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及其存在主义_第1页
萨特及其存在主义_第2页
萨特及其存在主义_第3页
萨特及其存在主义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萨特及其存在主义外国哲学 方玲玲1、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存在与虚无一书是萨特从1933年起所从事的哲学研究的一个总结,它的封面上引用了一个萨特式的句子:“花瓶里最珍贵的是里面的空间”。存在与虚无有个副标题“现象学本体论论文”,这也表明该书的思想主题是以现象学方法去描述人的存在的本体论(确切的说应该被译为存在论)问题。当然,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是建立在胡塞尔的现象学和海德格尔的“此在”的本体论基础之上的。还广泛吸收了克尔凯郭尔、笛卡尔、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等的思想成果,并在改造和批判的基础上,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存在主义哲学体系。就如同他拒绝诺贝尔文学奖一样,也无情的拒绝把自己的思想归为“存在主义”,

2、不同的是最后还是接受了“存在主义”这个标签。存在与虚无作为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的伟大著作,我们来探讨下他的基本思想。最开始的时候,萨特深受笛卡尔的影响,带有二元论倾向,认为“从我思出发”探讨存在是唯一正确的途径,当然,萨特也进行了批判,认为“我思”不应该是原初的怀疑意识,而应该是对这个怀疑意识的反思,最终陷入“怀疑我思我思。”的无限后退,最终永远都不能获得对认识自身的认识,作为最后一项的反思落在认识之外,萨特认为那是荒谬的。提出了并非所有意识都是认识,自我意识必须是意识与其自身之间的一种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自我意识是先于对意识的反思的,并且是使反思成为可能的充分条件,萨特称之为“反思前的我思”。

3、萨特也赞成海德格尔的“存在不仅在时间顺序上而且在逻辑上优先于意识”,萨特认为没有意识就没有事物,反之亦然。没有意识,事物呆笨、无声、无形,没有事物,意识也就只是一个空洞,一片虚无。所以意识需要事物才能存在,而事物则只需要它自己。也就得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结论。2、 存在先于本质萨特主要是通过两个概念展开论述其存在主义的,一个就是“自在的存在”,一个就是“自为的存在”,从而推论出“人的存在”,在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体现出其存在主要是“人的存在”,我理解的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有两层意思。第一,人是首先存在着,有过各种遭遇,在世界上活动,然后才确定自己并没有人的本性这回事,因为根本没有一个设

4、定人类本性的上帝,人是自己构想的人,并在投入存在之后,成为愿意成为的人。他认为人一开始就是一种自觉的自我设计,只有在计划自己成为什么的时候才获得存在,而不是想要怎样,并且还强调了“想要”“意愿”这都是一种自觉的决定,比如想要加入一个政党,想写一本书,这都是一种自发的选择,不是存在。第2、 存在先于本质,人就要对他的本性负责,存在主义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每个人都知道这一点,并对自己的存在负全部责任(这在后面探讨自由的时候再说)。我的存在创造了我的形象,这个形象对所有人,乃至整个时代都有作用,这样,我们的责任要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因为它关系人类全体。比如:我是一个志愿者,我可以选择做一只默默无闻的小

5、虾,而不加入任何一个商业行业协会弄潮扬波,由于这种选择,我是在表示,人生在世,最好是随心所欲,勿忘心安,这样就不是一人选择了这种观点,而且为所有人选择了心安理得。萨特说,我在对自己负责时,也是对其他所有人负责,我在创造一种我想要的形象,我在创造自己时,也创造了他人。3、 “自在存在”与“自为存在” 何为“自在的存在”“自为的存在”,两者有什么关系? 自在的存在:现象的超现象存在就是自在的存在,“我意外的世界”。偶然的绝对的存在,被动的存在,毫无理由,无根据的存在,所以是荒谬的,多余的。总之,自在存在是一种既无空间关系又无时间关系,既无内在关系又无外在关系的惰性实体(自身充实的不透明的实心团块)

6、,因此,自在存在绝不会主动的与自为存在发生关系;同时,它能被动的接受自为存在强加给它的关系,这样一来,它就不在是自在存在,而是为我的存在(也就是现象了)。从外延上来说,自在存在就是一切没有被意识所触动或已经被意识所遗弃、没有被意识作为对象或当成工具和障碍的存在,也就是没有被人化(即没有被虚无化)、没有被人赋予意义的存在。自为的存在:指人的意识的存在。任意性,可塑性,无限性,主动性,想象性。它正好具有自在存在相反的特性,并认为自为存在正式以对自在存在的内在否定来规定自身的。萨特把斯宾诺莎的“规定即否定”颠倒为“任何否定都是规定”,这意味着,无论从逻辑上还是从存在上,存在都是先于虚无,即自在优先于

7、自为。但是萨特又说,虽然自为的人的实在不能消除它前面的存在的团块,但是它能从这个存在逃脱而获得自由。也就是说人的存在只有挣脱了其自身才能通过现象学的一系列方法(悬置,怀疑,提出问题等)来挣脱世界。由于萨特被俘后,生活在俘虏集中营,并且又跟关押的神父们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多以他对自由比常人有更大的向往,正是在这种焦虑中有了对自由的意识。(恐惧则是对世界上的存在物的恐惧,而焦虑是对恐惧的恐惧,即对自我本身感到焦虑)。p85 萨特通过“自欺”揭示出了意识最重要的本体论特征,认为自欺不同于说谎,一方面,说谎欺骗者和被欺骗者是两个人,自欺是同一个人。另一方面,说谎的主体完全了解他对别人说谎的真相,是不相信

