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创伤骨折内固定的发展1902 年在埃及 naga ed der骨折治疗的历史非常悠久。疗证据,其时间为公元前出土的木乃伊中发现了最早骨折治300 年。公元 100 年,阿拉伯外科医生 el zahrawi发明了用面粉1852 年,荷兰和蛋清包裹患肢的方法。中医治疗骨折,据文献记载也有两千余年的历史。mathijsen130200 年,在 galen医生公元世纪中叶开始对骨折进行持续的牵引治疗。sarmiento早期著作中1767 年,出现了对骨折进行牵引治疗的描述。19gooch 介绍了功能性支架。200 年后,使用了石膏与支架相结合的治疗方法,各种石膏材料和热塑支架才开始在临床广泛使用。1
2、9 世纪上半叶,骨科手术总是摆脱不了感染的困扰,只有在极其良好的条件下,才能进行骨科手术。18281850 年,欧美的 rodgers 、cheesman 和b?ranger-f?raud 等人开始用银丝1870 年,b?ranger-f?raud 出版了trait de l对肱骨和股骨进行缝合和环扎固定。一书,总结了当时大1870 年法兰西普鲁immobilisation direct des fragments osseuxdans les fractures量的骨折手术治疗病例。 150 年以前, 开放性骨折意味着截肢或死亡。41%。由于改善了术后治疗方法,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开放性骨折的死
3、亡率降至 26%。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股骨枪弹伤的死亡率高达 80%。随着对细菌污染、 交叉感染认识的不断加深和医生对开放伤口的引流处理, 开放性骨折的截肢率和死joseph lister 于1867 年发明了化学消毒剂,外科无菌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为骨科内固定手术的发展创造了基本条件。士战争中开放性骨折的死亡率高达亡率有所下降。 随着巴氏物理消毒法的出现,1875 年,franz konig 首次报道使用螺丝钉固定骨其后,骨折内固定手术取得了巨大发展:折。1886 年,carl hansmann 在汉堡首次报道使用金属接骨板螺丝钉固定骨折。1907 年,albinlambotte 首次介绍了“
4、骨折接合术”(osteosynthesis)fritz这一新名词。同年,steinmann 开始使用stein-mann 钉治疗骨折。1927 年,martin kirschner 开始使用 kirschner针( 克氏针) 治疗骨折。 1931 年,fritz konig 出版了operative chirurgie derknochenbr?che 一书。1938 年,robert danis 使用丝攻和皮质骨螺丝钉对骨折进行加压双皮质固定。1939 年,gerhard k?ntscher 首次报道使用 v 形髓内钉治疗骨折,并在俄芬战争中大量使用。1941 年,三叶草形截面的 k?nts
5、cher 髓内钉( 梅花针) 面世。1942 年,gerhardk?ntscher 出版了technique of intramedullarynailing 一书。1950 年,robert danis1958 年,瑞士 ao 小组成立。1960 年,ao 首次提出骨出版了骨折固定的理论和实践。折治疗的四个基本原则: 解剖复位与重建;骨片加压与坚强固定; 保留骨的血运; 早期无痛活动。20 世纪40 年代末和 50 年代,尽管在骨折内固定领域出现一些优秀的发明和技术创新,但是对于如何进行手术治疗并没有标准的“法则” 。大多数的长干骨骨折和关节骨折往往由于ao 原则的提出,在骨折病、关节强直、
6、畸形、创伤性关节炎和感染而导致病人肢体残废。当时首次为骨折的治疗确立了标准,生所接受。获得了相对较为满意的临床结果, 所以被大多数骨科医 j.charnley 于 1948 年行膝关节加压固定融合术;/ 坚强固定的理念为骨科医生广泛接受, 以此理念为指导, 设计了一系列的内固定器械。骨片间的螺丝钉加压1960 年在此基础上出现接骨板加压器固定是最早单独应用于临床的加压固定方法与装置,(compression device) 。在接骨板加压器的基础上, 1969 年出现了动力加压接骨板。 1981 年, ao 改良了 dcp 螺钉孔,提出(dyna-micdcu 设计概念 (dynamiccom
