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计指标(来源于城市电力规划规范)_第1页
电力设计指标(来源于城市电力规划规范)_第2页
电力设计指标(来源于城市电力规划规范)_第3页
电力设计指标(来源于城市电力规划规范)_第4页
电力设计指标(来源于城市电力规划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电力设计指标 (来源于城市电力规划 规范) 一、规划用电指标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当采用人均用电指 标法或横向比较法预测或校核某城市的 城市总用电量 (不含市辖市、 县)时,其规 划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的选取,应根据 所在城市的性质、人口规模、地理位置、 社会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产业结 构,地区动力资源和能源消费结构、电 力供应条件、居民生活水平及节能措施 等因素,以该城市的人均综合用电量现 状水平为基础,对照表 1 中相应指标分 级内的规划人均综合用电量幅值范围, 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比较后,因地制宜 选定。 规划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 (不含市辖市、县 ) 表 1 人均综合用 电量(kWh/(人

2、.a)现状I 皿W用 电水平较高城市 用电水平中上城市 用 电水平中等城市 用电 水平 较低 城市 3500-2501 2500-1501 1500-701 700-250 规划 000-6001 6000-4001 4000-2501 2500-1000 指标分级 城市用电水平分 类 注:当不含市辖市、县的城市人均综 合用电量现状水平高于或低于表中规定 的现状指标最高或最低限值的城市。其 规划人均综合用电量指标的选取,应视 其城市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确定。 城 市总体规划阶段,当采用人均用电指标 法或横向比较法,预测或校核某城市的 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 (不含市辖市、县 ) 时,其规划人均居民生活

3、用电量指标的 选取,应结合所在城市的地理位置、人 口规模、居民收入、居民家庭生活消费 水平、居住条件、家庭能源消费构成、 气候条件、生活习惯、能源供应政策及 节能措施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比较后, 以该城市的现状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水 平为基础,对照表 2 中相应指标分级中 的规划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幅值范 围,因地制宜选定。 规划人均居民 生活用电量指标 (不含市辖市、县 ) 表 2人均综合用电量(kWh/(人.a)现状I n m w用电水平较高城市 用电水平 中上城市 用电水平中等城市 用电水平 较低城市 400-201 20-101 100-51 50-20 规划 2500-1501 1

4、500-801 00-401 400-250 指标分级 城市用电水平分类 注:当不含市辖市、县的城市人均居民 生活用电量现状水平高于或低于表中规 定的现状指标最高或最低限值的城市, 其规划人均居民生活用电量指标的选 取,应视其城市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 确定。 城市电力总体规划或电力分 区规划,当采用负荷密度法进行负荷预 测时,其居住、公共设施、工业三大类 建设用地的规划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 的选取,应根据三大类建设用地中所包 含的建设用地小类类别、数量、负荷特 征,并结合所在城市三大类建设用地的 单位建设用地用电现状水平和表 3 规定, 经综合分析比较后选定。 规划单位 建设用地负荷指标表 3

5、城市建设用 地 用电类别 居住用地用电 公共设施 用 地 用 电 单 位 建 设 用 地 负 荷 指 标 (kW/ha) 100-400 300-1200 城市建设用 地 用电类别 工业用地用电 单位建 注:1.城市建设用地包括: 居住用地、 公 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 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 设施用地、 绿化用地和特殊用地八大类。 不包括水域和其它用地; 2.超出表中三大 类建设用地以外的其它各类建设用地的 规划单位建设用地负荷指标的选取,可 根据所在城市的具体情况确定。 城 市电力详细规划阶段的负荷预测,当采 用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法时,其居住 建筑、公共建筑、工业

6、建筑三大类建筑 的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的选取, 应根据三大类建筑中所包含的建筑小类 类别、数量、建筑面积 (或用地面积、容 积率)、建筑标准、功能及各类建筑用电 设备配置的品种、数量、设施水平等因 素,结合当地各类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负 荷现状水平和表 4 规定,经综合分析比 较后选定。 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 指标表 4 建筑用电类别 居住建筑 用电 公共建筑用电 单位建筑面积负荷 指标(W/m2) 20-60W/m2(/户)30-120 建 筑用电类别 工业建筑用电 单位建筑 设用地 负 荷 指 标 (kW/ha) 200-800 面积负荷指标 (W/m2) 20-80 注:超出 表中三大类

