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基础篇_第1页
小儿推拿基础篇_第2页
小儿推拿基础篇_第3页
小儿推拿基础篇_第4页
小儿推拿基础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24/2021 小儿中医推拿 (内部资料)李老师 5/24/2021 绪论绪论 5/24/2021 第一章 小儿推拿简史 1、发源 按摩发源于我国中部地区,黄帝内经 有记 载 2、春秋战国或更早时期 长沙马王堆帛书、竹木简 扁鹊运用按摩抢救尸厥治愈虢太子的病 说明按摩疗法就被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治疗。 5/24/2021 3、秦汉时期 把导引、吐纳、膏摩列入 保健预防汉张仲景 金匮有记载 4、隋唐时期 列入国家医学教育正式科目 按摩设有专科,有按摩专科医生 5/24/2021 5、宋金时期 运用范围更加广泛 宋庞安时运用腹部按摩催产 在产科得以运 用是世上首例 5/24/2021 6、明清时期

2、 小儿推拿有突破性进展, 现存最早的推拿书 小儿按摩经, 小儿推拿秘诀等30多部书出版, 按摩被推拿一词代替,标志推拿史上很大的飞 跃。 乾隆(医学全书)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 把骨伤按摩归结八法, 现存古籍都是这时期出版的 5/24/2021 7、新中国成立 1956年推拿正式列入国家教育体系 成立推拿专科门诊 建立推拿专科学校 50年代上海已设小儿疾病推拿。 5/24/2021 8、推拿是一种古老的医疗方法 具有独特的医疗作用 在与现代医学科学相结合的基础上, 一定会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5/24/2021 基础篇基础篇 第二章第二章 小儿推拿学基本知识小儿推拿学基本知识 小儿生长发育

3、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理病理五脏特点小儿生理病理五脏特点 儿科辨证论治儿科辨证论治 5/24/2021 第二章第二章 小儿推拿学基本知识小儿推拿学基本知识 小儿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儿科辨证论治儿科辨证论治 【小儿年龄分期小儿年龄分期】 胎胎 儿儿 期期从受孕到分娩约从受孕到分娩约4040周。周。 新生儿期新生儿期从出生到从出生到2828天。天。 婴婴 儿儿 期期从出生后第从出生后第2828天到一周岁。天到一周岁。 幼幼 儿儿 期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从一周岁到三周岁。 幼幼 童童 期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 儿儿 童童 期期

4、从七周岁到从七周岁到1414周岁。(学龄期)周岁。(学龄期) 胎儿期胎儿期从受孕到分娩约从受孕到分娩约4040周。周。 新生儿期新生儿期从出生到从出生到2828天。天。 婴儿期婴儿期从出生后第从出生后第2828天到一周岁。天到一周岁。 幼儿期幼儿期从一周岁到三周岁。从一周岁到三周岁。 幼童期幼童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从三周岁到七周岁。(学龄前期) 儿童期儿童期从七周岁到从七周岁到1414周岁。(学龄期)周岁。(学龄期) 【小儿生长发育小儿生长发育】 一视二听三抬头,一视二听三抬头, 四握五抓六翻身,四握五抓六翻身, 七坐八爬九扶站,七坐八爬九扶站, 十捏周岁独站稳十捏周岁独站稳 。

5、一周岁以内一周岁以内 【小儿生理特点小儿生理特点】 1 1、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娇嫩,形气未充。 “ “稚阳未充、稚阴未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2 2、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 “纯阳之体纯阳之体” ” 【小儿病理特点小儿病理特点】 1 1、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发病容易、传变迅速。 2 2、脏气清灵、易趋康复、脏气清灵、易趋康复。 5/24/2021 【小儿五脏小儿五脏特点特点】 “三不足两有余三不足两有余” 1、肝常有余 2、脾常不足 3、心常有余 4、肺常不足 5、肾常虚 【小儿辨证论治特点小儿辨证论治特点】 四诊:望、闻、问、切四诊:望、闻、问、切 儿科主张四

6、诊和参,但特别重视儿科主张四诊和参,但特别重视望诊望诊 幼科铁镜幼科铁镜:而小儿科,则惟以望:而小儿科,则惟以望 为主,问继之,闻次之为主,问继之,闻次之 望诊主要内容:望诊主要内容: 望神色望神色 察舌象察舌象 察大便察大便 察指纹察指纹 望神色望神色 大凡小儿面青,大凡小儿面青, 一般病情较重,一般病情较重, 应注意观察应注意观察 察舌象察舌象 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观察舌体、舌质、舌苔三方面。 注意:注意: 新生儿舌红无苔,新生儿舌红无苔, 哺乳期婴儿乳白苔哺乳期婴儿乳白苔 均属正常。均属正常。 进食药物或某些食物会影响舌苔。进食药物或某些食物会影响舌苔。 黑:橄榄、乌梅、铁剂黑:

7、橄榄、乌梅、铁剂 青:青黛青:青黛 白:牛奶、豆浆白:牛奶、豆浆 黄:橘子、蛋黄黄:橘子、蛋黄 察大便察大便 胎粪:胎粪: 出生出生3-4天内,粘稠糊状,褐色,无臭天内,粘稠糊状,褐色,无臭 气,气,2-3次次/日日 纯母乳喂养:纯母乳喂养: 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卵黄色,稠而不成形,稍有酸臭,3 次左右次左右/日日 动物乳品喂养:动物乳品喂养: 淡黄色,较干硬,有臭气,淡黄色,较干硬,有臭气,1-2次次/日日 大便燥结:大便燥结: 实热、阴虚内热实热、阴虚内热 大便稀薄大便稀薄+白色凝块:白色凝块: 乳食内伤乳食内伤 大便赤白粘冻:痢疾大便赤白粘冻:痢疾 大便成果酱色大便成果酱色+阵

