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检验血常规课件_第1页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课件_第2页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课件_第3页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课件_第4页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 实验诊断学实验诊断学 血液检验血液检验 Laboratory diagnosis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 一一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组成: 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 功能: 通过循环系统与全身各个组织 器官密切联系,参与机体各项生理功 能活动,维持机体正常新陈代谢和内 外环境平衡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3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4 血液的一般检查血液的一般检查 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 血液的一般检查(血常规检查)是对血 液中的有形成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检测。包括全血 细胞计数和白

2、细胞的分类计数。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5 二二 红细胞生理红细胞生理 The Physiology of Erythrocyte 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一、红细胞的形态和数量 shape and number of erythrocytes 男:男: (4.0 5.5)1012/L 女女 (3.5 5.0 ) 1012/L 二、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 (一)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 1 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 deformability 2. 2. 悬浮稳定性悬浮稳定性 suspension stability 红细胞沉降率(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3、 sedimentation rate, ESR), , 简称血沉。简称血沉。 3 3渗透脆性渗透脆性 osmotic fragility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6 形形 状状:双凹圆碟形 平均直径平均直径:约8m, 周 边最厚处约2.5m, 中央最薄处约1m。 体体 积积:约90m3。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 RBC的的可塑变形性可塑变形性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受三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 该比值越大变形能力越强该比值越大变形能力越强, 双凹圆碟形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于球形双凹圆碟形的红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大于球形 红细胞红细胞, 变形能力大变形能力大; 红细胞

4、内的粘度红细胞内的粘度 粘度愈大其变形能力愈小。粘度愈大其变形能力愈小。 红红 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或变性,细胞内血红蛋白浓度增高或变性, 粘度将增大;粘度将增大; 红细胞膜弹性红细胞膜弹性 红细胞膜弹性降低也可使红细胞变红细胞膜弹性降低也可使红细胞变 形能力降低。形能力降低。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 概念概念: 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红细胞在一小时内下沉的距离 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白蛋白白蛋白 ESR 球蛋白、纤维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ESR 急性炎症、组织破坏、经期、妊娠、急性风湿热、肺结核急性炎症、组织破坏、经期、妊娠、急性风湿热、肺结核 血浆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 ESR 魏氏法魏

5、氏法(Westergren)法法: male:0 15 mm/h female:0 20 mm/h 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与红细胞悬浮稳定性与ESR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0 红细胞渗透脆性红细胞渗透脆性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是指红 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膨胀、破裂的特性。 其大小可用红细胞对低渗盐溶液的抵抗力 来表示。若红细胞膜对低渗盐溶液抵抗力小, 表示渗透脆性大。如衰老红细胞、球形红细胞 等在低渗盐溶液中容易破裂,脆性大。 正常人的红细胞一般在0.42NaCl溶液中开始 出现溶血,在0.35NaCl溶液中完全溶血。 在某些患溶血性疾病的病

6、人,红细胞开始溶 血及完全溶血的NaCl溶液浓度均比正常人高,表 明红细胞的渗透抵抗力减小而渗透脆性增加。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1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2 (二(二)红细胞的功能红细胞的功能 the functions of erythrocytes 等张溶液等张溶液(isotonic solution):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 正常体积和形状的盐溶液。与红细胞膜张力相等的溶液。 这里的“等张”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膜的溶质颗 粒所形成的渗透压。例如:1.9的尿素溶液虽与血浆等渗, 但红细胞置于其中后会发生溶血, 所以不是等张溶液。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3 红细胞的起源 红系祖细胞(BFU-E和

7、 CFU-E) 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ntin, Epo) 骨髓原红细胞(启动血红蛋白和血型抗原的合成) 早幼,中幼和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 5天时间一个原红细胞最终可生成8-16个成熟红 细胞 红细胞的生成除了主要受Epo的影响外,也直接或 间接的受睾丸激素及其他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4 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红细胞的生成及其调节 the production of erythrocytes and its regulation (一)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一)红细胞生成所需的原料 生生 成成 原原 料:铁、氨基酸、蛋白质等料:铁、氨基酸、蛋白质等 促

