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血精心得_第1页
经方治疗血精心得_第2页
经方治疗血精心得_第3页
经方治疗血精心得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经方治疗血精刘男, 32 岁,司机。患“血精”病,有时兼见尿血。西医诊断为“精囊炎”,中西药杂进,迁延 年之久。问其大便溏薄,两手发麻,腰酸腿楚。服药如滋阴补肾、凉血清心,以暨补中升提之法均无效可 言。余切其脉弛缓无力,犹以两尺为甚;视其舌色淡嫩,而苔薄白。两目无神。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有两张“经方”,专为虚劳发生心肾不交,阴阳摄持不利而设。一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一为“天雄散”。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功在从中宫交通心肾阴阳 而秘下元封藏之本。天雄散功在补阳摄阴,开源节流,温摄肝肾之精血。为此,不用“桂加龙牡”,而用“天雄散”法。因“天雄”药缺,而用附子代替。疏方:炮附子4g,桂枝6

2、g,白术15g,龙骨30g。天雄散歌:天雄白术桂枝龙,补阳摄阴妙层层,为散酒服方寸匕,阳痿精滑腰腿疼。余用“天雄散”灵活机动地新加鹿角胶 10g,阿胶10g。因其精血久虚,所以用鹿角胶以补 脉”;用阿胶以补“任脉”。此方连服 7 剂,血精由多变少,由红色变为褐色。自觉气力增加,精神振奋。 照方又服 7 剂,则“血精”病证痊愈。应用平胃散经验平胃散首见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苍术、厚朴、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用于治疗脾胃不 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 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以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等证。方后并

3、注曰:“常服调气暖 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可见局方创平胃散,不但用于治疗脾胃不和之证, 也作为和胃消食的常服保健药。因此,后世医家对此方推崇倍至,它已经成为治疗脾胃病的祖方,很多和 胃之方均由此方化裁而来。刘渡舟教授治疗胃病喜用此方,认为使用本方,当着眼于湿、食二证。胃属阳明,其气为燥,当燥不燥而 为湿伤,则胃不和,可见心下痞满、嗳气呃逆、胃脘胀痛、饮食不化、舌苔白厚腻之证。平胃者,削平胃 中食滞,祛除胃中湿邪之义。湿邪得去,脾胃健运,则饮食自消。故本方具有健脾和胃,祛湿消食之功。 临床用于湿邪伤胃、饮食不化之证,则相得益彰。刘老临床应用本方,以舌苔厚腻为指征,并经常合

4、用不 同方剂治疗各种疾病。如胃为湿伤,郁而化热,心下痞满,口舌生疮者,则用本方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接轨; 心下痞满而兼见口苦舌红,胁胀脉弦者,则接轨小柴胡汤疏利肝胆气机。它如肝病、肾病以及各种内伤外 感疾病,凡有胃部症状而因于湿邪、食滞为患者,均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合用本方,湿祛胃开,饮食得 进,则病体易于恢复。现将刘渡舟教授临床应用平胃散的经验简介如下。1 平胃散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接轨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论方:大黄、黄连。(一方有黄芩)治疗“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 之热痞证。具有泻热消痞的作用。平胃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功能燥 湿运脾,行气和胃。治疗湿滞脾胃,脘腹

5、胀满,不思饮食,舌苔白腻而厚等证。刘渡舟教授用两方接轨, 治疗食滞伤胃,中焦湿浊不化,湿郁化热,食后胃胀痞满,嘈杂泛酸,以及胃脘疼痛,口舌生疮,舌苔白 腻,脉沉滑者,效果明显。刘老用此二方接轨治疗湿热食滞,乃是受医宗金鉴清胃理脾汤的启发。 宗金鉴歌曰:“清胃理脾治湿热,伤食平胃酌三黄,大便粘滞小便赤,饮食爱冷口舌疮。”其方实为平胃散与泻心汤接轨而成病案举例:陈某,男,38岁。反复性口腔溃疡,疮面红而疼痛,西医给予消炎药物和补充维生素B2治疗多日无效,伴有消化不良,大便稀溏,舌质红而苔白腻,脉濡数。此乃湿热为患,但清热则湿不去,但祛 湿则热愈炽,且有苦寒伤脾败胃,湿浊内生之虞。刘老思忖片刻,乃处