8、发性哭闹:肠套结阵发性哭闹:肠套结 大便灰白不黄:胆道阻滞大便灰白不黄:胆道阻滞 察指纹察指纹 一般用于三岁以下一般用于三岁以下 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缘所显露的一条脉络。 按指节分为三关:按指节分为三关: 近掌侧一节为风关,近掌侧一节为风关, 第二节为气关,第二节为气关, 第三节为命关。第三节为命关。 中医上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中医上是属于手太阴肺经的一个分 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支;现代医学认为是浅表静脉。 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检查方法:将小儿的手放在光线较 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亮处,医生用手指轻轻从命关推 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

9、向风关,使指纹容易显露。 临床意义:临床意义: 三关测轻重三关测轻重位置。位置。 红紫辩寒热红紫辩寒热颜色。颜色。 浮沉分表里浮沉分表里深浅。深浅。 淡滞定虚实淡滞定虚实颜色。颜色。 小儿推小儿推拿适应症拿适应症 小儿推拿小儿推拿禁忌症禁忌症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常小儿推拿常用介质用介质 【小儿推拿适应症小儿推拿适应症】 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疾病: 新生儿夜啼、新生儿便秘等;新生儿夜啼、新生儿便秘等; 传染病:传染病: 百日咳、麻疹等;百日咳、麻疹等; 时令疾病:时令疾病: 感冒、暑热症、咳嗽、哮喘等;感冒、暑热症、咳嗽、哮喘等; 内科杂病:内科杂病: 呕吐、腹泻、疳积、遗

10、尿等;呕吐、腹泻、疳积、遗尿等; 骨伤科病症:骨伤科病症: 桡骨小头半脱位、肌性斜颈、臀肌挛缩、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肌性斜颈、臀肌挛缩、小儿 麻痹症等;麻痹症等; 预防保健预防保健 无创伤医学,自然疗法。无创伤医学,自然疗法。 小儿推拿特点 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小儿推拿不是推拿诊治方法在 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在小儿疾病中的简单应用,而是在 理论理论、手法手法、穴位穴位上都有不同于上都有不同于 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推拿在其他临床各科中应用的特 色色 。 5/24/2021 推拿治疗的作用原理推拿治疗的作用原理 1、作用于皮肤组织 2、作用与肌肉组织 3、促进骨关节损伤后的康复

11、 4、纠正异常解剖位置 5、改善血液循环 6、帮助消化 7、调节神经系统 8、改善心理 9、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提高免疫力 5/24/2021 【小儿推拿禁忌症小儿推拿禁忌症】 天花、胎毒及一切疮疡疾患。 由结核杆菌引起的疾患。 有严重症状而诊断不明确者慎用。 脓毒血症。 正在出血的局部。 骨折、脱位及扭伤等症的急性期。 急性传染病的传染期。 传染性及溃疡性皮肤病。 烫伤局部及皮肤有破损者。 危重病症一定在抢救脱离危险期后,方可配合推拿治疗。 5/24/2021 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治疗室内环境安静,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宜; 医者态度和蔼,耐心仔细,认真操作,双手洁净、温暖

12、、干湿适 中,指甲修剪圆滑,长短适宜,以不触痛患儿皮肤为宜; 治疗时间:应根据患儿年龄、体质、病情及手法特性而定。治疗 时间掌握在10分钟为宜,一般不超过20分钟;通常每日治疗一次, 急性病可一日两次,慢性病隔日一次。 治疗时应选择相应的介质,一般取润滑剂为介质,如冬天用姜汁 类温热药物,夏秋取酒精、滑石粉之类,一则可保护皮肤,二可 增强疗效。根据病情,灵活掌握。 推拿时不宜过饥或过饱,饭后1小时推拿最佳。 手法后注意避风,忌食生冷。 5/24/2021 【小儿推拿常用介质小儿推拿常用介质】 【滑石粉】可润滑皮肤,减少摩擦,一年四季均可使用, 是小儿推拿临床最常用的一种介质。 【生姜汁】 取其

13、辛温,能发汗解表、温中健胃、助消化 之功效。既可用于风寒感冒,又可用于胃寒呕吐及腹痛、 腹泻之证。 【葱白汁】葱白能散在表之风寒,有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之作用。对于感冒风寒的轻症,常用葱白汁作介质,此外, 对于因寒凝气滞所导致的小便不利,也可使用本品。 【鸡蛋清】用于消化不良,热性病,或久病后期烦躁夫眠, 手足心热等病症。 【白酒】具有活血、通络、止痛之功效。 【麻油】可适用于小儿身体各部位推拿,也可在使用刮法 时用,常用于治疗痧气。 第三章第三章 小儿推拿学常用手法小儿推拿学常用手法 1 1、定义:、定义: 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是以医者的手或借助一定的 器具、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器具、

14、介质,按各种特定的技巧 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和规范化的动作,以力的形式在 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小儿体表进行操作的方法。 2 2、要求:、要求: 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渗透 轻轻快快、柔和、平稳、着实、柔和、平稳、着实 3 3、补泻:、补泻: 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结合所刺激的穴位和部位 4 4、 5 5、介质:、介质: 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滑石粉、水、麻油、凡士林、葱姜汁 6 6、顺序:、顺序: 先头面先头面,次,次上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上肢,再胸腹、腰背,后下肢, 可选推左手或右手,一般选一侧即可可选推左手或右手,一般选一侧即可 7