8、成熟因子:促成熟因子:VitB12、叶酸、内因子、叶酸、内因子 缺乏病:缺乏病: 内因子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内因子胃腺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B12吸收障碍,巨吸收障碍,巨 幼幼RBC性贫血性贫血 (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叶酸缺乏叶酸缺乏 DNA合成障碍合成障碍 RBC成熟障碍成熟障碍 巨幼巨幼RBC性贫血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5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6 红细胞的寿命与破坏红细胞的寿命与破坏 Life span and destruction of erythrocytes 红细胞平均寿命红细胞平

9、均寿命120天天。在穿过小血管和孔隙。在穿过小血管和孔隙 时可变形而不至于破裂。时可变形而不至于破裂。 红细胞衰老后,脆性增加易于破裂。破裂后释红细胞衰老后,脆性增加易于破裂。破裂后释 放出的血红蛋白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降解放出的血红蛋白在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内降解 为铁,珠蛋白,和胆色素为铁,珠蛋白,和胆色素 释放出的铁进入全身铁代谢池供机体重新利用,释放出的铁进入全身铁代谢池供机体重新利用, 珠蛋白肽链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氨基酸代谢;珠蛋白肽链被分解为氨基酸参与氨基酸代谢; 胆色素则经肝代谢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胆色素则经肝代谢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7 血红蛋白的结构 亚铁血

10、红素 珠蛋白肽链 联结而成的一种结合蛋白,属色素蛋白 分子量为64458 每个红细胞内约含2.8亿个血红蛋白分子 占红细胞重量的32-36 占红细胞干重的96% 每克血红蛋白可携带氧1.34ml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8 卟啉合成卟啉合成 卟啉作为血红素的前体,合成过程复杂。 卟啉合成不足会引起卟啉病,导致神经精神症 状、光敏性皮肤水疱以及溶血性贫血。 卟啉定量卟啉定量:几乎所有的遗传性或获得性卟啉代 谢疾病均可发现尿中排出的卟啉或其前提增加。 收集24小时尿液,不同的卟啉和其前体可通过 色谱仪进行分离和量化。是筛选卟啉病的推荐 试验。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9 红细胞计数的原理 用等渗稀释液将全血

11、稀释至一定倍数,充 入血细胞计数池,在 光学显微镜下计数一 定体积内的红细胞数, 经换算求出每升血液 中的红细胞数量。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0 血红蛋白测定原理 血红蛋白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 铁血红蛋白,后者与氰结合形成 稳定的棕色氰化高铁血红蛋白 (HiCN),HiCN在规定的波长和液 层厚度的条件下具有一定的消光 系数,据此可求出血红蛋白浓度。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1 参考范围 红细胞数红细胞数血红蛋白血红蛋白 成年男成年男 性性 (4.0-5.5)1012/L (400-550万/mm3) 120-160g / L (12-16g / dl) 成年女成年女 性性 (3.5-5.0)1012/

12、L (350-500万/mm3) 110-150g / L (11-15g /dl) 新生儿新生儿 (6.0-7.0)1012/L (600-700万/mm3) 170-200g / L (17-20g /dl)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2 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 全身血容量有无改变 全身血浆容量有无改变 病人的性别,年龄,居住地有无 海拔差异等 新生儿新生儿高原居民高原居民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3 新生儿:红细胞明显新生儿:红细胞明显 增高、两周后下降,增高、两周后下降, 6-76-7岁最低岁最低 男性:男性:2525岁岁-35-35岁达岁达 高峰高峰 女性:女性:1313岁岁-15-15岁达岁达 高值

13、,高值,2121岁岁-35-35岁低岁低 水平,以后渐渐增高水平,以后渐渐增高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4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测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1)相对性增多:呕吐、 腹泻、烧伤、 大量出汗 (2)绝对性增多 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非造血系统疾病) 胎儿、新生儿、高原居民,心肺疾病 某些肿瘤或肾疾患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olycythemia vera,pv)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5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1)生理性减少 婴儿、15岁儿童、中晚期妊娠、老年人 (2)病理性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测定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测定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6 红

14、细胞生成不足红细胞生成不足 骨髓造血障碍骨髓造血障碍 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红细胞破坏过多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 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 失血失血 急性失血急性失血 慢性失血慢性失血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7 第一类贫血:红细胞生成不足 (一)骨髓造血障碍 造血干细胞复制和分化异常:再生障碍性贫血,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异常细胞或组织骨髓浸润:骨髓病性贫血 原因不明或多种机制:慢性系统性疾病(慢性感 染,炎症,恶性肿瘤,慢性肾病,肝病,风湿 性疾病,内分泌病等)伴发的贫血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8 第一类贫血:红细

