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危机后西方学者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的理论_第1页
大危机后西方学者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的理论_第2页
大危机后西方学者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的理论_第3页
大危机后西方学者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的理论_第4页
大危机后西方学者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的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危机后西方学者关于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的理论孙文基提要 |经济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财政赤字成为各国财政领域的一种常态 ,并由此引发了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对财政赤字的经济影响的争论 。本文主要介绍 19291933 年大危机后西方学者关于财政 赤字对经济影响的三种观点 ,即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有益论 、新古典主义的财政赤字有害论和 李嘉图 巴罗等价定理所揭示的财政赤字对经济无影响论 。关键词 |财政赤字 经济影响 挤出效应 经济危机中图分类号 | f811作者信息 | 男 ,1963 年生 ,博士 ,苏州大学商学院教授 、财政系主任 、博士生导师 ,215021 。由于战争 、经济周期变化等

2、多种因素的影响 ,财政赤字往往成为财政运行中的正常 现象 ,经济学家也就开始研究财政赤字对经 济的影响问题 。从西方财政理论的发展演变来看 ,在 20 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以前 ,与主张 自由放任 、资本主义能够保证充分就业的经 济思想相一致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财政赤字 是有害的 。大危机之后 ,随着凯恩斯通论 的发表 ,赞同财政赤字的观点成为财政理论 的主流 ,以宏观经济稳定与繁荣为目标的功 能财政代替了以预算平衡为 中 心 的 健 全 财 政 。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 ,以财政政策 为主的需求管理政策创造了资本主义国家在 第二次世 界 大 战 后 发 展 的“黄 金 时 代”。20 世纪

3、 70 年代之后 , 随着资本主义 国 家 出 现“滞胀”现象 ,凯恩斯的思想受到人们的怀疑 ,财政 赤 字 对 经 济 影 响 的 争 论 就 一 直 没 有 停止 。大危机后 ,有关财政赤字对经济影响的观点大体上分为三种 : 财政赤字阻碍经济增长的新古典学派的观点 ; 财政赤字在一定条 件下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凯恩斯主义观点 ; 财政赤字对经 济 无 影 响 的 李 嘉 图 巴 罗 等 价 定理 。一 、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赤字有益论凯恩斯主义是一个十分庞杂的体系 ,包括早期凯恩斯理论 、现代凯恩斯主义学派以 及 20 世纪 80 年代后兴起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 。与新古典学派的假设相反 ,凯恩斯主

4、义 认为经济中存在闲置资源 、市场不能出清 、消费者目光短浅 、消费支出对可支配收入敏感 、 政府有能力进行“微调”等现象 。可以看出 ,该学派的共同点是信奉政府 干 预 的 经 济 哲学 ,即强调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具有内在的不 稳定性 ,因此 ,政府有必要在总需求不足时干29预经济 ,而以财政赤字为中心的财政政策是政府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 。 早期凯恩斯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凯恩斯本人 。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 ,经济 危机的出现是由总需求的大 幅 度 下 降 造 成 的 ,而与供给无关 ;补充有效需求不足的政策 措施是扩大政府支出或通过减税和货币扩张 来刺激私人支出的增加 。他同时认为 ,如果

5、政府一方面扩大支出 ,另一方面又用增税的方法来保持预算平衡 ,那么政府支出的扩张 就起不到补偿私人投资和消费不足的作用 。 因此 ,凯恩斯主张 ,要有效地摆脱经济危机 , 只能采取举债支出的办法 ,即根据需要采用 赤字财政政策 。财政赤字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 现代 凯 恩 斯 学 派 主 要 是 指 新 古 典 综 合派 。这一学派认为在经济没有达到充分就业 之前 ,财政赤字是保持经济稳定和发展的主 要手段 ,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是有益的 。现代凯恩斯学派对财政赤字的看法主要 分为两种 。一种是 20 世纪 50 年代新古典综 合派的创始人汉森提出的“补偿性”财政政 策 。他认为应该在经