6、以平胃散与大黄黄连泻心汤接轨之 法,化湿泻热同施,以观其效。处方:苍术10g,厚朴16g,陈皮10g,炙甘草10g,大黄6g,黄连6g。服药 7 剂,口疮痊愈,胃开能食,大便正常。该患者后来又因饮食厚味,多次复发,皆用此方,每服辄愈。此方也常用于治疗面生痤疮,疗效也佳,其机理与应用指征与口舌生疮基本相同。又如某西医大夫患胃病,脘中痞闷,泛酸涌苦,胃中嘈杂,烧心作痛,舌红而苔白腻,脉濡数,多方治疗不愈,特邀刘渡舟教授会诊,切脉视舌,辨为湿浊生热之证。乃用平胃散加黄连10g,大黄2g,服至7剂则酸水不泛,嘈杂与烧心皆愈。2 平胃散与小柴胡汤接轨小柴胡汤,出自伤寒论方: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

7、炙甘草、大枣。功能和解少阳,治少阳 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妇人热入血室,及疟疾等。平 胃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方: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此方功能燥湿运脾,行气导 滞,平胃中之腐,消脘腹之胀满,对嘈杂反酸,恶心呕吐,心下痞满,凡舌苔白厚腻者,其疗效如神。小 柴胡汤与平胃散接轨。古人亦有先例,叫做“柴平汤”。小柴胡汤善治肝胆气火之郁,而平胃散以利气消 满,苦温燥湿为长,两方接轨,则疏肝和胃,而使肝胃两顾。病案举例:刘某,女, 28 岁。正值经行之时,因家庭琐事而与丈大争吵,遂胸胁满闷,时欲太息,不顾行 经而赌气下水劳动,以致发生每次行经之时

8、,先寒后热,寒多热少,有如疟状。兼见脘腹胀满,倦怠乏力, 不欲饮食,强食则嗳腐吞酸,经色赤黑而暗。舌苔厚腻,六脉濡滑。刘老根据脉滑与舌苔厚腻,辨为肝气 郁结挟有饮食停滞之证。投与柴平煎加减以疏肝平胃,消食导滞为法。柴胡16g,黄苓8g,半夏14g,党参10g,苍术12g,厚朴10g,陈皮10g,焦三仙30g,炙甘草4g,生姜10g,大枣5枚。水煎服。于每月 行经之时服 3 剂, 2 个月而瘥。按语:刘渡舟教授为我国名老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6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为人宽厚,传授弟子无隐无晦,凡从其学者,皆能得其真传,每遇刘老应诊之时,不但患者熙 熙攘攘,学习者也

9、是座无虚席,随师应诊者常常达到 5 人6人之多。刘渡舟教授临证喜用经方,擅用经方,每以经方起沉疴、愈废疾,其用方简练,令人称奇。然刘老并不排斥时方,认为应当提倡用时方补充经方之不足,提出“古今接轨”之法,倡导经方与时方有机结合应和, 以应对现今复杂的临床病情。平胃散是时方中的名方,临床极为常用,用之得当,疗效卓然,其所治之病每与湿、食有关。医宗金鉴 曰:“一切伤食脾胃病,痞胀呕哕不能食,吞酸恶心并嚏气,平胃苍朴草陈皮。”充分说明了该方的作用。 平胃散具有燥湿健脾、消胀宽胸、理气化痰、调和脾胃的作用,临证之时,凡与湿食有关的疾病,均可加 减或合方用之。刘老对平胃散情有独钟,临证合方治疗多种疾病,