15、胞生成不足 (二)细胞分化和成熟障碍 DNA合成障碍:叶酸及(或)维生素缺乏所致的巨 幼细胞贫血 血红蛋白合成障碍: 血红素合成缺陷:缺铁性贫血,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珠蛋白合成缺陷: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海洋性 贫血)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29 第二类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 (一)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酶缺 陷所致的溶血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 性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阵发性睡眠 性血红蛋白尿等 (二)红细胞外来因素(获得性)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损伤所致的 溶血性贫血,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引 起的溶血性贫血等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30 第三类贫血:失血 急性失血:急性

16、失血后贫血 慢性失血:同缺铁性贫血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31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大小的异常 (2)形态的异常:球形、椭圆、口形、半圆形、 镰形、泪滴形、棘形等 (3)染色反应的异常:低色素性、高色素性, 嗜多色性 (4)结构的异常:嗜碱性点彩、染色质小体、 Cabot环、有核红细胞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32 红细胞形态改变红细胞形态改变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33 形态改变形态改变 常见疾病常见疾病 小红细胞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 大红细胞 溶血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大小不均 病理性贫血 靶形细胞靶形细胞 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地中海贫血、异常血红蛋白病 球(椭圆、口、镰)形细胞球(椭圆

17、、口、镰)形细胞 遗传性疾病遗传性疾病 裂细胞裂细胞 (红细胞碎片)(红细胞碎片) 红细胞物理性破坏红细胞物理性破坏 红细胞缗钱状红细胞缗钱状 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 低色素性低色素性 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性疾病血红蛋白生成减少性疾病 高色素性高色素性 巨幼贫、球形细胞巨幼贫、球形细胞 嗜多色性嗜多色性 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增生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异常结构(点彩、异常结构(点彩、H-JH-J小体等)小体等) 骨髓增生旺盛骨髓增生旺盛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34 正常形态红细胞 正常红细胞为双 凹圆盘形,大小 一较致,直径6- 9um,染色后四 周着色深,中央 呈着色浅

18、的苍白 区。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35 异常形态红细胞 椭圆形红细胞: 红细胞长径增大、横径缩 小呈椭圆形或长柱形,横 经/长经0.78, 正常人血片中可见少数 (约1%).椭圆形红细胞 增多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细 胞增多症,严重贫血时可 达15%以上,一般高于 25%-50%才有诊断价值。 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 血时也可见到。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36 泪滴形红细胞: 细胞呈泪滴状或手镜 状。 见于骨髓纤维化,为 本病的特点之一。 也可见于珠蛋白生成 障碍性贫血,溶血性 贫血等。 异常形态红细胞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37 异常形态红细胞 .靶形红细胞靶形红细胞: 红细胞中心及边缘处有血 红蛋白着色,二者之

19、间为 一乏色素苍白区,形同射 击的靶心。 见于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 血(海洋性贫血),异常 血红蛋白病,靶形细胞常 占20%以上。少量也可见于 缺铁性贫血,其他溶血性 贫血,以及黄疸或脾切除 后的病例等。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38 异常形态红细胞 口形红细胞:口形红细胞: 红细胞周围深染,中心淡 染区呈一狭长裂隙,宛如 微张的鱼口。 正常人血片中口形红细胞 偶见,一般10109/L(10000/mm3) 白细胞减少 WBCl0109个/L并可伴轻度核象左移; 重度感染时,比如严重的全身性感染,如发生菌血症,败血症, 或脓毒血症时,则白细胞明显增高,常20109个/L并出现明显 的核象左移和中毒性改变

20、。 感染过于严重如感染中毒性休克或机体反应性较差时白细胞可不 增高反而减低但伴有严重的核象左移。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57 严重的组织损伤 如严重的烧伤、机械性损伤、较大手术后、血管栓赛,如心肌梗 死肺梗死等均可见12-36h内白细胞增高,以中性分叶核增多为主。 并可借此来区别心梗与心绞痛。 大量血细胞破坏内脏(如肝、脾)破裂或宫外孕 破裂所致大出血, 此时白细胞可迅速增高,在1-2小时内达20109/L,且可出现于 血红蛋白降低之前。其增多的主要是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内出血 者如消化道大出血,内脏破裂,如脾破裂,或输卵管妊娠破裂等, 白细胞增高常较外部出血为显著,血小板数也同时又增高, 这可能与大

