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罗杰斯谈共情:一种未被欣赏的存在 本文关键词:罗杰斯 共情 Empathic: An Unappreciated Way of Being 共情:一种未被欣赏的存在 Carl R. Rogers, Ph.D. Center for Studies of the Person La Jolla, California(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1975, Vol. 5, No. 2-10)卡尔罗杰斯博士,加州拉 荷亚人的研究中心咨询心理学家 1975 年,第 5 期译者: 郑世彦 简里里 胡永康 楼岑渡 杨妍 吴佳烨 褚安敏 刘杨 这篇文章的主题是,我们应该重新检
2、验和评估这种被称为共 情(empathic)的与他人共处的特殊方式。我认为,我们对 这一元素关注太少,而其对我们理解人格动力以及产生人格 和行为的改变都极为重要。这是我们使用自身( using ourselves)的最为微妙和有力的方式之一。尽管这一主题经 常被讨论和表述,但是作为一种存在方式,很少见到它在关 系中全面展开。下面将开始讲述我关于这一主题的几分艰难 历程。 共情:一种未被欣赏的存在(节选)卡尔 罗杰斯 个人的徘徊 Personal Vacillations 在我作为治疗师的早期生涯 中,我发现仅仅是倾听我的来访者,全神贯注地倾听,就是 一种重要的有效方式。所以,当我不确定该以某种
3、主动的方 式做些什么的时候,我就只是倾听。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 种被动的交流方式竟如此有用。后来,一位有着兰克学派 (Rankian )背景的社会工作者, 帮助我了解到最有效的方法 是倾听来访者的情感、情绪,通过他们的言语可以辨别出他 们的互动模式。我相信她的建议是,最好的回应便是把这些 情感“反映” ( reflect )给来访者“反映”立即成了我奉 承的一个词。但是,那时它帮助了我作为治疗师的工作,因 此我心存感激。 早期的定义 Early Definitions 共情的状态, 或 者说共情,是准确地觉察另一个人的内在参考框架,这种觉 察带有情感的成分和含义,好像你就是那个人,但又永远不
4、失去“好像”的境界。 因此,这意味着去感受另一个人感受到的痛苦或快乐,就像 他感受到的那样;并去觉察其原因,就像他觉察到的那样, 但是永远不失去这一认识:好像我是痛苦或快乐的,如此等 等。如果失去了这个“好像” ,那么这种状态就是一种认同 (Rogers, 1959, pp. 210-211. See also Rogers, 1957)。体验作为 一个有用的概念 Experiencing as a Useful Construct 为了制定一个当前的描述,我想利用由简德林(1962)提 出的体验的概念。他将共情视为敏感地指向来访者在这个特 点时刻所体验到的“感受意义” ,是为了帮助他聚焦于那
5、个 意义,并将其带到完全的和不受拘束的体验。 现在的定义 A Current Definition 与他人实现共情的方法涉 及好几个方面。共情意味着进入到他人私密的感知世界,并 且在其中感到自在。这包括对于另一个人的内心中发生变化 的感知意义( felt meaning )和这个人正在经历的感觉,无论 是恐惧、愤怒、脆弱、困惑还是其他感觉,时刻保持敏感。 这意味着暂时进入另一个人的生活中,在其中小心地移动而 不作任何评价, 感受他 /她很少察觉到的感受, 但却不去揭开 这个人完全不曾察觉到的感觉因为这会变得过于具有 侵略性。这包括当你用新奇而不惊讶的双眼去审视令这个人 感到害怕的因素时,你要与
6、之交流你对他或她的世界所产生 的感受。 这意味着需要去经常与这个人核对你对他 /她的感受 正确与否, 并从得到的回应中得到引导。 你是他 /她内心世界 的一名自信的朋友。通过指出他 /她的经历可能代表的意义, 你帮助这个人关注于这一有效的指示对象、去更完整地感受 这些意义,并且在体验的过程中前进。通过这种方法与他人 接触意味着,在这段时间内你需要把你拥有的观点和价值观 放在一边,从而不带偏见地进入另一个人的世界。从某种程 度上说,你需要把你自己搁置于一边。而这只有某一种人才 能做到,这个人非常具有安全感,并且知道自己不会在他人 的可能会有些陌生或奇怪的世界中迷失,而之后又能从容地 回到自己的世
7、界中。或许这个描述说清楚了一点:共情是一 种复杂的、 严格的、 强烈的、 却又是细微而温和的存在方式。 Perhaps this description makes clear that being empathic is a complex, demanding, strong yet subtle and gentle way of being. )操作性定义 Operational Definition 前述的描述难以成为一种操作性定义,也不适合在研究中使 用。其实共情的操作性定义早已形成并被广泛使用。如巴瑞 特-伦纳德关系问卷 ( Barrett-Lennard Relationshi
