞,针刺补法或温针灸;神阙隔盐灸;

6、隔姜 灸神阙、气海、关元。 (2) 气带证 症状:月完腹胀满,走窜攻冲,痛引两胁或下连少腹,胸闷暧气,得暖 气或矢气后痛减,恼怒则痛甚,舌苔薄白,脉弦。 治则: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配穴:中月完、太冲,针刺泻法。 (3)血瘀证 症状:少腹刺痛而拒按,经久不愈,疼痛剧烈,痛处固定不移,舌质 紫黯,或有瘀斑,脉弦或涩滞。 治则;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配穴:血海、膈俞,针刺泻法。 (4)食积证 症状:月完腹胀满,疼痛拒按,厌食呕吐,暧腐吞酸,或痛而欲泻,便 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实。 治则:消食导滞 配穴;下月完、梁丘、梁门,针刺泻法。 罐法 食积胃俞至大肠俞走罐以疏通肠腑气机; 寒邪内阻一

7、一肾俞、大肠俞加拔火罐。 穴位注射法 选穴:天枢、足三里,根据病机分型酌情选用黄罠注射液、当归 注射液等,日一次”六日为_疗程。 穴位埋线法 适用于腹痛时间长者,主穴为天枢、足三里、阿是穴、大肠俞, 如有其它症状者再根据情况增减腌穴。 温熨疗法 寒性腹痛 粗盐适量,生姜数片,葱白数茎(或川椒、小茴香、 肉桂、丁香、粗盐等适量)。捣烂,同炒至热,装入布袋,温敷脐腹 部,同时轻轻揉按”冷后炒热再敷,直至痛止。 泄泻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 为主症的病证。 现代医学中急慢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 综合征、肠结核等病以泄泻为主症的均属于泄泻”范围。

8、针剌法 主穴:天枢、气海、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1)感受外邪 彗湿(风碁)证 症状:泄泻清稀,甚至如水样,腹痛肠鸣,月完闷食少,或伴见恶寒发 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治则:解表散寒,化湿止泻 配穴:阴陵泉、合谷、列缺、外关,针刺泻法或加温针灸。 湿热(暑湿)证 症状: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 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 配穴:阴陵泉、内庭、曲池,针刺泻法。 (2)食滞肠胃证 症状: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之物, 月完腹痞满,暧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 治则:消食

9、导滞 配穴:中月完、足三里、梁门,针刺泻法。 (3)肝气乘脾证 症状:平素多有胸胁胀闷,暧气食少,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时, 发生腹痛泄泻,舌淡红,脉弦。 治则:抑肝扶脾 配穴:期门、太冲,针刺泻法。 (4) 脾胃虚弱证 症状:大便时滬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 饮食减少,月完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则:健脾止泻 配穴:脾俞、足三里,针刺补法或加温针灸;气虚下陷导致肛门下坠 感或脱肛可艾条悬灸百会穴升阳举陷。 (5) 肾阳虚衰证 症状:常在黎明前泄泻,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 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温肾暖脾,涩肠止

10、泻 配穴:脾俞、足三里、命门、肾俞,针刺补法或加温针灸;隔附子饼 灸肾俞、命门和关元。 罐法 寒湿困脾脾俞、大肠俞加拔火罐; 肠腑湿扌脾俞至膀胱俞走罐; 饮食停滞脾俞至大肠俞走罐。 穴位注射法 选穴:天枢、大肠俞、足三里,穴位注射黄罠注射液、黄连素注 射液或纟錘素Bl、B12注射液,日一次”六日_疗程。 穴位埋线法 主穴为天枢、大肠俞,随症加减。 取川椒、小茴香、肉桂、丁香、革拨适量、粗盐适量,炒热,装 入布袋,温敷脐腹部,同时轻轻揉按”日一次。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 久痢是指以反复发作或持续性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为主的 病症。现代医学中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久痢范围。 针剌法 主穴

11、:天枢、上巨虚、三阴交 (1)湿热内蕴证 症状:大便脓血、肛门灼热、里急后重、身热、胃痞纳呆、大便秽臭、 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配穴:阴陵泉、内庭、曲池,针刺泻法。 (2 )气滞血瘀证 症状:肠鸣腹胀或腹痛拒按,泻下不爽,夹有脓血,面色晦暗、暧气 食少,舌质偏暗舌苔白脉弦。 治则:调气行血 配穴:太冲、膈俞、血海,针刺泻法。 (3)脾肾两虔证 症状:久泻不愈,形寒肢冷,少气懒言,腹痛肠鸣,五更泄泻,腰膝 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 治则:补脾肾、收涩固脱 配穴:脾俞、肾俞、太白、命门,针刺补法或加温针灸。 (4)寒瞬無正 症状:腹泻时愈时犯、腹痛肠鸣、畏寒喜暖、

12、口干口苦、舌红苔黄、 脉滑数。 治则:平调寒热,调和气血 配穴:脾俞、大肠俞、气海、关元、阴陵泉、阳陵泉,针刺平补平泻。 艾箱熏法 脾俞、肾俞、命门、关元。每日一次,十五次为一疗程,适用 于虚寒型患者。 穴位注身折法 取足三里、上巨虚,用黄苗主射液0.5lml。每日一次。 穴位敷贴疗法 神阙穴;根据辨证分型,将中药硏末,与少许蒜泥混合成膏状, 取少量敷于穴上,并用麝香壮骨膏固定,每2日换药一次,10日为 疗程。 便秘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 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 畅的病证。功能性便秘、药物性便秘、肠道激惹综合证、肠炎恢复

13、期 肠蠕动减弱引起的便秘,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的便秘。 针剌法 主穴:天枢、气海、大肠俞、上巨虚、支沟、照海 热秘 症状:大便干结,腹部胀满,面红身热,心烦口干或口舌生疮,小便 短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实。 治则:清热润肠 配穴:下脱、内关、合谷、内庭,针刺泻法。 (2 )气滞秘 症状:欲便不得,胁腹胀痛,暧气频作,便少。舌苔薄白,脉弦。 治则:顺气行滞 配穴:行间、阳陵泉、太冲、期门,针刺泻法。 (3)气虔秘 症状:大便不畅,临厕无力努挣,挣则汗出气短,便后疲乏,面色发 白。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则:益气润肠 配穴:脾俞、胃俞、中月完、足三里,针刺补法加灸。 (4)血虔秘 症状:大便干结,面色萎黄无华,头晕,心悸。舌淡,脉细。 治则:养血润燥 配穴:三阴交、脾俞,针刺补法。 (5)冷秘 症状:大便秘结,难以排出,腹中冷痛,四肢不温。舌质淡苔白,脉 沉涩。 治则:温通开秘 配穴:关元、神阙,神阙穴隔盐灸,余穴针刺泻法加温针灸。 罐法 热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