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摘要基_第1页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摘要基_第2页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摘要基_第3页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摘要基_第4页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摘要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 摘要: 基于异步电机在两相坐标系里的状态方程, 通过检测电机的定子电压、 电流和转速信 号,而不需要转子磁链信号, 利用最小二乘法递推算法对电机参数进行了辨识, 由于不需要 转子磁链, 这样通过观测得到的磁链就不会影响辨识的准确性, 消除了参数计算和磁链观测 之间的耦合,仿真结果和实验验证了辨识的准确性。 关键词:最小二乘法 参数辨识 异步电机 1. 引言 20 世纪 70 年代磁场定向原理的提出, 使得交流传动的矢量控制技术理论上可以达到与 直流传动相近的动、 静态性能。 然而异步电机矢量控制需要对转子磁链进行准确的观测以实 现对定

2、子电流和转子磁场的定向控制, 这就要求得到精确的电机参数, 这些参数受温度、 集 肤效应和磁通饱和等影响, 导致磁链观测结果不准确, 使得实际的矢量控制效果难以达到理 论分析的结果。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Depenbrock 教授提出的直接转矩控制( DTC)方法,磁 链和转矩由滞环控制,系统的转矩响应比矢量控制要好一些,但DTC 也有它的局限性 要使用定子电阻来估算定子磁链。 定子电阻随着温度和电流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在低速时会 极大地影响控制器的性能。 为了解决定子电阻变化的影响, 出现了许多定子电阻的辨识方法。 主要有以下几种:采用全阶观测器的 MRAS进行转速和定子电阻的同时辨

3、识;采用转子磁通 的参考值和估计值之间的偏差来调节定子电阻; 此外,还有采用 d 轴电流的偏差进行定子电 阻辨识的方法。 对电阻辨识方法, 利用从电机的零序电压中提取的转子齿谐波电压信号计算 转速,用该转速与无速度传感器控制中的估计转速比较, 用这个误差来进行转子电阻的辨识, 但是由于低速下转子齿谐波电压微弱, 检测困难, 限制了这种方法在低速下的应用; 通过在 电机的转子磁通轴上加低频脉动的电流使得转子磁通幅值产生波动, 实现转子电阻和转速的 同时辨识; 在加减速过程中, 磁通幅值发生变化时进行的转子电阻的辨识, 不需要额外注入 信号;在线辨识定子电阻,使转子电阻按一定比例随辨识的定子电阻改

4、变的方法;这 些方法都很难消除参数计算和磁链观测之间存在的耦合。 利用最小二乘法对参数进行递推算法, 该方法仅利用电机的定子电压、 电流和转速信号, 而不需要转子磁链信号, 这样通过观测得到的磁链就不会影响辨识的准确性, 消除了参数计 算和磁链观测之间存在的耦合,提高了系统的控制精度。 2. 电机数学模型的最小二乘法形式 电机数学模型采用两相静止坐标系数学模型,如下式所示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 disi 1 u s r r r s dt r ls dis1 sisr r rus dt s r r r rls s d rlm1 r m isrr r srr r rr sr 其中, dt

5、mis d rlm1 m isr r r rr Rslm2 lslslr r dt lm lslr 1) 2) 3) 4) 如果直接由上式变换成最小二乘标准形式对电机参数进行辨识,则需要知道转子磁链 r 和 r ,这两个量不能直接测量得到, 而是由磁链观测或状态估计得到需用到电机定转 子参数, 从而使得转子磁链观测和定子参数估计出现相互耦合, 影响参数估计的准确性。 为 消除转子磁链项,上式( 1)(2)可以变换为如下形式: dd2tis2r ddist lm mr2 islm2r is r 1 dus srus ls dtr s 2 d isdis 2r dt2r dt r 1 disr d