6、济萧条时做赤字预算 , 在经济繁荣时做盈余预算 ,以此来消除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年度预算平衡束缚了政府在 反衰退方面采取财政措施的手段 ,因此 ,年度 预算平衡准则将会加大经济波动 ,使经济更 加不稳定 。另一种是 20 世纪 60 年代新古典 综合派经济学家托宾 、奥肯等人提出的“增长性”财政政策 。他们认为 ,不仅要在萧条时期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以刺激经济回升 ,即使 在经济回升时期 ,只要实际产出水平低于潜 在的 ( 即充分就业) 产出水平 ,也要通过扩张 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回升 。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政府预算不必追求年度收支平衡 ,也不应 要求周期性收支平衡 ,而要以充分就业下的 预算

7、平衡为目标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研究范围比较广 ,至今也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新凯恩斯主义模 型 。总体而言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财政30赤字是必要的 ,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 。20 世纪末期 ,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 发 ,全球经济发展的缓慢 ,新凯恩斯主义又趋于活跃 。这一时期的新凯恩斯主义者通过建 立财政赤字合理性的微观基础来论证财政赤 字的必要性及其积极作用 。首先 ,他们批评 了新古典学派财政赤字理论在实践中的危害 性 。他们指出 ,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 ,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开出的药方就是平衡预算 、消除财政赤字和紧缩信贷 ,实行“双紧”政策 ,而其 结果是灾难性的 。紧缩政策使公司获得信

8、贷 的成本过高 、利润减少 ;当公司不能履行还款 承诺时 ,一系列破产事件就发生了 ,其结果是 整个社会 、政治 、经济的混乱 。其次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认为 ,新古典学 派分析的假设条件是不正确的 。如果放松假 设条件 , 上述 负 效 应 就 不 再 是 非 常 明 显 的 。 新古典学派的一个重要假设是 : 储蓄是投资 的先决条件 。根据这种观点 ,当公司在证券市场上卖出债券或普通股时 ,公司必须给储 蓄所有者以高额的回报以交 换 其 资 金 使 用 权 。其隐含意义是 :假如储蓄是不足的 ,投资 项目将不能进行 。因此 ,长期增长需要高储 蓄率 ,高储蓄率依靠较高的真实利率 ,较高的真

9、实利率又是私人部门放弃消费的代价 。从 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来看 ,高储蓄率意味着消 费的减少 ,消费的减少又意味着销售量的降 低和公司实现利润的减少 。利润的减少将迫 使公司减少生产 ,随后就会解雇工人 。其结果是消费进一步减少 ,利润进一步下降 ,最终 使公司减少投资 ,经济陷入衰退 。因此 ,新凯 恩斯主义学派认为是有效需求 而不是储 蓄 决定投资 。投资产生收入 ,有收入才 会有消费和储蓄 。最后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对财政赤字的 必要性进行了微观的解释 ,并通过国民收入 恒等式证明 :财政赤字有利于公司的发展 ,因 此 ,财政赤字是治愈经济危机的一剂良方 。1 . 财政赤字必要性的微观解释

10、与新 古 典 学 派 储 蓄 决 定 投 资 的 假 设 相经济反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从现代经济是货币经济的观点出发 ,从公司经营角度得出投资决 定储蓄的结论 ,进而说明了财政赤字的必要性 。由于现代经济是货币经济 ,没有货币的 存在 ,生产便不能进行 。为了使生产能正常 进行 ,货币必须由第三方来供应 ,这个第三方 就是现代经济中的银行 。经济循环可分为两个阶段 。在循环的开 始阶段 ,假定公司没有资金 ,但有投资的想法和计划 。在预 期 和 对 市 场 进 行 评 估 的 基 础 上 ,公司决定生产按一定价格出售的某种产 品 。预期的收入用来弥补生产成本 、向股东 支付红利和作为公司留用利

11、润 。但在工人和 其他关系人对生产作出贡献之前 ,生产是不能进行的 ,也不能获得收入 。因此 ,为了执行 生产计划 ,公司必须先向银行借钱以支付工 人工资 。在第二阶段 ,公司开始收回已向家 庭支付的货 币 。这 种 收 回 或 是 通 过 销 售 实 现 ,或是通过发行新的金融资产实现 。当银行贷款仅用于支付生产成本时 ,公司仅将上 述收入分配给家庭 。如果家庭将其所得到的 收入用于购买消费品和购买金融资产 ,公司 的收入就等于最初的支出 。如果家庭收入用 于储蓄 ,则将不可避免地减少公司收入 ,由于加速效应 ,储蓄增加所导致的消费减少最终 造成未来投资的减少 。因此 ,投资不需要先 储蓄