10、从以上与小柴胡汤、大黄黄连泻心汤接轨中,可以看出刘渡舟教授应用平胃散的思路, 也可以体会刘老临床用经方与时方合用的方法, 体现了刘老 “古今接轨论”的临床意义。余在临床治疗脾胃疾病时,也常师刘老之法应用平胃散,并常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加入枳壳、桔梗调理脾 胃的气机升降,桔梗助脾脏之升;枳壳助胃气之降,脾胃气机升降正常,则胃病易愈。临床体会,加入二 药,其效更捷。项背拘急项背拘急刘某菜,男, 41 岁。患病已三月,项背强紧,顾盼俯仰不能自如,自汗出而恶风。问其大便则称 稀搪,每日二三次,伴有脱肛与后重等症。切其脉浮,视其舌苔白润。辨为桂枝加葛根汤证,其大便溏薄, 肛肠下坠后重,则为阳明受邪升清不利

11、之象,为“太阳阳明合病”。处方:桂枝 15 克,白芍 15 克,葛根 16 克,生姜 12 克,炙甘草 lo 克,大枣 12 枚。服药后,不须吸粥,连服 7 剂,诸症霍然。按语:本证在项背强急的同时, 并见下利、下坠与脱肛, 实补原方之所略也 后世用本方治疗外感不解,又有下利之证,每获效验。刘老认为,本方用于治疗 风寒背部痹痛,以及下颌关节炎等,亦有较好疗效。汗出偏诅孙某,男, 39 岁。患病为左半身经常出汗,而右半身则反无汗,界限分明,余无不适。脉缓而略 浮,舌苔薄白。此左右阴阳气血不相协和,此应调和阴阳,令气血和则愈,宜桂枝场:桂枝 9克,白芍 9 克,生姜 9 克,大枣 l 2 枚,炙甘

12、草 6克,3 剂。 服药后暇热粥,得微汗而愈。按语:京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营卫阴 阳于周身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本案汗出偏沮,乃营卫不和,阴阳失调之例证。 如不及时治疗则营卫相悖,阴阳不维,就可能导致半身不遂之“偏枯”证。 素 问生气通天论所谓“汗出偏沮,使人偏枯”,即为此意。本病往往由外感风 邪引起,用桂枝汤祛风解肌, 调和营卫, 顺复阴阳, 不失为正治之法, 方证相对, 故三投而愈。营卫不和营卫不和李某某,女, 53 岁。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 二十余剂无效。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辨为营卫不和,卫

13、不护营之证。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桂枝 9克,白芍 9 克,生姜 9克,炙甘草 6克,大枣 12枚,2 剂。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 之证,乃营卫不和也。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营卫谐和,则 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若营卫不和, 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 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刘渡舟教授应用经方治验刘宝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北京 100075原载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4年第 17卷第 5 期随家严刘渡舟侍诊,每见用经方取效,简捷明

14、快而深有启迪。今录验案四例如下:1 不孕案:贺某,女, 30 岁。初诊日期: 1989 年 12 月 20 日。婚后四年未孕,妇科检查为“原发 性不孕症” ,多方治疗未见喜征。 问其月经 40余日一潮, 小腹与腰疼痛, 经量少内挟血块, 大便经常秘结。 脉滑数有力,舌苔薄黄、舌质青紫。诊为热与血结,冲任受阻而难以受孕。治法:泻热行瘀,推陈致新, 拔其锢结之势方能奏效。方用桃核承气汤:桃仁15g,大黄4g,芒硝4g后下,桂枝10g,炙甘草6g。此方连服 5剂,大便作泻,月经下黑色雄血较多,而小腹与腰之疼痛顿释,其月经从此按时来潮。半年后终于 怀孕,生一女孩。按:桃核承气汤即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

15、组合而成。用凋胃承气汤取其泻热破结以开百结;桃仁 滑润而利,善逐瘀血,与硝、黄配伍可使瘀血无所滞留;用桂枝使之通行卫气,气行则血行以增强逐瘀活 血之力,同时桂枝气温又可节制硝、黄之寒性,方义为深。家严对我说,临床运用桃核承气汤要注意几个问题:一是瘀血内停,血络内阻,浊热扰心,往往见 到精神及情志方面的异常,轻者烦躁、善忘,重者如狂、发狂。所以内经说:“血在上善忘,血在下 如狂”。这是下焦蓄血的一个比较明显的证候特点;二是从致病原因上看,虽然瘀血作为其主要的病因, 但是由于情志方面的郁结而积久不解,也往往是发生本病的一个重要诱因;三是本方有较强的攻下逐瘀力 量,使用时一定要以体实之人、正气不衰为