15、 7、处方:、处方: 手法手法+ +穴位穴位+ +时间(操作次数)时间(操作次数) 如:揉太阳如:揉太阳100100次、捏脊次、捏脊1010遍、摩腹遍、摩腹2 2分钟分钟 5/24/2021 8、小儿推拿手法种类较多,很多手法和成人推拿手 法相似。 9、一些手法在名称上和成人推拿手法一样,而在具 体操作上却有很大差异,如推法。 10、有些手法只用于小儿,而成人推拿中则没有, 如运法运法。 5/24/2021 11、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因手法不同而有差异。、小儿推拿手法操作的时间因手法不同而有差异。 12、如推法、揉法次数多,而摩法时间长,掐法则要求重、快、如推法、揉法次数多,而摩法时间长,掐

16、法则要求重、快、 少,掐后继用揉法。少,掐后继用揉法。 13、手法必要时还可以结合使用,如按法和揉法配合应用。、手法必要时还可以结合使用,如按法和揉法配合应用。 14、小儿推拿手法需和具体穴位结合使用,如清肺经(直推肺、小儿推拿手法需和具体穴位结合使用,如清肺经(直推肺 经穴)。经穴)。 15、掐、拿、捏等强刺激手法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掐、拿、捏等强刺激手法一般放在最后操作,以免刺激过 强,使小儿哭闹,影响后来操作治疗。强,使小儿哭闹,影响后来操作治疗。 推拿手法分类:推拿手法分类: 1 1、小儿推拿八法:、小儿推拿八法: 按、摩、掐、揉、推、运、搓、摇按、摩、掐、揉、推、运、搓、摇

17、 2 2、其它手法:、其它手法: 拿、捏脊、捻、拍法等拿、捏脊、捻、拍法等 3 3、复式手法、复式手法: 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黄蜂入洞、运水入土、运土入水、打马 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过河、水底捞月、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 骨等。骨等。 5/24/2021 单式手法单式手法 垂直方向垂直方向 逐渐用力逐渐用力 按而留之按而留之 逐渐放松逐渐放松 在体表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抚摩,不带动皮下组织在体表做环行而有节奏的抚摩,不带动皮下组织 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用指甲垂直方向用力,多用于急救 人中人中 老龙老龙 内关内关 合谷合谷 (掐法) 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轻

18、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皮下组织带动皮下组织。 中指揉法多用(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中指揉法多用(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 法)。法)。 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小儿推拿的代表性手 法法 直推法:直推法: 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指、用拇指的桡侧缘或食指、 中指的指面做直线的单中指的指面做直线的单 方向的运动。除单手操方向的运动。除单手操 作外,有时用双手交替作外,有时用双手交替 进行;速度易快,进行;速度易快, 200300200300次次/ /分。要求分。要求 轻快连续,一拂而过,轻快连续,一拂而过, 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以推后皮肤不发红为佳。 旋推法旋推法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用拇指指端或罗纹面

19、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在某一穴位上做旋转推摩。 分推法分推法分法,用双手拇指指端分法,用双手拇指指端 或罗纹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或罗纹面从中间向两旁分向推动, 可以是直线的,也可是曲线的。可以是直线的,也可是曲线的。 合推法合推法与分推法相反。与分推法相反。 运推法运推法运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运法,用拇指指端或中指指端 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从一点向另一点作弧形或环形推动的方 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最轻)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最轻) 双手掌夹住一双手掌夹住一 定部位,相对定部位,相对 用力作快速搓用力作快速搓 揉,同时上下揉,同时上下 往返移动。往返移动。

20、 用力对称,快用力对称,快 搓忙移。搓忙移。 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使关节作被动的环转活动 相对用力捏住相对用力捏住 逐渐内收提起逐渐内收提起 持续不断揉捏持续不断揉捏 拿五经、拿风池、拿肩井拿五经、拿风池、拿肩井 捏脊捏脊 有病治病,无病防病有病治病,无病防病 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指 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前按,三指同时对称用力捏拿皮 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南方多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南方多 用,又称用,又称“翻皮肤翻皮肤”)。)。 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用食指中节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 前按,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皮前按,两指同时对称用力提拿

21、皮 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北方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北方 多)。多)。 捏脊部位捏脊部位 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主要在背部脊柱及两旁,背部的 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正中,即督脉所在,脊柱的两侧 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是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的路线,经 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络穴位有风府、大椎、腰俞、至 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阳、命门、腰阳关、八髎、背俞 穴等。穴等。 尾骶骨端是长强,尾骶骨端是长强, 二十一椎腰俞当二十一椎腰俞当 十六阳关十四命,十六阳关十四命, 十三悬枢脊中央十三悬枢脊中央 十一椎下寻脊中,十一椎下寻脊中, 十椎中枢穴下藏十椎中枢穴下藏 九椎之下筋缩取

22、,九椎之下筋缩取, 七椎之下乃至阳七椎之下乃至阳 六灵五神三身柱,六灵五神三身柱, 陶道一椎之下乡陶道一椎之下乡 一椎之上大椎穴,一椎之上大椎穴, 上至发际哑门行上至发际哑门行 此自夹脊开寸半,第一大杼二风门此自夹脊开寸半,第一大杼二风门 第三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椎下至第三肺俞四厥阴,心五督六椎下至 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腧在十五椎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腧在十五椎 大肠十六椎之下,十七关元俞穴椎大肠十六椎之下,十七关元俞穴椎 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 百环二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推之百环二一椎下当,以上