12、,恰恰相反 ,投资产生储蓄 。银行给公司贷款意味着货币的创造 ,当 公司偿还贷款时 ,意味着货币的消失 。然而 ,当家庭没有用完全部收入而 将 其 存 于 银 行 时 ,公司的收入将比最初支出的少 。因此 ,公 司将不能偿还全部贷款 。货币还不能完全消 失 ,只要家庭愿意以银行存款的形式继续储 蓄 ,部分债务就不能被清偿 。其结果就是有相当数量的货币被创造出来 ,这就意味着公 司处于赤字 状 态 。当 公 司 开 始 新 一 轮 循 环 时 ,公司不仅没有偿还全部旧贷款 ,还需要新 的贷款 ,这是公司经营中的正常现象 。但是 , 这种赤字和债务的累积并没有妨碍公司的经营 ;相反 ,要使公司经营

13、得好 ,一定数量的赤字是必需的 。关于政府的作用 ,很显然 ,如果政府不从 银行系统借钱 ,就没有为其支出融资的手段 。 这是因为在任何收入产生之前 ,政府不能征 税 ,也就得不到任何收入 。在政府没有得到 货币收入之前 ,政府必须有一定的赤字 ,通过 贷款用于支付工资 、转移支付和基础设施的 支出 。在这个过程中 ,私人部门的净收入等 于政府赤字的规模 。因此 ,政府的赤字代表 了相应数量 的 私 人 部 门 盈 余 。上 述 分 析 表 明 ,政府为财政赤字融资导致利率上升而产 生挤出效应的问题是不存在的 ,而且要使政 府正常运转 ,一定的财政赤字是必需的 。在 第二阶段 ,政府开始收税和

14、出售债券以筹集 收入支付贷款 。就像公司赤字一样 ,没有偿 付的债务会加入新的循环 。累积债务将与私 人部门的累积盈余相对应 ,私人部门的财富 会增加 。其结论是 ,财政赤字并不对私人部 门的繁荣构成威胁 。2 . 财政赤字对经济危机的作用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通过构建相应的宏观经济模型 ,通过解释决定公司利润的因素 ,论 证了财政赤字是治愈经济危机的一剂良方 。此模型认为 ,私人部门的总储蓄可分为家庭储蓄 ( sh ) 和企业储蓄即留存利润 ( r) 。根据 公式 (2) ,可得到公式 (1) :sh + r - i = ( g - t) + ( x - m)(1)公式 1 又可变为 :经济r

15、= ( i - sh ) + ( g - t) + ( x - m)(2)从公式 (2) 可知 ,家庭储蓄和进口一定会减少公司的收益和利润 , 而财政赤字 ( g - t 0)是公司利润的一个来源 。很显然 ,较低的税收导致较高的赤字 ,但 会增加公司利润 。储蓄的增加降低公司的收入和利润 ,低利润使公司偿还贷款变得困难 ,并增加了破产的可能性 ; 低利润减少了公司 扩大生产的能力 ,降低了考虑新投资计划的 动机 ,如此会进一步减少新的利润机会 ,增加 公司破产和衰退的风险 。只有财政赤字能抵消储蓄对公司利润的负面影响 ,是改善公司31预期和弥补 利 润 减 少 的 重 要 政 策 工 具 。

16、因此 ,财政赤字不是危机产生的原因 ,而是治愈 危机的方法 。财政赤字能充当治愈经济危机的良方 ,还是由于财政赤字有助于降低公司的筹资成 本 。为了证明这一点 ,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提 出 :财政赤字增加了公司利润 ,提高了私人投 资的获利能力 ,意味着财政赤字能改善公司 的财务状况 。在某种意义上 ,由于财政赤字 能为公司带来内部资金 ,所以能使公司免于 提供高回报以吸引投资者购 买 其 股 票 和 债 券 。因此 ,财政赤字能减少公司筹资成本 ,从而有助于投资增加 ,投资的增加有助于经济的繁荣 ; 财政 赤 字 不 是 挤 出 投 资 , 而 是 拉 动 投资 。过封闭和开放经济下国民收入恒等

