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片段设计_第1页
教学片段设计_第2页
教学片段设计_第3页
教学片段设计_第4页
教学片段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鸟的天堂教学片段设计【情境说明】随着对新课标的深入学习,我在不断的探索与反思中,更深的领悟 到要在教学上有所突破就要抓住教学细节,特别是要抓住和利用文本的“文化细节”,何谓教学细节,其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是构成教学 行为的最小单位,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下面,我 就结合鸟的天 堂中的一个教学片段谈一些粗浅的认识。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 堂”,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 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 干和绿叶的情 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宝含深情的描写之后,作者由衷的赞 叹:“这美丽的南国的

2、树! ”我就抓住这一文化细节来和 大家一起研究。【教学片断】师:同学们,通过初读课文,我们了解到作者和他的朋友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作者的 心为之动容,发出了直抒胸臆的一声赞叹!请同学们快速搜索课文,找找 是哪句话? 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师:是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那么课文中是用怎样的语言来描 写榕树的美丽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找出相尖语句。生1 :“一簇簇树叶伸到水面上。树叶真绿得可爱。那是许多株茂盛的榕树,看不出主干在什么地方。”生2 :这是作者远看榕树的情景,让不知情的人误以为是一片榕树林, 可见榕树是多么大、多么茂盛啊!

3、师:真好,同学们,用课文中的语言或自己的感悟来和大家交流,令我 们真是受益匪浅呀!生1 :写远看榕树的情景时,也有一句话直抒胸臆,“树叶真绿得可 爱”。这样,让人们感觉绿叶也有了生命似的。生2 :近看榕树的情景有“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 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师:原来是一株大树,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 朋友”说的“两株”。现在请同学们注意了,咱们的学习小伙伴说话了“我知道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的原因了” 。生(齐读):“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生1 :从 这里,我感觉到了榕树枝干多,再看看

4、书上的图,怎么也看不出只有一棵 树,可见榕树之大。生2 : “卧”字把榕树写活了。师:刚才同学们找的很准,说的也不 错,那能不能联系课文内容发挥一下大家的想象,说说你脑海中浮现的画 面。生1 :我仿佛看见了一座绿洲,令人向往。生2 :我看见许许多多的枝干,一顺儿朝下,扎进了泥土里。生3 :我还看见更茂盛的枝叶像扇子一样覆盖在水面上空。师:请大家继续想象,并注意用耳朵听,“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师深情朗 诵)那么句中“新的生命在颤动”怎样理解呢?生1:我觉得就是说这株茂盛的大榕树,正在孕育着新的绿叶,来年定 会更茂盛!生2 : “新的生命

5、在颤动”也就是指绿叶在阳光照耀下很耀眼,显得有 生气!生3 :我认为指的是这一大株榕树,绿绿的,让旅途的人们见了,眼 前一亮,疲劳也消除了,在榕树的召唤下,心情放松,似乎更有力量了 !师:是啊!这株榕树枝叶茂盛,大且绿,让人感觉是那么的充满生命活 力。树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人呢,更应该积极学习、生活呀!【教学反思】“文化细节”往往就在作者直抒胸臆之处,这跳动的字眼就是作者那 跳动的心!所以我让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找作者第一次见到大榕树之后 直抒胸臆的一句赞叹!让学生抓住文本的叙述脉络,深入体味作者灵动跳 跃的文字语言,体会作者的一番深情描绘。学生或深情朗诵一番,或直抒 自己的感悟与理解,和同学们

6、交流,互相学习促逬。而阅读教学中这种有效 生动的对话,是学生在教师搭建的平台上展现对文本的独特感悟,分享智 慧的过程。同时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学 生也提升了自我。本文教学目标之 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想象画面,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好。这时适时想象, 由词句漫延开来,细细品味,渐渐升华,形成画面,妙趣天成。学生想像丰 富,又极具说服力,比老师枯燥乏味的讲解要生动多了,升华主题更是自然 而然了。【专家点评】阅读是学生的一种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繁琐分析来代替,固应尊重学生对文本的多元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从上面这一片断中可以 看出,老师在学生充分读文后想像画面,与大家交流,让学生实现“潜在文 本

7、”向“现实文本”的转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对 话水平。而在交流之中,老师始终起到了积极引导的作用,紧扣文本细节, 在潜移默化之中达到了育人目标,让课堂焕发出更加鲜活的生命力。匆匆教学片段设计【片段】师:从哪些语句看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有哪些深有启发的句子,来 我们交流一下。生:“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 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里用 排比的方法,写出燕子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有再青的时候 桃 花有再开的时 候,但是作者却思考,我们的日子却一去不复返了。师:嗯,体会的真好。谁还有不同的感受吗?生:我