21、出血所致的缺氧和机体的应激反应,动员骨髓储存池 中的血细胞释放有关。 但此时病人的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仍可暂时保持在正常范围, 可能因失血早期体内血液的血浆与血细胞比值尚未出现改变,待 组织间液吸收回血液或经过输液以补充循环血量后,才出现红细 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因此,白细胞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 参考指标。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58 急性中毒 见于急性化学药物中毒如安眠药、有机磷等中毒; 代谢性中毒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等也常见白 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 恶性肿瘤: 非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时出现持续性白细胞增高,以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恶性肿瘤时白细胞增多 的机制可能为:1,肿瘤组织

22、坏死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 中的粒细胞释放,2,某些肿瘤如肝癌,胃癌等肿瘤细 胞可产生促粒细胞生成因子,以及3,恶性肿瘤骨转移 破坏骨髓对粒细胞释放的调控作用。 以上反应性白细胞增多常与边缘池内细胞 过多释放入血且机体动用贮备池、成熟池乃至 分裂池内的白细胞有关。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59 肿瘤性或持续性白细胞增多 常见于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者骨髓中有大量的原始粒 细胞异常增生,但外周血中出现白细胞数增多者只有不到50%的病 例,一半增至(10-50)109/L,很少超过100109/L,分类时 以原、幼粒细胞为主,而慢性型者白细胞常100109/L,可以达 到(100-600)109/L,分

23、类时以中幼、晚幼以下各阶段粒细胞 为主,原始及早幼粒不到10%,并伴有较多的嗜酸、嗜碱粒细胞, 此时须与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 骨髓增殖性疾病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等,均 是多能干细胞的病变引起,具有潜在的演变为急性白血病的趋势, 其特点除了一种血细胞成分的增生外,常伴有一种或两种其它血 细胞的增生,故常有中性粒细胞增多,白细胞数在(10-30) 109/L。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60 中性粒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症(leukopenia) WBC4109/L 粒细胞减少症(granulocytopenia) 中性粒细胞1.5 109/L 粒细胞缺乏症(agr

24、anulocytopenia) 中性粒细胞 0.5 109/L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61 中性粒细胞减少病因 感染性疾病(病毒、细菌、结核、脓毒血症) 血液系统疾病(再障、粒缺、恶组) 物理、化学因素(放射线、同位素、化学/ 药物)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 (脾亢、类脂 质沉积病、恶性肿瘤) 其他:SLE、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性休克 等。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62 某些感染 见于某些革兰氏阴性杆菌(如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 感染及病毒(流感,麻疹,病毒性肝炎,水痘,风疹, 巨细胞病毒等)感染时如无并发症均可见白细胞减少。 在某些严重的细菌性感染如粟粒性结核,脓毒血症等, 以及年老体弱,慢性消耗性疾

25、病,或晚期恶性肿瘤患 者严重感染时,白细胞非但不升反而降低,但中性粒 细胞百分比高,核左移明显,并有明显的中毒性改变, 常提示预后较差。 某些血液病 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非白血性白血病,此时白细胞可 6% 中度核象左移杆状核粒细胞10%伴少数晚幼 粒、中幼粒细胞 重度核象左移(类白血病反应)杆状核粒细 胞25%,出现更幼稚的粒细胞如早幼粒甚至 原粒细胞常伴有明显的中毒颗粒、空泡变性、 核变性等质的改变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67 再生性左移 核左移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者,称为再 生性左移 表示机体的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旺 盛,能释放大量的粒细胞至外周血 常见于感染,尤其是化脓菌引起的急性 感染,也可见

26、于急性中毒,急性溶血, 急性失血等。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68 退行性左移 核左移而白细胞总数不高,甚至减少,称为退 行性左移 在再障,粒细胞减少症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 细胞百分数减少,而出现核左移现象,则提示 骨髓造血功能减低,粒细胞生成和成熟受阻 严重感染,如伤寒,败血症等也可出现这一现 象,表示机体反应性低下,骨髓释放粒细胞的 功能受抑制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69 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中性粒细胞核右移 正常人血中的中性粒细胞以分三叶者为主, 若5叶者3%时称为核象右移 核象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减少,主要见 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时,乃 因缺乏造血物质、如缺乏叶酸,维生素B12 使脱