23、诸穴可推之 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又从脊上开三寸,第二椎下为附分 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三椎魄户四膏肓,第五椎下神堂尊 第六譩譆膈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第六譩譆膈关七,第九魂门阳纲十 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仓穴已分十一意舍之穴存,十二胃仓穴已分 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十三肓门端正在,十四志室不须论 十九胞肓二一秩,十九胞肓二一秩, 捏脊方法捏脊方法 捏起皮肤,从捏起皮肤,从长强长强穴开始,穴开始, 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双手交替捻动,边捏边提边向 上推移,至上推移,至大椎大椎穴止,捏至最穴止,捏至最 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后一遍时每捏三次增加一个较 重的提拉动作,

24、谓之重的提拉动作,谓之“捏三提捏三提 一一”法。法。 要领:要领: 捻动(食指、中指)捻动(食指、中指) 捏住捏住提起提起 推动(拇指)推动(拇指) 捻法捻法( (勒法)勒法): :四肢小关节四肢小关节 拍法:虚掌拍拍法:虚掌拍 (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 掌心内凹)掌心内凹) 复式手法复式手法 特点:特点: 特定的名称。特定的名称。 a a、根据操作形象、根据操作形象黄蜂入洞、二龙戏珠等;黄蜂入洞、二龙戏珠等; b b、根据手法名称和操作穴位、根据手法名称和操作穴位运土入水、运水入土;运土入水、运水入土; c c、根据操作功能和主治二定、根据操作功能和主治二定按经搓

25、摩、飞经走气。按经搓摩、飞经走气。 特定的主治作用。特定的主治作用。 特定的操作程序。特定的操作程序。 黄蜂入洞黄蜂入洞 【操作操作】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用食指、中指的指端按揉两 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鼻孔的下缘或两侧迎香穴。 【次数次数】50-10050-100次。次。 【功效功效】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开肺窍、通鼻息、发汗解表。 【主治主治】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外感风寒引起的鼻塞流涕、 发热无汗。发热无汗。 运土入水运土入水 【操作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脾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脾 土根沿掌跟运至肾水根下。土根沿掌跟运至肾水根下。 【次数次数】100100次。次。 【功效

26、功效】滋肾利尿。滋肾利尿。 【主治主治】小便黄短频数、癃闭等。小便黄短频数、癃闭等。 运水入土运水入土 【操作操作】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肾用大指指端或中指指端从肾 水根沿掌跟运至脾土根下。水根沿掌跟运至脾土根下。 【次数次数】100100次。次。 【功效功效】健脾润燥通滞。健脾润燥通滞。 【主治主治】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痢疾消化不良、大便秘结、痢疾 水底捞月水底捞月 【操作操作】用右手中指指端蘸上凉水从用右手中指指端蘸上凉水从 水底开始运至内劳宫,带跳水底开始运至内劳宫,带跳 动的手法,行走路线似月牙动的手法,行走路线似月牙 形,操作时配合用嘴吹气。形,操作时配合用嘴吹气。 【次数次数】30

27、-5030-50次。次。 【功效功效】清热。清热。 【主治主治】发热、高热实证。发热、高热实证。 打马过天河打马过天河 【操作操作】 a a、运内劳宫、运内劳宫直接滴凉水于直接滴凉水于 内劳宫,用运法在其周围操作,内劳宫,用运法在其周围操作, 边操作边配合吹气。边操作边配合吹气。100100次。次。 b b、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用食指、中指指面沿前臂内侧中 线从腕部总筋穴(大陵穴)弹打线从腕部总筋穴(大陵穴)弹打 至肘弯(尺泽穴)。至肘弯(尺泽穴)。3030遍。遍。 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弹击(但也可用食指、中指交替弹击(但 力度较差)。力度较差)。 【功效功效】清热、通经、行气。清热

28、、通经、行气。 【主治主治】心经有热,邪陷心心经有热,邪陷心 包(神昏、烦躁、谵语、高包(神昏、烦躁、谵语、高 热等热等 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揉脐及天枢、龟尾并擦七节骨 【操作操作】a a、揉脐及天枢(三指揉)、揉脐及天枢(三指揉) 2 2分钟。分钟。 b b、揉龟尾、揉龟尾 100100次。次。 c c、推(上、下)七节骨、推(上、下)七节骨 100100次。次。 【功效功效】健脾理气止泄。健脾理气止泄。 【主治主治】治疗一切泄泻、痢疾的基本方。治疗一切泄泻、痢疾的基本方。 总收法总收法 【操作操作】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一手中指掐按一侧肩井, 另一手拿患儿的食、无名指,另一手拿患儿的

29、食、无名指, 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使其上肢伸直并摇之。 【次数次数】20-3020-30次。次。 【功效功效】提神、开通血脉、调和气血。提神、开通血脉、调和气血。 【主治主治】感冒、上肢痹痛。感冒、上肢痹痛。 第四章第四章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小儿推拿常用穴位 定义:定义: 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穴位,也称腧穴,是指人体脏 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 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是疾病的反应点,也是治疗的 刺激点。刺激点。 定位方法:定位方法: 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骨度分寸法;手指比量法; 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手指同身寸法;体表形态标 志法;简便取穴法志法;简