8、p Inventory ), 这个问卷由处于一段关系中的双方来填写,而共情程度由问 卷中的条目在操作上进行定义。这个问卷中的一些条目表明 了从共情至不共情的范围,如下: He appreciates what my experience feels like to me. 他理解我的经历给我的感觉。 (他 能够领会我所体验到的,正如我的感觉。 ) He understands what I say from a detached, objective point of view.他可以理解我在一种超然、客观状态下表达的观点。(他 从一种分离的、客观的立场来理解我。 ) He understan
9、ds my words but not the way I feel. 但是他只理解 我的话,不理解我的感受。 (他能够理解我所说的,但那不 是我的感受。 ) 巴瑞特-伦纳德(Barrett-Lennard )还有一份详细的关于共情 的概念性陈述,他制定的问卷条目便是从这个基础上而来。 定性地说, 共情式理解 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包括想要知道 另一个人完整的、当前的和变化的意识,去努力去接收他的 沟通信息和含义,并把他的言语和非言语翻译成他所体验到 的含义(至少与当下对于他的意识最重要的那一部分相匹 配)。这一过程是理解他人公开谈话的“背后”所表现的意 识(这是一种对他人的外部交流“背后”的意识
10、的体验) , 但是时刻谨记这一意识在他人身上一直产生并延伸。 (Barrett- Lennard, 1962) 一般研究结果 General Research Findings 理想 的治疗师首要的品质就是共情。当许多不同取向的心理治疗 师描述他们对于理想治疗师的概念,描述他们想成为什么样 的治疗师时,大家几乎高度一致地认为在十二个变量中,共 情应排在第一位。这个说法是基于拉斯金(Raskin, 1974) 对于至少 8个不同治疗取向的 83 名一线治疗师的研究。此 研究中共情质量的定义和这篇论文里所使用的定义是非常 相似的。这个研究进一步验证了费德勒(Fiedler, 1950b)早 期的一
11、项研究。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治疗师意识到了成 为一个治疗师的首要品质就是 “努力、尽可能敏锐而准确地, 站在来访者的角度来理解来访者” ( Raskin, 1974)。 共情与自我探索和治疗进展是相联系的。我们已经了解到, 具有高度共情的关系氛围与治疗中进展的许多方面密切相 关。这样的氛围很明显与来访者的高水平的自我探索也相关 ( (Bergin and Strupp, 1972; Kurtz and Grummon, 1972; Tausch, Bastine, Friese and Sander, 1970)。 一段关系中早期的共情 可以预测这段关系成功与否。一段关系中出现和将要出现的
12、共情水平可以在很早就能确定下来,基本上第五次甚至第二 次面谈就可以确定。这个早期的测量对于后来的治疗成功是 有预测作用的( Barrett-Lennard, 1962; Tausch, 1973 )。因此, 这些研究发现告诉我们,通过在早期测量咨询师的共情水 平,可以避免大量不成功的治疗。 来访者在成功的治疗中 会感觉到更多的共情。在成功的案例中,咨访关系中的来访 者感知到的共情特质会越来越多,而这样的特质是由客观标 准所评定的,尽管这种增加不是非常明显( Cartwright and Lerner, 1966; Van Der Veen, 1970)。 理解是由治疗师提供的, 而不是被索取的
13、。我们知道共情是治疗师应具有的特质,而 不是由于某类来访者而引发出来的 ( Tausch, et al, 1970; Truax and Carkhuff, 1967 )。我们已有对反面案例的思考, 认为一位 有魅力的来访者可能是获得治疗师的理解的原因。但没有证 据支持这一点。事实上,一段关系中的共情水平可以被相当 精确地推测仅仅通过倾听治疗师的反馈,而不需要对来 访者的陈述有所了解( Quinn, 1953 )。所以,如果一段关系 中存在共情的氛围,那么很可能是咨询师具有共情这一特 质。 咨询师越有经验,那么他越可能有共情的特质。经验 丰富的治疗师比经验不足的治疗师会给来访者提供更高水 平的