27、氧核糖核酸(DNA)合成减少或骨髓造 血功能减退所致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0 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中毒性改变:细胞大小不均 中毒性颗粒 空泡形成 核变性 中性粒细胞出现上述中毒性改变者称为中毒性 粒细胞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1 中毒颗粒的意义 见于严重的急性感染,在化脓性感染时 尤为明显,也可见于慢性感染,大面积 烧伤,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中毒,恶性 肿瘤等 多少、大小及是否伴有空泡等反映了细 胞损伤程度 中毒颗粒细胞出现的程度与中性粒细胞 核左移的程度一样,均可反映病情的程 度及预后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2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集落形成因子主要受抗原 刺激的淋巴细胞产生,因此嗜酸性粒细 胞与免

28、疫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成熟的嗜酸性粒细胞在外周血很少,只 有全身嗜酸性粒细胞总数的1%左右,大 部分存在于骨髓和组织中 正常人循环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0.5%- 5%,绝对值不超过0.5109/L。嗜酸性粒 细胞具有吞噬作用,可吞噬多种物质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3 嗜酸性粒细胞功能:嗜酸性粒细胞功能: 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引起的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引起的 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嗜酸性粒细胞被激活时释放趋化因子嗜酸性粒细胞被激活时释放趋化因子: : 前列腺素前列腺素E; ; 二是吞噬颗粒二是吞噬颗粒; ; 三是释放组胺酶。三是释放组胺酶。 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参与对蠕虫的免疫反应

29、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4 嗜酸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 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变态反应性疾病 寄生虫病 皮肤病 血液病 某些恶性肿瘤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2.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某些急性传染病(伤寒)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5 反应性增多 A.过敏性疾患如支气管哮喘、血管神经性水肿、 风疹、食物过敏、血清病等均可见血中嗜酸粒细胞增 多,可10%。 B.寄生虫病特别是肠道寄生虫如钩虫、蛔虫感染 及肠道外组织的寄生虫如血吸虫,华支睾吸虫,肺吸 虫,丝虫,包囊虫等。有时可呈现嗜酸性粒细胞型类 白血病反应。 C.某些皮肤病湿疹、天疱疮、银屑病、剥脱性 皮炎等可见血中嗜酸粒细胞轻或中度增多。

30、 D.某些传染病一般急性传染病血中嗜酸粒细胞 均减少唯猩红热时嗜酸粒细胞增多,可能系乙型溶血 性链球菌能产生活化补体的酶继而引起嗜酸粒细胞增 多。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6 肿瘤性或持续性增多 A.某些恶性肿瘤 尤其是淋巴系统的恶性疾患如何杰金病及某些 上皮系肿瘤,肺癌时也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B.某些血液病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酸粒细胞可10%,并 可见其幼稚型;罕见的嗜酸粒细胞性白血病, 其白血病性嗜酸粒细胞可达90%,出现较多的 幼稚型,并可见形态学改变。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7 嗜碱性粒细胞 是一种少见的粒细胞,仅占白细 胞分类中的0-1% 骨髓造血干细胞所产生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8 嗜碱

31、性粒细胞功能:嗜碱性粒细胞功能: 释放肝素释放肝素激活血脂分解激活血脂分解 释放组织胺释放组织胺过敏反应过敏反应 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释放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A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79 嗜碱性粒细胞增多 的临床意义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纤维化 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0 (1)嗜碱粒细胞增多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常伴嗜碱粒细胞增多,可 达10%或更多。 罕见的嗜碱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异常 增多,可达20%以上,多为幼稚型。 骨髓纤维化和某些转移癌时也可见嗜碱粒细胞增 多。 (2)嗜碱粒细胞减少 由于嗜碱粒细胞所占百分率甚低故其减少多无临床意 义. 于速发型过敏性反应如寻

32、麻疹、过敏性休克、促肾上 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应用过量以及应激反应等可 见嗜碱粒细胞减少。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1 淋巴细胞 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人体中分布较 广,成人的淋巴细胞总量约占体重的 1.5% 淋巴细胞不是一种终末细胞,而是一种不 活跃的处于静止期的细胞。它具有与抗 原起特异反应的能力,是人体重要的免 疫活性细胞 外周血 T细胞 占50%-70%, B细胞 占15%-30%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2 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起淋巴细胞在免疫应答反应过程中起 核心作用。核心作用。 根据细胞生长发育的过程、细胞表根据细胞生长发育的过程、细胞表 面标志和面标志和功能不同,功能不同, 可