30、便取穴法。 5/24/2021 骨度分寸法标准骨度分寸法标准 5/24/2021 部位部位 起止点起止点 折量寸折量寸 度量法度量法 说明说明 头头 面面 部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寸 直寸直寸 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前后发际不明时可帮助确定头部经前后发际不明时可帮助确定头部经 穴的纵向位置。穴的纵向位置。 确定前发际确定前发际 确定后发际确定后发际 眉心至大椎眉心至大椎18寸寸 眉心至前发际眉心至前发际3寸寸 大椎至后发际大椎至后发际3寸寸 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前两额发角(头维)之间9寸寸 横寸横寸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头部经穴的横

31、向距离 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耳后两乳突(完骨)之间9寸寸 胸胸 腹腹 胁胁 部部 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胸骨上窝(天突)至胸剑联合中点9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胸部任脉穴的纵向距离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8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上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5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下腹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两乳头之间两乳头之间8寸寸横寸横寸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胸腹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腋窝顶点至第腋窝顶点至第11肋游离端肋游离端12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胁肋部经

32、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胁肋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背腰背腰 部部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寸寸横寸横寸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腰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寸横寸横寸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用于确定肩背部经穴的横向距离 上肢上肢 部部 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腋前,后纹头至肘横纹9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上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肘横纹至腕横纹肘横纹至腕横纹12寸寸直寸直寸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前臂部经穴的纵向距离 下下 肢肢 部部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上髁上缘18寸寸 直寸直寸 用

33、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用于确定下肢内侧足三阴经穴的纵向距离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尖13寸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寸 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用于确定下肢外后侧足三阳经穴的纵向距 离离 臀横纹至腘横纹臀横纹至腘横纹14寸寸 腘横纹至外踝高点腘横纹至外踝高点16寸寸 外踝高点至足底外踝高点至足底3寸寸 小儿推拿穴位包括:小儿推拿穴位包括: 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十四经穴、经外奇穴、经验穴、 阿是穴、推拿特定穴。阿是穴、推拿特定穴。 特点:特点: 1 1、形态、形态点状、线状、面状。点状、线状、面状。 2 2、分布、分布大多数

34、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大多数在头面和四肢(特别双手) 3 3、联系、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散在的,没有经络样的联系。 4 4、理论、理论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初步的、朴素的、部分的,尚未 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连贯成系统。(直接来源于实践)。 1 1、五脏六腑、五脏六腑心经、大肠、膀胱等心经、大肠、膀胱等 2 2、人体部位、人体部位五指节、腹、脊等五指节、腹、脊等 3 3、作用功能、作用功能端正、精宁等端正、精宁等 4 4、五行学说、五行学说脾土、肝木等脾土、肝木等 5 5、山谷河流、山谷河流山根、洪池等山根、洪池等 6 6、建筑物体、建筑物体天庭、三关等天庭、三关等

35、 7 7、动物名称、动物名称老龙、龟尾等老龙、龟尾等 8 8、哲学名词、哲学名词阴阳、八卦等阴阳、八卦等 名称名称 5/24/2021 5/24/2021 5/24/2021 (一)头面部穴位(一)头面部穴位 5/24/2021 5/24/2021 、攒竹(天门) 位置: 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 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主治 :发热、头痛、感冒、精神萎靡、 惊烦不安 5/24/2021 2、坎宫(阴阳、眉弓):线穴 位置: 自眉头起沿眉梢成一横线。 操作: 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分推。 次数: 到次。 主治: 外感发热、惊风、头痛、目赤 痛。 5/24/2021 3、太阳穴 位置:由眉

36、梢到耳朵之间大约三分之一的地方, 用手触摸最凹陷处 操作:推、揉、运 次数: 3050次 主治:头痛、牙痛等疾病 5/24/2021 4、人中: 位置:人中沟的上1/3与中1/3交点处。 操作:掐、揉 35次或醒后即止 次数: 35次 主治:昏迷,晕厥,暑病,癫痫证,急慢惊风, 鼻塞,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黄疸。 5/24/2021 5/24/2021 5、迎香 位置:鼻翼旁5分 操作:食、中指揉 次数: 2030次 主治:鼻塞,鼻出血,口歪,面痒,胆道 蛔虫症 5/24/2021 6、百会: 位置: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 处 操作:拇指按或揉 次数: 100200次 主治:头痛、惊

37、风、脱肛、遗尿等 5/24/2021 7、耳后高骨 位置:头部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 次数: 3050次 主治:头痛、惊风、烦躁不安。 5/24/2021 8、风池: 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平风府 穴处 操作:用拿法 次数: 510次 主治:头痛、感冒。 5/24/2021 9、天柱骨:线状穴, 位置: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 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 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作用 同推天柱 次数: 推到次,刮至皮下轻度 瘀血即可。 主治: 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 痛等症。 5/24/2021 头面部常用穴位小结 解表:

38、 推攒竹、推坎宫、揉太阳、拿风池、推天柱 镇惊开窍: 按揉百会、揉迎香 升阳举陷: 按揉百会 5/24/2021 (二)、胸腹部穴位 5/24/2021 1、天突: 位置:胸骨上窝中央 操作:中指端按或揉 次数: 1015次 主治:咳嗽、气喘、胸痛等肺部病证;咽喉 肿痛,暴喑。 5/24/2021 2、膻中:点、线状穴 位置:在体前正中线,两乳头连线之中点。 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 约揉5010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 向外 主治:胸闷,咳喘、吐逆,等 5/24/2021 3、乳旁 位置: 乳外旁开分。 操作: 中指端揉。 次数: 到次。 主治: 胸闷、咳嗽、痰鸣、呕吐。 5