16、前提;四是在服药时间上,应以空腹为佳,因为病位在下焦, 空腹服药有利于攻逐瘀热。要求“先食温服”也就是这个道理。2 经前呕吐案:杨某,女, 20 岁。初诊日期: 1991 年 11 月 5 日。呕吐久治不愈。其症每逢月经来 潮之前呕吐不止,不能饮食,待月经行后则呕吐随之而愈。平素静默寡言。脉弦,舌苔白滑。证属少阳、 肝胆气郁所致。治法:疏利肝胆,和胃降逆。方宜小柴胡汤:柴胡20g,黄苓10g,半夏15g,生姜15g,党参8g,炙草8g,大枣7枚。连服7剂呕吐未作,续服7剂井间服逍遥散治疗月余,病获痊愈。按:伤寒论96条有“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97条有“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的记

17、载。由此可见,“喜呕”乃是小柴胡汤的主证。从理论上讲,正如唐容川说:“木之气 主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胃气下行,水谷乃化。”如果木郁气逆,胃气不得调顺, 致使气逆而痰饮上冲发为呕吐。“病在肝而逆在胃”,此所以“喜呕”之由也。此女平素肝气多郁,“女 子善怀”,月经前则气血蕴蓄不伸,更能加重郁结之势。肝胆气郁必然疏泄不利,胃气必受其胁而有作呕 之机;待月经来潮,肝胆气郁随之得以疏泄,逆胃之势则减,自然呕吐则止。因证属少阳,必用小柴胡汤 治疗。若单纯和胃降逆止呕,不疏利肝胆气机则徒劳无功。3 心下痞案:孙某,男, 37 岁。初诊日期: 1993 年 9 月 26 日。一年前患胃病,

18、曾诊为“浅表性胃 炎”。现心下痞满,时时恶心,噫气频频,大便溏薄。舌苔白而腻,脉弦而带滑。自诉有嗜酒之癖,辨证 为酒湿伤及中州,脾胃升降失调,阴阳之气痞塞不通,而又痰气胶结,吴谦称为:“痰气痞”者是也。由 于此证脾气不升则寒从内生,胃气不降则热从内起,因此治法若单纯治寒、治热、治虚、治实皆搔不到痒 处。只宜调和脾胃,协调中州阴阳。金匮要略方论指示“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疏方:半夏15g,黄连10g,黄苓6g,干姜10g,党参10g,炙草10g,大枣7枚。患者服药4小时许,大 便排泄出痰絮物,似涎如胶甚多,而恶心与噫气随之大减。服药 3 剂,病告痊愈。按:半夏泻心汤是治疗寒热错杂

19、痞的代表方。方中用芩、连苦寒以降胃气;用干姜之辛以温脾;用 参、草、枣以补虚;用半夏化痰和胃降逆以消痞。可见该方集寒热补消之药于一体,清上温下,辛开苦降 甘补,以达到恢复脾胃升降之目的。尤以半夏重用为君,独具涤痰开结,和胃降逆之功,正是针对痰气痞 而设。故患者服药后大便排出痰絮物是不足为奇的。4 精神分裂症案:曲某,男, 27 岁。初诊日期: 1991 年 5 月 29 日。其母代诉:因发高烧送医院急 诊。在医院狂躁不安,打骂医生,不接受治疗。西医诊为“精神分裂证”。刻下,患者精神不安,视、听、 言、动,时慧时眯,烦躁而又善悲,五天彻夜不眠,大便数日未解,且泛恶不欲食。脉弦按之有力,舌质 红、舌苔黄而中褐。脉证合参,证属肝胃气火交郁,火热上扰心神而致。其大便不通,舌苔黄褐则主阳明里实已成。治法:疏肝清热,兼下阳明之实。拟大柴胡汤:柴胡18g,黄苓10g,大黄2g,枳实12g,白芍10g,半夏15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