33、将淋巴细胞分成可将淋巴细胞分成T 淋巴细胞和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两大类。淋巴细胞两大类。 功能功能: T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淋巴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 B淋巴细胞则主要参与体液免疫淋巴细胞则主要参与体液免疫。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 lymphocytes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3 1.淋巴细胞增多 感染性疾病(麻疹、传单、肝炎、 百日咳、结核) 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 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2.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皮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 白、接触放射线、免疫缺陷性疾病、丙种球蛋白 缺乏症等。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4 淋巴细胞绝对增多: 某些病毒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如风疹、流行

34、性腮腺炎、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病 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柯萨其病毒,腺病毒,巨 细胞病毒,百日咳等常见淋巴细胞增多;某些慢性感 染如结核病恢复期亦可见淋巴细胞增多;百日咳杆菌, 布氏杆菌,梅毒螺旋体,弓形虫感染等都可见淋巴细 胞增多; 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时前者以原幼淋巴细胞为 主,后者则以白血病性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并均可导 致白细胞总数增高.白血病性淋巴肉瘤时多以原、幼淋 巴细胞为主。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5 3.异形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 是指外周血中有时可以见到的形态变异的不典 型的淋巴细胞,根据形态学特点又分为三型:泡 沫型,不

35、规则型,和幼稚型。 外周血中的异型淋巴细胞大多数具有T淋巴细 胞的特点,故认为异型淋巴细胞主要是由T淋 巴细胞受抗原刺激转化而来的,而少数为B淋 巴细胞。 这种细胞在正常人外周血中偶可见到,但不超 过2%。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6 3.异形淋巴细胞(abnormal lymphocyte) 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主要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病毒性肝炎、风疹等病毒性疾病。 一般的病毒感染异型淋巴细胞可2%,但一般 10%或更高,有辅助诊断 的意义 ,在药物过敏,输血透析,放射治疗等也 可见到异形淋巴细胞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7 单核细胞 起源于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 成熟单核细胞在血液中仅逗

36、留1-3天,即 逸出血管进入组织或体腔,转变为吞噬 细胞,形成单核-吞噬细胞系统 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在功能上还不成熟, 进入组织后转变为吞噬细胞,在功能上 才完全趋于成熟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8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monocytes 直径约为15 30微米 单核细胞具有更强的吞噬作用 进入组织中的单核细胞称为巨噬细胞,激活了的单核 巨噬细胞能合成和释放多种细胞因子,如集落刺激 因子(CSF)、 白细胞介素(IL-1、IL-3、IL-6等)、 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INF-、)等, 这 些细胞因子能调节其它细胞的生长。 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89 单核细胞增多单核细胞

37、增多 1.生理性增多:见于儿童及两周 内婴儿 2.病理性增多:某些感染、血液 病、急性传染病或急性感染恢复 期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0 生理性增多 出生后二周的婴儿血中单核细胞增多可达15%,儿童亦 可较成人稍高。 病理性增多 A.某些感染 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 热病、急性感染的恢复期均可见单核细胞增多.活动性 结核如严重的浸润性肺结核、粟粒性结核等单核细胞 百分率可明显增高,可达30%以上而使白细胞总数可达 20109/L B.某些血液病 粒细胞缺乏症的恢复期可见一过性 单核细胞增多;恶性组织细胞病、恶性淋巴瘤及骨髓增 生异常综合征(MDS)等单核细胞也可增多;急性单核细 胞性白血

38、病时白细胞总数增高且出现大量原始、幼稚 单核细胞,成熟单核细胞亦可增多。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1 类白血病反应 (leukemoid reaction) 是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 现的血象反应。 周围血中白细胞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 等的幼稚细胞出现。 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有:感染、恶性肿瘤、 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过敏及电离辐射 等。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的鉴别诊断。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2 类白与慢粒的鉴别类白与慢粒的鉴别 类白类白慢粒慢粒 明确的病因明确的病因有原发病有原发病无无 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39、原发症状明显原发症状明显消瘦乏力低热盗消瘦乏力低热盗 汗明显肝脾肿大汗明显肝脾肿大 白细胞白细胞中度增多,以分中度增多,以分 叶叶 和杆状为主和杆状为主 显著增高,可见显著增高,可见 各发育阶段的粒各发育阶段的粒 细胞细胞 嗜酸嗜碱红细胞嗜酸嗜碱红细胞 血小板骨髓象血小板骨髓象 无明显改变无明显改变改变明显改变明显 中性粒碱性磷酸中性粒碱性磷酸 酶酶 积分显著增高积分显著增高积分显著减低积分显著减低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3 四四 血小板的生理血小板的生理 the physiology of platelet 一、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功能一、血小板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the shape、numbe