6、 r rdtr dt lmil 2is lm 2 r l1s r us sr 1 us risl s r 5) ddutsrus 1 dt r s r 1 ls disd r r dt r dt 6) 由上式可以看出,如果电机转速稳定或只有小的变化时可以认为 dr r 0 ,将上式改 dt 写成矩阵的形式: 2 is2 dt 2dt d2is r disi srisus dus dis dt2 r dt isrisus rus dt dus srus dt k1 dt dis dt dis k2 k3 k4 k5 上式是一种连续时间模型,需要对其离散化得到递推计算公式。离散化的模型为: 7)

7、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 s (k 2) is (k 2) rTis (k 1) rTis (k 1) rT us kis (k 1) rT us kis (k 1) 2 k5T 1 k1T 2 k5T 1 k2T k4 k3 k4T is k rTis kTus (k 1)Tus k is krTis kTus (k 1)Tus k (8) 上式就是电机模型的标准最小二乘法形式, 根据此式就可以对电机的一些参数进行递推 计算。 3. 电机参数的最小二乘法递推算法 I 最小二乘递推算法 对一个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系统,其系统的最小二乘法的标准形式可以描述为 9) Y(N) (N) (N) e

8、(N) 其中, Y(N) y(n 1) y(n N) 系统输出序列, (N) a1 anb1 bn T 待 T (1) T (2) 辨识参数, (N) 系统输入序列, e( N ) 零均值, T(N) (i) y(n i 1) y(n i 2) y(i) u(n i 1) u(n i 2) u(i) 其递推算法如下: ?(N 1) ?(N) K(N) y(n N 1) T (N 1)?(N)(10) T1 K(N) P(N) (N 1) I T (N 1)P(N) (N 1) (11) P(N 1) I K(N) T (N 1) P(N) (12) 其中, P(N) T(N) (N) 1是在求

9、 ?( N)时得到的,其递推公式为式( 12)。式( 10) 表示第 N 1次估计值 ?(N 1)是在第 N 次估计值 ?(N) 加上一个修正项 K(N) y(n N 1) T (N 1) (N?) ,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 T (N 1)?(N) a?1 y( N n)a?n y(N 1) 其中, b?1y(N n) b?ny(N 1) II 、电机参数递推算法 式( 8)就是电机模型的标准最小二乘法形式,根据此式就可以对电机的一些参数进行 递推计算。具体算法如下: 1)根据已经测得的第一组数据,计算?(N)和P(N) 的初值, 1 ?(N)T (N) (N) T(N)Y(N) 1

10、P(N) T (N) T(N) 其中, (N) is (k 1) is (k) is (k 1) is (k) rTis (k)Tus (k 1) Tu s (k) rTis (k) Y(N) is (k 2) is (k 2) rTis (k 1)rT 2us (k) rTis (k 1)rT us (k) 2)由实测的输出值和 P(N) 修正系数 K(N) K(N) P(N) (N 1) I T (N 1)P(N) (N 1) 其中, (N 1)iis (k 2) is (k 2) is (k 1)rTis (k 1) Tus (k 2)Tus (k 1) is (k 1)rTis (k)

11、 Tus (k 2)Tus (k 1) 3)计算新的定转子参数 ?(N 1) ?(N) K(N) y(n N 1) T(N 1)?(N) 其中, y(n N 1) is (k 3)rTis (k 2)rT us (k 1) is (k 3)rTis (k 2)rT us (k 1) 4)计算 k 1 时刻的 P(N 1) P(N 1) I K (N) T(N 1) P(N) 在下一个时刻计算电机参数时,不再需要计算?(N)和P(N) 的初值,而是直接从第 2 步开始,以后每次对参数的递推计算通过重复2、3、4 步骤即可实现。 4. 仿真与实验分析 利用 Matlab 语言编写了一个 M-FILE 函数文件, 进行参数的递推计算仿真。 按照上述的 基于最小二乘法的电机参数辨识 算法可以对参数 k1 k5 进行辨识,按公式计算得到定子电阻、转子电阻和定、转子电感。 认为定子电感等于转子电感,电机实际参数为定子电阻Rs 0.623 ,转子电阻 Rr 0.782 ,定、转子电感 ls lr 70.31mH 。 图1 电机定子电阻辨识结果 图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