7、建筑以外的其它各类建筑的 规划单位建筑面积负荷指标的选取,可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规划要求,因地制 宜确定。 二、城市电网 城 市电网电压等级应符合国家电压标准的 下列规定: 500,330,220,110,66,35,10KV 和 380/220V。城市电网应简化电压 等级、减少变压层次,优化网络结构; 大、中城市的城市电网电压等级宜为 4-5 级、四个变压层次;小城市宜为 3-4 级、 三个变压层次。 三、城市变电 所 城市变电所结构型式分类 表 5 大类 1 2 3 4 结构型式 户外式 户内式 构型式 全户外式 半户外式 常规户内 式 小型户内式 全地下式 半地下式 箱 体式 成套式 城

8、市变电所按其一 次电压等级可分为 地下式 移动式 小类 1 2 3 4 5 6 7 500,330,220,110,66,35KV 六类变电所。 城市变电所规划选址, 应符合下列要求: (1)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用地布局要求; (2) 靠近负荷中心; (3)便于进出线; (4)交 通运输方便;(5)应考虑对周围环境 和邻近工程设施的影响和协调,如:军 事设施、通讯电台、电信局、飞机场、 领(导)航台、国家重点风景旅游区等, 必 要时,应取得有关协议或书面文件; (6)宜避开易燃、易爆区和大气严重污秽 区及严重盐雾区;(7)应满足防洪标 准要求: 220-500kV 变电所的所址标高, 宜 高 于

9、洪 水 频 率 为 1%的 高 水 位 ; 35-110kV 变电所的所址标高,宜高于洪 抗震要求: 35-500kV 变电所抗震要求, 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220-500kV 变电 所设计规程和 35-110kV 变电所设计 水频率为 2%的高水位; 规范中的有关规定;(9)应有良好 的地质条件,避开断层、滑坡、塌陷区、 溶洞地带、山区风口和易发生滚石场所 等不良地质构造。 规划新建城市变 电所的结构型式选择, 宜符合下列规定: (1)布设在市区边缘或郊区、 县的变电所, 可采用布置紧凑、占地较少的全户外式 或半户外式结构;(2)市区内规划新 建的变电所,宜采用户内式或半户外式 结构; (3

10、)市中心地区规划新建的变电 所,宜采用户内式结构;(4)在大、 中城市的超高层公共建筑群区、中心商 务区及繁华金融、商贸街区规划新建的 变电所,宜采用小型户内式结构;变电 所可与其它建筑物混合建设,或建设地 下变电所。(5)城市变电所的建筑外 形,建筑风格应与周围环境、景观、市 容风貌相协调。 (6)城市变电所的运 行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应符合国家 现行标准城市各类区域环境保护噪声 标准的有关规定。(7)城市变电所 的用地面积 (不含生活区用地 ),应按变电 所最终规模规划预 留;规划新建的 35-500kV 变电所用地面积的预留,可根 据表 6 和表 7 的规定,结合所在城市的 实际用地条

11、件,因地制宜选定。 35-110kV 变电所规划用地面积控制指标 表 6变压等级 (kV) 序号 一次电压 / 二次电压 1 2 110(66)/10 Oct-35 变电所 结构型式及用地面积 (m2) 全户外式用 地面积 3500-5500 2000-3500 半户外式 用地面积 1500-3000 1000-2000 户内式 用地面积 00-1500 500-1000 主变压器 容 量 MVA/ 台 ( 组 ) 20-63/2-3 /2-3 220-500kV 变电所规划用地面积控制指 标 表 7变压等级 (kV) 一次电压 /二 次 电 压 500/220 330/220 及 330/1

12、10 330/110 及 330/10 220/110(66,35) 及 220/10 220/110(66,35) 220/110(66,35) 220/110(66,35) 主变压器容量 MVA/ 台 (组 ) 750/2 90-240/2 90-240/2 90-180/2-3 变电 90-180/2-3 90-180/2-3 90-180/2-3 所结构型式 户外式 户外式 户外式 户 外式 户外式 半户外式 户外式 序号 1 2 3 4 5 6 7 用地面积 (m2) 90000-110000 45000-55000 40000-47000 12000-30000 000-20000 5000-8000 2000-4500 城市变电所主变压器安装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