40、r and function of platelets 血小板血小板(platelet 或或thrombocyte)呈双凸圆盘状,呈双凸圆盘状, 直径为直径为2 4 m , 平均体积平均体积8 m3 。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4 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血小板是从骨髓中成熟的巨核细胞( megakaryocyte) 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胞浆裂解脱落下来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块胞质。 正常正常 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成年人的血小板数量是(100 300)109L。 正常人血小板可有正常人血小板可有 的变化,通常的变化,通常 午后较清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血午后较清

41、晨高,冬季较春季高;静脉血较毛细血管血 高;剧烈运动后及妊娠中、晚期升高。高;剧烈运动后及妊娠中、晚期升高。 若少于若少于50 109/L, 称称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微小创伤。微小创伤 或仅血压增高也能使皮肤和粘膜下出现瘀点,甚至大或仅血压增高也能使皮肤和粘膜下出现瘀点,甚至大 块紫癜或瘀斑。块紫癜或瘀斑。 血小板有血小板有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维护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的功能, 这是由于这是由于 血小板能随时沉着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留下血小板能随时沉着于血管壁以填补内皮细胞脱落留下 的空隙。的空隙。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5 血小板的生理作用 1、止血功能;、止血功能; 2、参与凝血;、参与

42、凝血; 3、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保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6 二、血小板的生成及其调节二、血小板的生成及其调节 the platelets production and its regulation 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 巨核系暴式集落形成单位巨核系暴式集落形成单位 (BFU-MK) 巨核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CFU-MK) 巨核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幼巨核细巨核细胞(原始巨核细胞、幼巨核细 胞、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板型巨核细胞)胞、颗粒型巨核细胞和产板型巨核细胞) 骨髓窦壁外的成熟巨核细胞胞质伸向骨髓窦腔并裂解骨髓窦壁外的成熟巨核细胞胞质伸向骨髓窦腔并裂解 脱落成为血小

43、板,脱落成为血小板, 血小板随之进入血流。血小板随之进入血流。 巨核细胞仅占骨巨核细胞仅占骨 髓有核细胞的髓有核细胞的0.5, 但一个巨核细胞可产生但一个巨核细胞可产生200 7700个个 血小板。血小板。 从原始巨核细胞到释放血小板入血,从原始巨核细胞到释放血小板入血, 约需约需8 10 天天。进入血液的血小板,进入血液的血小板, 一半以上在外周血中循环,一半以上在外周血中循环, 其余其余 的储存于脾。的储存于脾。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7 三、三、 血小板的寿命与破坏血小板的寿命与破坏 the platelets life span and destruction 血小板进入血液后,血小板进入

44、血液后, 一般只在最初两天具一般只在最初两天具 有生理功能,有生理功能, 寿命为寿命为7 14 天。天。 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小板聚集后本身在生理性止血过程中,血小板聚集后本身 解体并释放内源性的生物活性物质,调节血液解体并释放内源性的生物活性物质,调节血液 凝固、细胞生长、凝固、细胞生长、 血管收缩等活动;血管收缩等活动; 它也可能融入血管内皮细胞,参与修复破它也可能融入血管内皮细胞,参与修复破 损的血管内皮。损的血管内皮。 血小板通过两条途径消耗:一方面衰老死血小板通过两条途径消耗:一方面衰老死 亡;另一方面在发挥作用时被消耗。衰老的血亡;另一方面在发挥作用时被消耗。衰老的血 小板主要在

45、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小板主要在脾、肝和肺组织中被吞噬。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8 PLT PLT 与与MPVMPV结合分析鉴别血小板数量异结合分析鉴别血小板数量异 常的原因常的原因 PLT MPV 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周围血的原因表示血小板减少是周围血的原因 PLT MPV 表示骨髓增生障碍表示骨髓增生障碍 PLT MPV N 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表示血小板分布异常 PLT MPV 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表示反应性血小板增加 PLT MPV 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表示病变来至于骨髓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99 病情判断 (1 1)动态观察:)动态观察: MPVMPV增加,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开始恢复;增加,表示骨髓