39、/24/2021 4、乳根穴 位置:该穴位于人体的胸部,当乳头直下, 乳房根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4寸 操作:常与乳旁穴合并应用,食、中两指 揉2050次 次数: 到次。 主治:胸闷,咳喘,呕吐,痰鸣. 5/24/2021 5、中脘:点、线、面状穴 位置: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 操作: 揉、摩、推 次数: 100300次 主治:胃痛、腹胀、呕逆、吞酸、泄泻、 黄疸等脾胃病证 5/24/2021 6、腹:面、线结合穴 位置: 腹部。 操作: 沿肋弓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 阴阳;用掌或四指摩腹。 次数: 分推到次;摩腹分 钟。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腹胀、恶心、呕 吐。 5/24/202

40、1 7、脐:点状、面状结合穴 位置: 肚脐。 操作: 用中指端或掌根揉、称揉脐;指摩 或掌摩称摩脐;用拇指和食、中两指抓住 肚脐抖揉,亦称揉脐。 次数: 揉到次,摩分钟。 主治: 腹胀、腹痛、食积、便秘、肠鸣、 吐泻。 5/24/2021 8、天枢:左右成对,食、中指揉50100次 位置:脐中旁开2寸 操作:食、中指揉50100次。 次数: 50100次 主治: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痢疾等 胃肠病 5/24/2021 9、丹田:点状、面状相结合穴 位置: 脐下到寸之间。 操作: 或揉或摩,称揉丹田或摩丹田。 次数: 揉到次,摩分钟。 主治: 腹痛、腹泻、脱肛、遗尿、疝气、 尿潴留。 5/2

41、4/2021 10、肚角 位置: 脐下寸、旁开寸。 操作: 用拇、食、中三指拿法,称拿肚角; 或用中指端按,称按肚角。刺激性较强, 可在 诸手法施毕后再拿此穴。 次数: 到次。 主治: 腹痛、腹泻。 5/24/2021 胸腹部常用穴位小结 胸部诸穴主要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如咳喘,痰鸣,胸闷诸症。 中上腹部诸穴主要用于消化系统功能性紊乱: 如消化不良、腹胀、腹泻、便秘诸症。 下腹部诸穴主要用于温煦下焦,培肾固本, 治泌尿系统疾病如遗尿等。 5/24/2021 (三)、背部穴位 5/24/2021 1、肩井:点、面结合穴 位置: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最 高处 操作:按3050次;拿3-5次可

42、用于治疗结 束后的总手法。 次数: 按3050次;拿3-5次。 主治:感冒、惊厥、上肢抬举不利等。 5/24/2021 2、肺俞:左右成对 位置:大椎下第三个脊椎下凹窝左右外各量一 寸五的地方 操作:推肺俞(分推肩胛骨)100300次揉 50100次; 。 主治:咳嗽、气喘 5/24/2021 3、脾俞:左右成对 位置: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寸处; 取穴时,俯卧,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后 正中线旁开.寸处 操作:食、中两指揉脾俞。50100次。 主治:胃肠病、腹泻 5/24/2021 4、肾俞:左右成对 位置: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寸处;取 穴时,俯卧,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后正中 线旁开.寸处 操作

43、:食、中两指揉肾腧。50100次 主治:泌尿系统疾病 。 5/24/2021 5、大椎穴 位置: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操作:用中指揉, 2030次。 主治:热病、感冒、咳嗽、气喘、头痛项 强、小儿惊风 5/24/2021 6、风门:左右成对 位置: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旁开1.5寸 操作:揉风门,2030 次 主治:感冒、咳嗽、气喘等 。 5/24/2021 (四)腰部穴位 5/24/2021 1、腰俞:左右成对 位置:第三、四腰椎棘突尖左右旁开3.5寸。 操作:可食、中两指或双手拇 指揉。50100次 主治:腰痛、下肢瘫痪 5/24/2021 2、脊柱 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

44、两指面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 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捏脊一般捏到遍, 每捏下再将背脊皮肤提一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在捏脊前先在背部轻轻按摩几遍,使肌肉放松。 次数:推到次;捏到次。 主治: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 腹痛、便秘等。 5/24/2021 3、七节骨:线状穴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桡侧面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 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为推上七节法和推下 七节法。 次数:到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5/24/2021 4、龟尾 位置:尾椎骨端 操作: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到次 主治:泄泻、便秘、脱肛、遗尿。本穴调 节大肠具有双向

45、性。 5/24/2021 腰背部常用穴位小结 按揉肺俞、脾俞、肾俞 能调治肺、脾、肾本脏器及其相关的疾病, 能补其不足,泻其有余。 推脊、揉大椎、揉风门均能清热。 前者清热作用较大,后两者以解表平喘为长。 龟尾、七节具有双向调节大肠功能的穴位, 一起应用,形成一组合穴。 5/24/2021 (五)手掌及上肢穴位 5/24/2021 手背及上肢伸面穴位 5/24/2021 1、脾经:面、线结合穴 位置:拇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100500次。宜补不宜清,或清后 加补 主治:食欲不振、便秘、腹泻 5/24/2021 2、肝经:线、面穴 位置:食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肝经;向指根方向 直

46、推为清,称清肝经。补肝经和清肝经统 称推肝经。 100500次。宜清不宜补, 补后加清,或补肾经代之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目赤、五心烦热、 口苦咽干等 5/24/2021 3、心经:线、面穴 位置:中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心经;向指根方向 直推为清,称清心经。补心经和清心经统 称推心经。 100500次 ,宜清不宜补,补 后加清,或补肾经代之。 主治:高热昏迷、五心烦热、口舌生疮、 小便赤涩、惊烦不安等 5/24/2021 4、肺经:面、线穴 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向指根方向 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 称推肺经。 次数:到次。 宜清宜补 主