7、pression unit),从而使接骨板螺钉孔内也能较为自由地进行拉力螺丝钉固定。但是上/ 绝对稳定”的概念。述所有的装置及其设计思路均围绕于“坚强固定/ 坚强固定术后 25 个月在内植入物附近的骨皮质会发生暂时性的骨质疏大家发现绝对稳定wolff 定律 (1892 年) ,早期多ao 研究中心的 tepic 和 perren当接骨板压向骨面所产生的摩松,使骨折愈合的时间延长,并会发生再骨折的危险。根据数学者将其归因于应力遮挡作用。造成接骨板下方骨皮质力遮挡作用, 而更多是与接骨板下方骨皮质血供受扰有关。遭受长期应力遮挡而发生骨丢失ao 在传统 dcp 接骨板的基础(limited情况仍可以
8、用传统的 wolff 定律来解释。基于上述研究结果,1990 年推出了有限接触动力加压接骨板上,在接骨板下方制作了切割槽,contact-dynamic compression plate , lc-dcp)。为了进一步减少接骨板与骨面的接触,最1995 年 ao 推出点接触接骨板 pc-fix。大程度保留骨皮质的血运,在传统接骨板螺丝钉固定模式下, 由于钉骨界面的骨吸收会造成螺丝钉的位移,1995 年, ao 组织在 s.tepic 和 sm. perren(locking) 的概念,从而使用锁定螺丝钉和带螺纹孔的接骨板,以期解决常规螺丝钉固定时所产生的问题。 接骨板与螺丝钉锁扣固定的出现是
9、接骨板骨折内固定发展史中的一次革命性(internal fixator) liss(less invasivesystem) 实际上是将外固定支架体内化, 是一种内固定器 (internal fixator) 。内固定器具有以下优点: (1) 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接骨板与骨面无紧密接触,最大固定结构的整体稳定性下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锁定的理论变革,从而出现了内固定器stabilization。微创固定系统(2)限度保留了接骨板下方骨皮质的血供。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固定,固定的稳定性不再这种新型内固定器原则的稳定性不依靠任何预应需要接骨板与骨面之间的摩擦力和预应力。力和摩擦力, 更多的
10、是依赖于螺丝钉接骨板组合的成角稳定性。1999 年 m.wagner 和 r.frigg固定没有解决骨片间加压固定的问题。但螺丝钉与接骨板的锁扣设计了所谓的结合孔,dcp 标准的动力加压单位 (dcu)和微创固定系统 liss 螺纹孔这两种设计,又向前跨越了一大步。这样可以允许使用标准的螺丝钉或新型锁定螺丝钉。该孔融合了动力加压接骨板骨片间的加压固定是绝对稳定现有外骨痂。合) 。稳定的固定和骨片间的加压会导致骨的直接愈合,没有外骨痂的形成。这种愈合模式直接跨越了组织分化、骨吸收与骨形成等过程而直接进入最后骨内哈佛氏管的再塑与重建。骨折的期愈合是骨片间的加压和坚强固定的治疗结果, 而过多外骨痂的
11、产生说明固定节段仍有不稳定的因素存在。 1979 年,ao 的sm. perren 等提出了期骨折愈合的概念( 或间接愈合) 。骨折的间接愈合过包括一系列的过程:血肿机化、组织分化、骨折部的吸收、原始骨痂形成等过程,然后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骨内再塑形期即骨内哈佛氏管的再塑与重建。 经典的髓内钉和外固定支架固定的骨折愈合模式大多为此种类型。ao但是在当时的从而忽略了骨与软这些并发症基本上可以归因于两方面的因素: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生物环境和骨折内固定的稳定性。 对于复杂的粉碎性骨折, 手术时广泛的切口暴露、直接的骨折复位技术、 骨膜的广泛剥离、内固定物直接压迫骨面、大量内3 条原则以引起治疗者的注意
12、。临床实践中, 大多数骨科医生过分追求骨折的解剖复位和固定的稳定性,组织血运的问题, 导致了较多临床并发症的出现。在成立之初便将保护骨与软组织的血供作为第植入物的使用往往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局部组织的抵抗力下降,坏死、骨折愈合障碍等临床并发症。引发伤口愈合不良、 感染、 骨骨折治疗的发展经历了 “从单纯注重固定的机械力学特性”到“固定的生物性和机械力学稳定性相结合” 的过程。目前以生物学为主的骨折治疗概念, 即bo(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逐渐展示其独特的临床治疗效果。 使用间接复位方式来降低手术创伤, 比较弹性的固定方式并不强调精确的解剖复位,但能促进骨痂的形成。这种