14、共情,不管我们是通过来访者的感知,还是通过有资质 的评判者来评估这一特质。显然,随着时间流逝,治疗师会 越来越接近他们的理想标准, 也会变得越来越善于理解。 在 一段关系中,共情是一种特殊的品质,甚至比起有帮助的好 朋友,治疗师提供的共情要多得多( Van Der Veen, 1970)。 这是令人欣慰的。 一位治疗师的内部整合得越好,那么他 展现的共情水平也越高。治疗师的人格困扰往往与低水平的 共情理解一起出现,但是,一旦他解决了不适应的问题并在 人际关系中感到自信, 他将提供更多的共情理解 ( Bergin and Jasper, 1969; Bergin and Solomon, 197
15、0)。根据我对这个观点 的思考,还有我培训治疗师时的个人经验,我得出多少有些 让人不舒服的结论:治疗师作为一个人,心理越成熟、整合 程度越高,那么他在关系中就越有帮助。这就对治疗师作为 一个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往往有经验丰富的治疗师离共 情还差得很远。虽然有些治疗师经验丰富,但他们所提供的 共情水平相差很多。拉斯金( Raskin, 1974)曾显示,将 6 名经验丰富的治疗师的面谈记录给其他老练的咨询师评价, 12 个变量的差异 (理想与实际) 在 0.001 水平上达到显著性, 共情在其中排名第二。来访者中心疗法的治疗师最鲜明的特 色质就是他的共情。其他取向的疗法则将认知品质或治疗师 指
16、导等类似的东西作为他们的鲜明特色。所以,虽然治疗师 认为共情性的倾听是他们的理想中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他 们的实际操作中,他们往往离这一步还差很远。事实上,由 83 名治疗师所评定的那 6 名专家治疗师的面谈记录, 给出了 一个令人惊讶的发现,只有在 2 个案例中,专家的工作才和 理想的治疗师描述有正相关, 在另外 4 个案例中则为负相关, 最大值达到 -0.66 。治疗实践的情况就是如此! 相对于治疗 师来说,来访者可能是一个更好的共情评价者。也许不那么 令人惊讶,在评价他们自己在关系中的共情水平时,治疗师 被证明是相当地不准确。来访者对这一品质的觉知与不带偏 见的听取录音的评定员相当一致,
17、但是,来访者与治疗师、 评定员者与治疗师之间的一致性却相当低。 ( Rogers, Gendlin, Kiesier and Truax, 1967, Chs. 5, 8 )。也许, 如果我们想成为更 好的治疗师,我们应让来访者告诉我们是否正确地理解了他 们! 聪明和诊断的洞察力和共情无关。我们要知道,治疗 师所创造的共情氛围与他的学术成就或智力才能无关 (Bergin and Jasper, 1969; Bergin and Solomon, 1970 )。与他对 个体的洞察力或他的诊断能力也没有关系。事实上,它与后 者可能是负相关的( Fiedler, 1953 )。这是一项最为重要的发 现。如果学术才华或诊断技能都是不重要的,那么很明显共 情品质应归入一个不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中国云石墙面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不锈钢软化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193高耐候硅丙外墙乳胶漆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建筑材料采购合同概要》
- 2025设备租赁合同范本(简单范本)
- 2025年土地流转合同样本下载
- 2025年日用及医用橡胶制品项目发展计划
- 2025采购合同要求注明货物质量
- 2025年氨纶锦纶包覆丝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饮品店加盟合同模板
- 室内设计人机工程学讲义
- GB/T 35513.2-2017塑料聚碳酸酯(PC)模塑和挤出材料第2部分:试样制备和性能测试
- T-CEEAS 004-2021 企业合规师职业技能评价标准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区一等奖】-完整版课件
- 儿童生长发育专项能力提升项目-初级结业考试卷
- 天津市新版就业、劳动合同登记名册
- 改性环氧树脂薄层铺装方案
- 产品追溯及模拟召回演练计划
- 合同到期协议书(3篇)
- IPC-A-610国际标准中英文对照(doc 17)
- 山大《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案第3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