17、式分析了挤出效应的作用机制 。在封闭经济下 , 根据 国民收入恒等式 ,可知储蓄等于投资 。这种 关系用公式表示为 :( y - t - c) + ( t - g) = i(3)公式 (3) 中 , y 是国民收入 , t 是税收 ,c 是消费 , g 是政府支出 , i 是投资 。公式 ( 3) 表明 :储蓄 ( s) 等 于 投 资 ( i) 。而 储 蓄 为 私 人 储 蓄( y - t - c) 和政府储蓄 ( t - g) 之和 。 假如财政赤字比较大 ,公债数量就会相应增加 。公债将在资本市场上与私人部门争 夺资金 , 从而 抬 高 市 场 利 率 , 使 私 人 投 资 减少 ;

18、另外 , 为了 支 付 日 益 增 加 的 公 债 利 息 支 出 ,政府会增加税收 。税收具有反激励作用 , 它会阻止人们参与生产经营活动 ,从而导致 供给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 ,较高的税收对收入和储蓄产生负面影响 ,从而影响资本形成 。 从上述分析可知 ,封闭经济下财政支出的挤 出效应主要体现在挤出私人投资上 。在开放 经济下 ,国民收入恒等式为 :经济二 、新古典学派的财政赤字有害论新古典学派产生于 20 世纪 70 年代 ,该学派从货币主义学派中分离出来 ,并吸收了 货币主义的观点 。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小罗伯 特卢卡斯 ( robert e. lucas ,j r . ) 和尼尔瓦累 斯

19、 (neil wallace) 等 。该学派又称为理性预期 均衡学派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派 。新古典学派认为 ,财政赤字对经济增长 是有害的 ,其观点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假设前 提上 。第一 ,个人消费决策取决于跨期效用 最大化 ,存在完全的资本市场 ,人们可以按照 市场利率自由借贷 。第二 ,个人只存在有限 的生命周期 ,个人在生命周期内的行为是理 性的 。第三 ,市场处于持续出清的均衡状态 。 在上述假设前提下 ,新古典学派认为财政赤 字把税收跨期转嫁给后代 ,增加了个人在生 命周期内的总消费 。由于经济资源已得到充 分利用 ,较高的消费意味着储蓄的减少 ,这时 利率必须上升 ,以使资本市场重新

20、恢复均衡 ; 较高的利率引起投资减少 ,因而财政赤字挤 出了私人资本 。新古典学派依经济开放程度的不同 ,通32( sp - i) + ( t - g) = x -(4)m公式 (4) 中 ,x - m 为净出口 。公式 ( 4) 表明 ,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的数量必须等于贸易余 额 。为了强调财政赤字的影响 ,该理论假定 私人部门能够产生足够的资金为其投资计划 融资 ,即 sp = i 。在这种情况下 ,假如存在财政赤字 ,即 t - g 0 ,将导致贸易赤字 。为了 弥补贸易赤字 ,需要国家从国际金融市场上 融资 。也就是说 ,财政赤字会导致出口的挤 出 ,并导致政府从国际市场融资和外债余额

21、 的增加 。将公式 (4) 作适当的变换 ,可得到如下公 式 :t - g = ( x - m) + ( i - sp )(5)根据公式 (5) ,新古典学派认为开放经济下财政赤字会产生两种挤出效应 ,即财政赤字挤 出投资和“挤出”净出口 。财政赤字对净出口的“挤出”可从以下两 方面说明 。首先 ,假如放松 sp 和 i 相等的假定 ,政府也可以从国内金融市场上为其赤字融资 ,对私人 资 金 的 竞 争 将 导 致 利 率 上 升 。在开放经济下 ,高利率吸引资本流入 ,资本流 入导 致 汇 率 升 值 , 导 致 净 出 口 的 减 少 。其次 ,假如政府选择发行货币为赤字融资 ,则货 币供

22、应量的增加将引起价格上升 ,价格增加 将会使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 上 的 竞 争 力 降 低 ,从而引起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 。与此同时 ,该学派还通过政府预算限制 来证明上述结论 。政府预算限制用公式可表示为 :格的上升导致出口减少 ,进口增加 。新古典学派认为 ,无论哪种挤出效应 ,经 济所受到的损害都是相似的 。如果财政赤字抑制本国投资的减少和资本形成 ,就会导致 较低的人均资本 ,并进一步导致较低的人均产出 。如果导致净出口减少 ,外汇缺口将引 起高额的外债 ,外债利息的汇出将引起本国居民未来可支配收入的减少 ,从而导致福利 水平的降低 。上述理论在实践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20世纪 80