47、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虚汗、 脱肛等 5/24/2021 5、肾经:面、线穴 位置:小指末节罗纹面 操作: 旋推为补,称补肾经;向指根方向 直推为清肾经。补肾经和清肾经统称推肾 经,100500次 。宜补不宜清,若清以清 小肠代替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 遗尿、虚喘、膀胱蕴热、小便淋漓刺痛等 5/24/2021 6、大肠:线穴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 直线 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向虎口为补,称补大 肠;反之为清大肠。补大肠和清大肠统称 推大肠。 到次 主治:腹泻、痢疾、便秘、脱肛 5/24/2021 7、小肠:线穴 位置:小指尺侧边缘,自指尖到指根成一 直线 操作

48、:从指尖推向指根为补,称补小肠, 反之为清,称清小肠。补小肠和清小肠统 称推小肠 。100300次 主治:小便赤涩、遗尿、尿闭、水泻等 5/24/2021 8、四横纹:短线状穴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间关节横 纹处 操作:拇指甲掐揉,称掐四横纹;四指并 拢从食指横纹处推向小指横纹处,称推四 横纹。推四横纹; 掐四横纹。推100300 次,掐5次 主治:疳积、腹痛腹胀、惊风、气喘。 5/24/2021 9、板门:面状穴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指端揉,称揉板门或运板门;用推法 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 称横纹推向板门。 主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呕吐、腹泻 等。板门穴推

49、向腕横纹能止泻,腕横纹推向 板门能止呕吐。 5/24/2021 10、内劳宫: 位置:在掌心中央,屈指时中指、无名二 指所指处中间 操作:用中指端或拇指按揉,约揉50100 次。 主治:发热,口干口渴等一切热证。 5/24/2021 5/24/2021 11、小天心 位置: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中指端揉,称揉小天心;拇指甲掐 小天心;以中指关节或屈曲指间关节捣, 称捣小天心。揉100300次;掐捣520次。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小 便赤涩、斜视、目赤痛,疹痘欲出不透。 5/24/2021 12、总筋 位置:位于腕部掌侧横纹,正对中指处 操作:揉100300次;掐3-5次。

50、 主治:口内生疮,遍身潮热,夜间啼哭, 四肢抽掣,惊风等症。 5/24/2021 13、大横纹(手阴阳):线状穴 位置:在手掌下一道横纹,挠侧纹头尽端 称阳池,尺侧纹头尽端称阴池。 操作:两拇指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 向中央(总筋)合推,称合阴阳。3050 次 主治:腹胀、腹泻、呕吐、食积、烦躁不 安 5/24/2021 14、外劳宫 位置:掌背中,与内劳宫相对处 操作:用揉法,称揉外劳宫;用掐法,称 掐外劳宫。掐次,揉到次。 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肠鸣、腹 泻、痢疾、脱肛、遗尿、疝气。本穴性温, 为温阳散寒,升阳举陷佳穴,兼能发汗解 表 5/24/2021 15、三关:线状穴 位置

51、:前臂桡侧,自腕部到肘部 操作:推三关,或称推上三关;屈患儿拇指, 自拇指挠侧推向肘,称大推三关。100300次。 主治:腹泻、腹痛、气血虚弱,病后体虚、阳 虚肢冷、腹痛、腹泻、斑疹白瘩,疹出不透以 及感冒风寒等一切虚、寒病症等,推三关性温 热,能益气行血,温阳散 寒,发汗解表。 5/24/2021 16、六腑:线状穴 位置:前臂尺侧,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操作:推(退)六腑,或退下六腑。100300次。 主治:一切实热病症。高热、烦渴、惊风、鹅口疮、 咽痛、腮腺炎和大便秘结干燥等。本法与推三关为大 凉大热之法,可单用,亦可合用。若患儿气虚体弱, 畏寒拍冷,可单用推三关,如高热烦渴,可单用退六

52、腑。而两穴合用能平衡阴阳,防止大凉大热,伤其正 气。如寒热夹杂,以热为主,退则可以退六腑与推三 关之比为31;若以寒为重,则可以推三关与退六腑 之比为31.。 5/24/2021 17、天河水:线状穴 位置: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称清天河水;用食、中 二指沾水自总筋处,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直至洪池,同时 一面用口吹气随之,称打马过天河。 100300次。 主治:外感发热、内热、烦躁不安、口渴、惊风等一切热证。 总筋洪池(曲泽)推天河水,或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清 天河水性微凉,较平和,能清热解表, 泻火除烦,可用于一 切热证; 打马过天河清热之力大

53、于清天河水,多用于实热、高 热等证。 5/24/2021 上肢部常用穴位小结 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胃 经、大肠经、小肠经等诸穴主要用于本 脏腑的病证; 用补法能补其不足,用清法能泻其有余。 其中肝经、心经两穴宜清不宜补; 脾经、肾经两穴宜补不宜清。 5/24/2021 清热类穴位: 掐揉二扇门、清天河水、推三关,治外感 发热。 清天河水、打马过天河、退下六腑、揉小 天心,清营分血分之热。 揉内劳宫、揉上马,清虚烦内热。 揉内劳宫与揉小天心结合,可清心经之热。 分手阴阳能调和气血,用于寒热往来。 5/24/2021 健脾类穴位 : 推板门、揉板门、推四横纹、推小横纹, 健脾和中、助运消