8、从燕子去了到一去不复返,看出作者是应用了对比的方法 师:对比,怎么对比了。生:他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 有再开的时候,和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作对比。师:你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体会到了,我们的日子匆匆过去,一去不复返了。师:所以告诉我们要珍惜一一生:珍惜时光师:体会的多好孩子们。一组对比,一组排比,就把“花有重开日,人无 再少年”的遗憾表达的淋漓尽致。孩子们能把这种感慨读出来吗?来试试, 自己先自由的读一读。(自由朗读后)师:好,下面我们通过读书交流感受,谁来读? 生:(极富表现力)“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 候;桃花谢了,有再幵的时候;

9、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 复返呢?”师:读的真好,读出了那种时光匆匆的感慨,还有想读的吗?第二句谁来 读?生:(极富表现力)“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 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师:读的情真意切,孩子们,带着自己的体验把第二句再读一读。(生自 读)师:老师也特别想和你们一起共同来读这句话,好,来,我们齐读。(师生 齐读)【点评】课文的精读赏析要求:一是注重内容与形式的整合。学生读书 不但尖注课文写的什么,而且我们尖注课文是怎么写的。特别 是通过表达形式 领悟文本的内涵,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感受到作者表达的 真情实感和语言文字的魅力

10、,实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二是反复品味,沉醉其中。李老师在引导学生朗读交流的 基础上,非常重视学生自由诵读,使学生在各自的诵读中品味课文语言的精 妙,感情的真挚、深沉。【片段4师:一问一承,引人深思,发人深省。你们读的真好。还批画了哪些引人 深思的句子,我们继续交换意见。生:我看到第二自然段,“像针尖的一滴水,滴到大海里。”我从这句 话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流逝是非常快的。一滴水和大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 滴水在大海里显得多么的渺小,体现时间的流逝非常的快。我们的生命对于整 个时间来说是多么的渺小。师:太棒了,体会得真好。生:我觉得这句话是应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去。 还有

11、后面说的“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体,现了在不经意间时间就 过去了。师:无声无息的流逝。拿起笔来把这个比喻句划下来。再读一读,联系生活想想你还有什么感受。(学生自读后)生:从这句话我可以看出时间不会回头,也不会等任何人。时间对 每个人 都是很公平的,而且文章里还说八千多个日子,八千多个日子对于我们来说是 个很长的日子,但是作者却认为时间走的很快。师作者认为八千多个日子走的都很快。你们呢孩子,你们从出生至!J现在 多少个日子?生:三千多个日子。师:你是怎么样过来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我们三千多个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而且就像是转瞬间一样没有了。我 们要珍惜时间,好好学习。师:对,我们要珍惜每一天,珍

12、惜每节课,每一分,每一秒。孩子们,我告 诉你们一句话:“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请你们带着这种体验,读一 读这段话。开始,放声的自由读。(生自由朗读后)师:谁来朗读,来这个男孩儿,你来生(有感情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 在 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 涔涔而泪潸潸了 师:有自己的感情,谁还想读?嗯,这个女孩儿。生(有感情的):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 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 涔涔而泪 潸潸了。师:读得入情入境。走进了作者的心里,与作者有了共鸣。孩子们这段的 最后一句话,

13、还有想读的吗?生:(充满表现力的):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师:读的深沉,我想问问你为什么这样读。生:因为我在读的时候想到了,作者想着,八千多个日子像针尖上的一滴 水滴在大海里这么快,他一定是很悲伤的。所以我也读的很悲伤。师:太好了孩子们。听出来了吗?他在一边读,一遍想象,边读边想象;也 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来,孩子们,我们一起把这一段读一读。(师生齐读这段课文)师:你们的读告诉我,你们都体会到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 那份无奈、伤感、徘徊。真好,孩子们,我们把这段话能背下来吗?试着,自己 背一背。(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师:能背下来了吗?好,我们再来,不会背的还可以再看一看。师生共同背 书【点评】这段精读赏析,除了具有第一段的两个特色以外,还有两点值 得我们学习:一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作者的感受,较好 地突破了理解课文内涵的难点。二是重视背诵积累,有助于学生以后对文本营养的消化和吸收总评:传统的阅读赏析方法是教师分析;课堂教学改革注重了师 生的双 边活动,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