23、 年代后 ,随着凯恩斯学派的“淡出”,许多国家将这一思想付诸实践 ,向财政赤字 “宣战”。在美国 ,1981 年里根上台时就提出平衡预算 , 消除财政赤 字 ; 1985 年 美 国 国 会 通过了平衡预算和紧急赤字控制法; 1997年的平衡预算法案禁止国会授权任何超过 收入的支出 。在欧洲 ,关于经济一体化的马斯特里赫 特条约规定 ,参加货币联盟的成员国财政赤 字不能超过 gdp 的 3 % ,债务余额占 gdp 的比例不能超过 60 % 。在加拿大 ,虽然没有法律限制政府不能有财政赤字 ,但预算平衡正 成为加拿大中央政府和地方 政 府 的 郑 重 承 诺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世界银行和其

24、他国际组织不断向发展中国家宣传预算平衡的好处 。特别是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向遭受危 机的国家提供援助时 ,总是以该国实行紧缩财政 、货币政策作为前提条件 。g + (1 - t) id = t y + d + m(6)经济其中 , g 是政府支出 ,i 是对政府债务 d 支付的利率 ,t 是对收入 y 所征的税率 ,m 是货币 供给 。政府预算限制公式的含义是政府总支出或 是 通 过 税 收 ( t y) 融 资 , 或 是 通 过 债 务(d) 融资 ,或是通过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给(m) 融资 。为了表明预算赤字的弥补方式 ,上式可变为 :g + (1 - t) id - t y = d +

25、 mg + id - t ( y + id) = d + m = def(7) 公式 (7) 表明 ,假如政府支出 ( g + id) 是通过 税收收入 t ( y + id) 融资的 ,政府预算就是平 衡的 ;如果政府支出超过收入 ,就存在赤字 。 赤字或是通过向私人部门借债 ,或是通过中 央银行发行货币来弥补 。如上所述 ,当财政赤字通过债务融资时 , 政府会和私人部门争夺有限的资金 ,导致利 率提高 。利率提高会导致借款成本上升 ,从 而使投资减少 ,经济活动水平下降 。根据传 统观点 ,私人部门会将公共部门的债务当作 财富的增加 ,对货币的需求增加 ,同样会导致 利率提高 。与此同时

26、,财富的增加会导致消 费的增加 ,消费的增加将使储蓄减少和可贷 资金的数量减少 ,其结果是投资数量和资本 形成的减少 。当财政赤字通过货币创造融资时 ,货币 供应量就会增加 。假如经济处于充分就业状 态 , 货 币 量 的 增 加 并 不 会 导 致 产 出 的 增 加 (qq 为零) ,而只会导致价格的上升 。而价三 、财政赤字对经济无影响的“李嘉图 巴罗等价定理”“李 嘉 图 巴 罗 等 价 定 理”由 李 嘉 图 提出 ,并经过巴罗的发展 ,成为一个重要的关于 财政赤字如何影响经济的理论流派 。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认为 ,政府征税与举债具有相同的经济效果 。他在政治经济 学及赋税原理第 1

27、7 章中说 “: 一个国家为了筹划战争费用或政府一般支 出 而 课 征 的 税33收 ,都是从该国的生产性劳动中取得的 。这种开支每有节省 ,即使不是增加到纳税人的 资本中 ,一般也不会增加到他们的收入之中 ,如果为了一年的战费支出而以发行公债的方 式征集 2000 万镑 ,这就是从国家的生产资本 中取去 2000 万镑 。每年为偿付利息而课征 的 100 万镑 , 只不过是从支付这 100 万镑的 人手中转移到收入这 100 万镑的人手中 , 也 就是由纳税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 。实际开支的是那 2000 万镑 ,而不是为那 2000 万镑必须支付的利息 。付不付息都不会使国 家变富或