46、造血功能开始恢复; MPVMPV持续下降,表示造血功能抑制更严重。持续下降,表示造血功能抑制更严重。 (2 2)比较观察:)比较观察: MPVMPV越低,越不易止血,越易出血。越低,越不易止血,越易出血。 (3 3)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血栓前状态或血栓性疾病时MPVMPV增加。增加。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00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iculocyte) 是外周血中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胞质中尚 残存多少不等的核糖核酸等嗜碱性物质。 由骨髓入血后,约经24-48小时,成为成熟的 红细胞。 用煌焦油蓝或新亚甲蓝进行活体染色,呈现兰 色细颗粒状,颗粒间又有细丝状连缀而构成网 状结构。 血液学检

47、验血常规101 【参考值】 百分数百分数 成人0.005-0.015(0.5%-1.5%,平均1%) 绝对值绝对值 (24-84)109/L(2.4万-8.4万/mm3) 【临床意义】 反映骨髓的造血功能 疗效判断和治疗性试验的观察指标 作为病情观察的指标 网织红细胞计数 (reticulocyte)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02 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 RPI 由于网织红细胞百分数可受贫血程度(血 细胞比容)的影响,而且还受到网织红细 胞在外周血循环中变为成熟红细胞的时 间长短的影响 在贫血时计算网织红细胞生成指数来纠 正这些影响 RPIRPI= 正常人血细胞比容 病人网织红细胞% 2 病人血细胞比容

48、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03 红细胞比积测定 (hematocrit,Hct) 【参考值】 男性:男性:0.40-0.50L/L,平均0.45L/L 女性:女性:0.37-0.48L/L,平均0.40L/L 【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积增高: 相对性增多(血液浓缩) 绝对性增高(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比积减少:见于各种贫血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04 红细胞平均值的计算 平均红细胞容积平均红细胞容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 MCV= = fl 参考值 8095fl(8095m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

49、MCH= = pg 参考值 2731pg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PCV(L/L)1015 RBC(/L)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Hb(g/L)1012 RBC(/L)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05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 MCHC= = g/L 【参考值】:320-360g/L(32%-36%) 【临床意义】:根据上述三项红细胞平均值可进行贫 血的形态学分类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PCV(L/L)1015 RBC(/L)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06 贫

50、血形态 与分类 MCV (8292fl) MCH (273 1pg) MCHC (320360 g/L)* 病因 大细胞性 贫血 9231320360缺乏叶酸、维 生素B12 正常细胞 性贫血 82922731 320360急性贫血、再 障、白血病等 单纯小细 胞性贫血 8227320360慢性感染、中 毒等 小细胞低 色素贫血 8227320缺铁性贫血等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07 红细胞沉降率(ESR) 【原理】 红细胞下沉力与血浆的阻遏力,影响因素有: 红细胞聚集、大分子蛋白质 、白蛋白、脂类物 质 【参考值】 男 0-15mm/ln 女 0-20mm/ln 【临床意义】 1.生理性:12岁

51、儿童、月经期、妊娠、 老年人、高原地区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08 2.病理性: 炎症性:急性细菌炎症、风湿热、慢性感染 组织损伤及坏死:心肌梗塞、肺梗塞 恶性肿瘤 高球蛋白血症 贫血 高胆固醇血症 【参考价值】:1.动态观察病情 2.良、恶性肿瘤鉴别 3.高球蛋白血症疾病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09 血型与输血血型与输血 Blood Groups and Transfusion 一、血型与红细胞凝集血型与红细胞凝集 blood group and erythroctytes agglutination 血型系统:血型系统:ABO、Rh、MNSs、Lutheran、Kell、Lewis、Duff、 K

52、idd等。等。 1901年年Landsteiner发现的第一个人类血型系统:发现的第一个人类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血型系统 血型血型(blood group)是指红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是指红细胞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凝集(凝集(agglutination) 凝集原凝集原(agglutinogen),即血型抗原。),即血型抗原。 凝集素凝集素(agglutinin):血型抗体。即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血型抗体。即能与红细胞膜上的凝集原 起反应的特异抗体。起反应的特异抗体。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10 Landsteiners Law: Whenever an (A and/or B) antigen is not present on the red cells, the corresponding antibody is found in the serum. 血液学检验血常规111 表33 ABO血型系统 血型 B 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