54、滞。 5/24/2021 (六)、下肢部穴位(正面) 5/24/2021 下肢部穴位(背面) 5/24/2021 1、箕门:线状穴位 位置:大腿内侧、膝盖上缘至腹股沟成一 直线 操作:推箕门。100300次 主治:穴性平和,有较好的利尿作用 5/24/2021 2、百虫: 位置: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操作:或按或拿,称按百虫或拿百虫 510 次 主治:通经络,止抽搐,若用于惊风、抽 搐,手法应加强刺激。 5/24/2021 3、足三里: 位置:正坐曲膝垂足,由外膝眼(膝盖外 下凹陷处)直下3寸(或四横指),距离胫 骨约一横指尖的地方 操作:按揉足三里。50100次 主治:胃、腹痛,呕吐,腹胀,便

55、秘,痢 疾等。本穴为足阳明胃经合穴,能健脾和 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是治疗消化系 统疾病的主穴。按摩足三里,好比吃只鸡 5/24/2021 4、三阴交: 位置: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 内侧缘后方 操作:按揉三阴交。100300次。 主治:遗尿,尿潴留,惊风,腹痛等,按 揉三阴交能通血脉、活经络、疏下焦、 利 湿热、通调水道,亦能健脾胃、助运化等; 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穴 5/24/2021 5、委中穴 位置:位于腘横纹中点,股二头肌腱与半 腱肌腱中间,即膝盖里侧中央 操作:拿委中。 35次 主治:肚子疼痛、腰部疼痛或疲劳 5/24/2021 6、涌泉:点状、线状结合穴位 位置:

56、将五个足趾屈曲,在足掌心前面正 中可出现一个凹窝,就是本穴。 操作:推涌泉; 揉涌泉。50100次 主治:推涌泉能引火归元,退虚热,主要 用于五心烦热、烦躁不安等症。退实热, 可与推脊,退下六腑,清天河水等穴合用; 揉涌泉能治吐泻,左揉止吐,右揉止泻 5/24/2021 下肢常用穴位小结 百虫、承山、前承山、解溪、委中、仆参等诸 穴均能治惊风抽搐和下肢转筋,亦能治下肢痿 痹诸证。 箕门、三阴交两穴能治尿闭、小便不利等泌尿 系统疾病。 有个性的穴位 足三里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主穴。 丰隆能化痰湿,止咳平喘。 推涌泉釜底抽薪之法,不仅能退实热也能退虚热。 5/24/2021 治疗篇治疗篇 5/24/

57、2021 第五章第五章 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小儿常见病症推拿治疗 5/24/2021 【感冒】 (一)风寒感冒 症状: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头痛,体痛,流涕,喷嚏,咳 嗽,喉痒,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 治则:治则:疏凤解表,散寒。 处方: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风池,黄蜂入洞,揉耳 后高骨,揉一窝蜂,揉外劳宫,推三关,清天河水。 5/24/2021 【感冒】 (二)风热感冒 症状:症状:发热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咽痛,鼻塞济浊涕 ,口渴,面赤辱红,舌红苦薄白微黄,脉浮数。 治则:治则:清热解表。 处方:处方: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黄蜂入洞,揉耳后高骨, 清肺平肝,清天河水,退六腑。

58、 5/24/2021 【小儿腹泻】 (一)伤食泻 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酸 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厚腻,脉滑。 治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 揉板门。 5/24/2021 (二)寒湿泻 症状:大便清稀多沫,色淡不臭,肠鸣腹痛,口不渴, 小便清长,面色淡白。舌苔白腻或薄白,脉濡,指纹色红。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清大肠,推上七节骨,揉 龟尾。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 5/24/2021 【小儿腹泻】【小儿腹泻】 (三)湿热泻: 主要症状:腹痛即泻,急迫暴注,色黄褐热臭,伴身 热,

59、口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脉象滑数,指纹色紫。 治疗原则:清热利湿,调中止泻。 处方:清脾胃,清大肠,退六腑,下推七节骨,揉龟 尾。 5/24/2021 【小儿腹泻】 (四)脾虚泻: 主要症状:久泻不愈,或经常反复发作,面色苍白, 食欲不振,大便挟有不消化奶块及食物残渣,或食后即泻。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象细弱、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温阳止泻。 处方: 补脾经,补大肠,摩腹,揉脐,揉龟尾,捏脊。 5/24/2021 【疳积】【疳积】 (一)积滞伤脾: 主要症状: 形体消瘦,腹部胀满,纳呆,精神不振, 夜寐不安,大便不调且常有恶臭。舌苔厚腻,脉滑,指纹 色淡略紫。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调

60、理脾胃。 处方:补脾经,揉板门,推四横纹,运内八卦,揉中 脘,分腹阴阳,揉足三里。 5/24/2021 【疳积】【疳积】 (二)脾胃虚弱: 主要症状:面色萎黄或恍白,毛发枯黄稀疏,骨瘦如 柴,寐差,精神萎靡,啼声低弱,腹部凹陷,便溏。舌质 淡红,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指纹色淡。 治疗原则:温中脾健,补益气血。 处方:补脾经,推三关,揉外劳宫,运内八卦,掐揉 四横纹,按揉足三里,揉中脘,捏脊。 5/24/2021 【小儿肌性斜颈】【小儿肌性斜颈】 症状:小儿肌性斜颈是指患儿头部向一侧倾斜或前倾,颜 面旋向另一侧的疾病。 治则:舒筋活血,软坚消肿。 处方:按揉天窗、天容、耳后高骨、风府、大椎、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