28、变穷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的方式一 次征收 2000 万镑 , 在这种情况下 , 就不必每 年课征 100 万镑 。但这不会改变这一问题的性质 。”这段话可以概括为 : (1) 政府举债会使国 家的生产资本减少 2000 万镑 ; ( 2) 公债利息 以税收支付 ,这种支付实际上是收入由纳税 人手中转移到公债债权人手中 ,国家的财富不会发生变化 ; (3) 政府征税会使国家的生产 资本减少 2000 万镑 ,但征税后不存在利息支 付问题 ; (4) 政府举债与征税对经济影响的性 质是相同的 ,即两者都会使国家的生产资本 减少 2000 万镑 。美国 宏 观 经 济 学 家 罗 伯 特 巴 罗 在

29、 其1974 年发表的政府债券是净财富吗 ?一文 中 ,采用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视角 ,通过数 学推理发现 ,赤字融资的补偿性财政政策是 无效的 。在政府支出既定的条件下 ,发债和征税的经济效应是一样的 。巴罗的观点在经 济学 界 引 起 了 广 泛 关 注 。1976 年 , 詹 姆 斯布坎南在其发表的巴罗的论李嘉图定 理的评论中 ,首次将其命名为“李嘉图等价 定理论”。现在人们一般将其称为“李嘉图 巴罗等价定理”。李嘉图 巴罗等价定理的中心内容是 : 政府的债券融资只是一种推迟的税收 ,富有 远见的理性个人不会愚蠢地认为是由于政府 发行了债券 ( 而不是征税) 而变得更为富有 ,他们会预期

30、将来的税收会等于政府债券的价34值 。因此 ,个人一生的预算约束并不会因为推迟征税而改变 ,个人的消费行为和投资行 为也不会改变 。换言之 ,财政赤字对相对价格 、实际财富以及经济活动没有任何影响 ,即 财政赤字对经济是没有影响的 ,财政政策是 无效的 。从上面对李嘉图 巴罗等价定理的解释 中可以看出 :如果不考虑代际因素 ,在理性消 费者的假设下 ,上述定理能够成立 。但是该定理不能解释下面的现象 : 假如一些消费者 在政府偿还公债之前去世 ,这些既享受了政 府因举债替代征税而带来的减税好处 ,又无 需承担由此发生的未来税收 ,他们生前的消 费行为同样 不 会 发 生 变 化 吗 ? 针 对

31、 上 述 情况 ,巴罗认为 ,具有利他动机的消费者会将其 财产的一部分以遗产的形式留给后代 。其原 因在于 :消费者不仅从自身的消费中获得效 用 ,而且从其后代的消费中获得效用 。他会 像关心自己的消费一样关心后代的消费 。在这种情况下 ,消费者是否死于债券到期之前 对于他目前的消费不会产生影响 。新凯恩斯主义的代表托宾对上述定理提 出了质疑 ,在其著作财产积累与经济活动 一书中 ,他对李嘉图 巴罗等价定理失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他认为 , 李嘉图 巴罗等 价定理的成立需要很多假设前提 ,主要包括 个人具有利他主义动机 ,资本市场是完全的 , 消费者是理性的 ,税收是一次总付税 ,税收是 非扭

32、曲性的 ,因举债而推迟的课税并不改变财富在不同边际消费倾向的家庭中的分配 。 但在现实生活中 ,这些假设前提是很难成立 的 ,因此李嘉图 巴罗等价定理不一定成立 。 这种观点的存在也许是因为学术界存在追求 产品差别的强烈动机 。就连巴罗自己也承认他接受这样一种思想 ,即人们喜欢其学术成 果与众不同 ,以显示其所做的研究是重要而 独特的 。经济 英李嘉图: 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周洁译 ,北京 ,华夏出版社 ,2005 年 ,第 172 页 。21 陈共: 美 国 财 政 政 策 的 政 治 经 济 分 析,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年 。31d. a. aschauer , publi

33、c investment and private sector growth , washington , dc. :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 ,1990.41alain parguez , government def icit within themonetary production economy : the tragedy of the race to b alanced b udgets , mimeo ( march ) , university of besancon , 1998.51alain parguez and mario seccareccia , the credit theory of money : the monetary circuit approach , london : routledge , 2000.61m. lavoie and m. seccareccia , minsky sfinancial fragility hypothesism , a missingmacroeconomic link , working paper of ottawa ,1998.71b. douglas bernheim , a ne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