13、方法被称为“生物性的内固定”。从80 年代开始,brunner 和weber 介绍了波纹接骨板 (wave plate) 。heitemeyer 和hierholzer开始使用桥接接骨板 (bridge plate) 治疗长干骨粉碎性骨折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为这种方法主要有下列优点: 避免接骨板接触骨折区域, 减少对血供的影响; 允许在骨折区域进行“皮质骨松质骨”植骨;改变接骨板所承受的应力,使之成为单纯的牵张应力。他们认1989 年,kinast 等人报道间接复位具有明显的优势。1989 年,ao 的gerber 、mast 和ganz等人首次发表了使用间接复位技术的文献报道。这种技术特别
14、适合于无法进行髓内钉固定的粉碎性关节和关节周围骨折。 主要通过牵引技术达到骨折复位, 从而能最大程度降低直接暴露和肌肉的剥离。 首先使用骨片间加压螺钉重建关节面骨折块,干部。然后跨越骨折区域固定于骨1990 年,德国汉诺威创伤中心的 krettek 、wenda 和其他一些学者开始将股骨肌肉下放置接90 年代中后期, mippo骨板进行内固定的概念应用于临床治疗,获得了相当好的骨愈合率。(minimal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ing osteosynthesis)概念仍存在很多争论。但研究表明:在股骨骨折手术暴露时的血运损伤远远大于肌肉下接骨板的插入。内固定器的固定模mippo 的内植入物。式是目前认为较为理想的用于通过mippo 技术、间接骨折复位技术和内植入物设计的改良大大地降低了对骨折区域血运的医源性干扰,有效建立起适宜骨折愈合的骨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生物环境。目前ao 认为的“生物性接骨板内固定”的临床指征应为:无法进行或不能进行交锁髓内钉固定的关节和或邻近关节的粉碎性骨折, 特别是干骺端的粉碎性骨折, 包括长干骨骨干部的节段粉碎性骨折。目前公认的“生物性接骨板内固定”应包括下列内容:(1) 有限切开周围软组织进行必要的暴露。(2) 使用直接( 针对关节面解剖复位) 和间接骨折复位技术。(3) 使用较长的桥接接骨板跨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服务品质持续提升保证函8篇
- 2025年福建省晋江晋文坊商业管理有限公司招聘4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
- 垃圾分类推进管理承诺书7篇
- 2025湖南娄底市娄星区人民医院公开引进高层次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才15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贵阳市某企业招聘工作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
- 2025年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苏坂中心幼儿园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突破训练)
- 2025-2026学年湖北省十堰市茅箭区部分学校高一上学期开学英语试题(解析版)
- 2025广东中山市横栏镇纪检监察办公室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节日活动的议论文(5篇)
- 供应链管理优化方案模板成本控制型
- 2024年南宁市招聘中小学教师笔试真题
- 养老院安全生产培训
- 老员工带新员工的培训制度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
- 水浒传每回内容梗概
-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英语单词表(完整版)
- 工地试验室安全培训内容
- 合同车辆质押合同
- 2024版数据中心基础设施运维与维保服务合同2篇
- 增材制造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我的家人》精美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