8、自己的谎言的,而自欺者知道其掩饰的真相又不知道真相,既相信自己又不相信自己,他并没有真正说服自己却强迫自己相信不确定的东西。刚讲了这么多,做个小的总结,首先萨特肯定自在存在先于自为存在,自在存在可以独立存在,自为存在要依赖于自在存在。其次,萨特把所有的关系都赋予了自为,盲目被动的自在存在没法作用于自为存在,只能自为存在通过对自在存在的“显现”现象,能动的有计划的把自在存在改造为“为我”存在。不难看出,在萨特那里,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具有截然相反的性质,另一方面,自为需要超出自己去追求自在,但是不能达到两者的最终统一。这就很难界定萨特到底是一元论或者二元论了,不管是一元论还是二元论,萨特对笛卡尔,

9、海德格尔,甚至佛洛依德等各派哲学分析、批判、吸收、超越,综合创新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存在哲学体系。4、 自由选择这是萨特存在主义的精髓,存在主义的核心就是自由,即人在选择自己的行动时是绝对自由的,萨特说,“如果存在先于本质,人就永远不能参照一个已知的或特定的任性来解释自己的行动,换言之,决定论是没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即自由。”萨特认为,无论人的处境多么恶劣,意识总是自由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对何种环境,采用何种行动,如何采取行动,都可以做出“自由选择”。举个例子,打仗的时候难免遇到被俘虏,选择做英雄,还是选择做叛徒,全凭自己决断。就如同洛克在社会契约论第一句话一样“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

10、在枷锁之中。”同样的,人的绝对自由,只有在摆脱了与他人的联系时才能实现,他人和社会对个人的自由总有一种限制,要维护个人自由,就必然与他人的自由相冲突。所以萨特在禁闭提出了“他人即地狱”的论断。在禁闭这个剧本中,萨特虚构了一个发生在一个象征地狱的客厅了,有三个人,都有不光彩的过去:一个是打仗退缩的懦夫,一个是杀婴犯,一个是les,他们每人都是另外 两个人的刽子手,最他人的目光中,意识到自己是有罪的存在,同时又无法改变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在无休止的冲突中相互折磨的故事。从而提出了“他人即地狱”。即人与人之间必有一方处于主体性地位,另一方处于被动地位,双方都力图恢复主体性地位,于是冲突就必不可少了

11、。一方面要从他人的掌握中解放我自己,另一方面从我的掌握中解放他人。他人又要竭力奴役我,从这个意义上看,人与人之间是敌对的。之后在萨特作品集第一卷中又这样解说:“我想表达一个思想,他人就是地狱。但“他人就是地狱”这句话总是被误解。人们认为我的意思是,我们同他人的关系总是糟糕的、不当的。但我的意思完全不同。我是说,如果我们同他人的关系被扭曲了,变了质,那么他人就是地狱。”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不要试图去掌控别人,也不要曲意逢迎,对于人与人的关系,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和包容,不要去改变别人的价值观和lifestyle,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去接受。如果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平等的主体性被打破了,那么就会破坏这种和

12、谐的交际关系,与他人的关系就被扭曲了,他人就成了敌人(即地狱)。举个简单的例子,这只是我理解的萨特的观点,我不强加给你们任何一人,我能做的就是表达思想,因为我们都是平等、独立的个体,如果谁扭曲了我们这种和谐的关系,他人就是地狱,这里的他人是我们,也是那个谁。 萨特有句名言: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生活是无意义的。萨特认为在这个主观性林立的社会里,人与人之间必然是冲突、抗争和残酷,充满了丑恶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谬的。这有点悲观主义色彩,但是他又告诉我们要把握现在,对未来充满希望,所以“两个萨特”也不无道理。回到我们自由选择的问题上,萨特说:“我所体验到的处境和我自己都是我自由选择和承担的,我对

13、它们负有完全的责任”,这句话很完美的表达了萨特绝对自由理论的全部内涵,即:自由选择处境责任。这很好理解,我就不展开了。那么一个人怎样才能不受主客观条件限制,达到“绝对自由”呢?其实萨特这里的“自由”是选择的自由和思想的自由,但是人也不是能够随心所欲的选择的呀,是选择都受制于主客观条件,达不到绝对自由,萨特的选择的自由是指人可以根据自己所处的环境跟随一个人的内心采取主观行动,因此是绝对的。萨特认为,人是完全自由的,我把这个时代选择为为我的意义,所以我的责任与这个时代紧密相关,不管面对何种境况,幸福或灾祸都只是在我对自己所限定的情况下出现,我们没有理由怨天尤人,没有任何外在的东西可以决定我们感觉到什么,过怎样的生活或是什么样的人。有人就问萨特,你说人注定是自由的,并对世界和自己负有责任,那么“我并没有要求出生呀”,萨特说我对一切负有责任,除了我的责任本身,因为我不是自己存在的根据。我处于一个我需要负全部责任的世界中,无论做什么都不可能拜托这种责任,对于我要摆脱责任本身,我也要负责。5、 存在精神分析法前面我们了解了胡塞尔的现象学分析法,通过“悬置”,把其他事物放在一边,通过先验的还原,本质的还原,最后回归到生活世界,而萨特的存在的精神分析法也是一种现象学方法,简单的说,就是要理解人的任何具体活动的谋划,都必须追溯到人的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